高考化学复习_第1页
高考化学复习_第2页
高考化学复习_第3页
高考化学复习_第4页
高考化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重点

一、原电池

1、概念: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

应。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

电极反应:

负极(Zn电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Cu电极):2H++2e=H2t(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H2t(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Zn+H2SO.1=ZnSO.,+H2t)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⑴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⑵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⑶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⑷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微观判断《电子流出的极一负极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1电子流入的极-----正极

宏观判断

r较活泼的电极材料——负极

①根据电极材料・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负极

②根据原电池电极.

发生的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极-----正极丁皿

r质量增加的电极—正极

③根据电极增重还是减重■工作后

I质量减少的电极—负极

④根据电极有气泡冒出;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正极

二、化学电池(将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

分类:①一次电池又称不可充电电池——如:干电池

/黄皮电池壳,

②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蓄电池③燃料电池/用作电池负极.

1、干电池(普通锌镭电池)-嵌榇,用作

干电池的结构电池正极。

一碳粉与二

一期状氮出转

是电喊

干电池用锌制桶形外壳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石墨作正极,在石墨周围填充NH4C1、

ZnC12和淀粉作电解质溶液,还填充MnO2的黑色粉末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电

极总的反应式为:2NH4cl+2Zn+2Mn02=ZnC12+2NH3t+Mn203+H20

2+

负极:Zn-2e=Zn正极:2NHf+2e=2NH3+H2

总反应:Zn+2NH;=Zn"+2NH3+H2

2、碱性锌钵干电池

负极是Zn,正极是MnO2)电解质是KOH(代替NH4C1)

3、铅蓄电池

1)电极材料及原料:正极:PbO2负极:Pb

2)电解质溶液:HzSO,溶液

3)电极反应式:①放电时——负极(Pb):Pb-2e+S0/=PbS0,

2

正极(PbO2):Pb02+4H+S0,+2e三PbS&+2H20

总反应:Pb+PbOz+ZHzSOd=2PbS04+2HQ

②充电过程:aq是溶液;s是固体;I是液体;g是气体

2

阴极(接电源负极):PbS04(s)+2e=Pb(s)+SO,(aq)(还原反应)

阳极(接电源正极):PbSOt(S)+2H20(1)-2e=PbO2(s)+4H'(aq)+S0『(aq)(氧化反

应)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与充电时阴极反应式刚好相反

充电

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2PbS0i(s)+2H20(l)福Pb(s)+Pb02(s)+2H2S01(aq)

4、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天然气、甲醇等燃料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电化学反应时释放出来的化

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类原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介质

电池反应:2H2+O2=2H2O

酸性负极

2H2-4e=4H*

正极O2+4H*+4e=4H2O

中性负极2H24e=4H*

正极O,+2H2O+4e=4OH

碱性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

O2+2H2O+4e=4OH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重晶石:BaS04(无毒)

碳筏: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I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干冰:C02

明帆:KAI(SO4)2-12H2O

漂白粉:Ca(CIO)2、CaCI2(混和物),有效成分是Ca(CIO)2

胆帆、蓝矶: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I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zSiCh溶液

铁红、赤铁矿:Fe2O3

磁铁矿、磁性氧化铁:Fe3O4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SiO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光化学烟雾:N0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I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I+FezCh或其它金属氧化物。

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I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焕)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0H

氟氯代煌: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甘油、丙三醇:C3H8。3

焦炉气成分(煤的干储的产物):比、C1、乙烯、C。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l2。6

果糖:c6H12。6

蔗糖:Cl2H22。11

麦芽糖:Cl2H22。11

淀粉、纤维素:(C6H10O5)n

硬脂酸:Cl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i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02和水,使

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0H)3——红褐色沉淀

Fe(SCN)3——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亮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砖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绿色

CU(OH)2----蓝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0H)2.三溪苯酚等均是白色沉淀

AI(OH)3白色胶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黄绿色氯水——浅黄绿色

F2——浅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1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容易吸水形成白雾

CCI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MnO4'——紫色

22。2—淡黄色固体

S一淡黄色固体

Ag3P。4—黄色沉淀

AgBr一淡黄色沉淀

Agl—黄色沉淀

。3—淡蓝色气体

S02一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一无色固体(沸点44.8℃)

品红溶液——红色,遇SO2褪色,加热后能恢复红色。遇HCIO等强氧化性漂白剂褪

色,加热后不可恢复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0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主要实览现象:

(1)在空气中燃烧: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

物质。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

成。

5.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6.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7.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

生。

8.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9.在空气中点燃乙快: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10.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放出热量。

11.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12.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

的粉末)。

(2)在氧气中燃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4.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铝箔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融化变,但被外

层氧化膜包裹而不滴落,也不燃烧。铝片和铝条均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在氯气中燃烧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产生大量的热。

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6.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黄色的溶液。

(4)SC02中燃烧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和白色固体。

(5)与硫的反应

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Cu2s)。

2.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6)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1.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2.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实

验顺序:氢、灯、灯、氢;该顺序适用于所有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条件下的实验)

3.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

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4.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白

色的硫酸铜粉末遇到水蒸气会变蓝(可用于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用于除去水

蒸汽)

5.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镒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实验室制

。2)

6.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实验

室制HCI)

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9.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鉴别碳

酸钠与碳酸氢钠)

10.加热氯化镇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可用于实验室制

NH3)

11.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镀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12.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13.乙醛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时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14.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

成,浮于饱和碳酸钠页面上方。

(7)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向Na2c。3溶液中逐滴加入

稀盐酸,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2.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向含有SCV.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钢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5.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7.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8.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t+2H2O

9.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0.在演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11.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12.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遇酸变成红色

13.无色酚酸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14.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

气体生成。

(8)常见的金属与强氧化性酸的反应

1.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和浓HNO3中钝化;

2.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9)常见的置换反应:

1.将。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棕色的物质产生。

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

有"嗤嗤"声。

22

4.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I2=2CI+S1

5.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6.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10)常见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2.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3.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4.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

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将乙快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6.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漠水,通入酸性高镒酸钾

溶液:有气体产生,漠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7.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镒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11)漂白

1.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氨气

通入无色酚酥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退去

(12)显色

1.b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2.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3)络合反应

1.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2.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3.向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4.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消失

(14)双水解反应

l.AICb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生成大量的胶状沉淀,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大量的胶状沉淀,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

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取代反应

1.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2.苯与溟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浸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加成反应

1.将乙烯、乙焕等通入溪水:溪水褪去颜色。

(17)其他现象

1.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2.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钻玻璃)

4.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0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5.氨气、HC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形成喷泉现象;

四、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塔.7-OH-、口个

、d/----->L12I

单质<2AI+INaOH+2H2O=2NaAIO2+3H2T

「)Si+2NaOH+H20=Na2SiO3+2H2T

(2)镇盐:NH;—^NHsT+H20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金属T

理乌〉N.T、NOT

单质鲤这一SQT、COT

(i)c<2

・M畛.>N.f、co2T

非金属*

巡so2T

s<

巡”"。?个、

NO2?

H*

CO:(HCO;)〉co2T

2

(2)化合物<S-->H2ST

5*(HSO;)“二>SO2T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2+

S2O3'+2H=Sl+SO2t+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2Na+2Hq=INaOH+〃2T

V

(1)单质[2F2+2H2O^4HF+O2T

2Na2O2+2H2O=4NaOH+(?,f

MgiN2+3H2O=3Mg(OH)2l+2NH3T

AlS+6H22Al(OH)3J+3HST

(2)化合物23。=2

CaC2+2H2O=Ca{OH)2+C2H2T

5.强烈双水解

COj'(HCO;)>co2T+AI(OH\J

产与.2H20>

AS-(HS)H2ST+AI(OH\J

AIO-Hi0>Al(pH\J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2。3、AI(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O2T+Na2cO3

7.与Na2C)2反向一=f°2T+NaOH

8.2FeCI3+H2S=2FeCI2+Sl+2HCI

电解>

9.电周H20H2T+021

<4,2。3(熔融)'哪>川+。2T

电解>

NaQ溶液NaOH+Cl2T+H2T

10.铝热反应:AI+金属氧化物3U金属+AI2O3

3+

11.Al30HAI(OH)3AIO<

♦tou'

3H、>

12.归中反应:2H2S+SO2=3Sl+2H2O

4NH3+6NO—M-4-4N2+6H2O

1金.属+盐-金属+盐

13.置换反应:(1金属一金,2铝.热反应

活泼金属(Na、Mg.Fe).伫”-T

(2)金属一非金属[2Mg+C022MgO+C

2F2+2H2。=4HF+。2T

(3)非金属一非金属2C+SR3USi+2co

C+H2O>CO+H2

Cl2(Br2.I2)+H2S=S+2HCl(HBr、HI)

牺>

H2+金属氧化物金属+H20

(4)非金属一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⑴化合物+单质・一化池+化合物

如:CI2+H2O、H2S+O2,、NH3+O2、CH4+O2、CI2+FeBr2

⑵化合物+化合物——佬合物+单质

NH3+NO、H2S+SO2、Na2O2+H2O.NaH+gNa2O2+CO2.CO+H2O

⑶化合物+单质一代合物

PCI3+CI2、Na2so3+O2、FeC'+Fe、FeCL+Cb、CO+O2、Naz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NH4HCO3KNH"Os】一^NH3T+C02T+H20

(1)钱城NH4HSO}[(NH4)2SO3]^^NH^+SOA+H2O

NH4HS[(NHA)2S]^-^NH3^+H2S^

'2Cu(NO3)2^^2CuO+4NOA+02T

(2)硝酸盐12AgNO32Ag+2NO2T+02T

16.特征网络:

(1)"四>0(酸或碱)

3

①NH《气体)--—>NON02-也-〉HN0y

②H】S(气体)-^->5。2—^5。3—2sO4

③C(固体)一^C0—

@Na(固体)一^Na20Na2。2NaOH

―蟹一气体8

(2)A-'强碱>气体C

A为弱酸的铁盐:(NH4)2CO3HENH4HCO3;(NH,2S或NH4Hs;(NH/SO?或

NH4HSO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Mn2

2KCIOi0-->2KCl+3。2T

2H2O2g>2/。+。2个

2SO2+02催化剂’△>2SC>3

4N%+5O2_1^LA_>4N。+6H2O

N2+3H2我化剂:-△>2N“3

五、氧化还原反应

(-)基本概念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

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

I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I个

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

(较强)(较强)(较弱)(较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二)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x2:(F2、。2、B»b)其中,E是弱氧化剂,只能将Fe氧化至+2价,其他均为

强氧化剂;对应的还原产物均为相应的一价阴离子。

。2、03:强氧化剂。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H20,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被还原成OH-;

S:弱氧化剂。还原产物为S,

2.元素处于高价态的化合物

A.氧化物:

MnO2被还原成MN+;

其他常见金属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被力、CO、C、Al还原为相应单质

B.强氧化性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S02o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还原产物一般为N02O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一般为NO。

HCI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还原产物一般为Q-,与CI-反应是还原产物和氧

化产物均为CL

C.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等):表现氧化性的是H+,还原产物为H2O

D.盐:

酸性KMnO,溶液:还原产物一般为Mn2+,实验现象一般为紫色退去。

NaCIO: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一般为CP,与C「反应是还

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均为Cl2o

Fe3+:还原产物一般为Fe2+,遇到过量的Mg、Al、Zn时被还原成Fe。其他金属

盐:被还原成相应的单质。

(2)常见还原剂:

1.活泼金属单质

一般被氧化成相应的金属阳离子。

注:Fe遇强氧化剂变+3价,遇弱氧化剂变+2价。

2.%、C、CO:加热时表现还原性,常见于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中。氧化产物分

+

别是H20(H:酸性环境下)、CO(CO?)、82(注:在KOH作为电解液的

2

碱性燃料电池中,氧化产物为CO3')0

3.煌、羟的衍生物等可燃物质。氧化产物为:CO2和H20(注:在KOH作为电解

2

液的碱性燃料电池中,氧化产物为CO3')。

2

4.S"(HS\H2S):氧化产物一般为SI

22

5.SO3"(HSO3\S02):氧化产物一般为SO4\

6.r(HI):氧化产物一般为i2(其水溶液为棕色)

2+3+

7.Fe:氧化产物一般为Fe0

(3)具有中间价态的化合物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某一方面的性质:

222

如:Fe\S\SO3\SO2等主要表现还原性,而比。2则主要表现氧化性。

(三)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

画上等号。

(四)反应条件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稀)+3Cu==2NOt+2Cu(NO)+4HO

<322

4HNO3(浓)+CU==2NO2t+CU(NO3)2+2H2O

'S+6HNC>3(浓)===H2so4+6NCM+2H2O

<

3s+4HNC)3(稀)===3SO2+4NOT+2H2。

,Cu+电电麻)不反应

V

.Cu+2HjS0式浓)上—C效+犯T4-Hj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冷、稀4

rCI2+2NaOH=====NaCI+NaCIO+H2O

-加热

3CI2+6NaOH=====5NaCI+NaCIO3+3H2O

(3)溶液酸碱性.

2

2s2-+SO3'+6H+=3SJ.+3H2O

+

5Cr+ClO3-+6H=3Cl2t+3H2O

s2•与S(v,c「与CK)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与NQ,-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

2++3+

3Fe+NO3'+4H=3Fe+NOT+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

液氧化性较强.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2锲22PCb(Cl2不足);2P+502锲22PCHCb充足)

点燃

2、2H2S+3。2锲空2H2O+2so2(。2充足);

占燃

2H2S+。2穿空2H2。+2s(O2不充足)

4Na+Ch等壁住2皿02Na+O^NaO

3、222

CO2适量

4、Ca(OH)2+CO2=^=CaC031+H20;

Ca(0H)2+282(过量)==Ca(HCC)3)2

占燃占燃

C+O2*±£cO2(O2充足);

5、2C+O2===2CO(O2不充足)

6、8HNC)3(稀)+3Cu==2NOt+2Cu(NO3)2+4H2。

4HNO3(浓)+CU==2NO2t+CU(NO3)2+2H2O

7、AICI3+3NaOH==AI(OH)31+3NaCI;

AICI3+4Na0H(过量)==NaAIC)2+2H2O

8、NaAI02+4HCI(过量)==NaCI+2H2O+AICI3

NaAI02+HCI+H20==NaCI+AI(0H)31

9、Fe+6HNC)3(热、^)==Fe(NO3)3+3NO21+3H2O

尸6+即。3(冷、浓尸(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t+3H2O

Fe过量

Fe+4HNC)3(热、^)=^=Fe(NO3)2+2NO21+2H2O

Fe不足

11、Fe+4HNO3(^)===^Fe(NO3)3+NOt+2H2O

Fe过量

3Fe+8HNC)3(稀)=^53Fe(N03)3+2N0t+4H2O

浓H2s。4

12、C2H50H--------eW5=CHt+H0

170℃22

140℃

C2H5-OH+HO-C2H5春志C2H5-0-C2H5+H2O

13、C2H5cl+NaOH^C2H50H+NaCI

C2H5cl+NaOH-CH2=CH2t+NaCI+H20

14、6FeBr2+3CI2(不足)==4FeBr3+2FeCI3

2FeBr2+3CI2(过量)==2Br2+2FeCI3

(随着通入。2的量的不同,这一组反应可以呈现不同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六、离子反应

(一)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

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

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32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Al\CU\NH4\等均与OH不

能大量共存.

222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CO3\SO3\S\AIO2一均与H+不

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酸根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

(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0口)生成正盐和水。如:HSO3\HCO3\MS-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

2

Ca2+与CO3,SO3\SCV-等;Ag+与C「、Br\r等;

2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及口:AF+与HCO3\CO3\HS\

22

S;A。等Fe3+与HCOJ、CO3\AIO2;等;

2

5.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MnO4'

2222

(H+)与I\Br\Cl\S\SO3\Fe2+等;N03-(H+)与I\Br\Cl\S\SO3"

、Fe2+等;

6.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M等;

综上: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有: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氧化还

原反应、双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小一,"、一八t心「'等楞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

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3+

如:FezCh与氢碘酸:Fe2O3+6H=2Fe+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

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2+3+

如:FeCb溶液中通Cl2:Fe+Cl2=Fe+2CI-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6+山=味0+1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I:CIO-+H++C「=OH-+CI2T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2

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BaSO4l+H20

2++2

正确:Ba+20H-+2H+SO4=BaSO4l+2H2O

(6)"=""与""V"1"符号运用不当

如:A|3++3H2O=AI(OH)31+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I(OH)3量少,故

不能打"1"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0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

出的H+或0H=1X10"mol/L(a>7或a<7)的溶液等。

32

有色离子:Mn0„Fe;Fe=Cu\Fe(SCN):MnO,,N0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2

一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03+2H=Sl+S02t+H20

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可熊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

"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JI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三)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NaOH与AICU:

向AlCb中滴加NaOH——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向NaOH中滴加AICI3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2.HCI与NaAIO2:

向NaAIOz中滴加HCI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向HCI中滴加NaAIO2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Na2c。3与盐酸:

向盐酸中滴加Na2c。3——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向NazC03中滴加盐酸一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七、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直"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I)、气(g)

2.检查期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AH的"+"与"-",放热

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期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

(1)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xl()5pa条件下进行,可不

予注明;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I、g、aq分别表示固体、液

体、气体和溶液;

(3)A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

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4)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八、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

CL。3、Na2O2s浓

so2活性炭

HNO3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QO)和浓HNO3及Na2O2

九、浓硫酸“五性"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f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浓硝酸"四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他合价不变只显酸性

1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十、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银子取,玻片

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银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

滤纸吸干水分。

3.液前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1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

至*罗

.rm..rmo

7.NH3-H2O,浓盐酸: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xC6H5—C%、CH3cH2OH、CH3cH20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

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S0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苯酚溶液:因易被空气氧

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11.盛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都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因为碱液会与玻璃的主要成分

Si。发生反应生成粘性物质,黏住瓶口和瓶塞

12.盛酸性及强氧化性的试剂的试剂瓶都用玻璃塞而不用橡胶塞,是因为酸及强氧化

性溶液都可以加速橡胶老化。

13.盛HF的试剂瓶只能是塑料瓶而不能用玻璃瓶,是因为HF可以和玻璃的主要成

分与。2发生剧烈反应生成SiFl,此反应也可用于雕刻玻璃。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I、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82、③、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十二、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o

②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0。

④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o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o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o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

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o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o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

的元素:0。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

⑦元素的气态氯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

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o

⑧元素的气态氨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o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o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0、S=

十三、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钾钠被硝溶,盐酸除银汞,还有硫酸盐,除了锹和铅,常见其他盐,只溶钾钠镀。

2.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双水解反应右边不出现离子)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0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zCCh与AlCb溶液混和时:

23+

3CO3'+2AI+3H2O=2AI(OH)3l+3c02f

3.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找到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变价元素;

(3)用H+、0H酒已平电荷;

(4)用H20配平元素。

4、电解时,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得电子的能力):A1+>Ag+>Hg2+>CIJ2+>酸>Pb2+>Fe2+>Zn2+>中性或碱

性溶液中的H+

2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活泼电极与2->SO3->I>Br>cr>OH->含氧酸根

5、写电解电极反应式的方法:

(1)分析:氧化性最强的阳离子及其还原产物(阴极反应);

还原性最强的阴离子及其氧化产物(阳极反应);

它们得(失)电子数目

(2)配平。一般都是先用H+及0H-来配平电荷,再用水来配平元素,熔融或固体电

解质则用相应离子配平电荷及元素。

6、写电解总反应式的方法

(1)找到参加反应物(电解质、水)及产物(得失电子的产物及不参加反应的离

子)

(2)配平。

例:电解KCI溶液:KCI+H20—H2T+Cl2t+KOH

酉己平:2KCI+2H2。==H2t+CI2T+2KOH

7、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找到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及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标记电子得失;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配平电荷;

(3)配平元素。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

(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Pb-2e-—PbSO4PbO2+2e-—PbSO4

2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负极:Pb+SO4--2e-=PbSO4

+2-

正极:PbO2+4H+SO4+2e-=PbSO4+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2

阴极:PbSO4+2e=Pb+SO4'

+2

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

9、氧化性:MnO4->CI2>Br2>Fe>I2>S+4(+4价的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