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_第1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_第2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_第3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_第4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学问点1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化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泼,消失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富强。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进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快速的进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富强、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标准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消失了大量表达人民苦痛、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进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富强,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锋利,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纳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进展。

5.元代:城市经济富强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学问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学问分子们的愁苦、抵抗、躲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到达顶峰,商品经济富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消失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熟悉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实行过过激的否认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家店”,“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当实行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认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进展和人才的培育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标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康、正常、有序地进展。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进展。

(5)儒家思想主见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稳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提倡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学问点2

1.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构造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指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4.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根底;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5.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6.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民主制的根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7.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

8.希腊文明的源头是爱琴文明

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人。

10.泰勒斯被西方誉为“哲学之父”

11.“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熟悉你自己”“道德就是学问”分别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

12.《抱负国》的是柏拉图

13.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14.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

15.被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16.文艺复兴是欧洲历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其次次解放运动。

17.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首领,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影响最广泛。

18.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19.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公平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20.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21.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根底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22.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伽利略的发觉以及他开头的科学讨论方法

23.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熟悉自然的历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展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24.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25.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进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进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26.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熟悉深入到新层次和领域,特殊是发觉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供应了重要的理论根底。

27.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觉的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28.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宏大的创造。

2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根底。

30.20世纪90年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消失,这就是学问经济。

31.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32.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33.①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

②被誉为“钢琴”的是李斯特。

③被誉为“乐圣”的是贝多芬。

④被誉为“歌曲”的是舒伯特。

⑤被誉为“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

34.1895年,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的诞生。

35.被称为“第七艺术”、“第八艺术”分别是电影和电视。

36.欧洲人开拓新航路的根本缘由是西欧商品经济的进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7.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38.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开拓者是哥伦布

39.被称作“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荷兰

40.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生产根本上取代手工劳动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备学问点3

古代中国政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表达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亲密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表达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确实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消失。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心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头形成的中心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根底。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详细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开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消失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严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养。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心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富强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进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减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心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减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心。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心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心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别,有利于皇帝掌握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减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视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心,消退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根底,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心集权转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根本解决了中心与地方的冲突。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参谋兼协理章奏,不参加决策。

26.中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