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课件_第1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课件_第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课件_第3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课件_第4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班数学全册备课

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

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

经验。

数学思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

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

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

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

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

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

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

着信息。

4.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

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

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

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

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

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一一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

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

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

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

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

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

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最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有一大半经过了三年的幼儿园教育或学前班教育。从基础知识看,大多

数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一定数数经验,能动手摆小棒、观察画面等实践活

动。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能积极完成

作业。但还有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作业拖拖拉

拉。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意

识,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

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学习独立性差。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

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

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课时

1数一数1

比一比2

21-5的认识3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1

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

4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

认识物体和图形2

5练习五1

6分类2

7阶段小结整理和复习2

86、7的认识和加减法4

9练习七(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3

10练习八2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2

11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

1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

整理和复习2

13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

14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

认识钟表2

15阶段小结整理和复习2

169加几3

178、7、6加几4

1812.30—01.055、4、3、2加几3

19整理和复习1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

20总复习4

改进教学方法的设想:

•年级的孩子自控力相对差些,所以如果不经常变换授课形式,那孩子们会感觉枯

燥无味,面对好动的孩子们,唯有做到心平气和,换个方式、换种形式来改善这•局面,

虽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会努力的……

1.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

如:教学“第儿”,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儿个学生上来

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5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5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

是否一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

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授课时,加强心算、

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

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

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

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

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3.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

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

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种情景,再进行

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一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三十几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

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

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各种东西进

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时,

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

女分,上厕所时男的上男厕,女的上女厕。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

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

5、情境是发动机,一段好的数学情境要包括: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能否激

活先前的教学的经验;是否把学到的东西派上了用场;学生是否参与了数学情境;提出问

题,导致了一段数学情境发生后,是否解决了问题,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有

效性,适度性。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计划

主讲人:袁从贵时间:9、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

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

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

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讨论交流:

付老师说:要按一定的顺数读数,知道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惠老师说:会根据图形说出一句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比一比单元教学计划

(第6〜13页)

王讲人:袁从贵时间:9、4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

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

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

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

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

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

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

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比较

方法:可以是一一对应,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还可以凭直觉等等。

2、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

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四、课时安排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高矮....................1课时

讨论交流:

付老师说: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惠老师说:会根据数的多少比较多少。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第14-31页)

主讲人:管倩时间:9、8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

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

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

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儿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

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

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

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

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

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

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儿个和第儿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

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

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1、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2、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联系紧密

3、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四、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2课时

2、比大小和第儿.......................1课时

3、儿和儿.............................1课时

4、5以内的加法.......................3课时

5、5以内的减法.......................3课时

讨论交流:

凌老师说:会把0、1、2、3、4、5根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

序排大小。

周老师说:会正确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藏老师说:会根据图形说出图意。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管倩时间:10、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秋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

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

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讨论交流:

周老师说:会根据图形分类。

凌老师说:掌握图形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袁老师说: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

主讲人:于明明时间:10、9

一、教材分析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

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

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儿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

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

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由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

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

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

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

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

多样性。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牢固、掌握选择

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分类............................................2课时

……讨论交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老师说:掌握分类的标准。

藏老师说: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第42〜83页)

主讲人:于明明时间:10、1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

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

“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

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

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

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

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

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

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

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

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

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

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体,我们的生活与数

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

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

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V"、“=”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

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

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

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

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课时安排

1、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2、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2课时

4、填写未知数.................................2课时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4课时

6、整理和复习.................................5课时

」寸论流一

周老师说:―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会把」。以内的数根据从大到小或丛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太小。一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84〜90页)

主讲人:付学忠时间:11、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

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结构:数数一读数一顺序和大小一写数一个位和十位一

10加儿和相应的减法。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最后出现一些10加儿、十儿加儿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内容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

数前,教材先给出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1个教师带

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首先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

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情境

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教师还要

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

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儿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时安排

1、11〜20各数的认识...........................2课时

2、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讨论交流;

藏老质施一认识土位'个位」能够正确地读写.2

凌老师说:一能够正确地且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2

周老师.说:.知道二个数是由二个土和几个二组成的2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91〜95页)

主讲人:付学忠时间:11、2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

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91页先给出一幅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在

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

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

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

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

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

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

针和分针。

2、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

的好习惯。

四、课时安排

1、认识整时...............................1课时

2、认识半时...............................1课时

讨论交流:

凌老师说: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袁老师说:会根据图形正确地读出时间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96-113页)

主讲人:惠加彩时间:11.2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

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

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

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

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

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

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本单元计算部分

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

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8、7、

6加几”中含有18道加法题。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

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9加几...............................3课时

2、8、7、6力口几.........................3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4、我们的校园...........................2课时

讨论交流:

一藏老师说: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一

周老师说:会根据图形计算加、减法应用题2

.凌老师说: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教案

《数一数》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编号:01

K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K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

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

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

态]。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

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看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

滑滑梯,玩的多开心。

2、互动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二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

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

示好吗?1个滑碗词1个百字袤示(描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

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

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

吧!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菇、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

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2、课本练习题

课件出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长短、高矮

课型:新授编号02

I[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

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

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

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k教学准备1: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

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

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

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

桌互相说)

2、互动交流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间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

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

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

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2: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

到一张小笑脸。

3、课本上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二”的认识

课型:新授编号:0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

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金正方法

1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

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

们汇报汇报。

2.汇报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儿只?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比好吗?

(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

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

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

-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

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

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

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2)、认识“>”、“<”

A.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

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四、总结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编号:0304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

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展示野生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场景,体会数量的关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认识1——5各数

(-)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蚱物体可以用数字3友小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

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儿表示?(学生回答,课件展示: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乂可以用数字儿表示?课件展示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儿表示?课件展示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课件展示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儿表示?课件展示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一。

4.体观察图中的物体数量,再次体会1——5的数量关系。

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

在书中描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

观察“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说出相应物体的数量,

-g

E|IL_____[111ZI11

4-•飞▼

2、课本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加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编号040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情境一:

课件演示:一年级四班组织折纸动物大赛,强强、红红和冬冬各折出了几只纸鹤?

问:老师想知道有儿只纸鹤,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共有几只纸鹤?”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2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老师和学生一起摆小棒,板书:1+2=3)

情境二:继续演示课件

1.树枝上有四只小鸟,又飞来了一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的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

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强化提过

L做课件“看图填数字”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看图填数字”第2题

3、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4、游戏:填一填,写一写

要求: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到“筐一”和“筐二”中,并根据玩具的数量完

成下面的算式。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玩具说算式,•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5的加减法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47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

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

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

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本节内容还是比较浅

显的。我根据前两课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把减法含义的学习和减法计算在一课时里完

成。根据课堂上学生各方面的反馈,他们接受得蛮可以的,看来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

但也不能小看这块内容,毕竟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神圣地触摸了它,系统地理论化地来

学习它,来体验加法的“合起来”含义和减法的“去掉”含义,学会用最好的方法来计算。

而且直接影响着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于是我在第四课时里就安排

了本节综合练习课,用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练习巩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不同水

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并获得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

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

3.培养主角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计算练习

师:(出示火车)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节日里很多人去旅游,现在老师也带着小

朋友--起乘着火车去祖国大好河山走走瞧瞧。但上车之前老师先要进行一下体验检测,通

过的同学才能领到车票。

1.数的组成。

54

/\/\

2□□2

355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