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51110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学时:4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0学时)学分:2.5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部门:医学院先修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考核要求:实验课平时考核成绩(15%)+实验考试成绩(15%)+理论考核成绩(7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RoittBrostoffMale,IMMUNOLOGY,HarcourtAsiaPteLtd,2001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免疫学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为人类健康有着重要贡献的前沿生命学科。在我院为各医学专业学生均开设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原理与方法。授课重点为三部分,即⑴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包括免疫细胞(包括T、B淋巴细胞,APC等)和免疫分子(包括Ab、C、CK、HLDA、CAM、MHC等);⑵免疫系统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⑶免疫病理,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与移植免疫等。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到相应专业的其他各学科中,为各专业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课堂讲授及实验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医学免疫学的显著特征是理论探索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大,即将免疫学理论和免疫学技术与各专业医学(如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等)实践相结合,为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法。医学免疫学可为医学各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的功能改变及其在相关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各医学专业的其他各学科中。其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熟悉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熟悉应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免疫学概论12免疫器官与组织13抗原34抗体35补体系统26细胞因子2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5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9B淋巴细胞1.510T淋巴细胞211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212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13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14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215免疫耐受自学16免疫调节自学17超敏反应418自身免疫病自学19免疫缺陷病自学20肿瘤免疫自学21移植免疫自学22免疫学检测技术323免疫学防治2合计36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用生物学与遗传学》等,这些课程均为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某些概念及疾病的理解涉及上述相关课程的内容,可参考有关学科的教科书。本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实验课、自学、课堂讨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等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要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注意智能的培养,要贯彻少而精、学导式、学讨式、启发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辩正的科学思维方法。五、教学内容第一章:免疫学概论⒈基本内容⑴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immunity)的概念,免疫系统(immunesystem)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immunedefence)、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的种类[固有性免疫(innateimmunity)与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及其特点;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导致的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的应用。⑵免疫学发展简史: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⑶免疫学发展的趋势: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的发展趋势。⒉教学基本要求⑴医学免疫学简介: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熟悉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不适宜的免疫应答所致的免疫性疾病的种类以及免疫学的应用范畴。⑵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学科形成及各时期的重要发现,免疫学学科进展及其与相关专业的关系。⑶了解免疫学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的趋势。⒊教学重点难点免疫的概念演变,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免疫学学科形成及各时期的重要发现。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⒈基本内容⑴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的结构与功能。⑵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结(lymph)与脾(spleen)的结构和功能;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的组成、功能及其特点。⑶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与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⒉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免疫系统(immunesystem)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与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的组成和功能、淋巴细胞归巢的概念,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了解各免疫器官的结构组成、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通路。⒊教学重点难点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通路。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三章:抗原⒈基本内容⑴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①抗原(antigen,Ag)、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antigen)与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的概念、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和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②抗原特异性的内涵以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的概念;类别;T、B细胞表位特性的比较]。③半抗原-载体效应;共同抗原表位(commonepitope)和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的含义及实际应用。⑵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①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异物性是免疫原性的本质;化学属性;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物理状态。②宿主的特性: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等。③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免疫方法)。⑶抗原的种类:①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的定义、种类、识别的细胞学基础和诱导免疫应答的主要区别。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ntigen)、自身抗原(autoantigen)、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的定义及其医学意义。③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内原性抗原(endogenousantigen)与外原性抗原(exogenousantigen)的概念及医学上常见种类。⑷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SAg)、佐剂、丝裂原。⒉教学基本要求⑴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掌握抗原、半抗原与完全抗原的概念、熟悉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掌握抗原决定基(表位)的概念。熟悉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Ag的关系,熟悉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以及交叉反应在临床上的意义。了解半抗原-载体效应。⑵掌握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⑶抗原的种类:掌握TD-Ag与TI-Ag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熟悉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的种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了解抗原的分类方法。⑷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熟悉超抗原、免疫佐剂的概念。了解超抗原与T细胞结合的特征;了解常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了解佐剂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⒊教学重点难点抗原特异性的内涵和分子结构基础;T、B细胞表位的定义、种类和识别特点;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的含义及实际应用;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比较。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四章:抗体⒈基本内容⑴概述:抗体(antibody,Ab)的发现;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概念,Ig的分布以及Ab与Ig的关系。⑵Ab的结构:Ab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和类别;Ab的分区(可变区、恒定区、铰链区);Ab的辅助成分(J链和分泌片);Ab分子的酶解片段。⑶Ab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自学):Ab多样性的决定因素(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Ab分子的血清型(同种型isotype、同种异型allotype、独特型idiotype)。⑷Ab的功能:Ab分子V区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Ab分子C区功能(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与黏膜、免疫调节)。⑸各类Ab的特性与功能:五类Ab(lgG、IgA、IgM、IgD、IgE)的主要特性和功能。⑹人工制备Ab: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ies,p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ies,mAb)、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engineeringantibody)的概念,mAb的制备技术、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⒉教学基本要求⑴概述:了解Ab的发现,掌握Ab、免疫球蛋白(Ig)的概念,熟悉Ig的分布以及Ab与Ig的关系。⑵Ab的结构与功能:掌握Ab的基本结构、J链和分泌片、功能区及水解片段及其相应的功能;掌握Ab的功能;掌握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的概念。⑶Ab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自学):了解Ab多样性的决定因素以及血清型。⑷各类Ab的特性与功能:掌握五类Ab(lgG、IgA、IgM、IgD、IgE)的主要特性和功能。⑸人工制备Ab:掌握多克隆抗体(pAb)和单克隆抗体(mAb)的概念;熟悉单克隆抗体(mAb)的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⒊教学重点难点Ab、免疫球蛋白(Ig)的概念以及两者关系;Ab的基本结构、酶解片段以及功能;Ab的独特型;五类Ab的主要特性和功能;单克隆抗体(mAb)的概念、特点、制备技术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五章:补体系统⒈基本内容⑴补体概述:补体(complement,C)的发现,补体与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补体系统的命名原则、补体的理化性质和代谢。⑵补体激活途径: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classicpathway)、旁路途径或称替代激活途径(alternativepathway)、凝集素途径(lectinpathway)或称MBL途径(MBLpathway)]的过程、生物学效应;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⑶补体激活的调节(自学):针对经典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针对旁路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针对攻膜复合物(membranceattackcoplex,MAC)的调节机制。⑷补体的生物学意义:补体的生物功能(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⑸补体与疾病的关系(自学):遗传性补体缺损相关的疾病;补体与感染性疾病;补体与炎症性疾病。⒉教学基本要求⑴补体概述:了解补体的发现,掌握补体的概念;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和补体的代谢;了解补体系统的命名原则、补体的理化性质,了解补体受体的种类和主要生物学功能。⑵补体激活途径:掌握补体活化的特点以及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的异同点;了解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大致过程。⑶补体激活的调节(自学):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及其意义。⑷补体的生物学意义:掌握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掌握调理素(opsonin)、调理作用(opsonization)、免疫黏附作用(immuneadherence)的概念;了解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⑸补体与疾病的关系(自学):熟悉补体系统与临床疾病的关系。⒊教学重点难点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过程、生物学效应以及相互比较;补体的生物学意义。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与案例教学进行讲解。第六章:细胞因子⒈基本内容⑴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概念、命名原则、基本特征、作用方式、功能特点。⑵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e,CSF)、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生长因子(gorwthfactor,GF)和趋化因子(chemokine)这六类细胞因子主要特点和作用。⑶细胞因子的受体(自学):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细胞因子受体共有链,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⑷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反应;刺激造血;促进组织创伤的修复;促进血管的生成等。⑸细胞因子与临床: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⒉教学基本要求⑴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作用方式、功能特点;了解细胞因子的命名原则、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与产生特点。⑵细胞因子的分类: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各类细胞因子的主要特点和作用。⑶细胞因子的受体(自学):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与分子结构;了解细胞因子受体共有链与疾病的关系。熟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生物学作用以及临床应用。⑷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掌握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熟悉一些细胞因子在免疫调控机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⑸细胞因子与临床:熟悉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熟悉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storm)的概念。⒊教学重点难点细胞因子的概念、作用方式和功能特点;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细胞因子制剂可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⒈基本内容⑴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HLDA)、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的概念。与T、B细胞相关的CD分子;与免疫功能相关的主要CD分子(TCR、BCR、CR、FcR、共刺激分子等)⑵黏附分子: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的概念;黏附分子的分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IgSF)、整合素超家族(integrinfamily)、选择素家族等(selectinfamily)]、各类黏附分子的基本结构、组成与分布、配体、主要功能。黏附分子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化、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参与淋巴细胞归巢等)。⑶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自学):阐明发病机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⒉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细胞黏附分子的概念;掌握与T、B细胞相关的主要CD分子的特性与功能。熟悉主要的IgFcR的种类与功能。熟悉细胞黏附分子的主要类别(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超家族、选择素家族等)的主要功能,了解其基本结构、组成与分布、配体。白细胞分化抗原⒊教学重点难点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细胞粘附分子的概念;与T、B细胞相关的CD分子;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与Flash动画进行讲解。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⒈基本内容⑴人类MHC结构及其遗传特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的概念、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基因复合体与HLA分子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HLA基因复合体多基因性(polygenicofHLA)的概念;HLA基因座位的组成[经典的HLA-=1\*ROMANI和HLA-=2\*ROMANII类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血清补体成分的编码基因、抗原加工相关基因、非经典=1\*ROMANI类基因和炎症相关基因)];HLA-=1\*ROMANI和HLA-=2\*ROMANII类基因产物---HLAⅠ、Ⅱ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抗原加工相关基因[蛋白酶体β亚单位(proteasomesubunitbetatype,PSMB)基因、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ransporters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TAP)基因、HLA-DM基因等]编码产物的功能。⑵人类MHC的遗传特点:HLA多态性(polymorphismofHLA)的基本概念、主要表现及其意义;HLA基因分型(HLAgenotyping)的概念;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学特征[高度多态性、单体型(haplotype)遗传、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⑶人类MHC产物——HLA分子:HLA分子的分布;HLA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1\*ROMANI和=2\*ROMAN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特点;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抗原肽与HLA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相对的专一性和一定的包容性)];HLA分子的功能(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的概念。⑷HLA与临床医学意义(自学):HLA与器官移植;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HLA与疾病的关联;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⒉教学基本要求⑴人类MHC结构及其遗传特性:掌握MHC的概念、HLA基因复合体与HLA分子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掌握HLAⅠ、Ⅱ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掌握抗原加工相关基因(PSMB基因、TAP基因、HLA-DM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熟悉HLA基因复合体多基因性的概念与HLA基因座位的组成。了解血清补体成分的编码基因、非经典=1\*ROMANI类基因(HLA-E、HLA-G)和炎症相关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⑵人类MHC的遗传特点:掌握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学特征。熟悉HLA多态性的基本概念、主要表现及其意义;了解HLA基因分型、单体型遗传、连锁不平衡的概念与HLA的命名原则。⑶人类MHC产物——HLA分子:掌握HLA-=1\*ROMANI和=2\*ROMAN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特点;掌握抗原肽与HLA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掌握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熟悉MHC限制性的概念。了解HLA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⑷HLA与临床医学意义(自学):熟悉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了解HLA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疾病的关联;了解HLA在亲子鉴定和法医学上的应用。⒊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理解HLA的多基因特性与HLA的多态性的概念、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与Flash动画进行讲解。第九章:B淋巴细胞⒈基本内容⑴B细胞的分化发育(自学):B淋巴细胞(Blymphocyte)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B细胞受体(Bcellreceptor,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分化发育;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⑵B细胞的表面分子[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mIg-CD79a/CD79b)、B细胞共受体(CD19/CD21/CD81)、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黏附分子)、其他表面分子(CD20、CD22、CD32)]及其作用。⑶B细胞的分类:B1细胞和B2细胞。⑷B淋巴细胞的功能: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呈抗原、免疫调节功能。⒉教学基本要求掌握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种类及其作用、B淋巴细胞的分类(B1细胞和B2细胞)及其免疫学功能、B淋巴细胞的功能。熟悉B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件;熟悉B1细胞与B2细胞的主要特性。了解BCR的基因结构、发生基因重排的一般特点以及意义;了解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及其特点;了解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中的阴性选择过程和意义。⒊教学重点难点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功能。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第十章:T淋巴细胞⒈基本内容⑴T淋巴细胞(Tlymphocyte)在胸腺中发育的最核心事件,T细胞在胸腺发育中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过程和意义;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⑶δT细胞;根据CD分子分亚群:CD4+T细胞和CD8+T细胞;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辅助T细胞(helperTcell,Th)、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⒉教学基本要求⑴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的最核心事件和T细胞在胸腺发育中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的意义。了解T细胞在胸腺发育中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过程以及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基本过程。了解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的结构特点。⑶CD4+T细胞(Th1和Th2)、CD8+T细胞的免疫学功能。熟悉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的主要特性;δT细胞的主要特性。了解Th3、Th17、滤泡辅助T细胞(follicularhelperTcell,Tfh)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主要特点与生物学功能。⒊教学重点难点CD4+T细胞(Th1和Th2)、CD8+T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的主要特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功能。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⒈基本内容⑴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的概念、分类[专职APC(professionalAP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macrophage,M-Mφ)、B细胞;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APC)];专职APC摄取抗原的方式;专职AP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⑵抗原的加工与提呈:抗原加工(antigenprocessing)与抗原提呈(antigenpresentation)的概念。APC提呈抗原的分类[外源性抗原(exogenousantigen)和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antigen)]。APC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⒉教学基本要求⑴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掌握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概念、分类,熟悉其分布;熟悉专职APC摄取抗原的方式;熟悉DC的类型、经典DC的成熟过程;掌握未成熟DC和成熟DC的特点与功能;掌握专职AP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和提呈抗原的特点。⑵抗原的加工与提呈:熟悉抗原加工与抗原提呈的概念;掌握胞质溶胶抗原提呈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溶酶体抗原提呈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MHCⅡ分子抗原提呈类途径的机制及其两者的比较;了解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和CD1分子提呈途径的机制。⒊教学重点难点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与迁移;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的特点;抗原提呈的胞质溶胶途径(MHCⅠ类途径)和溶酶体途径(MHCⅡ类途径)的基本过程和意义。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与Flash动画进行讲解。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⒈基本内容⑴概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基本过程[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增殖与分化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生物学意义。⑵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⑶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涉及的免疫分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和靶基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CD4+T细胞的分化、CD8+T细胞的分化)。⑷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Th的免疫效应(Th1的效应、Th2的效应、Th17的效应、Tfh的效应);CTL的免疫效应(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活化T细胞的转归(效应T细胞的抑制或清除,记忆T细胞的形成和作用)。⒉教学基本要求⑴概述:了解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基本过程、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生物学意义。熟悉广义的细胞免疫概念与狭义的细胞免疫概念。⑵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掌握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特点(双识别、MHC限制性);了解APC与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非特异性结合与特异性结合);了解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⑶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掌握T细胞活化所需的条件(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和靶基因;熟悉T细胞活化后的膜分子的改变(诱生膜蛋白CD40L和FasL等);熟悉细胞因子在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中的作用。⑷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掌握Th1细胞、Th2细胞与CTL主要功能和免疫效应机制;掌握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熟悉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CID)和记忆T细胞(memoryTcell,Tm)的涵义和作用。了解Th17的效应与Tfh的效应;了解CTL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与活化T细胞的转归。⒊教学重点难点T细胞对抗原的双识别;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要求;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效应性T细胞(CD4+Th1、CD4+Th2、CD8+CTL)的主要功能和效应机制。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⒈基本内容⑴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immuneresponse)的概念;B细胞对TD-Ag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细胞因子的作用,T、B细胞的相互作用)。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B细胞分化的抗原依赖期,B细胞增殖生成生发中心(germinalcenter),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hypermutation)、Ig亲和力成熟(affinitymaturation)和阳性选择,Ig的类别转换(classswitching)或同种型转换(isotypeswitching),浆细胞或称抗体形成细胞(antibodyformingcell,AFC)的形成,记忆B细胞(memoryBcell,Bm)的产生](自学)。⑵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1抗原(如LPS)的应答;B细胞对TI-2抗原(如细菌的荚膜多糖)的应答。⑶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primaryresponse)和再次应答(secondaryresponse)或称回忆应答(anamnesticresponse)。⑷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⒉教学基本要求⑴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掌握B细胞对TD-Ag识别的特点以及与T细胞识别抗原的区别;掌握B细胞对TD-Ag活化所需要的条件(双信号);掌握Th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熟悉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熟悉Ig的类别转换的概念与可能机制。了解B细胞识别抗原的结构基础、抗原受体交联的信号转导简要的过程。了解B细胞在生发中心分化成熟的过程和基本事件。⑵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熟悉B细胞对TI抗原免疫应答时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的生理意义;了解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简要过程以及B细胞在对TD和TI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异同点。⑶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及其医学意义。⑷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掌握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⒊教学重点难点B细胞活化所需要的条件(双信号+细胞因子作用+Th辅助);B细胞在对TD和TI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异同点;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⒈基本内容⑴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①组织屏障及其作用(自学):皮肤黏膜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②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吞噬细胞(pagocyte)[概念、种类……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以及巨噬细胞(Mφ)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树突状细胞(DC)[DC的种类……经典DC(c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NK细胞的分布,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NK细胞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识别、活化和细胞毒作用);固有样淋巴细胞(innate-likelymphocytes,ILLs)的种类[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的概念、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③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其他抗菌物质[抗菌肽(antibacterialpeptide)、溶菌酶(lysozyme)和乙型溶素(β-lysin)]。⑵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①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②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3个时相(即刻固有免阶段、早期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阶段、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的发生时间及其作用。③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协同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⒉教学基本要求⑴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的种类(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熟悉固有免疫系统(innateimmunesystem)和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eresponse)/非特异性免疫应答(nonspecificimmuneresponse)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免疫细胞(immunecellsorimmunocytes)、免疫活性细胞(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概念与种类。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识别机制(PRR与PAMP的概念)与意义;了解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屏障及其作用;了解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及其对NK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⑵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3个作用时相的发生时间;了解不同时相的作用。熟悉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⒊教学重点难点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支架式教学进行讲解。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提示同学围绕思考题“抗原进入机体后可能引起哪些免疫应答?机体又是如何清除抗原异物的?”进行思索。第十五章:免疫耐受⒈基本内容⑴概述: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tolerance)、耐受原(tolerogen)的概念,免疫耐受的基本特征与生物学作用,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区别。⑵免疫耐受的形成:胚胎期即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受抗原因素和机体因素的影响)。⑶免疫耐受机制:中枢耐受(centraltolerance);外周耐受(peripheraltolerance)。⑷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诱导耐受性的适应症与可能措施;打破免疫耐受的适应症与可能措施。⒉自学基本要求⑴概述:熟悉免疫耐受、耐受原的概念;熟悉免疫耐受的基本特征与生物学作用,了解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的区别。⑵免疫耐受的形成:了解免疫耐受的发现历史,熟悉后天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抗原因素和机体因素),熟悉诱导T、B细胞形成耐受的差异。⑶免疫耐受机制:了解形成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中枢耐受与外周耐受)。⑷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了解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熟悉诱导耐受性与打破免疫耐受的适应症;了解利用免疫耐受理论在临床中的可能应用(即建立免疫耐受和打破免疫耐受的可能措施)。⒊自学重点难点免疫耐受、耐受原的概念,免疫耐受的生物学作用;诱导T、B细胞形成耐受的差异;外周耐受的类型和意义。⒋自学建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自学。有必要在实验课时选择病例进行案例讨论学习。第十六章:免疫调节⒈基本内容⑴概述: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的概念与生理意义。⑵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⑶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Th1、Th2和Th17的免疫调节作用。⑷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效应功能的反馈调节;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⒉自学基本要求了解免疫调节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了解PTK参与的激活信号转导和PTP的负反馈调节。了解抑制性受体的信号转导的负反馈调节、抑制性受体的类型以抑制性受体的临床意义;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T细胞表面的CTLA-4和PD-1、B细胞表面的FcRγⅡb等)。了解Th1、Th2和Th17的调节和临床意义、独特型网络的基本内容和临床应用、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了解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调节。细胞凋亡的机制和意义。了解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调节。第十七章:超敏反应⒈基本内容⑴概述: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的概念和分型。⑵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anaphylaxis)/变态反(allergy)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变应原,IgE及其受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发生机制(机体致敏、IgE受体交联引发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局部或全身I型超敏反应发生);遗传与环境因素;临床常见疾病[全身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以及防治原则(查明变应原,避免接触、脱敏治疗、药物防治和免疫生物疗法)。⑶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又称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以及常见的临床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等)。⑷Ⅲ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又称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或:免疫复合物病(immunecomplexdisease,ICD)]的概念和特点;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和临床常见疾病(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⑸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的概念和特点;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抗原和相关致敏细胞、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的皮肤检测。⒉教学基本要求⑴概述:掌握超敏反应概念和分型。⑵Ⅰ型超敏反应:熟悉I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掌握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以及防治原则。熟悉因使用青霉素、磺胺、动物免疫血清(抗毒素)等可能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熟悉速发相反应(immediatereaction)和迟发相反应(late-phasereaction)的特点。了解IgEFc受体的分布及其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了解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有关的遗传与环境因素。⑶Ⅱ型超敏反应:熟悉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掌握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常见的临床疾病;熟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重症肌无力的形成机制。⑷Ⅲ型超敏反应:熟悉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掌握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⑸Ⅳ型超敏反应:熟悉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和典型的皮肤DTH反应。掌握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常见的IV型超敏反应。⒊教学重点难点Ⅰ、Ⅱ、Ⅲ三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临床常见疾病;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比较4型超敏反应的参与因素、机制、特点、临床常见疾病。⒋教学建议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学习。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⒈基本内容⑴概述:自身免疫(autoimmunity)与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s,AID)的概念及二者关系。⑵自身免疫病诱发因素与机制①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因素:抗原因素[(免疫隔离部位抗原/隐蔽抗原(secludedantigen)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表位扩展)];遗传因素(人类AID的易感性与HLA相关、与AID发生相关的其他基因);其他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②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机制: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的异常、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ignorance)的打破、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异常、MHC=2\*ROMANII类分子表达的异常。⑶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及其人类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的种类。⑷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⑸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谨慎使用药物);抑制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抗体或阻断剂、应用抗免疫细胞表面分子抗体、应用单价抗原或表位肽);重建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通过口服自身抗原诱导免疫耐受、通过模拟胸腺阴性选择诱导免疫耐受)。⒉自学基本要求熟悉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AID)的概念及二者关系;熟悉隐蔽抗原与免疫忽视的涵义;熟悉因Ⅱ、Ⅲ、Ⅳ型超敏反应而产生的常见自身免疫病的病种。了解常见的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及其意义;了解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与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可能机制;了解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基本特征、病理损伤机制与防治原则。⒊自学重点难点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二者关系;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⒋自学建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自学。有必要在实验课时选择病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第十九章:免疫缺陷病⒈基本内容⑴概述: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IDD)的概念、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PIDD)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disease,AIDD)]以及主要临床特征。⑵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congenitalimmunodeficiencydisease,CIDD)。①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又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disease,SCID):T细胞缺陷、B细胞正常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T、B细胞均缺如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②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又称Bruton病;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variableimmunodeficiencydisease,CVID);选择性IgA缺陷。③吞噬细胞数量、功能先天性缺陷: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e,CGD)④补体系统缺陷:遗传血管神经性水肿、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⑤其他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WAS)。⑶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D):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概念、流行情况、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原、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HI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HIV的致病机制(HIV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HIV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HIV诱导的机体免疫应答;临床分期及免疫学特征;免疫学诊断、预防与治疗(放在医学微生物学中讲解)。⑷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原则: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免疫缺陷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抗感染、免疫重建、基因治疗、免疫制剂)。⒉自学基本要求掌握AIDS的概念、病原体、流行的三个环节;熟悉HIV的致病机理、临床分期及其主要免疫学特征、免疫学诊断以及防治原则(放在医学微生物学中讲解)。熟悉免疫缺陷病的概念与主要临床特征;熟悉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因素。了解免疫缺陷病的分类以及分类原则;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病种的主要免疫学异常、临床表现;了解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的常用方法与基本治疗原则。⒊自学重点难点免疫缺陷病的概念与主要临床特征;SCID、Bruton病、选择性IgA缺陷的主要免疫学异常;AIDS的病原体、流行环节、主要的免疫学异常;HIV的致病机理。⒋自学建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以AIDS实例,了解当前重大传染性疾病、高发传染病的病原学的诊断与防治。有必要在实验课时选择病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第二十章:肿瘤免疫⒈基本内容⑴概述:肿瘤免疫学(tumorimmunology)概念以及发展简史。⑵肿瘤抗原:肿瘤抗原(tumorantigen)的概念;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⑶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免疫效应分子的抗肿瘤作用)。⑷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监视的能力;肿瘤微环境的作用;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⑸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肿瘤的免疫诊断;肿瘤的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意义、肿瘤免疫治疗的分类、对病原体所致肿瘤的预防)。⒉自学基本要求⑴概述:掌握肿瘤抗原的概念;了解肿瘤免疫学发展简史。⑵肿瘤抗原:熟悉肿瘤免疫学概念,熟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和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的概念,熟悉胚胎抗原(fetalantigen)种类[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以及意义。了解肿瘤抗原的分类方法以及各类肿瘤抗原的主要特点。⑶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熟悉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了解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⑷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熟悉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能力的可能机制。了解肿瘤微环境和宿主免疫功能对肿瘤的影响。⑸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了解目前常用的肿瘤抗原检测与临床意义,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常用方法。⒊自学重点难点肿瘤抗原的概念;肿瘤胞逃避宿主免疫监视能力的可能机制;目前常用的肿瘤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⒋自学建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自学。教师分发临床病例给学生,学生自己组织病案讨论进行学习。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⒈基本内容⑴概述:移植(transplantation)的概念、分类[自体移植(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同系移植(syngeneictransplantation)、同种(异体)移植(allogeneictransplantation)和异种移植(xenogeneictransplantation)]与发展历史。⑵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他参与排斥反应发生的抗原);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直接识别(directrecognition)、间接识别(indirectrecognition)];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⑶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的概念与类型[超急性排斥反应(huperacuterejection)、急性排斥反应(acuterejection)、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rejection)]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和发生机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R)的概念及发生条件与机制。⑷移植排斥反应防治原则:供者的选择(红细胞血型检查、检测受者血清中预存的细胞毒性HLA抗体、HLA分型、交叉配型);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免疫抑制疗法(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清除预存抗体、其他免疫抑制方法);移植后的免疫监测。⑸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诱导同种移植耐受(transplantationtolerance);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⒉自学基本要求⑴概述:熟悉移植的概念、分类。了解移植的发展历史。⑵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了解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种类;了解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特点;熟悉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与效应机制。⑶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了解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的概念、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和发生机制。了解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