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英语论文(7篇)内容提要: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建设探讨农业类高校英语教学思考输出驱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运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视障大学生英语教育问题解决路径微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运用大学英语学生生态意识构建研究全文共:33231字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建设探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建设探讨摘要:互联网为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改革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基于在线学习平台构建课外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和课堂授课相结合构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使教师对课堂气氛和课堂互动有了更好的调动和把控,还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增强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效果,对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一、引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呈现一种固定模式,教师充当课堂的主导者,利用PPT课件讲解课文知识点。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即使有兴趣也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导致一些课上环节进行不畅。整节课基本上是教师的独南戒,让任课教师有很强的挫败感。与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课后学习的设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学生并没有展开课后自学。总体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课上课下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需求迫在眉睫。移动教学和课堂授课相结合构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使教师对课堂气氛和课堂互动有了更好的调动和把控,还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更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利用在线平台的各个功能,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目标地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课堂讲解,提高课堂质量。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互联网+”概念运用到教学中的成果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出现。国外很多学者对混合式教学做出了一定的解释和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Garison,Anderson和Archer(2001)提岀了社区模式(CommunityofInquiry),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是混合式教学的三大关键要素[1](7-23)oGoodyear(2015)提出,混合式教学表面上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深层次而言是教学与辅导方式的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2](274-289)。自我国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很多国内学者对于此概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很多研究和探讨。赵冰、何高大(2016)认为,互联网+教育使学习方式变得更灵活,互动方式更快捷。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理念使学习环境更加自由舒适,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54-57)o梁欣(2019)提出运用翻转课堂、M00C、SP0C等新型授课模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最终实现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或交互式学习[4](81-82)o鲁建辉从经济方法理念三方面对比了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提出了要准确定位[5](70-72)o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智能+”概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并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空白之处:(1)如何合理分配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和师生互动内容;(2)如何对学生自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评测;(3)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课题旨在依托在校学生探讨这些问题,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打造高质量课堂。三、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思维和方式相对固定化,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欠缺。课上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教师对于学生课下学习的设想并没有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学生课下的自我学习进行有效监管,导致一些学生根本不会自主学习。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的教学探索智慧科技提供的移动教学和课堂授课相结合构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使教师对课堂气氛和课堂互动有了更好的调动和把控,还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一)课前准备阶段。1.在U校园平台创建班级,并让学生加入在线课堂。2.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课,上课前在在线平台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生课前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二)课中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1.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课上通过提问或测试等方式重点讲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2.对课文相关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三)课后反馈及督促。每次上完课后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U校园系统中有详细的学生学习情况记录,根据系统记录,及时提醒某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课后学习就有了比较有效的监控和督促机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更有效地掌握师生活动和重难点。(四)思政点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在整体课程的授课中,除了知识点的掌握外,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也是极重要的。在英语这个特殊的课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碰撞是学生体会最明显的,英语课文的讲解势必会传输一定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区别,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五、混合式教学模式反馈结果通过本学期数据、学生课堂表现及教师上课感受反馈的结果,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巨大提升。具体表现如下:(一)过程性考核方面,考核更全面客观。传统的过程性评价客观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但是比较刻板,不能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平时学习状态。虽然教师本着客观公平的态度,但是课堂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做到完全客观。U校园平台的使用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平台的后台监管涵盖了学习时长、回答问题次数和反馈成绩、学习内容测评等一系列数据,为形成性评价部分提供了公平客观的成绩。如表1所示,每项成绩都十分清晰。通过数据,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课下学习。表1形成性评价平台成绩(二)终结性评价方面,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分析两学期的期末试卷考试成绩数据得知,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第一学期末90分以上的学生数量为0,第二学期开展线上学习后学生数量为8人,上涨了13.56%。80分到89分从32人上涨到了35人,增长了8.53%。70分到79分人数从23人下降到了13人,下降了14.47%。60分到69分人数从6人下降到了2人,下降了6.14%。不及格人数从2人下降到1人,下降了1.48%O虽然转专业、缓考等特殊原因造成了人数的细微变化,但是从比例上还是很明显地表明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考试成绩分数的档次得到了明显提升。高分段学生数量变多,低分段学生数量变少,整体班级成绩明显提升。(三)学生学习状态方面,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显著提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班学生展开调查,主要针对上课形式、接受度及教学效果等方面。从问卷数据来看,82.6%的学生觉得混合式教学很新颖,能够吸引他们学习;69.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还有1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完成不了教师布置的任务;82.6%的学生认可混合式教学模式;78.3%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65.2%的学生认为新型教学模式能让他们投入英语学习中,但还有17.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很明显地督促他们自主学习;78.3%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数据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并在日常学习中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四)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显著。当前学生的认知多元化,加上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价值观的充斥,一些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通过课堂思政元素的讨论,学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认知更全面,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提交的小组作业能比较客观地体现这种变化。(五)毕业要求达成度有提升。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化了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使其与考核大纲更贴近,更符合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大学英语2的毕业要求达成度由大学英语1的0.8上升为0.866o六、结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并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转变,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通过学习软件的附加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讲课模式和设置有针对性的讲课内容,解决课上讲解知识点过多的问题。改变大量讲解知识点的授课现状,利用平台数据掌握学生知识点盲区,只讲解难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改变学生完全依赖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情况,培养自我学习意识,通过在线任务的布置督促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空余出原本讲解大量知识点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形成有效并多样化的评测机制,改变传统的唯成绩论的评测机制,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利用在线平台的各项功能,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目标地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课堂讲解,提高课堂质量,形成大学英语高质量课堂。农业类高校英语教学思考农业类高校英语教学思考摘要:在英语专业国家标准的指导下,本文作者进行了一项实证调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调查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第二,作者认为有必要根据农业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校标作为国标的补充;第三,提出农业类高校英语专业人文课程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关键词:人文主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习动机;校标;系统学习1引言中国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即“人文”是文明的表现,同时中国传统“人文"(人类)是与“天文”(自然)相对的概念,强调了人应该像天体的恒常规律运行一样,通过使自身行为合乎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1]。西方的人文主义来自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个谈论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的人。西塞罗从罗马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培养雄辩家作为罗马教育的理想,并强调雄辩家不仅是受过希腊文化教育熏陶的有教养的人,即具有广博的知识、能言善辩、风度优雅,而且是符合罗马传统要求的实干的政治家,即具有罗马传统道德,精通法律和军事,具有实际工作能力,举止庄重得体[2]。大学除了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这两个之外,还拥有“文化修养”职能[3]。大学教育里的各种专业,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都应当传授文化课程,并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基本目标。外语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要践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能。秦明利指出,语言能承载传统教化人民、凝聚和团结不同的社会力量、培育人类的情感、重构历史和构建未来蓝图的职能[4]o2英语专业的问题在近年的研究和反思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旧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的英语专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胡文仲[5],仲伟合[6]等明确指出培养外语人才不应只考虑市场的需求,更应该考虑大学教育的根本。高校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和通用型英语人才。2021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确认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和人文价值意义,并建议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知识内涵。人才培养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学生接触到更有文化内涵、更富感染力的高级语言,提升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学生的人文视野,完善旧有知识结构。将人文知识转变为人文思想并最终转变为思想能力[7]o国标的出台首先厘淸的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解决了长期以来本科教育里英语专业的语言技能训练重于英语文学和文化学习的问题。英语专业应当开设一系列的人文必修课程,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方文明史”“圣经与文化”“古希腊罗马神话”“比较文学''等;同时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经典导读”等选修课程[5]。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教学改革中,农林院校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长期以来,农业类高校英语专业处境一直比较尴尬。农林院校的英语专业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如其他院校,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设置不科学,学生就业更是在同级本科院校中不占优势[8]。国内影响力高的农林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多以应用型、复合型、或者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求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外语基本功,又能灵活运用农业科技及农贸知识,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9]。整体来看,第一,农业大学的英语专业主要课程设计与综合类大学无显著差别;第二,农林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院校本身的办学宗旨相呼应,同时英语专业与校内其他学科也需要融合;第三,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学校强调以农业为特色,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国标实施以后,农业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有必要开展积极的改革来适应教学路线与方向的变化。3研究过程笔者进行了一项英语专业学生针对人文和文学课程的学习动机因素的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析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以国标为依据的人文课程的教学思路。同时,鉴于本校地处华南,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其办学宗旨是坚持农林学科创新发展、理工学科择优发展、人文社科特色发展的思路[10],具有浓厚的地区和学校特色。因此,本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与他校相比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容忽视的差异:一方面要落实国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担负着与本地区和本校发展紧密相关的责任。调查对象是华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95名学生。发放问卷95份,回收95份。问卷共20题,内容包括背景信息、特征信息、基本态度三种题项;相关因素共分为6个,分别是英语技能和英语知识课程对比、课程内容重要性对比、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兴趣、人文课程兴趣、学校特色课程兴趣、学校公选课调查。该问卷调查的主要目标是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英语专业学生对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动机。(2)国标和校标的关系。(3)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思路。4调查结果(1)本校英语专业学生最重视的学习内容仍然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其中传统技能四项,即听、说、读、写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翻译紧随其后。然而对于文学人文课程价值的认识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兴趣、老师和教材的吸引力、文学等课程学习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要求较高,导致学习成果不易显现等等。但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应与英语专业教育政策有关。在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英语专业重技能训练,而轻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培育。(2)在现有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动机没有明显分别,其中英语专业传统必修课“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稍显突出。体现地区特色的“广东文化遗产”之类的课程得到一定的关注,本校特色课程农业和生物生态类课程主要作为选修课的考虑对象,但同计算机等实用性强的课程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学生反映文学和人文课程的学习主要还是以常识类知识的传授为主,暂时没有感觉到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或生活技能产生积极的作用。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视野、补充知识、培养特长和兴趣。但学生也表示个别课程内容枯燥,上课方式单调。(3)根据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种类和开课单位的观察,“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英语系开设,同时英语系也开设“圣经”“希腊神话”“生态发展史”“经济学导论”等专业选修课,“中国文学与文化"“世界历史”“艺术”“农业"“生物”等课程由其他学院开设学校公选课。如前所述,部分学生对非本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兴趣不是很高,且存在选而不学、学不能用等消极现象。因此如何设计和教学人文素质类课程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成了管理者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5解决方案(1)学习动机的培育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针对文学和人文类课程的兴趣,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奥斯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把学习需要分成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脱胎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知欲的认知内驱力是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动机[11]。要让英语专业学生对人文课程等产生求知的欲望,就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掌握这些知识是认识人类世界、解决人生实际问题的需要;作为外部动机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能让学习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学业成就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尊重。英语专业作为独立的人文学科,在当今“人文回归”的道路上必须发挥自己特有的学科特色,找准自己在现代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改变长期以来英语专业作为工具性专业依附于其他学科的窘况。与此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也需要清楚地理解和认可本专业知识的价值,用学习英语专业的学业成就获得地位和尊重,而不是简单地用英语语言技能在人才领域竞争。(2)国标和校标的结合黄国文[12]指出外语教育改革必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相互作用。一方面,外语教育政策和战略部署等需要向基层有关教学管理者和广大外语教师解释和说明,以便更好地把政策、方针、思路等在实际教学中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基层教学管理者和外语教师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有关的政策、方针、思路进行实施,同时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反馈意见。近年来教育部制定政策,高等教育从规模化、扩张性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入以提高人才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标准化道路。英语专业国家标准是高校开设英语专业基本标准和准入条件;而国标之外还应该由各地区。各学校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特殊标准。因此高校要在国标精神指导下,在“校标"中明确定位,在培养方案中体现特色,在课程体系中凸显自身优势[13]o如前所述,本校的办学宗旨主要是以农林类学科为主,英语作为人文类学科的培养目标还是趋同于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的统一标准,基本上没有体现本校专业特色和区域文化特点,更谈不上制定学校标准。本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结果均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对农业类课程兴趣蓼寥,同时学校也较少开设体现区域文化特点的选修课程。黄国文指岀大学的特色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业大学英语专业要有自己的特色,学生要有家国情怀,懂农业、爱农村,能用外语向世界讲述中国农耕文化的故事,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牵线搭桥,能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14]o因此,本校英语专业迫切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校内对教师和学生明确本校英语专业的特色,校外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宣讲本校英语专业的特点;尽早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满足农业英语人才培养的标准;专业课设置方面可以加入“农业,,“生态”“广东文化”等专业选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跨学院选修学校特色专业,并积极参与与农业活动相关的社会实践。(3)系统学习的方法AUDI.R[15]认为三种知识指导着人类的生活:科学知识、道德知识和宗教知识。其中科学知识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提岀的问题和假设,而经过证实的假设就变成了知识;道德知识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宗教知识探索上帝否存在。如前文所述,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的理论和知识。这些知识既有科学的元素,又有文化传统和宗教故事,它们的结合构成了英语专业的知识系统。1991年钱学森提出“学科系统观点",对我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系统具有多元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其中居第一位的是整体性[16]。查有梁[17]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指出基于整体原理的教学手段是十分行之有效的: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然后学习各部分,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又综合为整体;其次,必须纵横联系,善于发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最后,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进对学科整体的理解。因此,英语专业作为拥有独立属性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大的整体。“语言技能"类基础课程,“文学”和“人文”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如“翻译”“教育学”“经济学”等是这个整体里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作为农业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们必须学习农业特色课程;体现广东经济区域地方特色的知识也应该得到重视。另外,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研究英语专业课程与校内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利用选修课的机会拓展视野,补充知识:如“希腊和罗马神话故事”与“历史专业的古代西方历史课”;“英美文学"与中文专业的“文学”课等。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者来说,课程的设置前后需要考虑关联性。大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之后的教学安排为了避免重复性教学,基本不会再有关联课。结果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遗忘,或者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习没有呈现阶梯式的进步。当然同类知识的课程多次独立开课显然不合理,教师可以采取融合教学的方式,在上新课过程中有计划地融入之前的学习内容,有效地维护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关联性。6结论英语专业的人文回归给英语专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和挑战的道路,也为英语专业找回了专业自信和价值。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历史悠久、包罗万象。学习人文知识有助于人们认识过去、解析现实、预测未来。作为大学教育的受惠者,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这门外语,更要学习英语的语言学理论、英语文化和历史知识,搭建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再者,作为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华南地区农林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更应该抓住国标带来的巨大发展契机,在统一标准的有力支撑下积极寻找自身特色发展的机会,尽早制定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满足区域经济和农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参考文献张颖欣.《易传》人文精神探睛[J].管子学刊,2014(3):38-42.方晓东.西塞罗教育思想述评[J].《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2009,572-576.程海霞.超越时代:奥尔特加•加塞特的高等教育思想——基于《大学的使命》[J].教育进展,2011(1):55-58.秦明利.外语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J].外语教育与研究,2013(1):58-63.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 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243-319.仲伟合,潘鸣威.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 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12-120.查明建.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与人文课程的意义 以《国标》人文课程为中心[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7(1):18-26.颜凯.走出农林院校英语专业发展困境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1(1):108-109.李艳铃.农林院校英语专业涉农特色建设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5):42-47.[10]华南农业大学.学校简介[EB/0L].[1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黄国文.从《中国外语》看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J].中国外语,2009(5):16-20.冯光武.把握国标精神、找准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建议[J].外语界,2017(1):2-6,黄国文.Halliday对桂诗春的影响 关于农业英语的思考[R].南昌: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外语教学研讨会,2018.Audi,R.EpistemoIogy: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KnowIedge[M].London:RoutIedge,201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2016,21-25.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3):31-42.输出驱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运用输出驱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运用摘要:该文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分析,总结输岀驱动理论的教育优势。认识以往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目的是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完善性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满足大学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关键词:输出驱动理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主要以输入假设作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出,导致大学英语课堂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单一性的教育背景下,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英语单词、单句、语法等内容,导致听力教学无法稳步进行,降低课程教育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通过输出駆动理论的运用,可以改变单一性的教育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听力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1输出驱动理论及其必要性1.1输出驱动理论对于输出驱动理论,限定使用在正式的英语课堂上,这种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输出驱动理论分析中,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第一,从心理语言的角度分析,输出理论的外语驱动力大于输入理论,将其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可以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展现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势;第二,从职场英语角度出发,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大学英语听力教育的创新提供支持;第三,从英语教学角度出发,将输入理论与输出理论融合,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教育的优势,通过学生专业素养的强调、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实现大学听力课程教育的目的[1]。1.2输出驱动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必要性结合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教育特点,输出驱动理论的必要性如下:第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育探究环境,以加强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实现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英语听力课程教育的创新目的。由于以往的听力课程教育中,存在着授课方法单一的问题,这种现象会增加听力教学难度,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输出驱动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融合中,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第二,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教育特点,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将输出驱动理论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为学生未来职业化的发展提供支持。2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缺少对输出驱动理论的认识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而言,其教育模式呈现出输入、输出的循环模式,通过两者结合,可以避免灌输性教育模式的出现,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是,在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主要以输入教育为主,较为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足。而且,学生在以往教学背景下,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出现了对听力教学排斥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学习听力知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无法获得长远的进步,降低大学听力课程教育的整体效果[2]。2.2教师占据听力课堂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育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课程中,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死记硬背英语代名词以及重难点等,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在实际的听力课堂上,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被动地进行听力练习,虽然部分教师在听力课堂上会介绍语言背景及语言点,但是,实际的听力课堂上仍然以核对答案为主,导致听力课堂缺少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升需求。由于听力课堂的语言单一性,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积极参与到活动实践之中,长期发展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听力信心[3]。2.3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状况的分析,在听力课程教育中,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会降低课程教育的整体效果。结合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育现状,学生匂身能力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基础能力相对薄弱。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分析,部分学生存在着词汇量匮乏、语法知识不牢固的问题,而且,学生在实际的英语知识学习中,存在着发音不准确、辨音能力差的问题,在实际的听力课程教学中,当遇到语法结构复杂、生词较多的问题,会影响听力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素养。第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通过对英语听力课程教育状况的分析,在实际的大学教育中,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听力习惯,如,在实际听力训练中,不知道如何运用预测、猜测以及推理等技能,来降低听力理解难度[4]。3输出驱动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3.1创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特点,在听力教学创新中,如果学生缺少好奇心,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影响英语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教育改革需求。因此,在输出驱动理论背景下,为了突破语言输出难题,在实际的听力课程中驾驭创新需要做到:第一,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将输出驱动理论作为重点,及时改变单一性的教育模式,通过网络技术以及英语听力课程的融合,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课程教育改革及教育创新的目的。第二,英语听力课程教育创新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多元化、个性化听力教学的创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心理内驱力的影响下积极学习听力知识,以实现输出驱动理论的教育目的。第三,在大学英语听力教育中,需要将课前、课中、课后作为不同阶段,通过反复性英语教育方法的融入,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背景下掌握听力专业技能。如,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通过自主平台的构建,可以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后反馈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及时解决,发挥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时弥补以往课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展现输出驱动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育中的优势,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5]。3.2增强大学英语听力课程駆动力根据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教育状况,以往的课程教育中,主要以学生单项技能培训作为重点,通过输出驱动理论教育方法的完善,合理安排英语听力课程教育流程,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听力表达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展现输出驱动理论的教学优势,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创新中需要做到:第一,在精读课程中,需要将输入、输出教学作为重点,在听力课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听力能力,及时发现文章中所表达的隐晦含义,提高英语听力课程教育的总体质量。第二,在输出駆动理论的英语教育中,应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法,并在词汇教学、语言教学上有所创新,展现课程教育的多样性,为大学英语听力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第三,在听说课程的教育创新中,大学教师需要将输入、输出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如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通过听力任务的确定,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听录音,之后获取听力中所表达的信息,实现听力课程教育完善以及学生听力素养提升的目的。在这种输出性、输入性的听力教育创新中,小组成员需要互动学习,通过积极性、协作性教育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探究环境,以便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以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6]。3.3完善听力课程教育的评价方法对于输出驱动理论而言,其作为一个验证假设过程,输出駆动主要是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取得的评价及反馈,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中,教师需要改变单一性的评价手段,通过评价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在听力教育方法评价创新中需要做到:第一,将输出駆动理论作为重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构建持续性、充分性的教育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避免英语听力教育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素养。第二,在形成性评价方案的确定中,教师要持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对学生听力学习全过程的记录、反思等,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方案,并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以实现大学听力教育创新的目的。第三,在实际的教育评价中,应该保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建立英语听力学习档案袋,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第二课堂的表现等进行记录,之后确定评价指标,以便充分展现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评价创新价值。而且,在实际的教育评价中,需要将多样化的教育评价创新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案,以便充分保证评价过程的规范性,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评价环境下提高自身素养[7]。4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教育质量,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创新中,需要将输出驱动理论作为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构建完善性的教育创新方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求。通常情况下,在大学英语听力教育创新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性的教育手段,通过听力教育方法的创新、听力课堂駆动力的强调以及听力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探究环境,展现输出驱动理论的优势,为大学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参考文献:[1] 周伟.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海外英语,2015(7):70-71.[2] 张帆.输入输岀理论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2(9):98-99.[3] 段国翠.听力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451,甘静.思辨听力课堂活动设计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4):34-36.景怡.浅析高职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0):215.田惠.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100-102.徐黄丽.思维导图在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1):109-111.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完摘要: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智力和思维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通过传统与混合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研究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培养创新人才。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人才;教学效果一、课题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大学的英语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据夏纪梅教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调查发现,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董卫等近些年对武汉四所高等院校进行调查也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只有30%的学生能参与课堂讨论,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批判性、系统性、发散性思维。因此,如何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每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为此,本研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实验。二、课题研究过程本课题目的是比较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从而比较哪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本课题为院级小型课题,主要由笔者负责,三位教师参与共同完成,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2021年1月,即一学期,研究对象为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40)及医学检验专业(40)共80名新生,通过大学英语入学考试后随机将他们分成实验组(40)和控制组(40)o研究设计程序为实验组采用混合模式(网络+课堂的模式):教师不再简单地主宰课堂,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控制组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学生只是机械化学习,很少质疑,基本没有课堂活动、课堂交流。混合模式具体表现为:2课时/周X14=28学时/学期(学生网上学习),(0:第案丄呼阜魏治*移'志拋翎解志一真斐°a孳%)坊繼会朝动乙X乡斗五归魏动)风牛好专裂弱V臬鼻互韓宥鸟小奮両网'静要功H风坍好辨肆・*絕辭肆・Y番辨肆■济潘辨肆宮医'辭肆¥鲜麹手点单坦街陣無*世藐治站寺當圳劣妆津。回圳卷寺整回駐*'辜甌聲回互聚予房再匪芸移回冋聆&0L田呼'¥—渚翎号華女新紫'仙*窃毋也魏洛*。金回力OLK浪斗'次郭沏浦例手亦辫小4部飞W辟鼻务'冊少麹导初酔亨拂卒羽墀曾呼法矣宣点'傘膜宣点'米乡宣志裂潍点¥祝'韓'金淑建丄田买研尊昭整回。集糸切竺邛峯。4鼾両匪移*一世纣N'好*¥维*¥束归当:音堂风〒击冲卒號田实染漢者低我'背筆孝孝步者弱次熨漢聲网当赫吿瞳肃去其歪極确音风日'祟辛功宝呼染口叫鼾両姬依*一量32•'祟鼻市曄雎点杲照出:両g手点楼冲簞I纣学'幣軍游尻翎七一者染羊点'田彰'去習物打专'案•弟V熨漢弟¥%照典°«锅弊隔风节弟施斗rr攻井转渚*业WW锵弟当五卒锅田酉风锅轩呼潦呼身手点祟価《审誓蓍晋麹日'集*功与邛裂口呼果祓族■?■乔一晔勤肆m寮極*哥*'(岸坂同)寮照纣、市'陳好寮*。法羹宣鑫风手鑫照妙¥纟牡里辜甌聲回呼案*田彰螫渙宇°(I)《静肆槊丛重染漢*'鑫症墀》'(I)《群韓与浪窦手鑫'鑫祉墀》田勒'(点舞参楽)雎去/M鑫OREx凰7翔淑9:早诲鞏郭首¥滸编制。号击宣弟TWsndiNn例荆譜裂濫点¥勇避墀**'(I)《勢潴集/推窦参点'眞推蜂》'(I)《井潴攵製窦善点*4rt均昔》卒舛舞风田彰'(修家壽渙)照弟/轲志如=nx團/轲衆L'(会錢很'蓄敦虾澹幷旧'志神手涣)照布/轲志8^=nx團/仙涣乙经过t检验,除入学考试外,实验组在各项考试包括口语、写作考试中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实验组与控制组各项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2)通过SPSS卡方X2检验(见表2),可见问卷的整个调查效度、信度达到统计学要求(P«.O5),说明在一学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实验组比控制组在学习态度上更加主动,方法、策略上更加科学、灵活和具有创新性。三、结论混合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有效地实现了本研究的目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初步提高,促进了教学改革。但是需要深思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一个实验不可能真正实现,本实验还需要跟踪调查,研究出更科学、更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英语教学模式,把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参考文献:[1]陈青松,许罗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J].外语界,2006(06).[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3]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查[J].外语界,2004(02).视障大学生英语教育问题解决路径视障大学生英语教育问题解决路径摘要: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特殊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现实。和普通学生一样,英语也是残障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新时代高校视障生英语教学现状以及视障生英语学习特点,从教师教学、学生自身、学校、国家和社会层面探究提高视障生英语教育的有效性,旨在提高视障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关键词:融合教育;高等院校;视障生;英语教育“融合教育"又称为“全纳教育”,是指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绪、语言或其他情况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是否有障碍、语言或社会经济地位如何[1]39o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融合教育特别强调普通学校对全部学生的接纳,它是一种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的形式,注重每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反对因学生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而对其排斥、歧视。自20世纪80年代融合教育思想产生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视障生随班就读模式。近些年来,高等特殊教育中的残疾人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内学者虽然对高校的英语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但大多都是针对健全学生的,针对视障生的研究较少;其次,高校视障生英语教育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再次,高职视障生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存在不合理、不充足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视障生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一、新时代高校视障大学生英语教育现状(一)宏观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高校视障生英语教育的影响首先,我国随班就读模式多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在招收视障生这一点上,仍处于不甚乐观的状态。高校在招生时,主要采取限额小范围招生的形式,视障大学生能够就读的高校特殊教育院系数量少且大多在城市,由于专业极其有限,所以可供视障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小。近年来,招收视障生的高等教育院校在数量上虽有大幅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视障生教育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视障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其次,鉴于全国各地的视障生在高中阶段没有统一的英语课程标准,高等院校在招收视障生时,大多采用自主招生考试的形式。各高校招收的视障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普通学生的水平。胡孟[2]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对视障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视障生使用的教材适用性不高,盲人出版社也没有出版与英语相关的高层次专业性教材和书籍,对高校视障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再次,视障生就业存在严重供需失衡。视障生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和众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视障生还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从《就业白皮书》中可以看到,视障生的首选就业单位是外资企业,但是外资企业通常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英语水平与较好的沟通能力,视障生的英语水平不达标是就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微观因素对高校视障生英语教育的影响1.学生自身层面首先,视障生学习英语的优势。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视障生虽存在视觉障碍,但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听觉记忆力、听觉表象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好[3]93。他们善于利用听觉和触摸优势,最大限度地记忆单词和材料还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为班级树立学习榜样。其次,视障生的学习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英语学习是一个输入加输出的综合训练过程,视觉的丧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视障生无法获取对话者的肢体语言,与会影响交流速度和质量。书写对于视障生来说难度更大,没有特殊设备的支持,他们无法在课堂上记笔记、完成写作任务。再次,视障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视障生在进入高校之前从未学过英语,这使英语教学步履维艰,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后进生“难消化”的现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兼顾每位学生,长期以来,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因为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后进生因学习内容较难而对学习失去信心。2.学校教育层面首先,教师方面。教师是否愿意接纳视障生、对视障生的态度、对教育视障生的自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都影响融合教育的成败[4]93O在普通高等院校内,真正能胜任视障生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极少。高校视障生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了解和掌握视障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教学[5]323O其次,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视障生英语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大多从网上下载教学片段,没有高校视障生英语教学专用教材和参考书籍。英语盲文书籍资料的缺乏以及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依赖,都会对教师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再次,教学设施方面。高校用于视障生的教学设施不能和普通大学生相提并论,在英语教学上更是如此。我国还未建成专门针对视障生的、体系完备的无障碍环境,不利于视障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我国视障生教育起步较晩,用于高校视障生教育的资金也非常有限,这些对高校视障生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二、高校视障生英语教育问题解决路径(一)教师教学与引导层面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正面引导对视障生产生积极的影响。1.进行通用学习设计和差异化教学通用学习设计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课程设计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6]32o差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准备、兴趣爱好、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调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充分发展和最佳发展[7]254O教师要拟定差异教学计划,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有效反馈。2.培养视障生良好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包括控制与调节学习者自身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控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它使学习者使用元认知意识对学习进行合理的计划、监控和评价。情感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而控制或调动自己情绪的手段。教师在英语教学进程中要不断培养、强化视障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社交策略是向他人学习的策略,视障生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来促进学习[8]64O社交策略包括询问别人、与别人合作、移情。3.丰富视障生的学习材料,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在视障生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合理、高效使用教科书之外,还应利用盲用软件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更好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而且可以促使师生不断努力、共同进步[9]125o和谐的情感关系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要注重并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4.传播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融入型动机的培养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教师积极引导视障生主动了解国内外文化,培养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动机是由某种需要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们采取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10]127。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视障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找工作,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为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学习者往往比工具型动机学习者更容易习得第二语言,因此要加强视障生融入型动机的培养。(二) 学生自身层面视障生可通过原典英语学习法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原典法,又称为荷马学习法,是一种传承人类自古以来聆听为先的语言学习方法[11]180o它适用于除聋哑人以外的任何学习者,且适用于学习任何语言。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英语语音精细化、敏锐化的听觉,建立起目标语的语音流模式,而且可以让视障生在听读训练过程中理解并记忆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视障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并对其加以归纳和整理。(三) 学校层面针对视障生问题行为,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积极行为干预计划。学校范围内的积极行为支持是指在全校范围内使用适用于所有学生的行为规则,以增加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使学校成为一个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安全的、有效的学习环境[12]146。初级干预面向全校所有学生,是基本的预防性质的行为支持;二级干预覆盖的学生需要更加深入的支持才能得到改善;三级干预是专门的个别化的行为干预[13]199o学校范围内的积极行为支持能够更好地满足所有学生尤其是视障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肩负培养视障生的重任,不仅要把知识教授给他们,还要创设残疾人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给予他们心理的安慰、疏导和鼓励。此外,学校要做好特教教师的培训工作,持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师教育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四)国家和社会层面视障生的“社区和社会接纳感”对融合教育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真正接纳视障生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障碍,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个体需求;同伴之间的接纳可以培养视障生的价值感,有利于良好友谊的建立;家长的接纳态度通常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视障生的接纳水平。融合教育的推进要以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托,其保障范围应从视障生随班就读扩大到经费、人事、就业等方面[14]247O国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特教教师队伍,而且可以为视障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国家还要加强盲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视障生使用的教材以及有利于综合语言能力发展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资源。解决视障生英语学习障碍一方面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和教师的关爱与教导,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参考文献:刘婷.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融合[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9.胡孟.浙江省高职视障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109-110.张忠华.教育学原理[M].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2.邓猛.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北京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随班就读教师基础知识与技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张伟,胡玉洁.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赵红革.师生关系探究[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李秀文.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徐火辉,徐海天.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安-M.格林伯格,瑞吉娜•米勒.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实用指导[M].苏雪云,吴择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咎飞.基于功能评估问题行为干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彭兴蓬.随班就读的发展与社会支持[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微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运用徹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运用摘要: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中应用微课,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文章结合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探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应用原则,指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应用策略是课前整合微课资源、合理规划课堂活动、制定反馈机制。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微课;分层教学;课堂活动微课作为一种符合人类学习特点的新型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在大学教育教学中。微课不仅能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无时空限制地获取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一、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第一,翻转教学主体,活跃教学氛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在翻转课堂中利用微课,让学生提前进行英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合作得出结论。在这种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感官被充分挖掘,会更加投入地进入英语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微课短小精悍,只有短短的5分钟〜10分钟,学生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够调整学习时间,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自主学习的快感,激发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这样的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让教师从原来的讲授者转变为现在的辅助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二,翻转课程内容,分散教学难度。微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浓缩了英语课程中的精华。一方面,教师在微课内容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冲击大学生的惯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微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梯度教学。根据不同的分组、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可设计出不同的讨论主题,分散教学难度,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英语课中有所获和有所得。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应用原则第一,知识传递原则。微课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持久性,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虽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鲜活灵动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关注,营造活跃健康的课堂气氛,但是要想长久地维持学生的关注度,不仅要依靠微课的多媒体播放形式,更要重视微课的内容设计。教师要将英语课程中的知识点细化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根据内容分类设计成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在主题式教学内容的传递中,进行思维的分类、批判、创新、总结,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上,教师更应遵循知识传递原则,不过度依赖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专注微课的内容设计。第二,分层教学原则。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学习主体的翻转,而微课适合作为主体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在微课的使用上,教师就要根据学习主体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堂分组上,教师可以进行多重分组,既可以平均分组,进行主题式教学研究,也可以梯度分组,设立组长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和指挥。而根据不同小组的讨论情况,微课视频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重新制定新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第三,知识反馈原则。微课在课程设计上不仅承载着知识传递的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知识检测的功能。一般在微课的结尾部分,教师都会设计相应的检测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作为探究式问题的来源,也可以作为最终知识点的检测反馈。无论哪一种,教师都会让学生回顾问题,总结知识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应用策略第一,课前整合微课资源。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各班级学生普遍较多,总体上呈大班额状态。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都各不相同,这就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带来一定的挑战。而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为英语课程的分层设计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微课的内容来看,大学英语的微课资源以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文化背景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点,能有效保证英语课程的合理性和层次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还会在微课中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当成探究式学习主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因此,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教师要注意资源的整合,既要适当地扩展知识内容,服务于课堂教学,又要设计相应的问题,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合理规划课堂活动。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征,考虑到情境、探究、讨论、总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规划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微课习题的答题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协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情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翻转课堂中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例如,在教学"Friendship"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针对"Doyouberegardedasourtruefriends”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词汇进行英语汇报。第三,制定反馈机制。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师应制定相配套的评价系统。在评价标准制定上,教师要设计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语言的丰富性、评价内容的针对性。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能充分评价学生的课上表现、小组讨论表现以及习题汇报程度。因此,教师要构建完整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改变学习策略。综上所述,微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微课制作的能力,合理规划课堂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参考文献:宋二春,王斌,王志敏.高教系统干部能力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刘浩.基于微课的英语语法教学同大学英语读写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04).周桔,曹海霞.基于微课的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以专业英语四级便条写作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8).大学英语学生生态意识构建研究大学英语学生生态意识构建研究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应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构建生态意识,有助于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推动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培育时代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英语;生态意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产业结构的巨大转型。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学生培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将生态意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将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将生态思维传递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教育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通过系统全面传授生态环境知识为手段的教育理念。生态教育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求将生态意识、生态系统、生态思维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作为高等学校专门用途英语(ESP)系列教材之一,《学术英语•理工》秉承“以结果为导向”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同时,其课文内容以生态环境为主纟戋,将生态意识贯穿于语言教学中,将高校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学术英语•理工》采用多种英语教学方法,将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生态意识。第一,大量阅读的输入。该教材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安排至少三篇学术论文或学术文章。教材以学术英语论文写作任务为重点,共分六个单元。教材中设定的单元主题分别为:选择(论文)题目、查找信息、听讲座、撰写文献综述、撰写学术文章、做口头展示等。课文内容涉及网络生态、环境生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网络黑客与信息泄露、人工智能的利弊、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核辐射的危害、转基因食物的优势和风险等。第二,定量、原汁原味的、有思想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意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如:Unit2Text9GIobaIWarmingandItsEffects—文中,教材用1"52个词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全球变暖对于气候变化、动物王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造成极端天气的出现、动物数量的锐减和臭氧层被破坏,这些后果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全球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课文通过列举数据、引用例证的方式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将大学英语由日常语言交流学习推向了学术思考的新高度。又如:Unit2Text10GIobaIWarming一文中,作者通过数据例证的方式证实在过去的70年间,地球比上一个千年的任何时候都要热,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种变暖在急剧加速。虽然可能会有年长的亲戚告诉我们他们回忆过去的某个时候,那时夏天更热、天空更蓝,但与客观数据相比,这仅仅是选择性记忆的情况。课文以不断上升的气温趋势这一事实为依据追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除了人们熟知的工业废气的排放之外,还有太阳输岀的变化(黑子周期)和火山喷发等因素,并详细阐释了这些因素导致气候变暖的过程,引起学生对于生态意识的辩证思考,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深度,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第三,以生态项目教学为主线,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技能和学术素养。《学术英语•理工》突破语言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态项目教学研究,在培养学生系统了解有关生态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如:Unit4WritingaLiteratureReview中各篇文章的共同主题是核污染及其危害,基于生态项目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几篇有关核污染及其危害的文章,并掌握文献综述的书写格式和规范、撰写要点、如何撰写独立文献(Seif—containedLiteratureReview)和撰写为论文一部分的文献综述(WritingaLiteratureReviewasaPartofanEssay)^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课文撰写摘要以及避免学术剽窃等。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结合课文中核污染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生态项目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文献综述的撰写技巧和学术规范的相关知识,又可以将学生置于生态保护、人类健康这一宏观背景之下,运用课文练习撰写文献综述或课程论文,并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汇报交流,有助于学生系统、精准地提高语言技能和生态意识。2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般来说,第一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别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对以语言技能提高为核心目标的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补充,包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关英语综合技能提高的一系列活动,其内容可涉及经济、文娱、学术等各个方面。《学术英语•理工》通过在教学单元中插入以关生态环保为主题、以听讲座、做口头展示为形式的第二课堂相关内容,将生态系统由课外引入课内,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学术英语•理工》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设置听讲座、做口头展示等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整合大学英语课内课外两个维度,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实现学习与实践的高效联动。如Unit3ListeningtoLectures中,教材从听前准备、讲座介绍、例证解析、指示信号词、记笔记等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为学生听讲座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巧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情防控初中课件
- 宁夏石嘴山三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双动气动执行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下垂型洒水喷头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陪诊师考试基本技能试题及答案
- 面对疫情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应试题及答案
- 解析劳动法与人事管理试题及答案
- 通关育婴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技巧
- 企业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策略
- 2025至2030年中国万能防锈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手术物品清点规范执行率课件
- 电路检查记录表
- 设计交底记录表
- 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 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 (完整版)离婚协议书标准版下载
- 新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经验交流汇报课件
- 国家司法考试行政法历年真题(含参考答案)
- 欧盟农残标准
- 《艺术鉴赏》第五章 中西方传统建筑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