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能源问题的战略性思考中国深圳李祥盈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感谢主席先生对我的信任,感谢大会媒体《中国工商时报》周勇刚先生昨晚对我的采访,让我在今天这个庄严而自由的论坛上,谈谈对能源问题的战略性思考。我很认同这一点:作为能源论坛,不只是技术性交流,更重要的是战略性论辩,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更有普遍性意义。但我学识浅薄,难负众望,又加时间所限,未能写出稿子,只把平时的一些宏观性思考,在手机上临时写了个简单的提纲,向大家做个口头汇报,实在是大不敬了,恳请谅解。作为抛砖引玉,供大家批评指导。题目不妨叫《我对能源问题的思考》,我粗略归纳为十点:一·人类确实面临了能源和环境两大挑战,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这是可以理解和预见的。但是能源消耗过快、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不断恶化,地球灾害连连,社会很不和谐,发展难以持续,和平难以保障。能源和环境这两大问题,搅得人类很不太平。国家缺乏安全感,人民缺乏幸福感。世界上的战争、对立、威胁背后都有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影子。这两大问题又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能源关系着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协调发展,关系着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环节。因此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二·能源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能源的认识和利用要与时俱进。人类的历史就是能源发展的历史。最早从原始人钻木取火,以柴薪为能源开始,到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再到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针对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探索如醇醚、氢、氨、甲烷、可燃冰等可替代清洁能源;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将威力巨大的核能(原子核的裂变能和聚变能)由军事利用转向和平利用(核电)。人类近代蒸汽机、内燃机、水轮机、发电机等的发明,又将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电能,推动工业革命不断升级。电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能源的发展不断创造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个历史的演进还将继续。三·自然界能源的存在是多元的,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和能源政策也应该是鼓励多元的。中国和印度都是宗教艺术、科学技术都非常发达的文明古国,高度集中了人类的智慧。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主障安全。例如,据估计海底的可燃冰可供人类利用千年以上,但怎么开发呢?核能是巨大的,怎么确保安全利用呢?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怎么实现富集和均衡利用呢?等等。这些都有待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来解决。五·解决能源问题要从开发能源和节约能源两方面努力,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我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能耗大国、碳排放大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开发新能源,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能耗相对较高,比如单位GBP能耗比日本高出几倍,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节能空间。节约能源的同时,还会带来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环境保护的效益。因此,我国提出节能减排的方针和目标,是非常明智和必要的。六·要把世界能源形势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对策。国家不分大小、穷富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都在分享地球的资源和面临可能发生的灾难,所以都不能漠视世界能源和环境的挑战。但是各国发展和能源状况差异很大,所以面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必须坚持“分担而有区别责任”原则,照顾到广大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发达国家负起更多的责任。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路线是实现全世界战略合作,而绝不是对立、掠夺和战争。而每个国家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共同利益和责任,制定本国切实可行的能源政策和目标。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2006年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5亿吨。为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七·解决能源问题的体制是整合国家官、民、产、学、研、资的优势,形成合力,打组合拳。政府制定政策、目标、标准并加以监管;全民提高节能意识并身体力行;产业界落实节能减排达标措施;大学培养输送人才;研发机构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调动国家和民间资金支持;实施以碳交易为经济杠杆的管理模式;同时大力促进国际合作,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和全民为主体的互动体制,不仅能够走出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困境,必定开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八·甲醇燃料作为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选择,具有多种优势和广阔前景,其战略意义不可低估。近年来,我和我的中科大同学冯向法等一起参与了甲醇替代能源的研发,特别是学习了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A.奥拉新著《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受到极大启发。他对世界上各种能源及人类面临的能源形势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讨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称为《甲醇经济》。在化石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甲醇突现了多种优势:1、它即是一种核心化工原料,也是一种优质燃料,油气能做的它都能做到。2、它的来源非常广泛,可通过各种方法得到。可用低质煤和天然气生产,也可用生物质转化,更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的氢化形成。最终达到碳、氢、氧的综合循环利用。3、它不仅是一种方便安全的储能物质,而且可以单独或和二甲醚、汽/柴油、轻烃混合使用,是内燃机、发电机、炉灶、窑炉的燃料。直接利用甲醇的燃料电池也是很高效的。4、甲醇作为燃料会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且二氧化碳氢化制甲醇能消耗大量温室气体,有利人类大气环境保护。5、目前甲醇价格大大低于汽/柴油,经济效益明显。近年来,我国对甲醇燃料的研发取得很大进展,已制定相关国家标准,产品已投放市场。大规模推广应用条件基本成熟。(我在下一个技术性交流发言中再进一步讨论)。九·正确评价核能和平利用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不可因几次偶然事故就一棍子打死。我本人学的核专业,一生基本从事核事业,从参与军事利用到和平利用,略知一二。鉴于核武器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核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应该坚决限制扩散并尽早全面销毁和杜绝核武器。但核科技包括核裂变、核聚变和同位素应用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发明之一,将人类推进到了原子能时代。短短几十年时间,核电成为继火电,水电之世界第三大电源,其已占发电总量的16%以上,核电大国法国占到75%,美国约25%,日本约30%,我国近期核电发展很快,目前也不到2%,说明存在巨大发展潜力。核电应用已证明其清洁性和经济性,就其安全性而言,由于核能利用首先从原子弹开始的,在和平利用中又曾经发生了美国三里岛、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严重事故,人们产生核恐惧和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新生事物开始总不是完美的,事故是人祸和天灾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每次事故都使核电发展陷于困境,但也促进了对核安全的重视和对核技术的研发,从而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这也许证明了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再说,据专家评估,从一次能源开发到二次能源应用,全面综合来看,核电同煤电相比,相对安全的多。归根结底,核电前景还是乐观的,人类不应放弃。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久自明。未来核能毕竟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十·自然界的能源,从根本上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和转换定律揭示了这一点。面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唤起人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必要地,但大可不必悲观和恐慌。呼喊人类末日即将降临是极其荒唐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都是可以再生的;海洋潜在无比巨大的动能和化学能源,大量可燃冰有待开发;核能更是无可估量;即便是有可能枯竭的化石能源,对广袤的大陆和海底勘探还有待进一步延伸;节能空间也很大,单中国能耗降低2%就相当建设一座三峡电站。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开源节流,用高科技实现质能转换。让我们《亚洲能源论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13第35课时家庭电路课件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5第12课时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二章复习提升课件
- 《会计基础与实训》第一学期教案
- 电车环保行动新纪元-推动绿色电车可持续发展
- 厨房装修翻新合作协议
- 无人驾驶技术债务承诺书
- 建筑工程延期合同
- 幼儿园合作共赢协议
- 家庭地质馆别墅施工合同
-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
- 形势与政策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 2024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数值实验报告-实验三
- (完整版)物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表格汇总,推荐文档
- 快时尚服装品牌的营销策略分析以zara为例
- 07预应力工程ppt课件
- SMT 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书.doc
- 韩语千字文(中韩对照带韩语释义)
- 体育教学论文:探讨三人篮球运动在中学的发展
-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