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人才之争”_第1页
战国的“人才之争”_第2页
战国的“人才之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战国的“人才之争”

战国之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之争。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招贤令:“客人群臣有能稀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承诺,无论是秦国臣民还是他国客人,只要能献出访秦国强大的战略,便尊为高官、分封食邑。卫国贵族卫鞅得知这一消息,马上西行,投奔秦国。

卫鞅投秦前,曾在魏国相府任职,喜好刑名之学,堪称“法家巨子”。魏国宰相公叔痤深知其才,实时推举给魏惠王,并强调说:“愿君举国而听之!”将国家大事交给一个地位卑贱又不熟悉的年轻人,魏惠王鲜明一时难以采纳。

得知秦国招贤,卫鞅才离开魏国。抵达秦国后,卫鞅在宠臣景监的推举下求见孝公,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易风俗、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增加连坐法等一系列强国措施。孝公深以为然,全部采用。十年间,秦国一跃成为强盛之国。这,就是出名的“商鞅变法”。

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卫鞅投奔秦国已经二十一年了,这天,他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皆为对方心腹之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灭掉魏国。”他建议秦国利用魏国连年被齐国击败,附庸国纷纷脱离操纵的大好时机,主动发起进击。孝公同意,并令卫鞅领兵伐魏。

魏惠王命公子卬统率大军抗拒。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这时,卫鞅派人给公子卬送来一封书信,说他们俩现在虽是敌对两军的首领,但过去是好挚友,“不忍相攻”,可与公子卬面见相商,订立和约,盟誓罢兵。公子卬信以为真,欣然与会。等到盟约缔结、饮酒庆祝之时,卫鞅命令早已匿伏好的士兵突然伏击,生擒公子卬。然后率领大军,向魏军发起猛攻。魏军失去统帅,被秦军打得一败涂地。

魏惠王闻讯,惦记秦军乘势长驱直入,加紧献出河西之地,派使求和。秦国得此土地,凭借横跨黄河的山隘之固,向东可以操纵其他诸侯,为日后剪灭六国奠定了根基。为赏赐卫鞅,秦孝公将商於十五邑赏赐给他。卫鞅因封地“商於”,号为“商君”,故称“商鞅”。

魏国失去河西之地,只好从安邑(山西夏县)迁都大梁(河南开封)。此时的魏惠王,不禁仰天长叹道:“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人才抉择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并非虚言,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如此。对人才的运用,一向没有一套科学的考量和录用标准,人才或重用,或埋没,或毁弃,皆与决策人紧密相关,君王或重臣一句话,就能抉择人才的用与弃、升与降。魏惠王对卫鞅的用与不用、杀与不杀,也就在一念之间。

楚国人才济济,故有“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之说。然而,人才再好再多,假设不加重用,便会流向他方。所以才有成语“楚才晋用”。

战国人才,将个人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的,当数苏秦与张仪。他们俩都是鬼谷子的门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奔波于七国间,游说君王,封侯拜相。苏秦组建六国合纵联盟,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惠王封张仪为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