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组:负数3课时

第二组:圆柱和圆锥19课时

第三组:比例24课时

第四组:统计2课时

第五组:数学广角5课时

第六组:整理与复习24课时

第七组:综合应用5课时

第八组:总复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

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综合应用,整理与复习。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负数第三单元比例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三)统计与概率第四单元统计

(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五)综合应用

1.自行车里的数学2.节约用水

3、有趣的平衡4、设计运动场5、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六)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册教材的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丰富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负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中学教学的

起始阶段进行,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

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标准》将其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

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一一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

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

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2.改进比例的编排,教学要求有所提高。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首

先,它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比例来解决。例如绘制地图、图形

的扩大或缩小等;其次,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第三,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领域。学生在此前学习过的有关数学知识在这里

得到了综合运用,如绘制简易地图要用到比例尺、解比例、作图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此前了解的各种数量关系,在这里是从事物运动变化的角度概括成正比例关系和反

比例关系,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并可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中学的

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以往的教室上纲比较,《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认

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而且要求学生“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

大或缩小。”与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分量较重,比例、正

比例、反比例等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的编排,先用前两小节集中

进行概念教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

念,另一方面注意联系实际,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学习,增加学习的探索性。同时教材

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是提供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

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比例的应用”增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本册教材一方面根据《标准》的要求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另一方面,

将比例尺的教学移到这里,使得“比例的应用”由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

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丰富了教学内容。其中“比例尺”的教学内容也比原通用义务教

育教材内容丰富,增加了将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的实例,安排了综合运用比

例尺知识进行实际作图的例题。使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的

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

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3)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

的应用。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

比例的意义也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本册教材继续使用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的编

排方法,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便于对两个概念含义进行对比;在

实例的基础上,用列表的形式体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接着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

间的关系。同时,增加了认识正比例图像的教学,还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反比例

的图像,这些内容都可使学生体会到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函数思想

获得初步的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册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

容是这一领域的最后一部分“圆柱与圆锥"。圆柱与圆锥也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

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

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椎体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

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

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教材在编排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

增加了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圆柱(圆锥)的活动。此

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想像、推理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

|'gj

一(3)):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教材注

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例如,教材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圆柱体

积的计算方法,联系圆柱体积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

是按照引出问题一一联想、猜测一一实验探究一一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

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

能力。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使小学段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

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提纲携领地复习,使学生对所学

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

的预定目标,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

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

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

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据此,在“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抽屉原理”的教学,

在“整理与复习”单元的数与代数复习中设置了“数学思考”小节。

本册教材还设计了“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有趣的平衡”、“设计运动

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等5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次课题教时

1负数3

2二圆柱5

3二圆柱、圆锥5

4二圆锥5

5整理复习比例圆锥5

6三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

7三正反比例的意义5

8三比例的应用5

9三整理和复习4

10三复习课3

11四、五统计、数学广角2

12五、六数学广角、数与代数5

13六数与代数4

14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5

15空间与图形5

16空间与图形4

17六统计与概率5

18综合应用5

19结束新课

第一单元负数

一、教学内容

1.负数地初步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

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内容

例1引出负数的必要性

例2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例3认识数轴

例4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五、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

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

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

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

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

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

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

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课题负数总课时3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2-4页例题设计人李美玲审核人李美玲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

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

教学目标

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

学法指导观察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

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

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

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

式度(零下10摄式度)。

教二、教学例1

学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

设南京的气温。

计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

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

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

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

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

的0C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C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

表示它和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

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

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以上,

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

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

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

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c也就是+4℃。

(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C来表

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

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

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

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

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

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

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

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一一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

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

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

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

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

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

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

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

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T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

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T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

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

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

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

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

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

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

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

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

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

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

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

数叫做正数;象-4、T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

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o水结冰时的温度

是—□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

教学反思

课题负数总课时3课型新授课

在直线上表示

教学内容设计人赵建平审核人李美玲

正、负数和0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和0。

2、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概念。

3、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

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和Oo

教学难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

学法指导思考、探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复习:1、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负数吗

学生回答。

2、在直线上表示2、3.5、0、

学生完成后展示交流表示方法。

二、导入新课

出示例3的情境图及相应信息。

提问: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三、新课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画图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

1、交流总结

交流时展示学生的图示,并总结做法。(确定好起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总结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并在相应的点上画上大树和四位学

生,或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也可用课件形演示。

2、提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当引导,提示能不能用我们正负数和0与直线上

的点对应起来呢?大树的位置可以用哪个数代表?……这样引导后学

生在完成学生位置对应的数。

教师或课件以小精灵的口气说出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

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引出数轴这一概念。

3、抽象数轴上数的排列规律。

出示:同学们观察一下数轴上的数,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交流,总结规律: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在0的左边。

4、基本练习

①在数轴上表示T.5。

学生独立完成,或同桌讨论完成后班内交流,可指名板演。

②数轴上表示-2,-7,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2题。做完后选择几例投影展示交流。

2、练习一第4、5题。做完后选择班内交流。

3、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

哈尔滨:一15^一3℃

北京:一5℃~5℃

深圳:12℃~23℃

你能把这些温度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完成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负数总课时3课型新授课

比较正数和负

教学内容设计人秦艳红审核人李美玲

数的大小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目标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方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

14

-85.6+0.9-3+7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

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教2、出示例3:

过(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设(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

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

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

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

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

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

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

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

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一、教学内容

1.圆柱

2.圆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

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

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

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

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例1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例2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圆柱的表面积例3圆柱表面积的概念

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4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圆柱的体积例5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例6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圆锥圆锥的认识例1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圆锥的体积例2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例3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在教学认识

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

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

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

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椎体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

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

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

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

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题圆柱与圆锥总课时19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设计人高小宁审核人李美玲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指导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圆柱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nr或C=n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

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

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

教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

学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设(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计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

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

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

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

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

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

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1-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T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1■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

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

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

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

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

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

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教学反思

课题圆柱与圆锥总课时19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设计人李美玲审核人李美玲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

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

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学法指导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圆柱形的实物,圆柱模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

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

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

面积=底面周长X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己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

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

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

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

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

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

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

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

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

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

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

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

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

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X20X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X(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

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

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

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教学反思

课题圆柱与圆锥总课时19课型练习课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设计人赵建平审核人李美玲

练习课

教学目标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学法指导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圆柱体,圆形纸片

一、复习

计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

积义2)

3、圆的周长怎么求?(学生自己口述结果)

二、实际应用

1,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同桌讨论,怎么求底面周长和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底面周长=圆柱的侧面积+高

高=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2,练习题: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

是多少?

(1)教师提示:这是什么图形?求什么?公式是什么?

(2)学生讨论

(3)指名学生回答(圆柱体,求高)

高=圆柱的侧面积小底面周长

(4)这些条件都告诉了吗?

(5)怎样求底面周长?

底面周长等于2乘以圆周率乘以半径

(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小结:每做一道题,必须让学生找准是那个图形,求什么?公式是

什么?然后再计算,计算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

三、课堂作业设计

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5.2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3.25分米,求它的

高是多少分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0.8米,高是L4米

(2)底面直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教学反思

课题圆柱与圆锥总课时19课型练习课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设计人秦艳红审核人李美玲

练习课

教学目标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讲解法

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总结

教学准备糖果盒,玻璃杯子

一、导入

计1、口答下列各题: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

积X2)

4、回忆圆柱的特征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直观图形

(铁皮制成的糖果盒,玻璃制成的杯子)

(1)教师:要知道上面圆柱的物体用料的面积,分别要求那

几个面的总面积?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一起讨论。

(3)教师:它们的表面积有什么区别?

(4)学生反馈。

2,一个圆柱形的汽油桶,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是20分米,做这样一

个汽油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1)学生读题,思考。

(2)提问:汽油桶的表面积是由几个面组成的?

(3)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汽油是液体,并且易燃,在搬运过程中,为了安全,必学有

盖,所以要计算三个面。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三、课堂作业设计

1,一个圆柱形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米,底面半径是6米,这个圆柱的

高是多少?

2,有一节长150厘米的圆柱形烟囱,它的侧面积是4710平方厘米,这

节烟囱的底面直径是多少?

教学反思

课题圆柱与圆锥总课时19课型练习课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设计人高小宁审核人李美玲

练习课

教学目标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动手操作法

学法指导动手—观察—总结

教学准备一根钢管

过一、导入

计1,口答下列各题:

(1)圆环的内圆半径是3米,外圆半径是5米,圆环的面积是多

少?

(2)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

面积X2)

(4)回忆圆柱的特征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直观图形

(一根钢管)

(1)教师:要直达钢管的表面积,分别要求那几个面的总面积?

(2)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一起讨论。

(3)学生反馈。

2,练习题:

一根钢管的长30厘米,底面内圆直径8厘米,外圆直径10厘米,这跟

钢管的表面积怎样求?

(1)学生读题,思考。

(2)钢管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

(3)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钢管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直径为1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大圆

柱的侧面积,加上底面直径为8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再加

上2个外圆直径为10厘米,内圆直径为8厘米的环形的面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