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氢能项目分析_第1页
江西省氢能项目分析_第2页
江西省氢能项目分析_第3页
江西省氢能项目分析_第4页
江西省氢能项目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氢能项目分析氢能产业发展发展目标当前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制度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夯实,产业发展跟进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氢能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加快积聚,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多元化增加,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氢能在钢铁、有色、合成氨等工业领域示范项目扎实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进一步扩大,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2026年到2030年,基本掌握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工艺,产业链基本完备,区域集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体系逐步成形。产业发展主要特征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多种清洁制氢路线齐头并进发展,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再电气化和深度减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2031年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安全形势稳定,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局部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氢能与电力、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广泛实现较高水平融合,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成为全省能源和产业脱碳的重要保障,在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氢能的概况(一)氢气能量密度高,环保性能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具有热值高、无污染、可储存、与可再生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替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国内氢能产业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有大量关键技术、零部件依赖国外。在全球气能产业发展提速背号下,宝内企业持续进行自主研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制氢及氢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储氢环节的液氢加工技术、运氢环节的长距离输送技术和用氢环节的加氢站内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都掌握在加、美、日、韩、德、法等国家手中,进口依赖高,议价能力差,制约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此外,我国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以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使用,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双重掣肘导致氢能全产业链成本高。(三)全球范围内正掀起氢能产业发展热潮将极大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在全球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背景下,发达国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技术现状,逐步明确氢能源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加速引导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全球将迎来氢能社会发展热潮。目前我国正处于氢能产业培育期,但国家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尚未明确氢能在国家能源战略层面的重要定位,且部分补贴门槛高、落地困难,大量标准尚为空白或已经过时,近期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组织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和氢燃料电池车发展指导意见,将有效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四)国内传统石化能源企业纷纷布局氢能业务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在培育期,预计2023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具体路线图和详细专项规划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大型传统化石能源企业从加强新能源发电消纳、工业副产氢价值利用等角度出发,超前谋划、抢抓市场机遇,纷纷布局氢气管道、加氢站、油氢电综合智慧能源站等业务,氢能产业已呈现群雄逐鹿态势。(五)氢能尚不具备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条件目前氢储能系统效率仅为电化学储能的50%左右、抽水蓄能的60%左右。未来随着单项技术的突破和研发体系的构建、配套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技术国产化和量产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氢储能系统效率有望提升,但超过电化学储能和抽水蓄能系统效率的难度较大。氢能源的战略地位整个市场其实大大低估了氢能源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国家推动氢能源产业链的决心,其逻辑在于绝对的自主可控、产业利润全中国化、减少对石油依赖。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中,核心材料就是电池,新能源电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铅酸电池、鲤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未来小的技术迭代暂且不考虑,大的技术迭代有钠离子电池,但主要是替代铅酸电池和钾电池中的磷酸铁鲤电池的。理电池目前作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电池的主流,使用主要材料为理、镍、锰、钻。但是,目前世界上,鲤矿储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镍矿储量的前三位,分别是澳大利亚、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巴西;锰矿储量的前三位,分别是南非、澳大利亚、加蓬;钻矿的储量前三位分别是刚果、澳大利亚、古巴这也就意味着什么?一旦中国的锤电池规模发展,中下游企业都将被上游,其次利润主要都集中到上游去大家可以看看头部新能源整车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哪吒等,哪一个赚钱了?中游的核心企业,宁德、亿纬鲤能哪一个赚大钱了?都是毛利率很低,甚至整车企业,越卖越亏,只有-体化的比亚迪还有一定的利润,但也毛利率很低。如果完全依赖鲤镍钻等资源,这个数十万亿的工业体系一旦完成,如果完全离不开钾锦等贵金属,不仅被人死死掐住脖子,新能源产生的利润也会被上游企业,以及背后的华尔街资本全部吸走。因此站在整个大的国家自主可控、长期能源安全、能源低成本的角度上看,氢能源势在必行也就是会出现最近几年开始大规模推动氢能源,现在政策层面几个亿几十个亿的投入,未来就会带来几百亿、几千亿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制氢技术分析尽管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之,但是天然的氢在地面上却很少有,所以只能依靠人工制取。通常制氢的途径有:从丰富的水中分解氢:从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中提取:从广泛的生物资源中制取氢:或利用微生物去生产氢等等。各种制氢技术均可掌握。但是作为能源使用,特别是普通的民用燃料,首先要求产氢量大,同时要求造价较低,即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这是今后制氢技术的选择标准。就长远和宏观而言,氢的主要来源是水,以水裂解制氢应是当代高技术的主攻方向。以下简述几种制氢方法。(一)化石燃料制氢这是目前大量化工用氢的生产方法,如化肥生产的造气,即以煤在气化炉中燃烧,通过水蒸气还原反应,获得氢气。同样,石油、天然气或生物质燃料,均可用类似的方法制取氢。但是,这样的造气效率不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对环境污染较大。以能源换燃料,是得不偿失的。鉴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应尽可能满足有机原料的需要,而不能作为产生氢能的依靠。(二)电解水制氢人们最早的制氢方法就从电解水开始,至今它仍然是工业化制氢的重要方法。尽管改进型的电解槽已把电耗压到了相当低,但还是工业生产中的电老虎。而且电本属二次能源,除了水电,电是用大量燃料换来的,其中经过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换,本来能耗就不小,再经电解水制成氢,总的能源效率实在太低,以此将氢作能源,无疑也是不可取的。不过现在正继续改进电解水制氢的工艺,并使用丰水期的水电,或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电解水制氢作为这些新能源的贮存手段,自当别论,不能不说是有可取之处。(三)硫化氢制氢在石油炼制、煤和天然气脱硫过程中都有硫化氢产出,自然界也有硫化氢矿藏,或伴随地热等的开采也会产生硫化氢。国外已有硫化氧分解方法,包括气相分解法(干法)和溶液分解法(湿法),能同时获得硫磺和氢气。尽管这种工艺需要一定的高温(约600C)和适当的催化剂,或经过光照等措施,但是能化害为利,综合利用,将不失为一种制氢的好方法。(四)光解海水制氢80年代末,国际上出现了光解海水制氢的方法,以激光诱导MOCVD制膜技术有所突破,制成新型的金属/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光电化学膜,用此种膜作为海水电解的隔膜,能使海水分离制得氢和氧,其电耗低,转换效率已达10%左右,此方法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五)光化制氢利用入射光的能量使水的分子通过分解或水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合成产生出氢气。在太阳的光谱中,紫外光具有分解水的能量,若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提高制氨效率。因此在太阳能利用的高技术研究中光化制氢将作为重点。,有的还可将光电、光化转换同时进行,以获得直流电和氢、氧。目前,尽管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对开辟制氢途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六)生物制氢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制氢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制氢。从常见的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的过程,不难理解光合作用的深化。目前,光合作用在多数植物中效率非常低,通常均低于千分之五,这与自然光谱的吸收率有关。在今后的生物工程研究中,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突出任务之一,其中除制氧机制外,氢的转换也在其中。至于微生物制氢,自然界已发现有类似甲烷菌的制氢菌,只是其菌种繁育不如甲烷菌那样简单。若能建立合适的菌种群落,制造氢气就会像制造沼气一样。(七)热分解水制氢当水直接加热到很高温度时,例如3000C以上,部分水或水蒸气可以离解为氢和氧。但这种过程非常复杂,远非设想那样简单。其中突出的技术问题是高温和高压。较有希望的是利用太阳能聚焦或核反应的热能。关于核裂变的热能分解水制氢已有各种设想方案至今均未实现。人们更寄希望于今后通过核聚变产生的热能制氢。在美国能源部主持下有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实验室、通用原子能公司和华盛顿大学等单位参加的核能热化学制氢研究项目已进行了多年,主要是以一种串联磁镜式核聚变堆为热源,用硫碘热化学循环的方法制取氢。此外,原苏联也制订过通过托卡马克核聚变堆进行高温蒸汽电解的制氢方案。所有这些制氢方法,都涉及一系列高技术,但人们仍有信心迎接氢能世界的出现。氢能发展状况(一)制氢制氢环节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生物质制氢、光解制氢、热化学制氢、工业副产氢等方式。电解水制氢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电解水制氢具有制取过程无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氢气纯度高等优势。从制取成本看,化石能源制氢约10元/kg,工业副产氢约21元/kg,电解水制氢约30元/kg。受成本因素影响,目前全球约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仅有约4%的氢气来源于电解水。2018年,中国年氢气产量约2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超过30%,是世界第一大氢气生产国,其中电解水制氢仅占约5%。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能源互联网建设日趋完善,电解水制氢已逐步成为各国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持的焦点。电价是制约电制氢发展的关键。目前电价占电制氢总成本比重约为85%,按电制氢电价约0.4~0.6元/kWh计算,我国电制氢成本约30~40元/kg。当电价降低到0.1元/kWh时,电制氢成本可下降至10元/kg与化石能源制氢价格相当。目前各地发展氢能产业,其中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二)储氢根据状态,储氢可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氢气存储形式,其中35MPa储氢瓶已批量化应用,70MPa储氢瓶也步入产业化推广阶段。低温液态储氢被认为是前景较好的氢气大规模存储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我国液氢仅用于航天,与国外70%左右氢气采用液氢运输相比差距较大,且成本是美国等技术垄断国的20倍以上。(三)运氢运氢主要方式包括气氢拖车、液氢槽车、管道运输。目前国外以液氢槽车和管道运输为主,国内绝大部分采用气氢拖车运输并建有少量氢气管道。国内气氢拖车运输发展非常成熟,设计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液氢槽车运输在我国仅应用于航天领域,尚不允许民用领域开展液氢公路运输,但长期来看液氢槽车将取代气氢拖车成为主要运氢方式;管道运输仍处于试点示范阶段,我国氢气管道里程仅约400km,占比不到全球总规模的8%,最具代表性的大口径氢气管道有济源-洛阳(25km)、巴陵-长岭(43km)等。受运输技术及成本限制,短期内氢能消纳以就近消纳为主,难以实现远距离运输消纳。(四)用氢目前我国生产的氢气95%作为化工行业的原材料应用于传统工业领域,其余5%用于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能源网络。其中,氢能主要有动力、电力、家庭三个应用方向。1、动力领域应用状况动力方面,氢气可用于汽车、飞机、轮船、火箭等领域,其中目前最主要、前景最广阔的应用场景是氢燃料电池车。氢能汽车包括氢燃料内燃机车、氢燃料电池车两种。氢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可达60%~80%,而氢燃料内燃机车能量转化效率仅30%左右,所以业界将氢燃料电池车作为氢能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燃料加注快(3到5分钟)、低温性能好、回收无污染等优势,在远距离、载重大、点对点的商用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明显高于燃油和纯电动车型,燃油车百公里油费约为50元,纯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费约为6元(家用充电)~15元(商用充电),氢燃料电池车燃料费用约100元(百公里耗氢量为1.5kg,氢气价格70元/kg)。在氢气加注方面,我国具备设计建造35MPa加氢站的能力,而国际主流的70MPa加氢站及其关键设备领域在国内仍处于示范验证阶段。到2030年预计将建成1000座加氢站。2、电力领域应用状况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氢储能主要优势是环保性能好,但其投资成本远超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且响应速度慢、效率低,如果制氢电价为0.1元/kWh,则氢储能能源成本将下降到0.5元/kWh左右,低于电化学储能能源成本。3、家庭领域应用状况主要用途是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该方面外国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国内企业技术水平尚不具备商业化条件。4、国内氢燃料电池状况氢能应用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是氢燃料电池。国内氢燃料电池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使用寿命较短,车用氢燃料电池寿命一般为2000~3000小时,国际领先水平可达到5000小时,另外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质子交换膜目前仅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具备商业化供应能力,催化剂等核心材料也主要依赖进口。氢能产业发展面临形势从全国氢能产业政策导向来看,氢能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也需认识到氢能作为新兴产业还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不同区域氢能发展的实际条件差别较大,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总体来看,我省氢能产业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产业发展面临以下突出的问题。(一)氢能产业发展的能源资源禀赋不足化石燃料制氢和电解水制氢是规模化制氢的重要方式。我省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匮乏,且地处国内能源流末端,运距较远导致煤价、电价、气价偏高,风电、光伏资源处于国家最弱、较弱地区,支撑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能源资源禀赋较为薄弱。在清洁电力进一步成为电量增量主体前,我省氢能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压力和成本劣势。(二)氢能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我省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统筹不足、布局分散,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薄弱,现有为数不多的氢能相关企业以自给自足为主,上游制氢环节主要为化石燃料制氢,且和下游氢能应用重点领域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集群协作效应。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能力较为滞后,制约了一部分氢能应用的发展。(三)氢能产业核心能力严重匮乏我省在氢能产业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较少,技术研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紧缺,省内高校在氢能相关专业方面还没有一流专业,本土尚无相关龙头企业和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重要装备制造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严重匮乏。(四)氢能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尚未成形我省氢能相关基础设施审批和运营管理缺乏总体政策设计和引导,行业安全规程、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示范项目数量和已探索领域较为局限,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