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PAGEPAGE5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引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在“五个统筹”之中。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用众所周知,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它们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水资源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最近7年间,我国耕地总量已减少1亿亩,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8亩以下。从矿产资源看,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1/2。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能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等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从而资源基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这些矛盾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警示:必须尽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我国随即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并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既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反思之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存量相对人类发展的需求,相对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言,总是稀缺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对后代人发展的能力构成了威胁。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能力构成威胁——是相背的,即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六强之列,在未来20年里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这种增长还是以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为前提的,从能源角度看,消费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几乎是目前所有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因此,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是一种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经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矛盾的加剧,难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总体经济目标,同时,作为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非常强调发展道路的选择,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中国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加以统帅,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落实“五个统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著名学者牛文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就是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就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的核心则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在其承载能力之内,这就要求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综上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国自然条件决定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3.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并无统一定义。根据文献2对节水型社会概念的界定,作者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等政策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上面的定义看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着社会文明的一个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包括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前提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其中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参与方式上,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社会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方式上,一改原来的那种由政府决策,行为相关者执行的模式,采取决策的多层次参与,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包括一般的公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同时,不同的参与者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都体现不同的功能。另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是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上的协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3.2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特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胡鞍钢博士等在谈到节水型社会时,指出它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效率的含义是降低单位实物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效益是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价值量,可持续是水资源利用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个观点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同样适用。第一,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与节水型社会相比,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更加广泛,不但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生产领域,而且还包括了城市、农村等生活领域,可以说,后者在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具有更大的参与群体。在生产领域,采取工程、经济、技术、行政措施,减少资源的无效利用,提高产品、企业和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在生活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以节约资源利用量为主。第二,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机会成本不同,这就要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资源,将资源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实现“资源节约”和“经济增长”的双赢,而不是以减缓经济发展来换取资源利用量的下降,否则违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宗旨。第三,宏观上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前面的分析已经提出,相对于人类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存量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每种资源都有其相应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对其利用不能超越其承载能力。因此,应改变过去那种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来开发利用资源的模式,采取相反的模式,即根据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大小,来确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这样,资源才能永续利用,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除了上面的三点之外,作者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应具备另外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社会的广泛参与性。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广大民众。如果不考虑这部分群体,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在参与方面,包括了事前决策的参与、事中监督的参与,以及事后评估的参与。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工程,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创新工程,因此,需要在管理、技术、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前面的分析表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国的国情,确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和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些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4.1确立节约资源的战略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节约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以此为根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4.2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自然资源无价或者价格偏低是我国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自然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水资源为例,黄河沿岸的一些地区,农民为灌溉用水1000立方米所付价格比买一瓶矿泉水还便宜,这很难诱发出节水灌溉方式,从而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和配置效率的无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充分发挥市场对自然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逐步形成自然资源市场。4.3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扭转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并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4.4将节约资源纳入到法制化轨道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并且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同时,法律法规执行过程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管理自然资源的经验,逐步完善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通过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途径之外,作者认为,还需要加上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引导民众采取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4.5引导民众采取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因此民众的消费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始追求物质消费,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逐渐转向满足精神需求,目前正在朝着生态消费的方向转变。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引导民众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消费,同时也促进产品供应者生产资源节约型的产品,以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性建议5.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约资源意识,转变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从政府角度看,需要将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为此,必须利用新闻媒体、公益性广告、宣传专栏等一切有利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让公众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有所了解,并清楚地认识潜在的资源危机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行为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同时建议:将资源节约与保护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中,这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5.2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成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其中包括:资源节约型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资源节约产业的扶持制度、以及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此外,还需要建立明晰的资源产权制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同时也便于资源配置在效率比较高的产业或者区域。5.3加大节约资源的投资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以技术作为支撑条件的,因此,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资源节约投资渠道,最好能建立资源节约的基金,用于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以及重点节约资源项目的建设。5.4进行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机制创新。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注塑机设备转让及市场占有率提升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度材料安全评价及风险评估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项目土地租赁经营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生态环保型安置房建设一体化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海鲜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外墙艺术装饰工程承揽合同4篇
- 2024维修公司环保设备维修人员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4跨国物流仓储服务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度物流企业绿色包装材料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临时设施搭建与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高一上】【期末话收获 家校话未来】期末家长会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3篇)
-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免疫调节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24(全文)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华润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案例研究》
- 2024-2025高考英语全国卷分类汇编之完型填空(含答案及解析)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五种类型5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