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环境与运动》_第1页
《热环境与运动》_第2页
《热环境与运动》_第3页
《热环境与运动》_第4页
《热环境与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章精品文章《热环境与运动》人体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对的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机能活动。而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机能更好的运动,而相对高点的环境下运动即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的循环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以及代谢产生深刻的影响。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温度的改变,人体的生理会做出相应的反应。首先在心血管功能方面的影响:在热环境条件下运动时,由于代谢产热与外环境热的联合作用,可使人体的内热蓄积、体温增高。外界温度达到人体的皮肤温度时,排汗成为散热的主要途径。大量排汗引起血容量减少,心脏血管及肾的负担加重,多种电解质、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水溶性维生素丢失。此外,热环境下运动引起的低血糖和激素水平改变等,可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丧失,代谢紊乱。这就影响了工作肌肉的血流量供应,使肌肉工作的耐力下降。所以在热环境下耐力运动的成绩就受影响。其次在能量供应方面的影响:在热环境下运动时随着时间的增长,人得体温和心率也渐渐增加,排汗量和呼吸活动也渐渐的增加,这就需要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需要摄取更多的氧气,能量的消耗增长,则需要消耗更多的肌糖原并且产生更多的乳酸,从而使得人体更易疲劳。而经常在热环境下运动,则会提高人体对氧的利用率和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影响:人体在长时间运动时,则会排出大量的汗,在正常环境下运动时,出汗量比较少,也比较慢,体内的钠和氯化物则有足够的时间被完全重吸收。然而,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由于排汗量的增加,这些物质由于没有足够时间被重吸收,而是随着汗液排出了体外汗液,对人体的体液平衡造成了影响,所以在运动时,应及时补充含有钠和氯化物的饮料。在热环境下,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运动量都会对人体有利,但过度则会有害,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中暑性痉挛。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矿物质大量的丢失和脱水,从而导致中暑性痉挛。如果发生中暑性痉挛可以通过到凉爽的地方降温和补充盐溶液恢复体内丢失的矿物质,从而缓解症状。二、热疲劳。热疲劳的典型症状是极度疲劳,出现呼吸微弱、头昏眼花,呕吐、昏阙、皮肤干燥,低血压和脉搏快而弦等症状。出现热疲劳时,可在较凉的环境下休息,并抬高双腿以免休克。如果病人意识清楚,可建议他们喝点盐溶液;如果病人意识不清楚,建议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如果没有好转,热疲劳会恶化为中暑。则需要到医院就诊。三、中暑,由于长时间的运动,导致大量脱水,体液失衡,低血糖,从而诱发中暑,中暑时应把患者抬到荫凉处并及时补充盐饮料,严重时应及时送往医院。热环境下长时间运动会有危害,所以在运动时应做好下列预防工作,降低热危害:一、运动时首先要确保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运动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刚开始时运动量要小,然后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直到运动员完全习服。二、安排运动员训练时,不能再温度较高的时间下训练,应在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候安排练习和比赛,例如早上或傍晚。三、当湿度较高时,应修改或取消训练。四、运动员训练时,要有规律的安排运动员喝水和休息时间,即使运动员还不觉得渴时也应鼓励他们喝水,但也不能让运动员喝得太多,适量为止。从而预防运动员脱水以及体液失衡。五、饮料应较凉(8℃-13℃)、低糖(含糖少于或等于2.5g/100ml)、含少量或不含电解质。六、应鼓励运动员在运动或比赛开始前30min喝足水,大约400〜600ml。七、皮肤上撒些水有助于蒸发散热。八、比赛或练习的强度应反映个人的适应能力,这一点对偶然参加运动的“娱乐赛跑运动员”特别重要。九、运动员应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训练,这将保证运动员的习服。十、在练习和比赛开始阶段应特别鼓励运动员补充饮料。随着运动的进行,内脏血流量趋向于减少,这将影响肠道吸收水分。十一、运动员每天练习开始前应称体重。任何运动员体重下降3%以上都不允许参加运动,直到补足水分为止。在热天中体重下降较大,应该密切注意体重的变化。十二、应禁止服盐片,但应鼓励运动员在吃饭时摄入足够的盐。要想经常在热环境训练就必须的热适应,热适应的效果在热环境下持续重复训练,可使身体逐步提高减少额外体热的能力,它将降低机体承受热疲劳和中暑的风险。这个过程称作热习服。运动员在开始训练时,热习服的人排汗开始的早一点,由于汗液蒸发吸热,从而使得皮肤温度较低,这提高了运动员对热的耐受性。由于皮肤温度低,体内温度就向外排热量容易散失,从而导致运输热量到皮肤的血流量就少,就有更多的血液分配到工作肌,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在热环境训练产生的汗液排出的矿物质较少,所以体内有更多的矿物质发挥作用,维持着体液平衡。随着热习服,在疲劳开始之前能做更多的运动。热习服使肌肉利用肌糖原的速率降低50%到60%,降低了能量耗竭的危险。热习服如此重要我们如何获得呢。获得热习服需要运动员更多的暴露在热环境中,它决定于:(1一、每个训练阶段的环境条件;二、暴露在热环境的持续时间;(3三、身体内部产热的速率。如果运动员必须在大热天进行比赛,至少他们的部分训练应该在一天较热的时候进行。每天早上和晚上训练不能使运动员获得足够的热习服。一般在热环境训练5天一10天就可接近热习服的身体机能。在开始的几天为了防止过度热应激,应把运动强度降低到60%一70%。当然,要保证运动员不受到热伤害,比如中暑和热疲劳。这时训练要选择让运动员尽可能多的补充体液的方式进行。科学训练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在热环境下训练时,我们应科学的安排训练计划和训练的量,科学的利用热习服,时刻预防热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时刻关注运动员的生理变化,做好一切该做好的预防工作,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第二篇: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前言:建筑,从洪荒人类的洞穴到树巢,再至今时今日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它都在体现与鉴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在人类空前文明的今天,建筑的意义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而更是一种人文的体现。随着人们健康舒适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舒适的室内环境。人的一生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的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人的热感觉和舒适感不能视为同一概念,舒适感具有更广泛的含义,除了与空气温度、湿度相关外,还与气流速度、室内空气品质密切相关,而热感觉在舒适感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建筑热环境热舒适影响因素(一)热环境将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称为热环境。人体的冷热感觉是室内的温湿度,风力大小、热辐射情况、衣着和个人心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筑热环境的设计目标是舒适、健康、高效,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优质节能的建筑热环境的创造要依靠城市规划、建筑、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乃至园林等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是一个长期摸索与探究的过程。(二)热舒适所谓人体热舒适,指人体对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主客观评价。热平衡是人感到舒适的必备条件。人的热平衡即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自身蒸发、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失热量的代数和相平衡。对人体而言,与周围环境的导热、对流及辐射换热是得热或失热的过程,而汗液蒸发则完全是失热的过程。人在不同的活动状况下,所要求的舒适温度是不同的。新陈代谢的产热量取决于活动的程度,在周围没有辐射或导热不平衡的状况下,新陈代谢产热量有不同的平衡温度,例如睡觉时产热量为70w〜80亚,空气平衡温度是28℃;人坐着时产热量为100w〜150W,空气平衡温度是20℃~25℃;马拉松运动员产热量会达到1000W,此时,无论环境温度如何,他的热感觉都为极不舒适。(三)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人的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和个人心理因素,前4个因素为室内物理因素,后3个因素为个人因素。当某一要素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其他要素来弥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人体热感觉及热舒适性分析.温度与人体热舒适的关系研究显示,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20℃~24℃。在人工空调环境下,冬季温度控制在16℃~22℃,夏季控制在26℃~28℃时,能耗比较经济,同时又较为舒适。室内温度低于16℃时,人手指的温度会低于25℃,将无法正常使用。根据调查研究表明:空气温度在25℃左右时,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最高;低于18℃或高于28℃时,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空气温度35℃时的工作效率是25℃时的50%;空气温度10℃时的工作效率只有25℃时的30%。.相对湿度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舒适区内(干球温度16℃—25℃),相对湿度在30%〜70%范围内变化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不大,一般认为最舒适的相对湿度应为50%〜60%。室内湿度过高,会加速细菌、霉菌及微生物的繁殖,导致室内卫生水平大为降低并使人患呼吸道、消化道及各种过敏性疾病。室内湿度过低,会使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风速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室内空气的流动为室内环境的通风换气提供了简捷有效的途径,合理的空气流动速度范围为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了保障。一般情况下,令人体舒适的气流速度应小于0.3m/s。夏季广州、上海等地室内风速在0.3m/s〜1m/s时多数人感到愉快。.热辐射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平均辐射温度tmrt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与人在室内所处的位置、着装及姿态有关,是室内热辐射指标,它取决于空间周围表面温度。另外热辐射具有方向性,因此在单向辐射下,只有朝向辐射的一侧才能感到冷或者热,这样人体是无法感到热舒适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来提高热舒适水平。改善室内热环境并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要使人们真正处于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应使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即辐射散热应占总人体散热量的45%~50%,对流散热约占25%~30%,而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重视室内空间质量和功能分区问题,注意室内的防热处理,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而防止不利的环境因素,创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还要求空调系统设计时慎重选择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并进行合理的气流组织。防热途径有室内外环境绿化、窗户遮阳(内、外遮阳)、自然通风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等防热措施。个体可通过改变着衣量,开关窗户,启停室内空调采暖设备及改变温度、风速等个人行为调节措施来改变环境舒适度及个人热舒适感;个体还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适应某一热环境,生理适应指长期暴露在热环境中人体热应力的逐渐减小的一种生理反应,它包括基应性和环境适应性;心理适应指根据过去的经历和期望适时改变现在的热环境期望值。对理论上未达到舒适标准的某一热环境,个体换一种心态去评价和感受也许会觉得舒适。空调设计专家们应高度重视室内气流组织,积极采纳各种新型空调方案,例如:置换式空调、工位调节、背景空调与桌面空调相结合、椅下低速送风及地板送风等等,当然某些空调方案只适合于特定的建筑类型和房间功能,设计师们应慎重选用。高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空调专家定量评价室内气流组织优劣,进一步对空调系统作出总体评价,并适时调查用户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性情况,为今后空调设计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国内外关于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研究非常之多,涉及的方向和内容比较广,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热环境的各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复合的,而各因素之间又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应该把热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然而,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的现状研究很多是集中在单一因素或两三个因素对人体的热舒适影响而没有得出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结果。2)目前的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研究主要偏重于物理环境测试分析,而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影响,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今后应侧重于热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采取物理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试验方法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3)通过调查,目前室内热环境相对恶劣的建筑为大型超市、商场、影剧院、体育馆等,其原因是以上建筑空间大,人员密度大加上室内空气流通性不好,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沉闷,易引起人的抱怨。所以,应着重进行以上建筑的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研究,提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案和标准,以供建筑师、暖通空调工程师参考。4)国内气候比较特殊的地区(如夏热冬冷地区、湿热地区)的室内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尚无人研究。笔者依托重庆地区所特有的气候和重庆大学优越的实验条件以及一支团结奋进的科研队伍,正在开展重庆地区的建筑热环境的舒适性研究,希望能提出针对湿热地区的舒适性指标。5)建筑能耗的一大部分是用来维持室内热环境状况,因此,为了获得人体可以接受的舒适热环境,可接受状态的定义在决定建筑能耗和设计方案选择方面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各典型气候地区的舒适性标准又不尽相同,应加以区分,并形成标准或规范。6)室内热环境包括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的内部热环境。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交通工具的室内热环境方向。实际上交通工具由于室内人员密度大,外围环境差等原因,其内部热环境极其恶劣,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探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x年出一些建设性结论以供暖通空调设计师们借鉴,并为空调系统的操作提供指导。7)如今的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研究并不多,所以,各研究院所和机构、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选准方向,深入研究,直到项目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止。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有所改变,调节室内热环境可采用空调、供暖设备及一些辅助措施等。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尽量提高夏季空调温度,降低冬季供暖温度,但会造成室内热环境质量变差,容易引起室内人员的抱怨,人体的热舒适得不到保证,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如今的热环境对人体舒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研究并不多,所以,各研究院所和机构、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选准方向,深入研究,直到项目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止。参考文献[1]李文菁陈歆儒人体舒适度与室内热环境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2x年9月第20卷3期⑵刘飞张栋梁建筑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能耗的影响大众科技202x年第9期⑶姜涛朱立民建筑、环境与人体健康才智202x年第17期[4]孟庆林赵荣义等人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的研究现状与思考202x年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5]张宇峰王进勇陈慧梅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暖通空调hvac202x年第41卷第9期第三篇:分子的热运动02分子的热运动一、教学目标.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三、教具.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ml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二)新课教学过程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s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s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在运动着。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少。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微小颗粒的作用就越激烈,而且撞击次数也加大,造成布朗运动越激烈。5.布朗运动的发现及原因分析的重要意义(1)结合上面的讲解分析提问学生。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综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1)固体颗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仍然是宏观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固体微小颗粒,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分子的;布朗运动不是固体颗粒中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撞击的不平衡性。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愈加激烈,在扩散现象中,也是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而这两种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这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三)课堂小结.要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知道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四)课堂练习.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内的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答案。c、d。.如图是观察记录做布朗运动的一个微粒的运动路线。从微粒在a点开始记录,每隔30s记录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s末时的位置[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答案:c、do五、说明.本节课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将布朗运动演示实验做好,让学生都看清楚布朗运动。即使教学设备条件差的学校,也应该准备2〜4台生物显微镜,预先调好后,让学生轮流观察。设备条件好的学校,运用显微摄像头,对准载玻璃上有藤黄的悬浮液,拍摄的结果通过电脑在大屏幕投影电视上展现出来。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全部过程也应拍摄出来,给学生展示。2.对于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要注意是无规则,而不是无规律。无规则是指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方向和速率在不断地改变,任何时刻,液体或气体内部,沿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分子运动的速率有大有小。对于某一个分子运动是无规律的,但是热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总体效果,对于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有规律可遵循的,这就是统计规律。第四篇:环境与运动名词解释体温热习服冷习服中暑选择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一、名词解释体温热习服冷习服中暑二、选择题1、体温是指。a.人体皮肤的平均温度,b.人体内部的温度,c.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d.人体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均值。2、正常人直肠、腋窝和口腔温度的关系是。a.直肠〉口腔〉腋窝,b.直肠〉腋窝〉口腔,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3、体内产生的热量,实际上来自于。a.细胞的物质代谢,b.细胞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c.细胞中的物质氧化过程,d.细胞从外界摄取的能量。4、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热量约占体内总产热量的。a.70%,b.80%,c.90%,d.50%。5、当环境温度超过30度时,机体主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散热。a.辐散,b.对流,c.传导,d.蒸发。6、自主性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7、在高原,使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缺氧,b.气稀薄,c.低气压,d.低气温。8、水环境对人体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完成与陆上相同强度运动时。a.肺通气量增大,b.呼吸当量减少,c.吸氧效率下降,d.搏出量增加。9、实际工作中常用表示体温的是。a.腋窝温度,b.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d.体表的温度。10、热习服的重要标志错误的叙述是。a.下丘脑体温调定点较高,b.热环境下安静和肌肉活动时心率减慢,c.血浆量增加,使机体能容纳更多的热量,d.外周导热能力增强。11、高原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表现错误的为。a.2min以上的耐力项目,运动成绩下降,卜海拔越高,耐力跑的成绩下降越明显,c.短距离跑成绩反而提高,d.铅球、链球的成绩下降。12、人体高原习服的表现错误的叙述是。a.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的容积密度减少,b.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c.安静和次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下降,d.肺和肌肉的血管分布增加。三、填空题1、生理学所称的体温是指,通常测定温度、温度和温度代表体温。2、体温的相对稳定,乃是在机构的控制下,体内――过程和过程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3、皮肤散热的方式除辐射、传导外,还有和;安静时体热散发最主要方式是而运动时又以方式散热为主。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受控装置包括器官和器官,受控对象为机体。5、热习服是机体对抗的一种;它表现身体对炎热的能力的提高6、高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对诸因素的影响,因而,人在高原时最大吸氧量明显。四、判断题1、健康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外界环境的温度越高,机体通过辐射散失的热量就越多。3、对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皮肤血流减少,伴随排汗能力提高,机体外周导热能力增强。4、人在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寒颤加强,促使产热量增加,是冷适应的标志之一。6、高原服习,表现从事耐力项目或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得到提高。6、水环境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在水中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以及最高心输出量高于陆上水平。五、问答题1、不同时间运动时体温有何变化。适度提高体温对运动有何意义。2、试述高原习服的生理学机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略)二、选择题c,a,c,c,d,d,a,b,b,a,d,a三、填空题1.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肛门,口腔,腋下2.中枢神经系统,产热,散热3.对流,蒸发,辐射,蒸发4.下丘脑,产热,散热,深部温度5.热环境,适应,耐受6.循环呼吸,下降四、判断题X,X,J,X,J,X五、问答题1答。运动时,肌肉活动的加强可使身体的产热量成倍增加,此时,虽然在体温调节系统的作用下散热也增加,但机体的总产热量仍暂时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升高。不同运动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同。如中跑后腋温可到37.5-38℃,长跑时体温升到38.7℃,超长跑后则可升到39.5℃,有时还可达40℃。运动时体温的适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酶的活性,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此外,体温的适当升高可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提高弹性和伸展性,以利于加大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肉力量与速度,但体温升高过多则对运动有不良影响。2答。习服是机体在短期内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生理补偿过程。人在高原环境中,对于各种高原环境因素,特别是低氧条件的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适应。习惯把人体对高原的适应称为高原习服。具体表现为;①肺通气的适应。短期习服肺通气量增加,并达到较高水平,长期习服则肺通气量明显减少;肺通气调节能力改善,这与脑脊液和血液中碳酸氢盐含量减少和肺通气对二氧化碳敏感有关。②血液红细胞数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液运载氧的能力提高;血液中能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的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有利于氧向组织弥散。③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安静时和次最大运动时心律和心排出量均有所下降。④肺适应。肺弥散能力增强,伴随出现肺血压升高,肺血管分布和肺血容量增加,以及右心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