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张伟然学术的合作与创新
找这个题目让我受了整整两年的磨折,或许更久。说或许是由于我找到后才恍悟,原来一向莫名其妙的某根神经疼痛竟然也与此有关。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终究见到了传闻中张修桂先生的大著《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煌煌一巨册,同事们都感慨不已。为此我们几个年辈相仿的不期而遇在当时的资料室议论过几次。与谭其骧先生一样,张先生也是到了七十岁才推出他的第一部个人著作(谭先生当时是《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可是仅此一部,足以让我们后裔的多少所谓著作都相形见绌。——不,简直无地自容。有人说,那是张先生他们老辈解读文献的才能强。说此话的兄弟出身非历史亦非地理,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能全部同意。由于平心而论,单讲解读文献,数十年来前后裔当中此项才能强的不在少数。也有人说,张先生是跟谭先生跟出来的。此论可谓深契我心。张先生自1959年从华东师大地理系毕业调配到复旦以后,一向跟着谭先生编历史地图、做各种工程,就连他自己也在这本大著的《自序》中深情告白:“回想我的研究历程,我分外感恩谭其骧先生。”但是,跟谭先生何以就能跟出那样大的学问,现如今典型犹在,而我辈眼见得行行渐远,这却是我感到分外困惑的。
那之前约莫一年多,我对比集中地斟酌着一个令我特别奇怪的现象:谭其骧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家,他受的完全是文科的训练,工作后也一向处在历史学环境,可是他的地理感稀奇地好。他的论著中有纯历史自然地理的分析考证,也有按地理学方式开展的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这两点都是常人所难的。无论写文章还是平常论学,他斟酌问题能够很自如地运用地理学的思维,那种近乎本能的敏感为绝大多数非地理出身的历史地理同行所不及;
他在工作中对于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的采择也特别当行,找不出漏洞,至少笔者目前还未能察觉。
过去我一度以为,这约莫与谭先生来复旦前的一段体验有关。他在1940-1951年的十一年间曾任职于浙大史地系,那时他从二十九岁到四十岁,正是学术上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段。在那里他可以很便利地受到地理学的薰陶。可是后来我反复考量,自己就推翻了这一想象。由于从论著中看,他那段时间的学术兴趣与之前之后实在无大识别。按照他在《长水集》自序中所讲,其一,他那时上课的任务很繁重,大片面时间要化在备课教课上,述作很少;
其二,在他为数不多的那一时期的论著中,他自认为“历史地理方面较有分量的是《论丁文江所谓徐霞客地理上之重要察觉》、《秦郡新考》和《秦郡界址考》三篇”(页7),这些仍根本上属于传统的沿革地理的路数。事实上,他后来却顾自己的研究历程,更加看重的是1962年发表的《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展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他说:“我自以为这才是一篇够得上称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论文”,由于其中抓住了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方式与植被好坏“这一关键因素”(页10)。即,把问题定位在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这切实是不折不扣的地理学思路。此时距他离开浙大又已经过去了十一年。
况且,就对地理学诉求的深度来说,这篇论黄河安流的文章还远不及他后来在1970年头以后写作的探讨长江流域地貌和水系变迁的几篇,如《上海市大陆片面的海陆变迁和开发过程》(1973)、《云梦与云梦泽》(1980)、《鄱阳湖蜕变的历史过程》(1982)。前面那篇只需掌管一些根本的地理学理念,而后面这几篇那么要概括运用到一些很特意的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等自然地理学的学识和原理。这,绝不是多年前在史地系教了一段时间历史课就能够胜任得了的。
毫无疑问,谭先生是一个在学术上不断进展自己、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人。问题是:在谭先生进展他的地理学聪慧的过程中,是谁在起着经常性的作用?
我们可以留神到,谭先生在长期主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而后创造复旦史地所的过程中,先后调进了多名学地理出身的工作人员。谭先生平生文不苟作,极少与他人联名合署,但上述鄱阳湖一文在发表时是由谭先生和张先生合署的。该文没有收进《长水集》,谭先生在自序中特地作了说明:“还有一些研究课题,文章虽写成于近年,材料、观点却也是在编图过程中搜集、形成的。如对云梦泽、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历史时期的蜕变过程,我们所编绘的图,都是按我当时的研究成果画的,与传统说法迥不一致,但当时来不及把取得这些研究成果的考订、探索过程写成文字。编图工作终止后,我自己还是由于太忙,只写成了一篇《云梦与云梦泽》;
关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蜕变,都交由张修桂同志在编图时所取得的材料、看法的根基之上,再加以补充修订,写成论文,……我只供给史料和看法,未尝动笔,所以都没有收入本集。”(页11-12)
假设没有切身体会,看到谭先生这样的文字,自不免得出张先生从中单方面受益的印象。可事实上未必然。这些文章涉及的并不是一般的历史研究,而且不是一般的历史地理研究,它有很强的特殊性。我冒昧谈一点粗浅感受:做长江流域水系变迁这样长时段的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搜集材料这一步并不是太难;
思维支点有限,对资料作适当归纳、形成合理观点(不确定要刻意与前人不同),这一步切实很不轻易;
而后在此根基上将材料串起来,作深度分析、考辩,写成文章,其实难度依旧不小。由于这才是思维的最终定型,之前的观点可以只关注一个个时休止面,而此时务必对整个进展蜕变的全过程作出解释。它不仅需要过硬的史学功底,更需要足够的相关学科的专业学识,以及基于这些学识的研究才能。其间的繁重往往是研究者本人难以逆料的。
每每想到这些,我总是越想便越对谭先生钦敬不已。他老人家实在厉害,不仅自己做学问出神入化,他在组织工程、分解任务时,也分外高明。譬如,他让邹逸麟先生做黄河和水道的变迁,张修桂先生做长江流域水系的变迁,这实在是一个很知人善任的选择。黄河、水道史料浩如烟海,从中爬梳、整理对文献学功夫要求很高,出身历史系的邹先生对此自然是得心应手;
长江流域那么史料相对有限,而自然环境方面的变迁极为繁杂,正适合张先生施展其所长。假使易地以处,或许两位先生都未必能取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么辉煌的成就。
当然这中间有个过程,张先生并不是一开头就被谭先生委以重任的。他在业务上得到谭先生的更加赏识,其实已到了1974年。那一年谭先生得到一套刚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地图照片,有关部门请他举行研究。地图出土时已断裂为三十二块,因而第一步工作是将其拼合复原。当时张先生正处在最困难时期,师母常年住在医院,张先生在正常上班之外,既要管家里的两个孩子,又要到医院里照管病人。谭先生体谅他,起先并没有找他,可是没手段,先后找了两个学地理和学考古的同事,死活做不出来。不得已,只好让张先生把地图照片带到医院里,一边陪床一边捉摸。护士走进来,看到张先生手中斑驳陆离的照片,大惊:“你怎么搞起皮肤科来了?”就这样,最终搞出了一个让谭先生感到合意的结果。
根据这一结果,谭先生当即写了两篇文章:《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图》、《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所说明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从葛剑雄先生的《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中可以看到,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谭张两位先生曾有过议论,而且谭先生本来计划与张先生联合署名,遭到当时行政领导的干预,才只署了谭先生一个人的名(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页202-204)。后来这两篇文章在收进《长水集》下册时,谭先生又请张先生代为校阅一过,谭先生为此特地写了一个附识:“根据修桂同志观法,除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外,并对原来三处考释作了修正。”(页262)
这次合作对张先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后他一向保持着对古地图研究的浓重兴趣,经常发表一些专题论文。在这本《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的专著中,其第四篇便是古地图研究,包括三章: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地图、放马滩战国秦墓出土古地图、古地图应用及其他。与一般研究者所不同的是,张先生绝不仅仅得志于从科学史的角度议论古地图的技术水平,他更提防充分挖掘古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深入辨析所涉及的历史地理问题,并根据图面特征,进而阐发的测绘思想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说,他很着意把古地图看作一种独特的历史地理资料,探讨其内容而不仅仅是形式,这当然是非特意家无所措手足的。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影响是,从那以后,谭先生对他分外倚重,他和谭先生之间的业务交流越来越深入。
在那之前苗头其实已经有了。1972年秋,为筹建金山石化总厂,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请谭先生去实地考察,谭先生便带上了张先生。在海边转一圈回来之后,谭先生没发话,张先生靠着他在大学里养成的出野外必出报告的良好工作习惯,主动写成了《金山卫及其邻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也就是这本专著中第六章的前身。那时候张师母已经住院,张先生每天陪完回家都很晚,于是挑灯夜战,从深夜到凌晨。断断续续写了两个多月。文章交给谭先生,谭先生又补充史料、提出一些修改观法。后来该文揭载于《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再后来获得1979-1984年上海市哲社优秀论文一等奖。
正是通过这样的合作,张先生逐步显露出过人的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才能,赢得了谭先生的高度信任。也是在1974年,谭先生带着同人去东太湖考察,本来张先生并没有去,但后来在写考察报告时,谭先生仍找张先生举行议论。该报告1980年以集体名义发表,后收入《长水集》下册,文末留存了很有时代特点的对执笔人的交待:“谭其骧(调查收获)张修桂(两点看法)”(页140)。
1975年,谭先生主持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编写工程开工,他本梦想张先生承受长江一节。但当时张先生还困难着,谭先生没手段,对他说:你得给我推举一个人。张先生公然给他物色了一个同事。写了一年多,稿子出来了,可谭先生就是无法合意。正好此时张师母已经往生,于是谭先生抉择还是让张先生做,推倒重来。由此才有了谭张两位先生在历史地貌研究方面各用其长、珠联璧合的一段学术佳话。
现在从《谭其骧后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谭张两位先生在这一阶段合作的鳞爪:“为了正确显示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的地貌和水系的变迁,谭其骧曾与张修桂等一起搜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文献、考古和水文调查资料,对古代的云梦、洞庭湖、鄱阳湖的蜕变过程得出了与传统说法迥然不同的结论”(页200)。为此他们还在1977年4月中,到湖北洪湖、湖南岳阳、长沙、江西南昌、九江、湖口等地实地考察过(页197)。而这些研究成果,正构成了《中国历史地图集》自然地理要素的编绘依据。张先生本人对此有一篇回忆文章,载《历史地理》第2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页351-353),有心人可以参考。
我常想,像谭张两位先生这样各自身怀利器的人,聚在一个单位不能说太少见。但是,要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其实很难。而更难的是在长期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偏偏学术上的事情,只有双方取长补短,才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合作,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个人才能范围的劳绩。谭张两位先生,年龄上隔着一辈,学术背景一文一理,他们之间鲜明正形成了一种合之双美、离之两伤的可遇不成求的合作关系。他们彼此切磋,彼此成就,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学术上一笔丰厚的资产,更有让后裔仰之弥高的学人品格。
为了验证这一感觉,我经常请张先生回忆他当年跟谭先生一起工作时的往事。张先生是厚道的,他总是只强调他跟着谭先生分外受益,无论议论问题还是请谭先生看文章,往往会得到历史学方面的补充。就在这本大著的自序中,他还交待了他在各项工作中所受到的谭先生的启发,动情地说:“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能经常得到谭先生的谆谆教化,实在幸福”(页4)。享受之情溢于言表。我想,这种幸福其实是双向的。对于谭先生来说,他既然能虚心下问,自然能从双方的议论中受益,假设要说幸福,他只会享受到更多一重,由于他同时还在作育英才。据我所知,他是对这两种幸福都能够体会到的人。
上世纪90年头中叶,我听到老师间的一句探讨:谭先生曾称赞张先生文章“一流”。这句话于我虽然只是间接史料,但对其真实性我深信不疑。我甚至还可以想象得出,谭先生在说这种话时,脸上会带着怎样开心的神情。
中国历史地理学从上世纪30年头开头发端,到50年头以后,整个学科才获得对比大的进展。这中间,历史自然地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和个人素质提出了崭新的挑战。传统的沿革地理虽然也有一些水道研究,但根本上是从文献到文献,不作地理学分析,学术价值很有限。谭张两位先生在70年头对于长江流域水系变迁的研究,合历史和地理两学科之力,从现代地理学原理启程对文献史料举行深度解读,可以说是将传统水道研究提升为现代科学意义上历史地貌学研究的告成范例。
时间又过去了三十年。沿着开初与谭先生合作时开创的道路,张先生又已经走出了很远。在这本《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中,张先生已经可以给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引论”,对历史地貌这一历史自然地理学主干分支的科学属性发表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把握机会 2024年体育经纪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农业植保员资格考试的考场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精准模具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长远发展的体育经纪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实战模具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梯代销商合同协议
- 疫情防护代理合同协议
- 电商入股协议书范本合同
- 环保泥检测合同协议
- 疫情单位保洁合同协议
- 丰田锋兰达说明书
- 2023年东莞市人民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放射科)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2022年甘肃省张掖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勾头作业施工方案
- 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 创伤性网胃炎
- LY/T 1556-2000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 GB/T 3522-1983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 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记录
- 探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获奖科研报告
- 2023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