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中的提问技能一、基本概念
1、定义:
语文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依据语文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语文问题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重点提出问题,激励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或提出看法,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教学行为和手段。“提问”、“举手”渐出大学课堂
(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学习兴趣(3)引导内容理解(4)提高口语能力(5)实现互动交流2、意义:二、提问的类型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布卢姆教学目标理论1知识性提问2理解性提问3应用性提问4分析性提问5综合性提问6评价性提问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1.知识性提问
这类提问包括三种:(1)判别型提问(2)回忆型提问(3)查找型提问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谁、是什么、哪里、什么时候等。案例:洪宗礼《一双手》师:同学们,试用课本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的。我们已经学过的《一面》,写的谁?生:鲁迅。师:《同志的信任》,写的谁?生:鲁迅。师:《驿路梨花》写的谁?生:梨花姑娘。
(回忆型知识性提问)……师:唐婉是什么人,××同学说说看。生:唐婉是宋朝诗人陆游的妻子。师:你怎么知道的?
(查找型知识性提问)生:书上有注释。师:他会看注释。看注释,这是读书的一种本领,很好。我们大家都要养成读书看注释的习惯。红酥手的“酥”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街上卖酥饼的“酥”?
(判别型知识性提问)生:不是的。注释上说,红酥,亦写作“红苏”,指红润细腻。红酥手,是指红润细腻的古代美人的手。2.理解性提问(1)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2)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3)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人物、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叙述、概括、解释、比较、对照等。案例:《项链》教学片段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你在读小说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这个作家莫泊桑,他在文章中有没有流露出小说主题?有没有表达他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在(示意PPT)这五点里面,他的看法接近哪一点?有发现吗?好,有同学在说是“命运”,(示意)你来说,为什么?生:小说一开头说,因为命运的差错,她嫁给了一个小书记,这就违背了玛蒂尔德她最初是想嫁给一个有钱人的。……3.应用性提问
这类提问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或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运用有关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来分析文章的有关段落、语句,或是运用构词的知识来解释新的词语等。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等。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案例:《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段4.分析性提问(1)要素分析;(2)关系分析;(3)组织原理分析:对使信息组合成整体的组织体制、系统安排和结构联系进行分析。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什么因素、得出结论、证明、分析等。师:刚才苏老夫子还畅饮美酒,喜赏美景,为何感情突然从乐到悲,这种变化是否太突兀?作者的悲从何而来?生:客人的洞箫声让作者的心情变化了。师:为什么?生:我听过洞箫吹奏的乐曲,应该一般都是乐调太悲凉的多一些。师:你说洞箫吹奏的乐曲应该一般都是乐调悲凉的多一些。你是凭回忆得出此结果的。现在我希望你从文章里找出特定的句子来论证你的答案。所以,你是通过文章哪些句子来判断出作者‘悲’情的由来?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案例4:《赤壁赋》教学片段5.综合性提问(1)分析综合;(2)推理想象:由已知推未知。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预见、写出、如果……会……、总结等。
案例:郑桂华《安塞腰鼓》师:时间差不多了,课后再好好读吧。作者写的对象是安塞腰鼓,总结一下,它有什么特点?(板书:安塞腰鼓)(师生一起说“热烈的、壮观的”)师:表达形式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大家看看作者是什么地方的人?生:(齐声)黄土高原。(板书:黄土高原)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作家是生长在那里的!如果换了我就写不出来。西北作家写自己的家乡,充满感情,所以用了(指着板书,师生一起说)“排比、比喻、反复、对比、感叹”,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传递出来。(板书:西北作家)大家理解了他所写的,说明他的传递是成功的。如果让你来写西湖,你能写出什么感受来?……6.评价性提问
(1)评价他人的观点;(2)判定作品的思想价值;(3)判断表现手法的优劣等。
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师:我们再接着往下背,最后两句―――――师生:“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师:请一同学解释一下。生: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如同是黄昏一样;稀疏的树枝想到交错着,时而能够见到太阳。(一生举手,有问题要问。老师示意他发言。)生:我觉得,文章写到前面两句,应该结尾了,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接着写景?接着写下去,我觉得有点不伦不类。(学生中有笑声。)案例6:韩军《与朱元思书》教学片断
1.总分式提问。又称牵引式提问或众星拱月式提问,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本身互不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回答了诸多小问题,再综合探索大问题。
(二)根据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祥林嫂的?2、哪些地方写了祥林嫂的衣着?分别有什么变化?3、哪些地方写了祥林嫂的眼睛?分别有什么变化?4、祥林嫂的脸色表情如何?发生过哪些变化?5、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祝福》总分式提问
又称层次式或递进式提问。是指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
这种提问方式的提问顺序有两种:
一是由易到难依次提出;二是先向学生提出最难的问题,然后再提出诱导性的简单问题。2.台阶式提问1、现在让我们来爬第一个坡:你能不能找出例子,说明杨白劳的动作是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的?2、现在我们来爬第二个坡:文中哪些语句是杨白劳的语言?他的语言和动作有什么联系?你能否说明其语言也是符合其性格和身份的?3、现在我们再来爬一个坡:从杨白劳语言理解人物在性格上有什么变化?4、上面分析人物语言与身份性格的关系,都是通过一段一段的话,或者一句一句的话来进行的,能不能再从一个角度,即从杨白劳的只言片语来分析他的身份和性格呢?《白毛女》台阶式提问3.连环式提问。
又称追问,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有时则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另一个问题,首尾相连,一追到底。
●这“二者”指谁?●范仲淹同意不同意这两种心境呢?是不是认为应有第三种心境呢?●既然不同意,那为什么还要写出它们来?●第三种心境是由哪个句子表达出来的?●以上“二者”都是作者所不取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那么,作者认为到底怎样做?他的伟大抱负在哪里?
[1]据王荣生.教学艺术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7(5):35-39.《岳阳楼记》连环式提问4.插入式提问
又称插曲式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提问思路的主线,而插入一个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叙述完有关的内容之后再提出问题的方式。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
(三)根据提问的具体方式分类1.直问
直问即“问在此而意在此”。为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学生对此类提问可以直接做出回答,而不必拐弯抹角。
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作者是谁?”“周庄美吗?”“蛇毒还是赋敛毒?”“志愿军战士可爱不可爱?”2.曲问
曲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教师的本意是要解决甲问题,却偏不直接问,而是绕个弯提出乙问题,乙问题的解决又以甲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所以只要学生解答了乙问题,甲问题便等于是“不答而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钱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迎刃而解。[1][1]据张奎,李维鼎.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评点[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2(1):26-35.问清楚具体的问题。——(目标明确,措辞简洁清楚)设计好关键问题或主问题,形成问题框架。——
(主问题)主问题面向全体(层次、多种训练),给予足够思考时间(等待:3—5秒)。——
(学情特性)根据教学内容分解问题。——
(语文特性、文体特性、思维角度)三、应用要点:(5)控制问题的难易、大小和数量。(27次左右为宜)(6)每次只提一个问题。(7)在指定回答者以前先提出问题。(8)谨慎使用齐答。提问基本结构:定向等待倾听强化补充变向评价项目评价等级优良中差1.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
2.提问能突出重点、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