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8_第1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8_第2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8_第3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8_第4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58(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单项选择题(分数:2.00)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分数:2.00)诱因需要 √D解析: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目标,另外个人的认知会对动机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本题选B。关注生理性动机的动机理论是(分数:2.00)本能理论驱力理论 √D解析:解析: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例如,饥、渴、睡眠、排泄等动机,都是生理性动机。驱力理论则从这个视角解释人类的行为。因此本题选B。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个体兴趣 √D.情境兴趣解析:解析:根据兴趣的稳定性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个体兴趣。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因此本题选C。有时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增加驱力。能够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的动机理论是(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 √D.诱因理论解析:解析:驱力理论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减少驱力。而在实际人类活动中,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如努力探究新的环境、参加惊险竞技比赛等。针对人类的这种行为,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因此本题选C。强调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中的作用的动机理论是(分数:2.00)BCD.诱因理论√解析:解析: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它是引发动机的外部条件。诱因理论则从这一角度探讨动机的大小和方向。因此本题选D。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就是(A.结果期待B.掌握目标C.能力归因D.效果期待 √解析:解析:班杜拉将期待分为两种,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结果期待是指对某种行为是否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期待。效果期待是对个体是否具有某种能力的期待。自我效能感就是效果期待。因此本题选D。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分数:2.00)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C.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D.现有目标和发展目标解析:解析: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也称学习目标,成绩目标也翻译为表现目标(performancegoal)。因此本题选A。9.“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分数:2.00)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解析: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具有动力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恰恰反映了这一特点。因此本题选D。人们具有攒钱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体现了人具有(分数:2.00)A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D.安全的需要 D11.意志属于(分数:2.00)A.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过程B.人类的情感过程C.人类的高层次动机√D.人类能力的表现解析: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把意志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因此本题选C。与独立性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分数:2.00)易受暗示性√CD解析:解析: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受暗示性与独立性相反,是一种不好的意志品质。受暗示性表现为一个人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因此本题选A。与果断性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分数A.易受暗示B.犹豫 √C.独断D.执拗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冲突和动机斗争没完没B。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摆脱的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解析:解析:米是人所需要的,但是获得米的时候可能要“折腰”,这是人所不情愿的,因此这里涉及的是趋避冲突。故本题选C。小明非常苦恼,不知如何抉择。小明面对的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解析:小明面临两个目标,两个目标同时具有吸引力和不利的因素,因此这里涉及的冲突是多重趋避冲突。因此本题选D。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的意志品质是(分数:2.00)A.独立性B.果断性C.坚定性 √D.自制力解析: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个体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是意志坚定性的表现。因此本题选C。在詹姆斯看来,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属于(分数:2.00)物质我社会我 √D解析:解析:詹姆斯(1891)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并将客体我分为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自己的服装、家中的亲人、家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心理我是我们的内心自我,它由一切自身的心理因素构成。B。反映性评价的心理学家是(A.沙利文B.詹姆斯C.米勒D解析:解析:沙利文开创了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认为自我的发展是人际关系的产物。因此本题选A。英语和专业课的成绩都太低了。然后他又和考上的同学对比,发现了自己没考上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准备不充分。可以解释该学生总结过程的理论是(分数:2.00)三维理论相应推断理论朴素心理学家的理论D.异常条件聚焦模型解析:解析:异常条件聚焦模型认为人们在进行归因时主要借助逆向标准和对照标准来推断。逆向标准就是人们寻求结果的原因时会反过来考察没有这种原因时的可能结果。对照标准是指人们把目标事件和没有发生该事件的背景事件进行对照,以直接确定目标事件的原因。人们先通过逆向标准确定事件产生的必要条件,再通过对照标准确定所有的必要条件中属于异常的条件。题中学生归因过程符合异常条件聚焦模型的观点。因此本题选D。相应推断理论重点考察的人们行为的原因是(分数:2.00)刺激客体内在动机与人格特质√D解析:解析: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归因理论是相应推断理论。所谓相应推断,就是指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是行为的原因。因此本题选B。人们在和他人接触时有时会产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时产生了(分数:2.00)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D解析:解析: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的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喜欢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本题应选B。二、多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分数:2.00)权力动机 √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 √认识性动机 √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ABCD23.强调期待在动机中作用的心理学家有(分数:2.00)托尔曼 √阿特金森 √D.赫尔解析:解析: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也强调期望在动机中的作用。斯金纳强调诱因在动机中的作用。赫尔则是从驱力的角度关注动机。因此本题选AB。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分数:2.00)诱因理论归因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解析:解析:动机的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视角探讨动机,归因理论(强调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影响动机)、自我BC[)。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分数:2.00)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解析:解析:马斯洛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类为缺失需要。此类需要是人类所必需的,如果缺失,将会促进人们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它们的推动力将下降甚至消失。因此本题选ABC。人们在意志行动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行为目标的冲突类型有(分数:2.00)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解析:双趋冲突涉及两个目标,两个个体都想要的目标。双避冲突也涉及两个目标,是两个个体都不想要的目标。多重趋避冲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对个体都有吸引力和排斥力。趋避冲突只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中有吸引个体的因素,又有个体厌恶的因素。因此本题选ABD。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数:2.00)(1977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2)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班杜拉(1994举例说明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种类。(分数:2.00)冲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1)接近一接近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出现接近一接近型冲突。《孟子》中有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鱼好吃,熊掌也很(2)回避一回避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回避一回避型冲突。例如,某人得了虫牙,疼痛难忍,但他迟迟不肯就医,因为他知道让牙科大夫治疗虫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或者接受由虫牙带来的苦痛,或者接受牙医的治疗。由此引起的冲突就属于回避一回避型冲突。(3)接近一回避型冲突。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例如,孩子愿意跟随爸爸、妈妈外出,但同时又怕受到约束。(4)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接近一回避型冲突,常常出现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例如,现在各用人单位都提倡人员解析:解析: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阐述动机的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和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比较。(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920世纪初,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相信,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1890182020(1943)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生物机能,如吃、喝、睡眠和性行为等。剥夺食物会产生饿(驱力),它推动个体寻找食物和产生吃的行为,进而使驱力下降。以后,赫尔又提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