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宪法第一节宪法概述1.1宪法的涵义“宪法”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和古代法律文件中存在过,如《国语》指出,“赏善罚奸,国之宪法。”在这里,“宪”与法相通,并不具有近代宪法的意义。近代意义上的宪法起源于英国为代议制进行的立法活动和法律原则。后来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之为宪法,也就是确立立宪政体制度的法律。我们看来,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而是纲领性的国家大法;不是一般的部门法,而是规定国家组织、政府制度及其指导原则,并集中反映社会发展和民众要求的国家根本法。1.2宪法的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第二节宪法的演进2.1五四宪法2.1.1共同纲领背景:1949年秋,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建国条件日臻成熟;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普选、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新宪法的条件尚不具备。时间: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会人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爱国人士性质及作用:《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临时宪法,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五四宪法''的产生和起草过程“五四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军事上: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基本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一为和平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而且为全国范围内进行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铺平了道路。政治上: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好转;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组织性提高,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增强;司法制度改革和政治民主化建设的经验。经济上: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五四宪法”产生的过程第一步:1954年3月23日,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宪法起草初稿,,经过会议的充分讨论,决定采纳这个初稿,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随后,通过分组讨论,对宪法草案提出了900多条修改意见。第二步:宪法起草委员会集中上述意见,经过修改后,形成新的宪法修改草案,交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交付全民讨论,征求全国人民意见。这次全民讨论历经两个多月,约1.5亿人参与了讨论,提出了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第三步:根据全民讨论的意见,宪法起草宪法委员会再次修改草案后,交由中央政府委员会进行两次讨论,决定把草案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言论、集会、结社、出版、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和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3)经济政策: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的合理性、国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4)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宪法的体系结构: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106条。(6)宪法的内容:取消了《共同纲领》中一些过时的规定,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7)指导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8)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2七五宪法“七五宪法”对民主与法制精神的放弃:1957年,五四宪法被逐渐虚置。标志是:在农村,由宪法规定的乡镇政权体制备人民公社所取代;在城市,国家把政权赋予单位和居委会;由宪法赋予人大的职权被削弱了。文革对政府体制造成巨大冲击:踢开党委闹革命,政府被革命委员会取代,人大停开,公检法被砸烂,最后革命委员会集人大、政府,检察院、法院的权力为一身的全权机关。后来革命委员会出了问题,便实行军事管制了。政府体制被破坏。七五宪法是文革的产物,七五宪法把文革制度化、合法化,是一部荒唐可笑的宪法。它认为阶级斗争是党的基本路线,抛弃民主与法制,为人治留下空间,使用大量的政治口号和文学夸张词句,损害了宪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利于操作和执行。在其主要内容是:肯定人大是权力机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和常设机关。国家的检察权由公安机关行使。法院是审判机关。2.2.2对“七五宪法''的评价消极:从总体上看,“七五宪法”存在诸多缺陷,是一部不严谨的甚至指导思想错误的宪法。积极:“七五宪法”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2.3七八宪法“七八宪法"的内容1976年,四人帮集团覆灭,形势的变化,要求对宪法进行修改。1978年3月第五次全国人大通过了七八宪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删除了七五宪法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限制性描述。第二,取消了一些文革语录条文,如备战,抓革命,促生产等。第三,恢复了五四宪法中比较好的条款:如人民陪审制度,公开审判制度等。第四,增加了新条款:如实现四个现代化,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等。“七八宪法的评价"七八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善,不严谨的宪法,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仍然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内容上延续了七五宪法的文革用语,如大鸣、大放、大字报等。2.4八二宪法“八二宪法"的制定过程:“八二宪法”的制定背景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使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政治领域:国家政权民主化建设进程有了重大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经济领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去的重大进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理论领域: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科学的分析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八二宪法"的制定过程(1)起草阶段。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成立后,广泛征求各方面的宪法修改意见,拟出了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初稿,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之后,于1982年2月正式提出讨论稿。讨论稿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讨论通过,形成宪法修改草案。(2)全民讨论阶段。从1982年5月开始,全国各族人民就宪法草案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大讨论。1982年11月,宪法修改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修改稿,并决定提交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代表会议审议通过。(3)审议和通过阶段。1982年11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即现行宪法,通称“八二宪法”。“八二宪法”的内容(一)取消了肯定文化大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容,明确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实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增加了许多心内容:如设立经济特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等。(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更为全面,平衡。(四)修改和完善了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八二宪法”的修改“八二宪法”制定以后,中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由农村改革转向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等诸领域的改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关系、人的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表明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些变化与“八二宪法”所规定的部分条款形成巨大的反差。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先后对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第三节宪法的结构、功能和作用3.1宪法的结构宪法的结构是指宪法有什么内容构成的,以及这些内容的排列顺序与相互关系。宪法的内容决定了宪法结构。中国现行宪法的结构。它是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五个部分组成。通观中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可谓逻辑严密、布局合理,并与丰富的宪法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3.2宪法功能第一,政治功能: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宪法的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1)通过立法确认革命胜利成果,用以证明推翻旧政权和建立新政权的合理性,以使新政权的存在合法化,确认国家政权的归属,树立其统治权威。(2)通过立法把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固定下来,用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进而使政权更加巩固;(3)通过立法把政权机构的组织体系、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规定下来,使政权组织的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整个国家机器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第二,经济功能:宪法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非但确实存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上。宪法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由自己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在社会主义宪法中,同样有一个被普遍遵循的原则,就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立法者之所以将这些内容载入宪法,目的就是要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通过规定国家的经济方针和政策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统治者的经济利益。第三,法制功能: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健全法律制度,推动法制建设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宪法为普通法律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和立法原则;(2)宪法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形成和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奠定了基础;(3)宪法为提供法律的实施,切实实行法治提供了保障。第四,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保障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上。世界各国宪法不仅都把保障人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且基本上设置专章加以规定。中国现行宪法不仅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和“国家机构”之前,与第一章“总纲”相衔接,表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同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是“总纲”的延伸和继续,而且在具体内容上以24条条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既为公民广泛地享有各项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提供了宪法保障,又充分表明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宪法之所以为公民设定义务,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宪法秩序,更好地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充分享有权利。由此可见,宪法是具有保障并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功能。第五,宪法的思想文化功能:从思想文化上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还具有确认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任何社会的文明成果都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三个方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宪法中都有过关于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规定。因此,宪法在促进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3.3宪法的作用(一)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巩固维护国家权力和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巩固作用表现在它是根本法的形式确认权力的该宪法,任何对这种权利的侵犯都是违宪的;其所规定的内容均属于有利于巩固主权者地位的根本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内容;通过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可以让人民内部矛盾和各个社会集团、各个方面的不同利益得到调节,从而起到稳定并巩固现政权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人民通过宪法来制约国家权力,并对国家权力起着规范的作用。宪法不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作出规定,授予国家管理社会共同事务的必要权力,保证政府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宪法还限制了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对于权力行使中的分工和运行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指出方向,使国家权力在宪法指示的方向上正确地运行,任何打乱这种分工滥用权力的行为都将因和宪法抵触而无效。这就是宪法的规范作用。(二)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确立并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国家政治体制。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确立并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国家政治体制上。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根据宪法而确立,不管这种政治制度在现实中是否已经存在或者已经初具规模,都必须被宪法所确认,并与宪法原则相吻合。一国的政治制度在运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会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对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和体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发展。这时,宪法可能要修改,但政治体制的改革也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要在宪法基本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当然,如果需要对政治体制进行一些非常重大的改革时,就需要修改宪法,而宪法自身规定的修改程序就是适应这类改革需要的,修改后的宪法仍然会为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和保障。(三)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为法制的统一和完整奠定基础。宪法为法制的统一和完整奠定基础是宪法对法制作用的客观表现。由于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的基本制度,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任何一部分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因而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法制必然是统一的,法律制度中不符合宪法的部分必须要适应宪法的规定而进行立、改、废、不能有任何例外,宪法则是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对法制的完整和完善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四)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制定宪法虽然是为了确认并巩固新的国家政权以及新获得的个人的民主权利和自由等,但归根结根也是为了承认和保护革命阶级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一般公开确认并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现代国家的宪法往往明文规定国家保护公共经济利益并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政策,同时也规定国家对特定的其他经济成分的政策。总体来说,宪法关于民主制度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宪法一般都允许对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促进经济的发展。(五)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一是规定权利,二是限制权利。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是两方面的:一是规定权利,二是限制权利,从而构成完整的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应当注意的是,宪法的权利保障是最高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高的是指其他法律对权利的保障都来自于宪法,都要以宪法的规定为判断标准。最基本的是指宪法并不包括人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只包括法律权力基础及其原则。人民权利的真正体现一是要靠人们有意识地去行使权利,而是需要许多条件,如生产的发展、民主的发展。第四节宪法的性质、原则和特点4.1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法律的一般性质,如规范性、资源性、强制性、科学性等,但宪法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1)至上性和根本性宪法的至上性就是宪法具有最高地位、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其他法律如果与宪法相抵触则一律无效。因此,具体的、局部的法律变革若要成功,就必须处理好和宪法的关系。要维护宪法的至上性,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宪法诉讼制度,以便及时地解决普通法律和宪法的冲突。宪法的根本性是指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本源。一个国家要建立秩序,首先要确立一个秩序的基本框架,而宪法就是这个基本框架的法律表现,因此将宪法具体化,形成一个法律体系就成了客观需要。同时,宪法的根本性也是法律体系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因此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根本,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2)原则性和全面性宪法为其他法律提供立法基础,没有必要太具体。宪法只能是原则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宪法排斥特殊的具体性。在某些情况下,宪法条文的具体形式合理的和必要的,比如宪法自身的程序问题和保障问题。宪法的全面性是指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部门法所不具有的重要性质。宪法不仅是政治的宪法,更不仅是行政的宪法。正因为宪法的内容是全面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宪法才会成为所有部门法的立法基础。(3)民主性宪法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或者必须体现、确认人民的根本意志,也就是根本上的民主。宪法的实施要求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服从宪法,遵守宪法,这些国家机关应当受到制约,而制约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的权利和意志力。宪法只有民主性,才能严格地贯彻实施。因此,宪法的地位和宪法的民主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也正是因为宪法是确认民主的,所以才具有权威。4.2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一般表现为一种理论根据和行为准则。宪法原则也称之为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制定者在制定宪法时所遵循的理论根据和行为准则。中国现行宪法从根本上体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具体来说,中国的宪法原则可以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就是主权原则,其中心内涵是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主权称为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和体现,是国家的灵魂、集体的生命,这种公意永远代表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他还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不能代表的,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和不能侵犯的。中国“八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里的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然也包括国家主权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此外,宪法还规定了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以及人民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法同样是依据人民主权原则制定的,并自始至终贯彻了人民主权原则。(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HumanRights),就是作为一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思想起源于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迄今为止,人权原则已经成为各国宪法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但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具体体现是不同的,概括说来,大体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同时规定公民所有的基本权利,并保障人权不可侵犯,如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第二,在宪法中不出现人权字样,只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美国、委内瑞拉、埃及等国。第三,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少量的规定,如法国等国中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规定,即包含了个人权利、集体权利,也包含了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这反映了中国民主宪政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当今中国,如何在现实中使公民的各种权利特别是民主自由权利得到更充分的行使,是进一步完善宪政体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三)法制原则宪法的制定说明,依法治国的法制核心已经确立,宪法本身就是法制原则的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制原则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体现了法制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立法权,二是依法办事。(四)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的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而西方国家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民主集中原则的思想,最早出现在1847年由马克思、恩格斯主持制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的组织纲领中。1919年,列宁主持制定的《第三国际章程》中正式使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此后,各国共产党、工人党都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是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的两种不同原则。中国的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大多实行分权制衡原则。这是中西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的重大区别。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体现为: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4.3宪法的特点(1)中外宪法所共有的特点:第一,原则性和概括性。宪法规定国家爱的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面对如此广泛而复杂的问题,要求宪法作出具体而又详尽的规定,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就决定了宪法只能为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提供指导原则,并且要简明扼要。因此,宪法规范必须具有抽象的原则性和高度的概括性。第二,高度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由于宪法只作原则性和概括性规定,它能够适应宪法颁布并实施之后所引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只要这种变化不是根本性的,不是质的变化,宪法应该具有适应量变的能力,在一个时期内不需要作出频繁的修改。与高度的适应性相联系,宪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相对的稳定是绝对需要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相互联系的,没有适应性,就不可能有稳定性,反之也是这样。第三,最高权威性和无具体惩罚性。宪法规范高于任何其他的法律规范,它是其他法律规范得以产生和发生效力的依据,其他法律规范都不得与之相抵触。宪法规范是一种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规范。(二)中国现行宪法的特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案例1孙志刚事件与违宪审查第五节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5.1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5.1.1国家基本政治制度5.1.1.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国家性质也称之为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说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来实行统治,来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敌人实行专政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者。5.1.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中国宪法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分权制衡'、“议会民主”制度,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中国宪法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5.1.1.3国家的结构形式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具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宪法、国籍、军事和外交权。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宪法确定两个原则:一是确保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二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使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具有某些联邦制的因素。5.1.2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从宪法的规定看,中国政府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以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宪法对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具体规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责任原则责任原则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自己的职权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权和负有的责任。现行宪法所规定的责任制有两种:一种是集体责任制,另一种是首长责任制。集体责任制,又称委员会领导制。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等和议机关,都实行集体责任制。其基本特点是:合议制机关在讨论和决定问题时,要经过集体讨论,由集体作出决定,通过决议,集体负责任。首长负责制,也称个人负责制。它强调政府机关由首脑个人来负责,虽然也设有若干副职,但并不影响首长个人所负的责任。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2)廉政和勤政原则廉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和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核心内容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当好人民的公仆,不搞特权,杜绝腐败,建立廉价政府。所谓勤政,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按规定出勤,并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提高效率,努力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廉政和勤政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都具有社会公仆的价值取向。廉政是前提,勤政是保证。(3)为人民服务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机关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活动的宗旨。案例2上海社保基金案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涉嫌违规使用32亿元社保基金而被隔离审查,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也随之浮出水面。据称,中央已经派出超过百人的调查组常驻上海,以图彻查此案。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磁科护理工作总结
- 教育培训行业工程师工作总结
- 电商供应链管理总结
- 初中班主任工作感悟与反思
- 婚纱店前台工作心得
- 教育科研行业教学改革建议
- 2024年度企事业单位聘用司机及车辆安全培训服务合同3篇
- 得寿山石默想语文阅读理解
- 白鹅微课程设计
- 波形发生器的课程设计
- 《销售人员回款培训》课件
- GB/T 45008-2024稀土热障涂层材料锆酸钆镱粉末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保险公司2024年工作总结(34篇)
- 物理实验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沈阳理工大学
- 应用数理统计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中国农业大学
- 文艺复兴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创新转化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