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景点介绍_第1页
景观、景点介绍_第2页
景观、景点介绍_第3页
景观、景点介绍_第4页
景观、景点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景观、景点介绍颐和园管理处2014年6月19日富丽宫苑

颐和园是一座富丽的皇家宫苑,按照皇家建筑“先宫后苑”的模式建造,它的宫廷区以宫殿式建筑群为主体,范围包括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朝政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居住区,高大巍峨,布局严谨。这里地处东宫门至昆明湖的东北角,地势平坦,院落规整,北依万寿山,西邻昆明湖,是欣赏湖光山色的最佳位置。辉煌前山

万寿山前山坡势舒缓,面对浩渺的昆明湖水面,景色开阔,是苑景与建筑的精华所在。万寿山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从竖的方向连络了建筑的上下;山湖交接处蜿蜒曲折的彩绘长廊从横的方向纵贯了园林东、西。万寿山前山的建筑布局,依靠这一横一竖的脉络组成一个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出“仙山琼阁”的神化意境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是园内景区建筑的精华。一池三山

颐和园主体结构由万寿三昆明湖组成。昆明湖中有三座岛屿南湖岛、治镜阁、藻鉴堂按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建造。模拟神话传说中的三个海上仙境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水岛形成了统一和谐的园林空间,又营造出神话传说中“一池三山”的人间仙境。

南湖胜境

南湖,即昆明湖的南部,景观以南湖岛为中心,与岛屿衔接的是东部长达150米的十七孔桥和桥头一座阔达近400平方米的八方巨亭,这一亭一桥一岛,组成了硕大昆明湖中最为壮观的风景。在颐和园的造园规划中,南湖岛象征神化传说海上仙山之一的蓬莱仙岛,它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变了西湖过去的历史风貌,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仙山琼阁的追求。后山后湖

后山泛指万寿山山脊以北,约占全园面积的十分之一。山下环绕着后溪河,又称后湖。后湖两岸古树参天,清新秀丽,景物幽深。后山的脚下是一条曲折弯转的小溪,具有浓厚的江南特色。西部的桃花沟满植山桃,清明时节观花,正似陶渊明《桃花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富有诗意的散文。入秋,后山随处可见“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的意境。园中之园

万寿山东北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原名惠山园,仿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而建;霁清轩位于眺远斋的东北面,颐和园的东北角,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所独立庭院的园中之园;赅春园遗址位于构虚轩南侧、四大部洲西部,始建于乾隆年间,为清漪园中著名园中之园;绮望轩位于后溪河西部第一个峡口的南岸,为万寿山后山又一处别致园中之园景观。东宫门

东宫门在清漪园时名大宫门,重建后改称东宫门。坐西朝东,面阔5间,歇山式顶,为三明两暗式,柱高3.8米。明间面东额枋柱上悬挂光绪帝御书的“颐和园”金字大匾,装修3间实塌大门,每扇门上横竖各排列9颗镀金园钉,有四个门簪。宫门前原为斜坡式台阶,1937年5月24日,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来一块雕龙云路陛石,安置在台阶的中央。门前两侧,一对铜狮蹲踞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南雄北雌。宫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悬山顶罩门。清朝,帝后入园走中间的大门,其余的人员分别由两边的侧门进入。仁寿殿

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修,并引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意改为今名。仁寿殿在仁寿门内庭院的正中,前面有一块巨大的湖石作为屏障。两侧为面阔5间的南、北配殿,配殿后有后罩房。仁寿殿前的露台上,陈列着4只乾隆年间铸造的铜鼎炉,及铜龙、铜凤、铜缸各1对,上面有“天地一家春”的款识。院中还有一只造型怪异的铜麒麟。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周围有廊,柱高5.53米。歇山式屋顶,明间外檐柱间悬挂用满、汉2种文字书写的匾额“仁寿殿”。

玉澜堂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玉澜堂在清漪园时是乾隆帝的书堂,颐和园时被作为光绪帝的寝宫。正门玉澜门,采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建筑中王府大门的形式(殿式门),面阔3间,坐北朝南,柱高3.47米。正殿玉澜堂,面阔3间,外带东、西耳房各2间。明间外檐匾额“玉澜堂”,语出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玉泉涌微澜”。殿内外的2副楹联“渚香细裛莲须雨,晓色轻团竹岭烟”及“曙光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形象地点染出玉澜堂烟雨朦朦、荷香细细、水光浸晓、曙色映阶的迷人景观。宜芸馆

宜芸馆建筑群的正殿是宜芸馆,坐北朝南。院内南侧东、西两边各有带壁的丁字形穿廊,宜芸门及东西北侧两边各有抄手廊串联着建筑群。院落本与玉澜堂相通,戊戌政变后被隔断。正殿宜芸馆由乾隆皇帝命名,“芸”为一种香草,有驱虫的作用,古代用芸草做书签,防治蛀虫。宜芸馆就是适宜藏书的地方,这里在清漪园时期是为皇帝藏书、读书的地方,光绪年间,宜芸馆是皇后隆裕的寝宫。

乐寿堂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清漪园时是一座佛堂,颐和园时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在宜芸馆的西北面,是“内寝”建筑的主体,为一组前后2进,左右各有跨院的大型四合院落,院中以低矮的游廊联接各建筑物,分划庭院空间。整个院落由水木自亲宫门、乐寿堂、后罩殿、东西配殿、东西跨院、游廊及值房等组成。

长廊

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二百七十三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

德和园

位于仁寿殿的西北侧,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一组大型的戏园建筑,前后4进院落,以3层的大戏楼为主体,包括园门、大戏楼、看戏廊、颐乐殿、后罩殿、配殿、后垂花门等建筑物,依次排列成为一条南北的轴线,这条轴线与万寿山东麓山脊上的景福阁的中轴线对位重合,楼阁相望,互为辉映。排云殿佛香阁景区

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从临水的云辉玉宇牌坊至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层层升高,排列有序,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将园林、寺庙和宫殿融为一体。此景区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以大报恩延寿寺为主体,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改建成现在的规模。

排云殿

排云殿殿名源自晋代诗人郭璞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5间,重檐歇山顶。“排云殿”匾下有联“松岳大云垂九如献颂,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描绘的是一幅祥云颂德、甘雨献瑞的人间仙境。点出了排云殿“庆寿”的主旨。排云殿前是用汉白玉栏杆围护着的三面有台阶的宽阔平台,台上成对摆放着铜龙、铜凤、铜鼎,台下两侧对称地排列四口铜缸。

佛香阁

耸立在万寿山前山中心部位的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是一座宗教建筑。“佛香”二字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佛香阁坐落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8面3层四重檐,柱高41米,以八根坚硬的大铁梨木为擎天柱,结构繁复,气势宏伟,巍然耸立,高入云霄,是颐和园的建筑标志。

清晏舫

位于寄澜堂西北侧,昆明湖的西北角,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石舫,造型仿自江南园林中的“舫”式建筑,全长36米,船体用巨大石块雕砌而成,上建有中国传统式样的木构舱楼,分前、中、后舱,后舱为2层。光绪十八年(1890年)重修时,将中式舱楼改建成西洋式的舱楼,更名清晏舫。清晏舫南北向坐落,船头向北,船尾高翘。2层,共16间房。舫上洋式楼房,绘有西洋彩画。南、北各接抱厦1间。北面船头抱厦2层处为平台,船尾抱厦通2层。1层南4间和2层北4间有彩色花玻璃窗,其余为拱形窗。2层坐凳外侧有美人靠。舫的北侧有一座穿堂门。四大部洲建筑群

位于须弥灵境以南,是一组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根据佛经里的描述:在佛所居住的须弥山四周是咸海,海上四方有四个大部洲—北俱卢洲、南瞻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贺洲,依次为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圆形。这四种不同的形状,又对应着佛家称为“四大”的地(方形)、火(三角形)、风(半月形)、水(圆形)。四大部洲正是这种宇宙世界的现实形象。香岩宗印之阁象征须弥山,阁的前、后、左、右环建着四大部洲,每一大部洲旁分建2个小部洲。日台在东、月台在西,分列阁后。阁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建绿、红、白、黑四座不同颜色的梵塔。

知春亭

位于玉澜堂以南紧邻昆明湖东岸的小岛上,有木桥与岸相通。亭西面还有一个更小的岛,两岛之间也用桥连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知春亭东长桥,在文昌阁北侧,为光绪时新建。坐落在小岛正中的知春亭,四面临水,坐东朝西,重檐四角攒尖方顶。亭畔叠岸缀石,植桃种柳,冬去春来之际,此处冰融绿泛春讯先知,是园内赏春、观景的佳处。

16.文昌阁

位于知春亭的东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城关上原为3层阁,光绪时改建为2层阁。文昌阁名取意文运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为道教神名。在清漪园的设计中,万寿山西麓的宿云檐城关供奉关圣帝君,这里供奉文昌帝君,取文武辅政的寓意。文昌阁是园内6座城关(宿云檐、文昌阁、千峰彩翠、寅辉、紫气东来,通云)中最大的一座,坐南朝北。其下部是面阔17米,进深17米(城关下脚)、用城砖砌筑的城台,城台的中央开拱形门洞,安两扇板门。上部正中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2层楼阁,四周有人字游廊,四角上立着4个角亭作为陪衬。南面城墙券门上方有“文昌阁”石额。1层南檐有联“石窗湖水摇寒月,山峡泉声报早秋”。北檐有联“日月往来苍翠杪,烟云舒展画图中”。2层北檐有联“窗迎紫翠千峰月,帘卷玻璃万顷秋”。清漪园时期,昆明湖东、西、南三面没有围墙,文昌阁城关是从东、南方向入园的一座重要城门。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横跨在东堤廓如亭和昆明湖中的南湖岛之间,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桥长150米,宽8米,有17个券洞连续而成,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青石筑成的桥体,汉白玉栏杆,桥栏的望柱上共雕有神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石狮544只,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极为生动。桥中心券洞南侧有石额“修蝀凌波”,楹联曰“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北侧有石额“灵鼍偃月”,楹联曰“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19.苏州街

位于后溪河中段,始建于乾隆年间,乃仿照江南苏州的水街修建的皇家宫市,原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