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埃博拉出血热的防与控当前1页,总共67页。一、概述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的烈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BiosafetyLevel4)。当前2页,总共67页。全球既往疫情情况当前3页,总共67页。全球既往疫情情况当前4页,总共67页。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爆发
2014年3月以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包括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国家爆发,截至2014年10月25日,共向WHO报告了10141例病例,其中4922例死亡,病死率为48.54%。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埃博拉出血热的疫情爆发流行。当前5页,总共67页。当前6页,总共67页。广州市风险评估存在输入性零星病例风险不排除输入后引起个别二代病例的可能因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很低。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游、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当前7页,总共67页。捷报“脱埃”塞内加尔10月17日尼日利亚10月20日当前8页,总共67页。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当前9页,总共67页。埃博拉病毒分五型: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DBV)
莱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
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
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
扎伊尔型病死率高!
当前10页,总共67页。理化特征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当前11页,总共67页。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当前12页,总共67页。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患者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血液、唾液、呕吐物、尿、便等)。√医院内传播史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爆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当前13页,总共67页。目前在非洲人间主要的传播方式·家庭内感染护理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不安全注射当前14页,总共67页。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当前15页,总共67页。临床特征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初期典型病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极期-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少数患者出血严重,多为病程后期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
-病后5~7天麻疹样皮疹。
预后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不发病或呈轻型,非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16161616当前16页,总共67页。当前17页,总共67页。治疗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当前18页,总共67页。二、医院感染防与控当前19页,总共67页。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
严格隔离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规范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
严格标本采集、运送。核酸检测在P3级实验室中进行。√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防护装备。
当前20页,总共67页。防控难点和应对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难:疾病症状无特异性。
加强培训,提高警惕,规范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不能早期识别病人,埃博拉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人员暴露风险大。
提高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和技能,加强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当前21页,总共67页。埃博拉出血热门急诊院感防控流程当前22页,总共67页。非定点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就诊流程流行病学史依据: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当前23页,总共67页。埃博拉出血热病人转运院感防控流程当前24页,总共67页。埃博拉出血热普通病房院感防控流程当前25页,总共67页。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术
基本要求: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防护用品的使用:
*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有效期内使用
*只有在正确使用时才有效当前26页,总共67页。当前27页,总共67页。手部防护
进入污染区域、进行诊疗活动和实验室操作时,至少需佩戴一层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搬运有症状患者和尸体、进行环境清洁消毒或医疗废物处理时,加戴长袖橡胶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手套污染严重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并进行手卫生。当前28页,总共67页。当前29页,总共67页。面部和呼吸道防护
至少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与病人近距离(1m以内)接触,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液体喷溅的操作时,呼吸道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应戴N95级别或以上的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前应做密合性检查;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应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当前30页,总共67页。
皮肤防护
预计接触患者产生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飞沫时需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接触大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时应加穿防水围裙。当前31页,总共67页。
足部防护
进入污染区域时,穿覆盖足部的密闭式防穿刺鞋(以下简称工作鞋)和一次性防水靴套;
若环境中有大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时应穿长筒胶靴。当前32页,总共67页。不同暴露风险等级时的防护措施当前33页,总共67页。1、低风险
对预计不会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做好标准预防措施。当前34页,总共67页。(1)适用对象①污染区域外的一般医务人员或其它辅助人员②在患者转运、诊疗、流调过程中预计不会接触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工作人员,如密切接触者流调人员、工作组织者、司机、翻译和引导员等。当前35页,总共67页。(2)防护装备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当前36页,总共67页。
2、中风险
直接接触患者或可能接触患者少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的人员,采用加强防护措施。
当前37页,总共67页。(1)防护对象①对患者进行一般性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②近距离(1m以内)接触患者的流调人员;③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清洁消毒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当前38页,总共67页。(2)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当前39页,总共67页。3、高风险
可能接触大量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或实施侵入性操作或易产生大量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采取严密防护措施。当前40页,总共67页。(1)防护对象
1)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的医务人员;
2)进行尸体解剖的人员,搬运患者或尸体人员;
3)实验室离心操作人员,进行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污染物品操作的医务人员和清洁消毒人员。当前41页,总共67页。(2)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屏、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长袖橡胶手套、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长筒胶靴、防水围裙等,戴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当前42页,总共67页。四、相关科室个人防护装备选用
当前43页,总共67页。(一)发热门诊当前44页,总共67页。个人防护
(1)个人防护装备选用工作服
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外科口罩
一次性乳胶手套当前45页,总共67页。(二)救护车转运人员防护(1)防护装备
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如患者需要搬运,建议穿戴长袖橡胶手套和防水围裙。如环境中有大量体液、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改穿长筒胶靴。当前46页,总共67页。1)穿戴顺序步骤1:更换个人衣物步骤2: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4:防护眼罩步骤5:手卫生后戴一次性手套步骤6: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戴在防护服外)步骤7:工作鞋、一次性防水靴套步骤8:外层一次性手套步骤3:一次性工作帽当前47页,总共67页。2)脱摘顺序
步骤1:更换外层一次性手套步骤2:一次性防水靴套步骤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先行摘掉)步骤4:外层一次性手套步骤5:里层一次性手套消毒步骤6:防护眼罩步骤7:一次性工作帽步骤8: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步骤9:内层一次性手套,手卫生步骤10:换回个人衣物当前48页,总共67页。★小结:进入污染区之前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清洁区之前小心脱下个人防护装备。脱掉顺序
原则上是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后脱呼吸道、眼部等最关键防护部位的防护装备。脱掉过程中,避免接触面部等裸露皮肤和粘膜。当前49页,总共67页。五、清洁消毒及医疗废物处理当前50页,总共67页。(一)医疗设备及环境的清洁消毒当前51页,总共67页。1.病人护理设备及环境消毒(1)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2)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当前52页,总共67页。
(3)物体表面消毒,可选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不耐湿、不耐腐蚀物品不使浸泡法),30min后再对易腐蚀的物品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地面每天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如遇污染,随时消毒。当前53页,总共67页。
(4)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套被褥及病人衣物等,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喷洒后立即袋装送焚烧。(5)病房空气消毒:建议患者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无负压的病房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时可用紫外线消毒,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当前54页,总共67页。(6)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当前55页,总共67页。(7)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使用后用污物袋封装,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2)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经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以上,用清水冲洗干净,可重复使用。
3)使用后的工作鞋,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并晾干。当前56页,总共67页。(8)手与皮肤消毒取适量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70%异丙醇或醇的复合制剂3ml~5ml),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洗手方法揉搓至手部干燥。当前57页,总共67页。2.医疗废物处理(1)患者所有的废物应视为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双层封扎,及时转运,焚烧处理。(2)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小面积污染等建议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覆盖并吸收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再进行相应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较大范围污染的,首选漂白粉覆盖,待液体吸收后清理,倒入污水处理系统。当前58页,总共67页。(3)所有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分类,放入防渗漏、耐穿刺的容器中并做好标记密闭保存,同时,患者的生活垃圾、排泄物经处理后一并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与处理。(4)所有针头及其他利器应放入不可穿透的密封容器内。当前59页,总共67页。(三)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当前60页,总共67页。救护车的消毒采用四步消毒法:先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再对救护车及负压医疗舱进行喷雾消毒,然后擦拭消毒,最后重复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当前61页,总共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