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1页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2页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3页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4页
传染病学总论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总论新1第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一、传染病流行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内容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性。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寄生虫病——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第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传染病的范畴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腮、乙脑、2、细菌性疾病:伤寒、霍乱、流脑3、原虫病:阿米巴病、疟疾4、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5、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6、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7、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尿道炎8:蠕虫病:血吸虫病、囊虫病、蛔虫病9:深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第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时间地点瘟疫影响429BC雅典天花近1/2人口死亡165-180罗马鼠疫?1/4人口死亡211-266罗马鼠疫?罗马帝国衰落6世纪拜占庭鼠疫人口减少1/412-13世纪欧洲麻风流行于欧洲各国14世纪欧洲鼠疫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约1/415世纪末欧洲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败北15世纪末美洲天花、鼠疫、流感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17-18世纪欧洲天花1.5亿人死亡19-20世纪中亚、欧、美洲霍乱病死率达50-70%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亚、欧、美洲60多个国家鼠疫1000万人以上死亡1918年亚、欧、美和非洲流感2500万人死亡第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第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鼠疫流行时的惨景第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情况结核病19世纪的白色瘟疫疟疾中国甲骨文记载:(鬼怪)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脑世界上3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高发白喉1583-1618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菌痢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前病死率为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斑疹伤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称为“战争瘟疫”传染性肝炎中国人有近20%感染第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发现时间病原体疾病1977埃波拉病毒埃波拉出血热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菌病1977汉坦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1981HIV艾滋病1982大肠杆菌O157出血性肠炎1982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1988人疱疹病毒6型突发性玫瑰疹1990西尼罗河病毒西尼罗河脑炎1992O139非O1型霍乱1995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1996朊病毒新变异型克-雅病(疯牛病)1998尼帕病毒尼帕病毒性脑炎2003冠状病毒变体SARS近20年部分新发传染病第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9建国前建国初传染病概况鼠疫1947–1948东北死亡3万人疟疾40年代患者>3000万病死率1%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人1200万麻疹城市200万/年死亡10万

1952年报告麻疹为104万例肺结核城市15岁以下感染率85%,死亡率200-300/10万性病1000万以上1931年长江水灾淹死14.5万灾后传染病流行病死300多万1950、1951年全国分别报告了4.3万和6.1万例天花病人第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0传染病的一些变化总的发病率降低总的死亡率降低大多数病的致死强度(病死率)减弱不同传播途径疾病构成改变大规模流行减少

可归功于预防接种、居住环境、饮用水、食品卫生、营养状况、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生产方式等的改变第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1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1.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

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军团病、莱姆病、猪链球菌感染、空肠弯曲菌腹泻、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禽流感(H5N1)、多种病毒性脑炎、肾型出血热、新型肝炎、肠道病毒71型感染、隐孢子虫病、广州管贺线虫病、巴贝西虫病等2.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3.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埃博拉出血热、尼巴病毒脑炎、拉萨热、人类克雅氏病、西尼罗河脑炎、汉坦病毒肺症、人猴痘、裂谷热、委内瑞拉脑炎、埃立克体感染、侵袭性链球菌感染、非典型肠炎沙门氏菌腹泻、猫抓病、异尖线虫病等第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2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据WHO统计,全世界约58亿人口中,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21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时代。在过去的30年中,又发现了近40种新病原,其中大部分是病毒.新出现10种、重新出现7种传染病克雅氏病、爱拨拉、AIDS、丙肝、禽流感、Sinnombre病毒、G-需氧杆菌O157:H7O139霍乱、包柔螺旋体霍乱、登革、白喉、流脑、裂谷热、黄热病、结核病在美国当今传染病死亡病因占第三位。自1980年到1992年,由于艾滋病和老龄化对病原体抵抗力的下降,美国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增加了58%。第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3三次传染病大流行的经济损失第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4美联社报道第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52000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担%755025非传染性疾病s伤害传染性疾病,妇女及围产期死亡,营养不良非洲东地中海欧洲美洲东南亚西太第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6疾病流行规律流行病迁移理论(EpidemiologicTransitionTheory)中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史分为4个时期:(1)瘟疫和饥荒;(2)传染病大流行的减弱;(3)退行性疾病和人为引起的疾病;(4)衰老、慢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如HIV/AIDS)、古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如结核)。这4个时期可以顺序出现(如在发达国家),也可以表现出很大的重叠(如在发展中国家)。另有学者将人类疾病谱的迁移归纳为: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社会-文化疾病→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第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7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机体对感染过程的五种状态

第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8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第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19▲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

(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现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传染病中最为常见。某些传染病以隐性感染为主:流脑第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0▲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某些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麻疹、天花

第二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1▲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

不现出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是重要的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2▲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不排出体外。如带状疱疹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3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的致病力:侵袭力invasiveness——如鞭毛、夹膜、酶毒力virulence——如外毒素、内毒素数量amount——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异性variation——可导致致病力的改变三、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4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1、发生与发展入侵门户:经口—如消化道传染病经皮肤、伤口—血吸虫病、破伤风经血液—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机体内定位:阿米巴病—肝、肠血吸虫病—肝、结肠白喉—喉、咽流脑—鼻咽、脑膜排出途径:消化道—通过粪便排出呼吸道—通过飞沫排出血液—蚊叮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5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3、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蛋白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水电解质失衡内分泌改变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6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染动物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7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传染病

●水、食物、苍蝇—消化道传染病

●昆虫叮咬—虫媒传染病

●手、用具、玩具—呼吸道、消化道传病

●血液、体液、血制品—乙肝、爱滋病

●土壤—破伤风、钩虫病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8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变化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经血与性传染病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29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0>=1000100-99901-9GlobaldistributionofSARSprobablecases(2002.11.1-2003.7.30)n=8098Canada251USA29MainlandChina5327Hongkong1755Taiwan346Vietnam63Singapore23810-99SARS远距离跨越式传播第三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1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person),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季节性、地区性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2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因素自然因素对传染病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洪涝灾害社会因素对传染病的影响

人类工业化进程:环境破坏、污染

人类城市化过程:人口流动、密集

饮食方式:生吃野生动物、海鲜

药物滥用

血制品污染

恐怖主义威胁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3传染病构成改变的原因计划免疫——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公共卫生设施(饮食、饮水、厕所)

——减少肠道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减少虫媒传染病不安全的行为(性开放、吸毒)

——增加经性、血传播疾病医院感染

——增加经血传播疾病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4新发传染病的相关因素经济发展阶段造成的大量农村人口拥向城市,由于居住、卫生条件差,易造成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原性微生物的传播性生活紊乱、静脉吸毒容易造成HIV病毒等的传播人类居住环境改变(开荒、建水坝等),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如到林区旅游,可增加接触动物的机会,感染人曽共患病,如莱姆病气候变暖,有利于一些病原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传染病发生的地区移动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5新发传染病的相关因素食品的集中供应,如果某一食品被污染,就可能造成众多人同时感染病原微生物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等),免疫受损人群增多,容易造成某些病原性微生物感染一些日用电器,有利于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空调、冰箱等交通发达,国际交流、地区交流日益广泛,可以很快把一些新发传染病传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6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一、四个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

●有传染性:病原体能排出体外污染环境,有传染期

●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地方性:血吸虫病、疟疾、霍乱等

季节性:流脑、乙脑、麻疹、菌痢等●有感染后的免疫:产生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不同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7伤寒杆菌电镜照片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8炭疽杆菌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39钩端螺旋体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0大滋养体直径为20×60mm,偶可达60~90mm,内外质分界明显,活动力增强,形成伪足,有吞噬功能第四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1天花病毒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2二、临床特点★病程具有阶段性1、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自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潜伏期长短不一,决定隔离期。2、前驱期(prodromalperiod)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3、症状明显期(periodapparentmanifestation)该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都获得充分表达4、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病理改变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3复发(relapse)

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再燃(recrudescence)

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4★常见症状与体征1、发热

▲稽留热

▲驰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马鞍热

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5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6弛张热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7间歇热

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8回归热(再发热)回归热是指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降至正常,经过若干时间又重新发热,持续数日以后,又下降至正常,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出现,也称再发热。临床常见于鼠咬热,或在某些发热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合并其他发热病。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49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称为不规则热。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也可在疾病过程中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发热疾病合并存在时,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另外,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为不规则热型。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0双峰热

高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称为双峰热。临床常见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等。第五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1马鞍热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见于登革热。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2

发热仅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反应之一。发热的高低和长短以及体温的形式,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和治疗(抗菌药物、解热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的影响,因此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32、皮疹出疹时间——水、红、痘、麻、斑、伤第一天水痘、风疹第二天腥红热第三天天花第四天麻疹第五天斑疹伤寒第六天伤寒形态——斑丘疹:见于麻疹、风疹出血疹:见于出血热、流脑疱疹、脓疱疹:见于水痘、天花寻麻疹:见于血清病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4天花天花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5猩红热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6猩红热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7麻疹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8麻疹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59伤寒(玫瑰疹)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0毒血症症状:病原体的代谢产物、细菌毒素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乏力、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多器官功能衰竭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分型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爆发型典型、非典型(逍遥型)第六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1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

三大要点:

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传染病的诊断原则强调综合诊断、早期诊断

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特别是对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首例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2重新确立处理疫情的三原则很多突发事件(包括传染病)在早期是原因不明的边调查,边处理控制疫情蔓延,减少死亡探讨病因流行病学病因病原学病因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3流行病学资料有无与传染病病人接触史(潜伏期内)发病地点是否为疫区或到过疫区免疫接种史及既往患传染病史发病季节发病年龄职业有无向下传染病例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4临床资料病史及症状

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菌痢的里急后重、脓血便、脊髓灰质炎的肢体弛缓性瘫痪、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三痛”等)体格检查

如猩红热的红斑疹,麻疹的口腔粘膜斑,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白喉的假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肤瘀斑,伤寒的玫瑰疹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唯伤寒减少,布鲁氏菌病减少或正常。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白细胞部数减少且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但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总数多增高。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6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尿内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且前者尿内有膜状物黄疸型肝炎尿胆红质阳性便常规:菌痢、肠阿米巴病,呈粘脓血便和果浆样便;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便或混有脓及粘液。病毒性肠道感染多为水样便或混有粘液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7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直接检查:脑膜炎双球菌(瘀点、脑脊液涂片)疟原虫、微丝蚴、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及包囊,血吸虫卵,螺旋体等病原体可在镜下查到病原体分离:依不同疾病取血液、尿、粪、脑脊液、骨髓、鼻咽分泌物、渗出液,活检组织等进行培养与分离鉴定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8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可用已知抗原检查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查未知抗原。①直接凝集试验②间接凝集试验;③沉淀试验;④补体结合试验⑤中和试验;⑥免疫荧光检查;⑦放射免疫测定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常用的有皮肤试验,E玫瑰花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血液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69实验室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杂交法:斑点杂交、Southern印迹

Northern印迹、原位杂交、微反应板杂交扩增法:PCR;RT-PCR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0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检查电子

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其它检查:诊断性穿刺(腹腔、胸腔、脑脊液、肝脏

等)、活体组织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第七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1鉴别诊断发热的鉴别黄疸的鉴别皮疹的鉴别腹泻的鉴别病因的鉴别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2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方法:

▲一般及支持疗法:隔离、护理、心理治疗

▲病原治疗:清除病原体,根治和控制传染源如吡喹酮—血吸虫病、囊虫病氯喹—疟疾灭滴灵—阿米巴病抗毒血清—白喉、破伤风抗生素—伤寒

▲对症治疗:

▲康复疗法: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3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三个要点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一、管理传染源疫情上报制度—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P301页)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鼠疫、霍乱、天花要求发现后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上报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法定有22种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要认真、完整的填写疫情卡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4报告程序实行网上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录入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送(寄)交属地乡(镇、地段)、县(市、区)责任报告单位乡(镇、地段)、县(市、区)级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需同时将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报送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计算机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5报告时限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甲类管理传染病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并电话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6

暂无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甲类管理传染病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进行电话报告,同时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向相应单位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时限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7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8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79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0慢性传染病报告数明显上升第八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1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加强水源管理

加强粪便和污物管理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

严格国境检疫

必要时启动危机管理机制

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2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接种疫苗、菌苗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免疫球蛋白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3应加强关注的几类传染病

人类处在新老传染病双重威胁之中,将继续与传染病作不懈的斗争,因为新的传染病在不断的发生,老的传染病正伺机卷土重来

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4艾滋病:

被认为是“头号杀手”,仍无根治药物。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报告,2003年全世界又新增5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者总数上升到了4200万人。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流行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最保守的估计也已经有84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有专家的估计中国艾滋病实际感染已达104万,其中已经死亡约20万,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5CumulativereportedHIV/AIDScasesbyyearChina,1985----2002.12ImportingSpreadingRapidspreading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6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7ReportedSTDCases,1985~2001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8SARS:

病毒来源仍不能确定,具有强烈的传染性。2003年在全球引起最大影响的莫过于新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2年11月16日,在中国广东河源出现了第1位非典病人,随后,这种新型肺炎又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美国等地被发现。全世界累计发现8000余名感染者,造成900多人死亡。

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89登革热:

在众多的虫媒传染病中,2003年最为猖獗的是登革热和西尼罗热。

登革热是一种“老牌”热带传染病,近年来其流行随着传播媒介的活跃而逐步加重。去年1月到2月,泰国登革热病患者已达5284人,同时此病在厄瓜多尔、巴拉圭、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近日,印尼发生登革热流行,病情与以往不同,死亡率高,4500例中有75人死亡,病原体是否发生变异,尚未确定。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90西尼罗热:

与同是虫媒性疾病的登革热病原相比,西尼罗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自1999年首次在美国暴发以来,西尼罗热已持续5年在美国流行,流行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继续向中美和南美国家蔓延,澳大利亚2003年曾发出预警。

目前我国尚没有感染西尼罗病毒的病例报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如同非典一样,病毒潜伏在某个未知的地方或者从国外传入的可能性都非常大。

除了这两个引起人们关注的虫媒传染病外,由蚊虫传播的黄热病、疟疾、圣路易斯脑炎也都引起了不同规模的流行。

第九十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91霍乱:

霍乱被认为是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流行性疾病。如果说非典、西尼罗热的流行是由于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有效控制措施的话,那么霍乱这种妇幼皆知的经典传染病的大流行则主要应归结于社会因素。动荡的社会秩序、没有清洁的饮用水、缺医少药,成为霍乱流行的最主要因素。

2003年4-5月,赞比亚、伊拉克、乌干达、莫桑比克、南非先后暴发霍乱。是我国重点预防的传入性传染病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页,2022年,8月28日92埃博拉出血热:

提起生物恐怖袭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炭疽和天花。然而2002年造成全球恐慌的炭疽杆菌,在2003年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2003年,一种和炭疽同样恐怖的新型病毒在刚果大规模暴发了2次,这就是人们尚不熟悉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但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发现其真正的动物宿主,更多的证据表明它可以通过接触、输血、呼吸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