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崔亮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崔亮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崔亮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崔亮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亮,字宗明,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师至旧馆,亮降,授中书省礼曹主事。迁济南知府。以母忧归。洪武元年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告去,起亮代之。初,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丞相善长上之朝,由是知名。及为尚书,一切礼制用壬先所议行者,亮皆援引故实,以定其议。考证详确,逾于用壬。二年,议上仁祖陵曰“英陵”,复请行祭告礼。太常博士孙吾与以汉、唐未有行者,驳之。亮曰:“汉光武加先陵曰‘昌’,宋太祖亦加高祖陵曰‘钦’,曾祖陵曰‘康’,祖陵曰‘定’,考陵曰‘安’,盖创业之君尊其祖考,则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自亦祭告,礼固缘人情而起者也。”廷议是亮。顷之,亮言:“《礼运》曰:‘礼行于郊,则百神受职。’今宜增天下神祗坛于圜丘之东,方泽之西。”又言:“《郊特牲》‘器用陶匏’,《周礼疏》‘外祀用瓦’。今祭祀用瓷,与古意合。而槃盂之属,与古尚异,宜皆易以瓷,惟笾用竹。”又请大祀前七日,陪祀官诣中书受誓戒,戒辞如唐礼。又依《周礼》定五祀及四时荐新、裸礼、圭瓒、郁鬯之制。皆允行。帝尝谓亮:“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迩,心殊未安。”亮乃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帝大喜。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遂诏:建殿于坛南,遇雨则望祭。而灵星诸祠亦皆因亮言建坛屋焉。时仁祖已配南北郊,而郊祀礼成后,复诣太庙恭谢。帝以日中有黑子,疑祭天不顺所致,欲增郊坛从祀之神。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皆亮所酌定。三年九月,卒于官。(节选自《明史·崔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B.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C.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D

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祭祀有严格等级。“大祀”指的是帝王最隆重的祭祀,祭祀天地、宗庙等。B.太常博士,古代官职名,在明代指太常寺中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最高长官,正三品。C.陵在秦代以后专称帝王的坟墓,汉朝之后大部分的皇帝陵都有称号,如茂陵、昭陵。D.《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主要写先秦礼制的书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亮能力出众,多次被人举荐。任礼曹时操办得宜,被丞相李善长举荐;礼部尚书钱用壬辞职时,举荐他为新任礼部尚书。B.崔亮恪尽职守,为官认真负责。任礼部尚书后,他对钱用壬先前考虑施行的所有的礼仪制度都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考查验证。C.崔亮精通礼制,尊崇古代礼仪。建议加封仁祖陵名为“英陵”,制定五祀及四时荐新、裸礼、圭瓒、郁鬯的规定,他都有所依据。D.崔亮多次建言,受到太祖赏识。太祖允准他关于增设神祗坛、祭祀用品材质更换的建议;命他酌情裁定朝廷诸多礼仪制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译文:(2)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译文:【答案】10.A

11.B

12.A

13.(1)太祖考虑到祭祀天地等祭祀活动,祭坛没有屋檐遮盖,有时突然下雨会淋湿衣服。(2)崔亮上奏:汉、唐代祭祀礼仪繁琐、轻慢,不应该效法,于是停止。【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崔亮引用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在太尉厅遥望而祭,元《经世大典》上说坛垣内外兴建房屋用以避风雨的典故,上奏。“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中“遇雨”作“宋祥符”的谓语,不能断开,整句话在句中作“引”的宾语,排除B。“于太尉厅”作“望祭”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奏之”的主语是崔亮,不是“故事”,中间应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在明代指太常寺中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最高长官,正三品”错误。太常博士,古官职名,为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举荐他为新任礼部尚书”错误。原文“礼部尚书钱用壬请告去,起亮代之”是皇上起用崔亮代替钱用壬。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虑”,考虑;“骤”,突然;“沾”,淋湿。(2)“执奏”,持章表上奏君主;“渎”,轻慢、不恭敬;“宜”,应当、应该。参考译文:崔亮,字宗明,是藁城人。元浙江行省的属官。明朝军队到达旧馆,崔亮投降,授予中书省礼曹主事。晋转任为济南知府。因母亲去世还家。洪武元年冬天,礼部尚书钱用壬请求辞官,起用崔亮取代。最初,崔亮任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都由他谋划,丞相李善长将他举荐给朝廷,因此有名。到他担任尚书后,钱用壬先前考虑施行的一切礼仪制度,崔亮都引证了典故,来商讨确定钱用壬的主张。考证详细准确,超过了钱用壬。洪武二年,商议太祖加封仁祖陵名为“英陵”,又请求行祭告礼仪。太常博士孙吾与因汉、唐没有执行此礼,而加以驳斥。崔亮说:“汉光武帝加封先陵名为‘昌’,宋太祖也加封高祖陵名为‘钦’,曾祖陵为‘康’,祖陵名为‘定’,父亲的陵名为‘安’,创业君主都尊崇他们的祖先,也尊崇他们的陵墓。既然尊崇他们的陵墓,则自然应该祭告,礼本来是因为人情而来的。”朝廷议论崔亮是对的。过了一会儿,崔亮说:“《礼运》中有句话:‘在郊外举行祭祀礼,那么诸多神仙就会感受到。’现在应当在圜丘的东面,方泽的西面增加天下神祗坛。”崔亮又说:“《郊特牲》‘器用陶匏’,《周礼疏》‘外祀用瓦’。现在祭祀用瓷器,和古意相符合,而盘与盂之类的东西,和古代尚且不同,应该都更换使用瓷器,只有笾还用竹制。”又请求大祀前七天,陪祀官前往中书接受誓戒,戒辞仿照唐礼。又依照《周礼》制定五祀和四时荐新、裸礼、圭瓒、郁鬯之制。都被允许实施。太祖曾对崔亮说:“先贤有这种说法‘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它们死去,听见它们的悲鸣,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现祭祀把牲畜放在神坛附近,心里不安。”崔亮于是上奏考据审察古代祭祀牲畜的礼仪,远离神坛二百步。太祖非常高兴。太祖考虑到祭祀天地等祭祀活动,祭坛没有屋檐遮盖,有时突然下雨会淋湿衣服。崔亮引用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在太尉厅遥望而祭,元《经世大典》上说坛垣内外兴建房屋用以避风雨的典故,上奏。于是诏令在祭坛南面兴建宫殿,遇到下雨就遥望而祭。而灵星诸祠也因崔亮所说而兴建了祭祀的房屋。当时仁祖已配上南北祭祀的礼仪,在郊外祭祀天地的礼仪形成后,又到太庙举行郊祭大典。太祖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