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节选)》课件【基础梳理+培优拓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阿Q正传(节选)》课件【基础梳理+培优拓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阿Q正传(节选)》课件【基础梳理+培优拓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阿Q正传(节选)》课件【基础梳理+培优拓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阿Q正传(节选)》课件【基础梳理+培优拓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6年1月12日,罗曼·罗兰致信《欧洲》:

“我手里有一个小故事(大中篇)的稿子,作者是当今最优秀的中国小说家之一……故事是写一个不幸的乡下佬,近乎一个流浪汉,可怜兮兮,遭人看不起,也确实够可怜的;他却美滋滋,自鸣得意(既然人被扎进了生活的底层,总得找点得意的事儿!)他最后在大革命中糊里糊涂地被枪决了,而他唯一感到难过的是,人家要他在判决书下面画个圈兒(因为他不会签字),他画得不圆。这篇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一开头比较平淡,但是随后就会发现一种辛辣的幽默;读完,你就会吃惊地发现,你再也忘不掉这个可怜的怪家伙,你喜欢上他了。”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学习目标1、分析阿Q人物形象。2、深入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内涵。3、赏析作品的艺术独特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4、探讨阿Q具有的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阿Q正传》的诞生

精神胜利法和封建麻醉教育暴力镇压

精神奴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农民双重压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颜婢膝

奴才、顺民巴人深受喜爱,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连载小说: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

搞笑专栏:发表在报纸的开心话专栏约稿:鲁迅的学生、朋友孙伏园约稿连载特例:转去文艺版收录:《呐喊》《阿Q正传》第一章《序》:考证学的方法描绘阿Q。顺笔讽刺当时的文人和遗老遗少。第四章《恋爱的悲剧》:阿Q勾引吴妈,引起混乱;全部财产被扣,又向赵府赔罪。第五章《生计问题》:短工阿Q下岗,生活难以为继,决定离开未庄。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半年之后,阿Q回到未庄,有好多钱,有很多衣服,村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后来阿Q说他给小偷打下手,又遭到人们的嘲笑。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谣言传到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但结果让他很失望。第八章《不准革命》:假洋鬼子当了革命党的大官;阿Q也想加入革命党,却被假洋鬼子撵出去。赵太爷家遭抢劫,阿Q眼睁睁看着革命党进进出出地搬东西。第九章《大团圆》:赵家遭抢事件引起了未庄人的恐慌。事件发生四天之后,阿Q被抓起来送到城里的监狱,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审判,糊里糊涂地被处死。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圆圃的脸,但有一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辱。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辨子,体现出麻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群众”的脸。

“正传”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也指所要叙述的正题,这里引申为“本传(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的意思。从序看阿Q走进阿Q年龄不详婚姻状况未婚籍贯不详家庭成员无住址未庄身份地位贫农工作打零工爱好喝酒、押牌宝外形特征癞疮疤、破夹袄、辫子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平生屈辱事被王胡打,被假洋鬼子打平生得意事欺负小尼姑口头禅:妈妈的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城并看过杀头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无名无姓,无家无根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悲惨的雇农。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第二章:优胜记略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鄙薄未庄人自尊全不看在眼里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进城、更自负,鄙薄城里人、可笑阿Q眼中的自己:有尊严、有见识性格特征:自尊自负、妄自尊大塑造方法:心理描写表达效果:保守、狭隘、排斥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忌讳癞疮疤先前阔、见识高、真能做、完人体质缺点:癞疮疤讳说—发怒、估量对手被打—怒目主义形式上被打败了—心满意足:想像被儿子打自认虫豸: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阿Q眼中的自己性格特征:自我安慰、敏感、自轻自贱塑造方法: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达效果: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胜利畸形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别人眼中的阿Q:无地位、可欺可辱、等于虫豸(畜生)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赌钱被抢失败:替别人着急,恋恋不舍赢:被打、被抢有些感到失败的痛苦了转败为胜:右手打自己两个嘴巴仿佛自己打了别个一般阿Q眼中的自己性格特征:自我安慰、懦弱、麻木健忘塑造方法:诙谐、幽默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达效果:自欺欺人、麻木,辛辣的讽刺与批判胜利陋习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别人眼中的阿Q:可欺可骗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第三章:续优胜记略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阿Q出名——被打被赵太爷打—蒙得意:赵太爷的威风、儿子打老子口碑、托庇——尊敬阿Q眼中的自己性格特征:盲目塑造方法:动作、心理描写、类比手法表达效果:自欺欺人、盲目趋炎附势得意奴才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别人眼中的阿Q:奴才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与王胡冲突藐视、抬举王胡比丑—捉虱子不平、大失体统挑衅被打第一件的屈辱、无可适从阿Q眼中的自己:受尊敬、高傲、有教养性格特征:蛮横霸道、愚昧麻木塑造方法:夸张、反语、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达效果:荒唐可笑、愚昧落后、欺凌屈辱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别人眼中的阿Q:癞皮狗、没地位(轻蔑)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被“假洋鬼子”打暗暗咒骂深恶痛绝哭丧棒生平第二件的屈辱轻松——忘却的效力阿Q眼中的自己:有教养性格特征:怯懦、不敢反抗、麻木健忘塑造方法:语言、神态描写表达效果:受虐狂、封建思想摧残之深高兴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别人眼中的阿Q:欠揍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调戏小尼姑唾骂动手动脚大笑勋业得了赏识阿Q眼中的自己:有教养性格特征:哗众取宠、欺软怕硬塑造方法:动作、语言描写表达效果:下流、欺软怕硬的丑态十分得意笑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别人眼中的阿Q:欠揍精神胜利法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打嘴巴、自欺欺人比丑得美、忘却失败欺凌弱小性格特点妄自尊大,狭隘保守争强好胜,懦弱卑怯蛮横霸道,奴性十足欺软怕硬,卑鄙无赖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自欺、忘却

“阿Q虽有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我同情阿Q被压迫、被侮辱的遭遇,也憎恨阿Q的愚昧和麻木。”------鲁迅

阿Q是羊而同时又是狼,可怜可恨。“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坟·灯下漫笔》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闲人拿他玩笑讥笑撩——打轻蔑九分得意的笑人情淡薄、虚伪贪慕权势无聊、低俗、对弱者毫无同情心欺软怕硬、麻木、自私低级、庸俗的社会风气畸形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不是个例谁胜利了?记录的是什么事儿?闲人国民劣根性在情节的展开中塑造人物形象阿Q我作此篇,实不以滑稽为目的。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的,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见《呐喊·自序》)小说主旨

通过记叙阿Q的“精神胜利法”,深刻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及危害,展示了畸形的社会现状,讽刺了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作者希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探讨阿Q具有的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人很是面熟,是呵,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茅盾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茅盾《读<呐喊>》我们民族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把自身检验一下,看你还带有阿Q灵魂原子没有......一定要勇于正视我们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一定要洗涤我们的灵魂。——作家张天翼《论〈阿Q正传〉》探讨阿Q具有的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见其浓烈日显其尖锐,“未庄”的国情并无根本改观,“阿Q精神”仍然到处可见。《阿Q正传》就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阿Q“精神胜利法”优劣探讨

民族落后的国民性、劣根性的集中体现摆脱困境的常见精神反应?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后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它是和中国的现代史和当代史相对应的概念。

现代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期。

常见的分法: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

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现代文学:1917——1949①1917——1927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时期《阿Q正传》1921代表作家:胡适、鲁迅、冰心、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②1928——1937新文学的兴旺与繁荣时期《边城》1934《大堰河》1933《再别康桥》1928代表作家: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柔石、艾青、丁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