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糖与糖生物化学模板_第1页
复旦大学糖与糖生物化学模板_第2页
复旦大学糖与糖生物化学模板_第3页
复旦大学糖与糖生物化学模板_第4页
复旦大学糖与糖生物化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旦大学糖与糖生物化学模板第1页/共109页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分子,每年光合作用可转化超过1000亿吨的CO2和H2O为纤维素和其他植物产物。一些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是多数非光合细胞的中心产能途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是细菌和植物细胞壁以及动物结缔组织的结构和保护成分。其他碳水化合物聚合物润滑骨骼关节,参加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更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共价结合蛋白质和脂作为信号分子决定决定这些分子在细胞中的定位和代谢命运—糖复合物。

Functions:Energy、StructuralandBiologicalActive.第2页/共109页WordsRelatedto“Sugar”Sweet(糖果)Sugar(糖、食糖)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糖)Saccharide(糖类),可为mono-、oligo-、poly-修饰。Glycose(单糖、葡萄糖、葡糖)Glucose(葡萄糖)-ose(..糖)、Fructose、GalactoseOligosaccharide(寡糖)Polysaccharide(多糖)Glycan[多糖、(多)聚糖]Glycogen(糖原、糖元)、Glyco-或Glycan-(糖…)

Glycoside,Glycolipid,Glycoprotein第3页/共109页糖的世界I食用糖[蔗糖](sucrose)医疗用糖[glucose及其衍生物,如葡萄糖酸的钠、钾、钙、锌盐等];绿色植物的皮、杆等多糖[cellulose];种子及块根、块茎中的糖[starch];动物体内的贮藏多糖[glycogen];昆虫、蟹、虾等外骨骼糖[chitin];真菌的糖[香菇多糖Lentinan

、茯苓多糖Pachymaran

、灵芝多糖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

、昆布多糖Laminarine等];第4页/共109页糖的世界II细菌、酵母的细胞壁糖;结缔组织中的糖[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核酸的糖、脂多糖[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中的糖;细胞膜及其他细胞结构中的糖;血型糖;生物活性糖分子。第5页/共109页糖的研究简史I1843年,Dumas测定糖的实验式为[CH2O]n;1870年,Colley、1883年,Tollens设想葡萄糖的结构式[直链多羟基醛];1881年,EmilFischer分析单糖结构,人工合成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己糖和戊糖;1846年,Dubrunfont提出葡萄糖溶液有变旋现象;第6页/共109页糖的研究简史II1893年,Fischer提出葡萄糖的环状结构;1895年,Tanret发现存在三种葡萄糖结构形式,各自的旋光性不同;1926年,W.N.Haworth提出葡萄糖投影式;1928年,Malaprada发明过碘酸氧化法测定糖的结构;1932年,Fleury和Lange把过碘酸方法完善化用于糖化学的研究;第7页/共109页糖的研究简史III1933年,N.A.Saeuson提出端基差向异构体,以表示还原糖及糖苷的、两种异构体;1950年,R.E.Reeves证明己糖的椅式构象;1950s后,生物化学最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糖生物化学的研究,尤其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发展和兴起了糖化学和糖生物化学的研究时代,特别在糖复合物的研究上掀开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又一个热点。

第8页/共109页Definition

多羟基醛[Polyhydroxyaldehyde]多羟基酮[Polyhydroxyketone]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衍生物[Derivatives];可以水解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或它们的衍生物的物质。第9页/共109页CompositionMajorelement:C、H、O。Minorelement:N、S、Petal.单糖分子多符合通式:[CH2O]n,仅从通式上并不能判断某分子是否就是糖,即:符合通式的不一定是糖,如CH3COOH[乙酸],CH2O[甲醛],C3H6O3[乳酸];是糖的不一定都符合通式,如C5H10O4[脱氧核糖],C6H12O5[鼠李糖]。第10页/共109页ClassificationI单糖[monosaccharides],不能水解为其他糖的糖,按碳原子数分为: 丙糖[glyceraldehyde]

丁糖[erythrulose,threose]

戊糖[xylose,xylulose、ribose、ribulose、deoxyribose]

己糖[glucose,fructose,galactose]第11页/共109页第12页/共109页酮糖阿洛酮糖山梨糖塔格糖第13页/共109页五碳糖—醛糖核糖阿拉伯糖木糖来苏糖第14页/共109页六碳糖--醛糖阿洛糖阿卓糖古洛糖艾杜糖塔罗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第15页/共109页六碳糖--酮糖阿洛酮糖果糖山梨糖塔格糖第16页/共109页ClassificationII寡糖[Oligosaccharides]可以水解为其他糖的糖[2—十几个单糖],包括:二糖[Disaccharides](sucrose、maltose、lactose)。三糖[Trisaccharides]棉籽糖其他寡糖[血型糖、活性糖等]。第17页/共109页ClassificationIII多糖[Polysaccharides]可水解为多个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糖,包括:同多糖[homoglycans,homopolysaccharides]水解为同一单糖的高分子聚合物[淀粉、糖元、纤维素、几丁质、糖苷等]。异[杂]多糖[heteroglycans,heteropolysaccharides]水解产物不止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第18页/共109页ClassificationIV糖的衍生物指糖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氨基取代物及糖苷化合物等,如,氨基葡萄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的硫酸酯等;多糖复合物[Polysaccharidescomplex]糖与脂、蛋白等共价相连组成:蛋白多糖[Proteinpolysaccharides];糖蛋白[Glycoproteins];糖脂[Glycolipids]。第19页/共109页葡萄糖家族氨基糖脱氧糖酸性糖胞壁酸第20页/共109页单糖的结构

单糖的结构如葡萄糖、果糖等已在上个世纪由被誉为“糖化学之父”的费歇尔(Fischer)及哈沃斯(Haworth)等化学家的不懈努力而确定。当时十六个己醛糖都经合成得到,其中的十二个是费歇尔一个人获得的(1890年完成合成)。费歇尔被誉为“糖化学之父”,也因此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38岁出成果,50岁获诺贝尔化学奖,历时12年)。第21页/共109页ChemicalStructureofGlucoseElementComposition:C、H、O. C:40%、H:6.7%、O:53.3%;ExperimentalFormula:[CH2O];

冰点降低及沸点升高法测得分子量为180MolecularFormula:

[CH2O]6,即C6H12O6第22页/共109页葡萄糖直链结构的证据与Fehling试剂(碱性酒石酸铜试剂)或其他醛试剂反应醛基;与乙酸酐反应,产生有5个乙酰基的衍生物5个羟基存在;与钠汞齐(Na、Hg的合金)作用,被还原为一种具有6个羟基的山梨醇(Sorbitol,glucitol),后者是一个6C构成的直链醇。结论:葡萄糖的六个碳是连成直链结构的分子。

第23页/共109页葡萄糖的直链结构

一般一个碳原子不能与两个羟基同时结合,这样是不稳定的,根据这一性质,如果羰基是个醛基,则它的结构式应是:氧化后得到相应的酸,碳链不变。而酮氧化后会引起碳链的断裂,应用这一性质就可确定是醛糖或酮糖。葡萄糖用HNO3氧化后生成四羟基己二酸,称葡萄糖二酸,因此葡萄糖是醛糖。第24页/共109页确定羰基的位置

葡萄糖与HCN加成后水解生成六羟基酸,后者被HI还原后得正庚酸,进一步证明葡萄糖是醛糖。同样的方法处理果糖,最后的产物是α-甲基己酸。因此,果糖的羰基在第二位。第25页/共109页

葡萄糖有四个手性碳原子,有16个对映异构体。所以,只测定糖的构造式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它的构型。葡萄糖和果糖的构造式第26页/共109页ConfigurationofSugar

I

构型是指一个分子由于其各原子特有的空间排列而使该分子具有特定的立体化学结构。当一个物质由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时,要求有共价键的断裂或重新形成。表明一种物质应有其特定的构型。第27页/共109页ConfigurationofSugar

II

单糖的构型以甘油醛为参照标准,甘油醛C2为手性碳,与其相连的-OH在右边的被定为D型、在左边的被定为L型,D型和L型互为立体异构体,是一对对映体[antipode],具有对映体的结构又称手性结构。单糖的构型由于手性碳通常不止一个,特规定: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C上的-OH方向决定糖的构型,在右边的被定为D型、在左边的被定为L型。第28页/共109页对映异构体的球棍模型第29页/共109页费歇尔投影式

和透视式透视式投影式第30页/共109页甘油醛[醛糖]和

二羟丙酮[酮糖]第31页/共109页D-葡萄糖[醛糖]

和D-果糖[酮糖]第32页/共109页核糖[醛戊糖]和2-脱氧核糖[醛戊糖]第33页/共109页单糖的链式结构及表示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费歇尔(Fischer)对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葡萄糖的结构。第34页/共109页差向异构体(Epimers)

葡萄糖与甘露糖、葡萄糖与半乳糖,两两之间除一个不对称C(分别是C2和C4上的-OH位置)有所不同外,其余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这种仅有一个不对称C原子构型不同,两镜像非对映体异构物称为差向异构体(epimers)。

第35页/共109页差向异构体第36页/共109页糖的旋光性[OpticalRotation]

葡萄糖及绝大多数糖都有使平面偏振光发生偏转的能力,即糖的旋光性,因为糖都具有手性碳。糖的旋光性和旋光度由糖分子中的所有手性碳上的羟基方向所决定。 糖的旋光性以右旋(以d或+表示)或左旋(以l或-表示)。第37页/共109页糖的构型与旋光性—不同概念

糖的构型与旋光性之间不一定呈“一致”对应,即D型糖不一定是右旋糖、L型糖也不一定是左旋糖,两者的规定性不同。对于葡萄糖来说,D型正好是右旋,即D-[+]-Glc、L型也正好是左旋,即L-[-]-Glc。天然葡萄糖为右旋,属于D型。第38页/共109页葡萄糖的环状结构I

葡萄糖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不能用糖的链状结构解释,即葡萄糖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直链[醛类]特性,如:1.缺少Schiff化反应,不能使被H2SO3漂白的品红转呈红色;2.不能与NaHSO3起加成反应;第39页/共109页葡萄糖的环状结构II3.

葡萄糖的水溶液有变旋现象。解释:葡萄糖与常见的醛分子不一样,不能与2分子醇作用而只能与1分子醇反应,不生成缩醛(acetals),仅生成半缩醛(semiacetals),意味着分子中已有半缩醛(羟)基存在。第40页/共109页缩醛[醛缩醇]和

缩酮[酮缩醇]半缩醛缩醛半缩酮缩酮第41页/共109页葡萄糖成环变旋作用第42页/共109页MechanismofMutarotation第43页/共109页变旋现象(Mutarotation)

醛糖的C1或酮糖的C2成环时产生和一对差向异构体,在水溶液中很快互相转变为混合物,溶解过程会发生旋光度的改变--变旋现象,这是和异头物自发互变所导致的。新配制的葡萄糖[]D20=+112,平衡时为+52.7。型约占36.2%、型约占63.8%。醛式直链的比例极少,故对Schiff化反应不灵敏。

第44页/共109页第45页/共109页吡喃葡萄糖和呋喃果糖第46页/共109页水平放倒,原基团左上右下将碳链水平位置弯成六边形状以C4-C5为轴旋转120°使C5上的羟基与醛基接近成环第47页/共109页D-果糖的结构D-果糖为2-己酮糖,其C3、C4、C5的构型与葡萄糖一样。D-fructose第48页/共109页果糖成环时,可由C5上的羟基与C2的羰基形成呋喃式环,也可由C6上的羟基与羰基形成吡喃式环。两种氧环式都有α和β两种构型,因此,果糖可能有五种构型。第49页/共109页葡萄糖的构象[Conformation]

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改变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根据X-射线晶体分析,葡萄糖吡喃环与环己烷的椅式结构相似,-葡萄糖的可能构象有2种椅式(A,B)和6种船式,主要是A椅式。

第50页/共109页椅式船式环己烷的构象第51页/共109页吡喃糖的构象axialequatorial第52页/共109页-D-吡喃葡萄糖的构象第53页/共109页葡萄糖的构象式-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

稳定性:(1)>(3)>(4)>(2)(1)(2)(3)(4)第54页/共109页其他单糖的结构除葡萄糖外,其他己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同样有环式和直链式结构。果糖为己酮糖,异头碳在C2,成环时由C2上的-C=O与C6或C5上的-OH缩合而成。半乳糖与葡萄糖的差异仅在C4上的-OH构型不同,成环方式与葡萄糖的一致,两者为差向异构体。第55页/共109页三、四、五、六碳糖--醛糖第56页/共109页六碳--醛糖阿洛糖阿卓糖古洛糖艾杜糖塔罗糖第57页/共109页六碳--酮糖阿洛酮糖果糖山梨糖塔格糖第58页/共109页葡萄糖家族氨基糖脱氧糖酸性糖第59页/共109页单糖的主要化学性质

单糖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多羟基醛及多羟基酮的化学结构特征上,具有一切羟基及多羟基的反应,如氧化、酯化、缩醛反应;也由醛基或羰基的反应;同时还有基团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第60页/共109页OxidativeReaction

一定条件下(视氧化剂强弱),葡萄糖C1上的-醛基及C6上的甲羟基可被氧化,形成葡萄糖酸(gluconic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acid)及葡萄糖二酸(glucaricacid),都有较强的酸性,能成盐并形成或内酯。第61页/共109页葡萄糖的氧化第62页/共109页葡萄糖为溴水氧化可区别酮糖和醛糖第63页/共109页葡萄糖为硝酸氧化第64页/共109页第65页/共109页电解氧化(制备糖酸)第66页/共109页高碘酸氧化第67页/共109页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凡是对斐林试剂(Fehling’sreagent)、土伦试剂(Tollen’sreagent)及班尼迪特试剂(Benedictreagent)呈阳性反应的糖被称为还原糖,呈阴性反应的糖为非还原糖。斐林试剂(硫酸酮和碱性酒石酸钾钠)土伦试剂(硝酸银的氨水溶液)班尼迪特试剂(柠檬酸、硫酸铜、碳酸钠配制成)第68页/共109页葡萄糖被Fehling或Tollens试剂氧化FehlingreagentTollensreagentBenedictreagent第69页/共109页葡萄糖为葡萄糖

氧化酶氧化第70页/共109页血糖[Bloodsugar]的测定

葡萄糖含有醛基,具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碱性Cu2+)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兰色Cu2+溶液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最常用的为Benedict试剂(班氏试剂、检糖试剂),正常人尿液用班氏试剂检测为阴性,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时为阳性反应。特异性差。第71页/共109页葡萄糖果糖醛糖和酮糖都可以与Benedict试剂反应第72页/共109页血糖[Bloodsugar]的测定

Benedict试剂对所有还原糖都有反应,用于检测血糖不精确。目前多采用对葡萄糖特异性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佐以过氧化物酶及无色还原剂染料检测血糖,既特异又准确。第73页/共109页

葡萄糖氧化酶专一性氧化D-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同时生成的过氧化氢与染料分子(甲基苯胺)作用显色。生成的颜色深浅与被氧化的葡萄糖的量成正比第74页/共109页Reductivereaction葡萄糖C1上的-CHO可被还原为-OH而生成山梨醇[Sorbitol],山梨醇聚积在糖尿病患者的晶状体可引起白内障。甘露糖甘露醇[用于治疗脑水肿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剂]

核糖核醇[VitB2的组成成分]第75页/共109页第76页/共109页Esterification

单糖分子中的-OH,特别是异头碳上的半缩醛羟基能与磷酸、硫酸、乙酸酐等脱水生成酯。

第77页/共109页第78页/共109页葡萄糖的磷酸酯α-D-吡喃葡萄糖-1-磷酸酯

α-D-吡喃葡萄糖-6-磷酸酯第79页/共109页代谢过程中的磷酸酯第80页/共109页酯化反应第81页/共109页成苷(Glycosidation)

单糖环状结构中的半缩醛羟基比其他羟基活泼,可与其他分子的-OH(或活性H原子)反应,缩去一分子水而成糖苷(又称甙或配糖体)。由葡萄糖衍生的糖苷叫葡萄糖苷,失水时形成的键叫糖苷键。

苷似醚但不是醚,它比一般的醚键易形成,也易水解。糖苷无变旋现象,无还原糖的反应。第82页/共109页第83页/共109页半缩醛羟基和一般羟基I1、酸催化下,只有糖的半缩醛羟基能与另一分子醇反应形成醚键。但用威廉森反应可使糖上所有的羟基(包括半缩醛的羟基)形成醚。最常用的甲基化试剂是:(1)30%NaOH+(CH3)2SO4(2)Ag2O+CH3I第84页/共109页半缩醛羟基和一般羟基II2、糖苷从结构上看是缩醛,在碱性条件下是稳定的,但可用温和的酸性条件水解,生成糖和配基。而普通的醚键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是稳定的,只有在强的HX作用下才分解。3、酶也能促使糖苷水解,而且是立体专一的(例如,从酵母中分离得到的α-D-葡萄糖苷酶只能水解α-D-吡喃葡萄糖苷,而从杏仁中得到的β-D-葡萄糖苷酶只水解β-D-葡萄糖苷。第85页/共109页脎(Osazone)的形成

(苯肼反应,phentlhydrazinereaction)醛糖的醛基可与苯肼反应生成苯腙(phenylhydrazone),过量的苯肼进一步与苯腙反应生成脎(osazone),每个脎分子中含2分子苯肼,第三个苯肼被转化为苯胺和氨。脎的溶解度小,易成结晶,不同糖脎晶体形状不同、熔点不同,可作为糖的定性鉴定。

第86页/共109页一分子含半缩醛羟基的糖和三分子苯肼反应,在糖的1,2-位形成二苯腙(称为脎)的反应称为成脎反应。第87页/共109页葡萄糖成脎和果糖成脎第88页/共109页

生成糖脎的反应是发生在C1和C2上,不涉及其他的碳原子,所以,如果仅在第二碳上构型不同而其他碳原子构型相同的差向异构体,必然生成同一个脎。例如,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的C3、C4、C5的构型都相同,因此它们生成同一个糖脎。第89页/共109页成脎反应的应用1.用以鉴别各种糖,不同的糖脎结晶形状不同,熔点不同,形成的速度也不同。。糖脎都是黄色晶体。2.用于研究糖的构型,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具有相同的糖脎,这说明这三个糖除第一和第二个碳原子构型不同外,其它碳原子的构型完全相同。3.可以将葡萄糖转变成果糖。第90页/共109页糖的递增反应

--克里安尼(Kiniani

)氰化增碳法第91页/共109页糖的递降反应(Wohl递减法)第92页/共109页(Ruff递降法)第93页/共109页差向异构化第94页/共109页糖酸的差向异构化糖酸在类似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差向异构化第95页/共109页糖的显色反应和定性鉴定第96页/共109页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糖在浓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以及丙酮、甲酸和乳酸均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第97页/共109页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作用后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作用生成蓝绿色复合物。第98页/共109页酮糖的Seliwanoff反应

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酮糖在酸的作用下较醛糖更易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鲜红色复合物,反应仅需20-30秒。醛糖在浓度较高时或长时间煮沸,才产生微弱的阳性反应。

Sediwanoff试剂:0.5g间苯二酚溶于1升盐酸(H2O∶HCl=2∶1)(V/V)中,临用前配制。第99页/共109页Fehling试验

费林试剂是含有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则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为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试剂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该反应是可逆的。平衡后溶液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