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4-77页红点和绿点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2.通过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念。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辨别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教具,正方体学具(每组12个)。学生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古诗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师生吟诵,课件出示)师:同是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引入课题。师: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情境图(1)梳理数学信息:三个同学分别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2)提出问题:小文、小刚、小丽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教师谈话: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学生借助经验,大胆猜测。(1)教师谈话: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小文、小刚、小丽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学生大胆猜想。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呢?(课件出示)①②③谈话: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猜测说一说每组形状是谁从哪个方位谁看到的呢?指两名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学生可能回答:第①组形状是小文从正面看到的;第②组形状是小刚从侧面看到的;第③组形状是小丽从上面看到的。2.学生模拟操作,认真观察,验证猜测。教师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出示学习提示:(1)小组同学利用3个正方体摆成然后轮流从前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2)观察物体时,眼睛要平视被观察物体表面。(3)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视”,并请一名学生示范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3.学生小组合作,边观察边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小组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指定两个小组的小组长上台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并汇报,集体交流。学生可能回答:第①组形状是小文从正面看到的;第②组形状是小刚从侧面看到的;第③组形状是小丽从上面看到的。

2.教师提问: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变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同学讨论,互相交流。指两名学生汇报,集体交流。教师评价:你们真善于发现!师生共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板书)3.从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立体图形。师:刚才我们用3个小正方体拼摆后进行观察,现在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分别拼摆成如图①②③形状的立体图形,你分别从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会看到什么形状?小组活动提示:(1)小组内利用正方体分别摆出图①②③,位置保持不变。(2)小组同学从前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及时把每次看到的形状画下来。(3)通过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合作,边观察边交流,教师巡视。二次汇报交流。(1)小组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指定两个小组的小组长上台分别汇报,集体交流。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同,分别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2)师生共同总结:从同一的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教师板书)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得出结论,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知道了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是不同的;从同一的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我们经历了一个由猜测到观察再到验证的探究过程,这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你们的表现非常棒!下面用我们学到的观察物体的方法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的第3题。引导学生先猜测,再以小组为单位拼摆后观察验证,最后集体交流。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的第4题。引导学生先猜测、想象,有困难可以拼摆后观察验证,最后集体交流。3.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吗?”的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集体交流。4.欣赏图片:图形拼搭在生活中的应用。5.师生总结

教师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知道了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是不同的。从同一的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学习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一般是不同的。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观察物体》学情分析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体会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他们既爱说又爱动,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针对本单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儿童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他们能形成正确的知识表象,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在操作中感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此外,由于学生好玩好动,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使用各种手段评价鼓励学生,调控课堂,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优良中差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100%0%0%0%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75%15%10%0%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80%10%5%5%学习效果评价掌握了知识及学习方法,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的认知方式。85%5%10%0%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中,能说、会说、能操作、有所得。90%5%5%0%能有效参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95%5%0%0%能将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相结合。90%10%0%0%二、调查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1)第1、2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氛围浓厚。(2)第3项是调查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十分之二的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2.学习效果评价第4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8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听课被动。第5、6项主要是对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90%的同学积极参与活动,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第7项是对学生将所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调查,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三、结果分析1.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认真备课,把教学内容设计的有趣味性,易于学生操作并积极接受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2.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做到少说不说,用问题及学习方法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中拉锯,这样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学习。3.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从课上小组活动及回答问题可以看出,有几名学生学习不积极,小组活动参与度低,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课上及时关注,课后要做好辅导,促其进步。《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观察物体的目标要求通过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体会从三个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材的地位作用(一)教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本课教材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方位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打好基础。三、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重点: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2.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可能不同。难点: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简单的直观推理,展开合理想象,发展空间观念。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体会。关键:1.掌握正确观察的方法。2.小组合作有效开展观察活动。四、教材特点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面学习了观察实物及单个立体图形时,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本课要求学生对3—4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由易到难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教材先让学生观察3个正方体的组合,再观察4个正方体的组合,先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确定观察的方向,再根据动手操作,发现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进而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可能不同,通过这样一些有层次的活动,逐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五、课时划分观察物体——1课时根据看到的形状确定物体的摆放——1课时机动——1课时评测练习(课上)1.摆一摆,看一看,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连一连。3.看一看,填一填。评测练习(课下)一、填一填1.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从()面看到的图形是。2.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可能()。二、选择。1.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①②③2.下面()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①②③3.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①②③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三、找一找(()面()面()面()面()面《观察物体》课后反思1.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情景图的引入在学生质疑中,开始小组的观察活动,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2)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的教学在学生观察完情境图后,教师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操作。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精准点拨,注重方法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教师演示,教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明确了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使用建议。教学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操作,去发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大胆放手,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去交流自己的发现。《观察物体》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二、课标解读“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