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相关政策(一)满城小学的基本情况满城小学位于满城洪山区洪山体育馆附近,是繁华街区(洪山广场)背后“贫民区”的一部分。小学周围的建筑大多比较低矮破败,里面住着来自各地的农民工家庭,以小学为中心形成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聚居区。据介绍,满城小学始建于1999年,是由私人创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专门招收附近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小学目前总共有400多人,分一至六年级,配备了仅有的几个老师。满城小学夹在城市的角落,活动空间相当狭小,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一条小路通向小学破烂的大门,在门口是一个漆黑污浊的存煤仓库,然后曲折上坡来到满城幼儿园(虽然都以“满城”冠名,但幼儿园的条件明显强于小学),再走一段就到了满城小学。小学的隐蔽性反映了其不为人知的特点。小学仅仅就是一排低矮陈旧的小房子,学生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公共厕所连在了一起。房子前面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泥土坪,上面长满了野草,还有几颗东倒西歪的树木。再往前就是一堵山墙,墙的上面是杂草丛生的山坡。站在院子里的小学生只有高高地仰起头才能看见蔚蓝的天空和漂浮的白云。面对教室,我们可以发现教室的门基本上都是修补过的,要么就是留下了大窟窿。窗户的玻璃早已破碎,后来加上去的油纸也已经风化了。外墙上的电源好多都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很多电线已经老化脱落,这无疑会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共同面临的实际困难。(二)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2006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民工约有2亿人,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现状:1.国家虽然强调“全民教育”,法律上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而现实中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被拒之公办学校之外,部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依然的不到保障,国务院妇女儿童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2.部分流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问题的意义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相当一部分城市没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纳入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项经费,经费投入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3.一些城市虽然指定了一批专门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公办学校,但指定学校招生数量仍不能满足需求,一些进入非指定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需交“借读费”,增加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三)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探寻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需要从制度的层面进行:教育制度、社会体制是造成城市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最重要因素。1.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虽然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甚至也有着特定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但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与作用不可低估。2.农民工子弟学校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从目前来看,民办中小学及民工子弟学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学校及政府的财政压力,分担了政府的责任。但是,从实践来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及民工子弟学校存在明显的不平等性。但这种规范应当是在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前提下进行,而政府现行的规范恰恰是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一律都是按城市学校的标准来规范的。对于绝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来说,往往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这样,这些民工子弟学校便归入“不合法”的范围。民工子弟学校就在这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下生存着。“自生自灭”的状态制约了这类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无法进一步发展又加大了其达标的难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增加了公办学校的压力,减少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四)国家在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相关政策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重申: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基本上确定了农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的方针,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取多种形式,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逐渐从“限制”转向“支持”。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3月25日,财政部决定,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它费用。除收取每证最高不超过5元的《暂住证》工本费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外,其它面向进城就业农民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学生篇)你好!我们是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活动。以下是我们制作的调查问卷,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我们热切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与配合,谢谢!年龄性别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住面积是否租房父母1.你在这上学多久了?1年或以下B.2年C.3年D.4年或以上2.你转过几次学?A.没有B.1次C.2次D.3次或以上3.你能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吗?能适应B.比较适应C.不太适应D.不适应,想回家乡4.你的学习情况怎样?优秀B.良好C.一般D.不太好5.你对所在学校满意吗?满意B.一般C.不满意6.你对学校的老师满意吗?满意B.一般C.不满意7.家长希望你的学业达到什么程度?小学毕业B.初中毕业C.高中毕业D.大学毕业8.你希望自己的学业能达到什么程度?小学毕业B.初中毕业C.高中毕业D.大学毕业9.你认为上学是为了什么?长知识以改变命运B.做官C.找个好工作赚钱D.被逼的10.你感觉你们家交学费困难吗?很困难B.不困难C.还可以11.你是否为学习用品发愁?从不发愁B.经常发愁C.有时发愁12.你的父母文化程度如何?小学以下B.小学C.初中D.初中以上13.你的父母支持你上学吗?支持B.不支持C.一般14.你的父母关心你的学习吗?非常关心B.从不关心C.有时关心15.你的父母能辅导你学习吗?能B.不能(1)上学时间根据统计,满城小学的小学生大多刚来满城不久,最近一两年来的占了绝大多数,具体情况如图所示。其中一年以下的达35%,两年的有28%,三年的占23%,四年以上的只有14%。由此可见,进入满城的农民工子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反映了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正在不断增加,从而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民工潮。另外,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都有转学的经历,有的还不止一次,转学3、4次的现象也存在。这就表明,随父母而动的农民工子女转学比较频繁,生活不稳定,始终处于漂泊状态。环境的不断改变会导致一种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是农民工子女学习情况不佳、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2)适应程度18%18%27%36%19%0%20%40%60%80%100%1不适应,想回家乡不太适应比较适应能适应如上所述,外来民工的子女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时时有回乡的想法。根据我们对满城小学在校学生的调查,只有18%的农民工子女能够适应城市的生活,27%的人勉强适应,而不太适应和根本不适应的人分别占了36%和19%。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当然很好,关键是那些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农民工子弟,他们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3)学习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学习成绩跟不上,有三分之一多的人成绩一般,良好和优秀的学生分别只占23%和18%。这显然不太正常,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距,而应该是比较均匀的。我们应当看到,学习差的农民工子弟太多了而学习好的太少了。所以,“外来”的农民工子女还没有充分融入城市,他们在学习上落后了。(4)学费问题上学难是农村孩子的一大困境,城市农民工子女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调查结果表明,有三成多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反映家庭交学费很困难,近一半的人认为父母基本上有能力上交学费,只有20%的人表示家里在学费方面没有困难。这就表明,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的缺乏,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学费问题比较严重、部分孩子被迫辍学的后果。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用品不足,许多孩子在为学习用品发愁。这同样是农民工不良经济状况的反映,也是农民工子女学习分心、成绩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5)学习环境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被问到他们所在的农民工子弟小学跟重点中学有多大差别时,虽然这些孩子的年龄普遍较小,但是他们都深知这两种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有59%的学生选择了有差别,并且很大,32%的学生选择了有一点差别,只有9%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差别。在调查的过程中,选择没有差别的学生几乎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多的认为有差别,并且认为差别很大。当前,农民工子弟小学由于主要是社会和私人力量办学,在教学硬件设施和老师的配置上与城市中的公立中学特别是公立的重点中学差别很大,这涉及到公民教育公平权的保护等重大问题。如何提高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办学质量也是我们国家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被问到城市人对他们的态度时,高达47%的学生选择了不友好,3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只有17%学生选择了友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城市遭遇的现实。由于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和脏、累、苦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体力活,所以在城市,他们普遍被所谓的“城里人”所歧视。这种歧视一方面利于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实现。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被问到他们对城里同学的看法时,31%的学生选择了嫉妒,15%的学生选择了讨厌,33%的学生选择了羡慕,还有21%的学生选择了没有看法。这反映了广大随父母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与城市孩子的交往方面还有较大的隔阂,也反映出城市孩子在家庭条件等方面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之间的巨大差距,两类不同身份孩子之间的隔阂将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未来的一个巨大隐患。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被问到对待城市的态度是,63%的农民工子女选择了喜欢留在城市,只有15%的农民工子女选择不喜欢。近些年来,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繁荣发达的城市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未来感到非常迷茫,62%的同学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还有7%人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了,理想也不会实现,只有31%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采取较为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理想就会实现。这突出反映了心理问题成为广大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二)农民工家长1.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家长篇)(1).您的月收入有多少?(2).您进城务工的工龄是?(3).您对子女的关心达到什么程度?(4).您与子女的沟通情况怎样?2.数据分析(1)农民工月收入统计饼状图分析:从图一可以看出在接受调研的农民工之中,收入在300—500元之间的占30%,在500—800元之间的占45%,两者合计共占75%。说明大多数农民工的月收入处于300—800元之间,而这个数字在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河北工程市来说仅能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农民工们一方面限于自身知识水平收入较低,另一方面低收入必然导致他们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低投入。(2)农民工进城务工工龄统计棱锥图分析:从图二可以看出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工龄大多较长,40%的人进城3—5年,30%的人进城5—10年,进城达10年以上的也占到了20%。这是因为我们调研的对象大多为已有子女的农民工,而他们往往已经在城市工作了很多年,因为孩子在家常年无人照料才将孩子带到城市。一方面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另一方面说明几乎所有工龄较长的农民工都必须面临孩子在城市受教育这个难题。(3)农民工对子女学习关心程度统计分裂饼状图分析:从图三可以看出对子女的学习状况,农民工们大多表示了极大的关注(37%的人非常关心,42%的人很关心,仅有3%的人不关心)。这是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对自身现状不满,并且认为知识水平低是导致困窘的根本原因。其次,面对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越来越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民工子女要想出人头地,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实迫使农民工们不得不十分关注子女的学习状况。(4)农民工与子女沟通程度统计柱形图分析:从图四可以看出在56%的家庭里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沟通很少,而沟通很好的家庭仅占17%。这说明尽管农民工们在主观上很关心子女成长(如图三所示),但现实却是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农民工观念相对落后,自身又不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艺术和方法,无法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两辈人之间的代沟比较大。五.结语和对策“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一)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是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成千上万地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再次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二)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其就业所在地也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预算。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