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16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呈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考纲解读]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重点)[思维导图]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二战”后特点①旧大陆—新大陆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方向①欧洲—美洲、大洋洲②非洲-美洲③中、日、印等国家-南亚、美洲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迁入石油产区(西亚)原因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②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影响①开发了新大陆②传播了工业文明③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3)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1949年到改革开放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多样,自发迁移流量增大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影响因素举例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气候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塔里木绿洲中人口迁移土壤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发展“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和通信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军人家属的随军;少年儿童随父母迁移政治因素国家政策三峡移民;“上山下乡”社会变革一战和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战争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欧洲难民问题宗教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个人动机和需求生活需求变化职业需求变化
补充点拨美国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20世纪20~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环境恶化、资源开发东北部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考向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1.C2.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且三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3000万,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3题。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项错误;甲地迁往重庆市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考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6·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A5。C解析第4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结果.第5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6.(2017·天津文综)读材料,回答问题。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解析浙江省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商贸活动、就业机会及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思维建模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考向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1.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B解析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由于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了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项正确。(2019·淮阴中学高三调研)“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2~3题.2。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河流 D。植被3。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答案2。A3.D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棒棒工”主要是为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因为该地地形崎岖、坡坎众多,给人们的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因此选A项。第3题,由图示可知“棒棒工"从业人员的年龄由青壮年逐渐转为老年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城市对棒棒工的需求减少,因此青壮年多就业于其他行业;而在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变化较小,多是老年人在从事该行业,D项正确。考向二空巢家庭等人口热点现象(2019·南通调研)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读图回答4~5题。4。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规模大,以“90后”为主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5。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因素是()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 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 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答案4。C5.B
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据此完成6~7题。6.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7。2015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A.春节旅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他交通工具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答案6。D7。B解析第6题,前些年是大量在北京打工的成都青年,过春节要返回家乡,即从北京返回成都;近几年,在北京的年轻人不再返回成都,而是成都的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造成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故选D。第7题,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与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有关,故选B.人口抚养比是指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分为少儿(0~14岁)抚养比、老年(65岁及以上)抚养比。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抚养压力最大的年份是()A.1982年B.1992年C.2002年D.2007年(2)由图可知,该城市1982~2007年()A。少儿抚养比持续升高 B。总抚养比持续升高C。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 D.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答案(1)A(2)C“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答案1.C2.A解析第1题,在三角坐标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选C。第2题,a表示0~14岁的未成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图中国家②的0~14岁人口比重达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迅速,必须采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图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根据图甲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人员输出4。在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B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甲可知,该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人口保持负增长状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所以该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措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第4题,读图可知,图乙中②点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5.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其中X、Y、Z分别表示某国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2)说出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A国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过快;B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2)A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压力较大,社会问题频发;B国死亡率高,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3)A国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B国应鼓励生育或接纳移民,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课时作业(2019·南京模拟)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1。B2。A3.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第2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A正确。第3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C正确。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下表为该区2014年春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据此完成4~6题.户籍地性别年龄外地本地男女16~45岁46~59岁60岁及以上312人70人262人120人330人48人4人技能就业文化程度有无有工作无工作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90人292人300人82人94人187人80人21人4。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A.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B.以返城、返乡目的为主C。流动人口持续增加D.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比最低5.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旅游人口增多 B。市内交通设施完善C.就业环境改善 D。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6。春节后流动人口的变化给该区带来的影响是()A.加快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增加当地人均收入 D.缓解“民工荒”问题答案4.A5。C6。A解析第4题,根据表中信息,该区流动人口年龄主要在16~45岁之间,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下且在该区有工作,说明该区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春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说明该区就业环境改善,外来流动人口节后回该区就业的意愿增强。第6题,根据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水平低、男女比例不协调,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等可以推断该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还没有完成优化升级,还需要较多文化程度低、无技能的劳动力。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7~9题。类别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45岁58.5%23.2%45~60岁25。2%43.6%〉60岁16.3%33。2%7.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8。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9。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答案7。D8.C9。B解析第7题,表格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多,这说明年轻人很多外出到城市打工了,该现象是因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导致的,据此选D.第8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据此选C。第9题,针对该地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据此选B。(2018·扬州模拟)库车、轮台、和静地处亚欧大陆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读“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B。北疆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C.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D.北疆地区矿产资源优势更显著11.该时期新疆人口重心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加快北疆城市化进程 B.北疆地区就业困难C。南疆土地荒漠化加剧 D。南疆地区人口数量减少答案10.C11。A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北疆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力度加大,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人口由南疆向北疆迁移的数量逐渐增加,因此C正确.第11题,据图可知,2000~2010年新疆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可能导致北疆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适当缓解北疆地区就业困难,减轻南疆土地荒漠化,南疆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因此A正确,B、C、D错误。(2019·镇江期中)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据此回答12~13题。12。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13.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2.B13.C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物理控温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租地正规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灶前燃气控制铜球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行业设计水平的未来趋势
- 沙龙汇报医学前沿的探索与发现
- 泥工砌墙合同范本
- 2025年02月重庆永川区双石镇本土人才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社交平台与大数据蜜雪冰城营销策略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柿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磁头产品在办公设备中的安全性与效能分析
- 年产60万吨掺混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
- 2025年江苏省中职《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5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高三一模“生存与强弱关系思辨”审题立意及范文
- 2025年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清华大学考生自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