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着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_第1页
青山区-着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_第2页
青山区-着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_第3页
青山区-着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_第4页
青山区-着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山区着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

一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概况青山区是全国知名的老工业基地,同时是国家大型冶金、化工等新兴工业企业的聚集之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国华电集团青山热电厂、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等一大批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雄踞青山,共同构建了青山区冶金、化工、环保、电力、机械、船舶、建筑、建材八大支柱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青山工业从零开始发展到了突破千亿元产值,造就了青山区“工业大区”的地位。“十二五”规划时期,青山区全面推进东工西居战略,通过园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青山工业经济实力。青山区将全面实施“十百千”发展工程,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产值过1亿元和10亿元的工业企业分别达到30户、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和增加值分别超过300户和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青山区以往偏重工业化发展,文化产业从整体上说并不发达,但由工业延伸的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已成为青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青山区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区,孕育了一批与武钢、中冶等大型国企合作紧密的工业设计研发机构。这是青山区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先天优势。此外,青山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给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青山区依托工业设计产业这一优势,逐步探索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青山区工业设计及其相关企业共144家,主要以在汉央企、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组成,主要涉及信息自动化行业、环保行业、冶金行业、勘探行业等行业。其中,从事信息自动化设计的企业有58家,从事环保设计的企业有26家,从事冶金行业设计的企业有16家,从事勘探行业设计的企业有5家,从事其他行业设计的企业有39家。目前,青山区冶金工业设计全行业营业收入已超过60亿元,工业设计专业人才2000余人,在工业自动化、勘探、焦化、耐火等设计领域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有技术和专利,拥有一大批领先技术和优势项目。二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特色(一)政府重视,培育“青山——工业设计之都”品牌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计产业的发展。为坚持走转型发展之路,武汉市提出打造“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的战略目标,并于2013年11月出台《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实施方案》。从2014年起,武汉市将设立工程设计产业支持专项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筹措1亿元,以后按产业贡献增长速度逐年增加。根据规划,到2016年,武汉市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工程设计中心,全行业营业收入将突破1200亿元。武汉市还计划向联合国申报“世界工程设计之都”称号。青山区作为武汉市的工业重镇,需要进一步发挥工业优势,实现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工业“倍增”计划提供支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青山区委、区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并由区科技局牵头、指导,发起成立了武汉市第一家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器——英赛孵化器。此外,在政府引导下,十多家重点设计单位共同筹建了“武汉(青山)冶金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在青山区建立起以工业设计企业为核心,在钢铁、石化、船舶、环保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设计集群。在《关于大力推进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青山区政府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工业设计产业战略目标:力争全区工业设计相关产业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产业企业50家,其中设计及总承包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20家;区内设计及总承包的总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税收超过10亿元;从业设计产业的人员达到3000人以上,其中引进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100人;在区内扶持10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设计龙头企业。到2015年,力争上述工业设计相关产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上升到20%以上。“十二五”时期,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以实施“创设一个品牌”为战略目标,力争在5年内创立一个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山——工业设计之都”品牌。同时,加大对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树立青山工业设计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品牌。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破人们认为青山区是重工业区的传统观念,吸引优秀人才和企业入驻青山区,重点塑造青山工业设计整体实力和龙头企业,推动青山工业设计产业的长远发展。(二)以冶金设计为先导,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青山区在原有以冶金、化工、环保、机械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形成了以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冶金企业设计施工总承包,先进冶金机械及装备的设计、制造与安装总承包为主体,以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环保与资源勘探、工业勘察设计、建筑与装饰为重点的工业设计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内部,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冶金企业设计施工总承包、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环保与资源勘探近年来的比重显著提高。青山区围绕服务武钢、石化等大型工业企业,以加速集聚、高效整合、形成规模为导向,培养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设计企业。其中,从事冶金企业设计施工总承包的代表性企业有中钢集团设计研究院,该设计院在矿山冶金领域享有盛誉,为国内外200多个企业完成了千余项来自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等冶金全行业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咨询及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完成了几百项民用建筑、高速公路设施的工程设计工作以及2000多个通信铁塔的工程设计工作。从事冶金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代表企业有武钢自动化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冶金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等,先后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甲级设计资质、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拥有国内一流的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和电气设计平台,是国内第一个专注于钢铁行业的创新中心,并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全球标杆。(三)孵化器引领,服务工业设计企业成长为重点培育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经武汉市科技局批准,青山区科技局创业中心和红钢城街劳动服务站于2010年5月共同组建武汉英赛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器(简称“英赛孵化器”)。该孵化器定位为工业设计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武汉英赛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经营和管理,并于2011年8月19日通过了市级专家评审认定。2012年5月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孵化器,成为湖北省第一家以工业设计行业为主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一家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园区。同年11月,被武汉市评为“十大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试点园区”之一。英赛孵化器一期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建设八路11号,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其中园区主楼共计9层,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紧邻主干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氛围浓厚,科研院所聚集,生活设施齐全,是设计企业创业者入驻的理想园地。英赛孵化器二期位于青山区最大的CBD综合办公中心钢谷园区内,英赛孵化器投资600万元筹建武汉英赛“811”工业设计创意楼,总面积1.5万平方米,大楼交付使用后,可容纳80家中小微企业入驻,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实现税收过千万元。目前,孵化器入驻企业60家,其中工业设计类企业21家,综合类科技企业35家,配套服务类企业4家。2013年上半年园区入驻企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实现税收425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45个、实习岗位830个。依据“工业设计为主、打造专业平台”的总体思想,英赛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培训平台、科技情报查询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培育平台、科技创业投融资平台、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服务平台、商务中心等,并为在孵工业设计类企业提供工业设计项目及其相关专业公共CAD设计等方面的服务。此外,也为企业开展技术宣传、对外交流、设计技术信息与资源共享、电子商务、专家咨询、项目推介、产权交易等提供服务。在投融资服务方面,英赛孵化器协助入驻企业申请贴息担保贷款,利用青山创业中心建立的孵化种子基金(资金额度为30万元)和科技企业投资担保基金(基金额度为130万元),为入驻企业提供种子基金和资金担保服务。同时,英赛孵化器和武汉市农业银行、武汉市建设银行及部分投资公司签订了企业融资、担保协议,充分发挥和利用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部门的资金优势,通过多种渠道满足孵化器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四)联盟主导,促进工业设计产业融合青山传统工业形成的巨大市场,自然孕育了一批工业设计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工业设计企业和研究机构一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这也直接导致青山区在工业技术、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实现工业设计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加快推进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按照“打造专业平台、创新专项行业”的思路,武汉(青山)冶金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1年11月17日宣告成立。武汉(青山)冶金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以工业设计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器等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联盟成员自愿加入的非营利性、开放式(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性工业设计产业合作组织。首批加入联盟的单位有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武汉设计院、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华德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久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重点工业设计单位。联盟以促进青山地区工业设计企业发展为核心,以建立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共同开拓市场为目的,以连接上下游市场为纽带,力争实现区域内企业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联盟的成立,充分体现了政府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对促进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在3~5年内实现超常规发展、打造华中地区的“工业设计之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青山区10余家大型设计院所组成的联合舰队扬帆起航,标志着青山区在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的科研合作,引导工业设计企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加强区内设计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联盟先后与5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它们为企业提供学术指导,在科技研发、文化交流、课题公关、技术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园区内80%的企业与这些科研院所(校)有过合作和交流。通过联盟平台,共产生了5项业务研发合作,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8000万元。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35家。(五)打造一廊一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关于大力推进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下战略目标:打造“一个走廊、一个园区”,沿着已经布局有一定规模和数量工业设计企事业单位的和平大道、冶金大道两侧打造“工业设计走廊”,同时规划建设一个能够满足区内产业发展、服务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的工业设计产业园。《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重点打造和平大道“工业设计走廊”,加快建设商务中心区(CBD),加大火炬大厦招商力度,集聚工业设计企业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实现设计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以工程设计公司为核心,在钢铁、石化、船舶、环保、装备制造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工业设计走廊”西起和平大道罗家港路,东接冶金大道,目前已经聚集了武钢工程技术集团自动化公司、武钢设计院、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南设计院等数十家主要设计企业。未来,青山区计划引导这些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加强交流合作,逐步形成集群效应,同时进一步吸引更多区内外有优势的设计企业集聚于此,沿和平大道,逐渐形成设计产业集群,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参与外部竞争,以获取集群效应与战略协同效应。时任青山区副区长的高玉奇曾在2011年就提出,政府各部门将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投入和金融支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将和平大道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设计走廊”。未来5年,力争全区工业设计企业达到200家,产值达100亿元。[1]英赛工业设计产业园(简称“英赛产业园”)于2012年5月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评审认定,成为湖北省第一个以工业设计行业为主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园区,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一家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园区。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园区企业实现总产值16650万元,贡献税收536万元。园区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有28家,拥有各类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商标注册32个,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企业3家,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多家企业近年来分别获得了国家、省、市设计创新类大奖,在专业领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英赛工业设计产业园以创意为核心,不断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一是加强了工业设计基础工作。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了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了资源共享。二是形成了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立了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园区部分企业的设计产品分别荣获国际、国家、省、市设计创新类大奖,在专业领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支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重点支持促进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园区积极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引进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建立了区内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建立了优秀专业人才数据库、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近两年,园区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138人,为设计专业238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实习机会,提供就业岗位356个。“十二五”时期,园区制定了详细的《武汉英赛工业设计产业园发展规划(2013~2015年)》,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使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使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突出核心发展区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使产业聚集发展效果更为显著,并以此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即在三年时间内创立一个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英赛811”品牌。三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市场空间未充分挖掘,整体产业规模偏小相对于青山区庞大的工业体量,当前青山区的工业设计产业规模还很小,工业设计产业市场潜在空间巨大。大部分工业企业还按照传统方式运作,企业对工业设计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通过工业设计创造产品附加价值的意识不到位,导致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步伐缓慢,要想实现由“青山制造”到“青山创造”的转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工业设计产业作为近几年才被逐渐重视的新兴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化初期。各级政府虽高度关注,但政策和管理体系还未形成。长期以来,工业设计产业在我国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缺乏资金扶持。在青山区,同样存在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晰的状况,工业设计产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工业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之间徘徊。政府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不足,工业设计产业的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工业设计企业融资渠道不够通畅。在政府专项扶持基金缺少的情况下,政府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也不太明显,产业的金融担保机制不够成熟。(三)产业链体系尚未形成,行业组织功能尚未完全发挥青山区“一廊一区”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集群效应还不显著,工业设计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科技界、企业界、商业界、工业设计界、设计教育界等相关各界“协同创新模式”还没有被广泛采用。设计业协会多聚焦在点上,未能将整个设计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整合。“武汉(青山)冶金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促进行业内资源整合上虽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联盟成立后,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一,成员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联盟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建立的,成员单位并未展现出主动参与态度,也没有意识到积极投入和参与对联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成员单位间的信任度不够。学校和研究机构往往采取自办产业的方式,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彼此之间的信任问题、体制问题和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等制约,阻碍了成员单位间的合作。(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工业设计人才缺乏除大型专业研发机构外,青山区许多企业仍不注重技术研发,缺乏创新和自主的设计研发能力。很多企业家以投资少、见效快为目的,缺乏对工业设计的价值的认识,当前青山区的工业设计产品中,工业设计与技术、文化的融合较少,设计模仿与同质化现象严重,工业设计的集成创新缺乏内生动力。青山区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不足,尤其缺乏国际和国内的顶尖队伍和尖端人才。在历年发展中,青山区虽然已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和设计人才,但人才流失的问题严重。受城市品位、企业规模等因素制约,优秀设计师、国际设计人才的招聘和留任难度较大,“招不到也养不起”成为各工业设计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青山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仍有待加强,无法满足广大中小工业设计创意企业对公共技术、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需求。缺乏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成果产生和实现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产、学、研协作机制尚待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欠完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四比较研究: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一)认清工业设计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工业设计产业是以工业工程、设备和产品设计为核心,以智力创意和技术创新为主体,促进创意创新成果生成和集聚的新兴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提升企业工业设计水平也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对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工业设计开发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的统计数字表明,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额,工业设计的作用占51%,而技术改造的作用仅占12%。这都说明了工业设计之于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各发达国家发展工业设计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振兴的重要支点。德国早在20世纪初就实施设计振兴计划;美国通过工业设计革命成为世界首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亲自为工业设计呼吁;日本投入在设计开发方面的资金比例居世界首位;韩国于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新加坡在其产业计划中提出一个“设计新加坡”子计划。当前,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国内有许多城市将发展设计产业作为“立市之本”,如深圳提出建设“中国设计之都”,无锡提出“创立亚洲设计中心”。天津、广州、成都、宁波等地正积极推出规划和相关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着手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青山区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应充分认清经济转型发展规律和国内外工业设计发展态势,发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工业设计的先天基础优势,着力打造“工业设计之都”,加速由“青山制造”向“青山创造”转变。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当前青山区实现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对于建设“两型”社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滨江生态商务区和高铁现代服务区”均具有重大意义。(二)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国内外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支持是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全国范围比较来看,深圳市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目前深圳各类工业机构近6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深圳设计产业创造产值超过千亿元,约占该行业全国总产值的50%,这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工业设计产业前瞻性的政策扶持是分不开的。工业设计产业被政府作为深圳重点发展产业,在产业政策及产业服务方面,政府提供极为优厚的条件。深圳市专门制定深圳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工业设计产业促进中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于企业孵化以及成果产业化给予扶持,支持产、学、研合作,设立工业设计奖,举办全球规模最大工业设计展等。鉴于工业设计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青山区委、区政府应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加强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与工作协调,围绕要创立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山——工业设计之都”品牌的战略目标,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划分,建立健全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青山区应联合企业、科研机构,谋划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组织起草“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大力促进设计产业的业态提升。[2]青山区应加大工业设计财税支持和融资服务力度。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争取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或科技专项资金中划拨出部分相对固定的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资助、机构扶持和人才奖励,举办重大活动和品牌宣传等。设立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业设计技术平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加大税收激励政策落实力度,对于加大设计研发投入的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设计企业,按照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政府支持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并完善科技担保融资、科技创新投资平台,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加大对工业设计产业的投资。(三)引导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发展青山区虽已明确提出打造“一廊一区”的战略目标,但仍处于规划和初步建设阶段,产业集群效应的优势还未充分显现。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是指大量个体独立却在整体上相互关联的、高度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公司以及与工业设计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公司,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区域内形成的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型工业设计产业集合体。[3]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以其高效性、竞争性、带动性的特点,发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加大设计附加值和品牌效应,整合拉动传统产业的作用。以佛山市顺德区的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例。顺德制造享誉全国,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产值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0亿元上升到近4000亿元。然而,就是这样巨大的产值依然无法摆脱处于全球产业链最底端的“命运”。顺德决定全力推动工业设计应用,2008年底,顺德区北滘镇委、镇政府向区里报告了在北滘构建一个工业设计城的设想。计划获批后,广东工业设计城由省、区联合共建。设计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园到城,5年后,入驻工业设计城的中外设计机构近100家,设计师近1000人,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主题园区,并引起国家领导人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3年11月亲自到访广东工业设计城,对其发展情况表示认可。当前,直接由顺德各工业设计园区企业产出的专利已达1000多项,相关设计项目拉动工业产值近百亿元。青山区应汲取顺德区的先进经验,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企业集聚与园区建设,在原有的英赛工业设计产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工业设计外包服务产业化集群效应,以青山区庞大的工业市场为对象,提供工业设计外包服务。青山区应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设计园区为载体、以自主培育与招商引资为途径,引进孵化与青山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设计企业,打造研发设计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制造业品质,推动“青山制造”走向“青山创造”。高标准规划工业设计园区,园区下设创意设计中心、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设计师培训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创意推广中心五大平台,以设计研发服务集聚区吸引周边工业设计企业、大学生创意团队进驻园区,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工业龙头企业带动,引进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从而向武汉市乃至整个华中地区辐射,形成庞大的工业设计服务贸易体系。(四)完善工业设计行业组织建设“武汉(青山)冶金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吹响了青山区工业设计产业联合发展的号角,联盟虽在初期运作中遇到种种问题,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始终重视并持续扶持行业组织的建设,使联盟的作用充分发挥,促进了工业设计公司、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及中介服务机构的交流,加强了行业上下游资源整合,通过行业自律,规范了设计行业的市场行为。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制约中国设计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源分散,难以建立集结设计业相关资源的平台”[4]。中关村工业设计产业协会可以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聚集各方设计资源的协会。中关村海淀园聚集了全国60%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是这些资源早期没有形成聚合作用。协会建成后,将产品制造、加工、设计、品牌建立、营销、知识产权等设计相关环节集纳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内部、外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并扩大了入会设计企业在全国产业结构中的影响力、市场份额和规模。近年来,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迅速发展,便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和上海设计创意中心充分联系相关工业设计资源和工业设计机构,构架各级政府与工业设计业沟通的桥梁,处理好工业设计协会与其他协会的关系,用好用足各种工业设计社会资源,共同促进了上海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对于青山区而言,应借鉴以上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加强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整合工业设计上下游产业相关资源,并搭建好设计企业与社会各界资源的桥梁。在“武汉(青山)冶金工业设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初期,可在以下方面具体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其一,建立并定期召开工业设计企事业单位联席会,借技术联盟促进区内设计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以项目为纽带,发挥设计专业各自的特长,做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合作共赢。其二,加强政府引导及协调力度。在联盟发展的初期,尤其需要政府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明确的激励政策,引导各单位积极参与、积极配合,从而促进联盟的良好发展。其三,加强沟通引导。建立明确的战略规划,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强化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和企业的市场拓展功能,从而形成新的整体优势,不断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产业化,最终实现联盟各方面的多赢局面。(五)建设工业设计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是培育。一方面,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工业设计相关科研院校和培训机构在青山开展办学或培训活动。如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选择落户在佛山,正是由于佛山的工业设计基础厚实,佛山顺德是广东工业设计城所在地,工业设计产业的规模和力度非常大。学院布局在佛山,实际上就是在佛山形成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两大支柱,互相配合,互相支撑,完整配套。另一方面,鼓励青山区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单位选送优秀工业设计师出国培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工业设计经验。二是引进。组织实施“青山工业设计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创业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