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1.gif)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2.gif)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3.gif)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4.gif)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9e664daed926dc560980d4772ec7fd8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C.颔联展现出一幅边塞风光:积雪遍野生出万里寒光,傍晚昏黄的暮色中高悬的军旗猎猎飘扬。远景落笔既暗示边塞条件的严寒艰苦,也衬托汉家军营的严整肃穆。D.颈联烽火燃处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愁苦之感反而有将士攻伐的壮伟豪迈的气势。2.《唐诗直解》谓此诗“调高语壮”,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中的“百战”写出前线战事的频繁,“碎铁衣”则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B.李诗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将领形象,他勇武过人,在战斗中射杀敌方将领。C.王诗中,军队行军途中,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D.李诗和王诗同为边塞诗,都描写了我军战斗胜利的场景,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格调高昂。4.王诗中“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回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②,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③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天山:指甘肃西北部的今祁连山。③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紧扣诗歌的标题,通过关、山、月、风等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长风万里、云海苍茫的辽阔的边塞图景。B.中间四句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承上启下,化用白登山的典故,表现战争的残酷。C.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望边邑”三字把上面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联系起来了。D.本诗如同一幅边塞图长卷,由虚到实,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6.本诗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而王之涣的《凉州词》却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两者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并塞晚秋韩琦莫赋悲哉学楚骚,寒庭秋色一时高。霜严猎卫鹰权峻,风入弓胶士气豪。对月清吟森玳瑁,吹花芳酌醉葡萄。汾波照骨银河淡,晓夕寒光助帐刀。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边塞诗写出了并塞晚秋的寒肃、高远,与“塞下秋来风景异”意境相同。B.颔联用秋霜凛冽和秋风劲吹,衬托出士卒军容严整的风貌、严阵以待的豪情。C.“吹花芳酌醉葡萄”化用典故,描写出戍边将士在战争之余醉饮边关的场景。D.秋日汾河泛着粼波,寒光凛凛,天上银河更显暗淡,帐中战刀更加寒气逼人。8.诗人说“莫赋悲哉学楚骚”,又写了“对月清吟森玳瑁”,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①岑参②白露披梧桐,玄蝉③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④。孤舟向广武⑤,一鸟归成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⑥。【注】①巩:巩县(今属河南)。崔明允:开元十八年进士,为诗人之友。②岑参:唐代边塞诗人。③玄蝉:秋蝉、寒蝉。④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⑤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后句的“成皋”,在今荥阳记水镇。⑥郁陶:郁闷忧愁。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深秋之景,“白露”“玄蝉”分别指秋天的露水、寒蝉,并不属于色彩对比。B.三、四两句选取了秋风、暮日、黄云等意象,从时、空角度来摹状秋景,景中寓情。C.本诗属五言排律,中间四句对举“君子”“小人”之“志”,运用设问,凸显对朋友的慰勉。D.“孤舟”二句,回忆了与朋友分别后各自的去向,“孤”“一”二字,耐人寻味。10.诗题中的“秋兴”指因秋景而触发的感慨。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慨。参考答案:1.C
2.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择“燕台”“笳鼓”“汉将营”“三边”“危旌”“沙场烽火”“胡月”,“蓟城”等边塞典型的意象,雄伟壮丽,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②在画面描绘和人物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笳鼓喧闹旌旗高扬烽火直冲云霄的沙场景象,展现军队严整的军容军纪和边塞战事的激烈,反衬汉将戍边卫国的昂扬的精神面貌(军旅战争场景激烈紧张)。③在情感抒发上,尾联借豪迈的典故抒发豪壮的报国之志。“投笔吏”“请长缨”借典抒怀,抒发诗人渴望投身军旅安边报建功立业豪情壮志。(抓典故志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傍晚昏黄”错误。曙指早晨破晓之时,不是傍晚。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语壮,是指语言风格雄浑豪放。这是一首边塞戍边诗,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燕台”“笳鼓”“汉将营”“三边”“危旌”“沙场烽火”“胡月”“蓟城”等边塞典型的意象,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调高,是指气势昂扬,情感饱满。在画面描绘和人物塑造上,颔联“万里寒光”突出了戍边将士条件的艰苦,但“动危旌”又突出边疆将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让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笳鼓喧喧”呈现出的是笳鼓喧闹的热闹场面,是意气昂扬,军威赫然,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显示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反衬汉将戍边卫国的昂扬的精神面貌(军旅战争场景激烈紧张)。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登台后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抒发了想要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从情感上看,这是一篇充满盛唐气象,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3.D
4.①表现环境的恶劣:风沙遮天蔽日,天色阴沉昏暗,环境极其恶劣;②突出战事的紧急:即使环境恶劣,战士们仍半卷着红旗,挥师疾进:③赞美唐军的英勇:唐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的热情赞美。【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都描写了我军战斗胜利的场景,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格调高昂”错。李诗“独领残兵千骑归”写英勇的将军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不是战斗胜利的描写。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大漠风尘日色昏”是一句景物描写,描写风沙遮天蔽日,天色阴沉昏暗的场景,渲染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红旗半卷出辕门”,在环境恶劣的情势下,唐军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突出战事的紧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5.D
【解析】D.“由虚到实”错误。本诗前面实写,最后两句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属于虚写。6.两者表达的感情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两者都表达了戍卒的怀乡之情,但本诗的侧重点是“思”,戍卒望月思乡,希望与家人团聚,诗人通过描写长风吹度玉门关来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王诗的侧重点是“怨”,戍边的士兵还乡无望,诗人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对戍卒的同情与安慰之情。7.A
【解析】A.“与‘塞下秋来风景异’意境相同”分析错误。“塞下秋来风景异”写的是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而本词则是写边防军人高昂的士气,所以并不相同。
8.①面对边塞的秋色,诗人强调不要写像楚辞那样的伤感悲秋的诗歌。②“对月清吟森玳瑁”写出边关将士驻守沙场对月吟诗的生活场景。③两句看似矛盾,实则共同抒写了晚秋并塞沙场将士们的豪迈洒脱情怀。9.C
【解析】C.“运用设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生命之间》配套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听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听评课记录1
-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听课评课记录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三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
- 听评课记录数学二年级
- 小学生营养餐饭堂工作人员聘用合同范本
- 人员派遣租赁协议书范本
-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洁净室服装 通 用技术规范
- 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报告(定量论文)8700字】
- 剪映专业版:PC端短视频制作(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3章 短视频剪辑快速入门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Z与PHN)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风电场事故案例分析
-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 EPC项目设计及施工的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