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文档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_第1页
研修文档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_第2页
研修文档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_第3页
研修文档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_第4页
研修文档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业务讲座讲稿) 清水河县城关第三小学刘凤英二0一0年五月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清水河县城关三小刘凤英摘要:一、在教学中运用深究法,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词句内涵的思想感情。二、在教学中运用剥笋法,就是从文章的一段话或某一点切入,层层展开,逐步深入,直到最后达到教学目标。三、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就是围绕课文词或句,拿与之相近的词或句来比较,品味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关键词:咬文嚼字深究法剥笋法比较法正文咬文嚼字就是在阅读课文时咬嚼语言文字,品味出语言文字内涵的“滋味”,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而不是老师嚼后喂给学生,久而久之,可以提高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文并茂,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点比比兼是。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必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敏化语感,享受品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呢?下面我介绍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深究法这类方法适用于那些内涵比较丰富的词句,所谓深究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词句内涵的思想感情。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一句是全文的重点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1)作者把邱少云比作石头,那么邱少云和石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石头在烈火中是不会动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就是两者相似之处。)(2)为什么不说邱少云像石头一样,而要说他像“千斤巨石一般”?你从“千斤”和“巨”中体会到了什么?(巨是高大的意思,这里用上了“巨”字突出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形象高大,“千斤”说明很重很重,此时的邱少云为了严守潜伏纪律,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暴露目标的决心。)这一比喻句实际上是文章的“文眼”。我在教学中根据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的特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味出烈火烧身这一特定环境中邱少云的惊人意志,在此基础上又抓住“千斤”和“巨”字,深入探索,直到学生咬嚼出这一比喻句的真正内涵为止。剥笋法所谓剥笋法,就是教师从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某一点切入,然后有步骤的层层展开,逐步深入,直到最后达到教学目标或揭示文章主旨,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那种内在联系紧密但又比较复杂的词句或段篇。例如《落花生》中有这么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是按照“体面—›讲体面—›要做……不要……”这个顺序层层剥笋的。(1)“体面”是什么意思?(体面就是外表好看)(2)“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讲体面”是讲究外表好看。人要讲体面,讲仪表。)(3)“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只讲体面好不好?(只讲体面就是一味的讲外表而不讲心灵、不讲品德。只讲体面不好,我们既要外表美,更要心灵美。)(4)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像雷锋、赖宁一样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不该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做,紧扣语言文字,把语文课真正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同时,一步一步逐层深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剥笋法不失为一种朴实、扎实、切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围绕课文中的词或句,拿与之相近的词或句式来比较,品味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例如《火烧云》一课中的重点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烧”用得好,用得妙。好在什么地方呢?教学时,我通过以下三步进行指导:(1)读句子,看看“烧”字用得好在哪里?学生反复读后发现,“烧”和后半句中的“着了火”相呼应。(2)联系上下文,看看“烧”字为什么用得好?学生默读课文后,很快发现“烧”字用在这里点明了题目。(3)最后,进一步启发,“换个字,与‘红’比较,看看用‘烧’好还是用‘红’好”。学到这里,学生对烧字的兴趣愈来愈高,纷纷把“红”字换进去读,和原句进行比较。他们通过比较,总结出:用“烧”字既能避免与后面的“红彤彤”重复,又包含了“红”的颜色,还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由西向东移动的动态美,通过这样指导,学生既对“烧”字的传神和精妙就了然于胸了,同时又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字词可以比较,一个词组、一个句子也可以比较,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表兄弟表姐妹齐声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同样的回答内容,为什么标点符号不同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比较,就发现表兄弟表姐妹没有打碎花瓶。回答起来自然理直气壮,所以用叹号;而列宁明知自己打碎了花瓶,可又没有勇气承认,只能低声回答,所以应用句号。以上介绍了几种咬文嚼字的方法,当然不仅仅这么几种,还可能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根据具体课文的特点来选择。另外,咬文嚼字是应选择哪些重点的词句或内涵深刻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