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教育目和教育制度第一页,共62页。
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
——乌申斯基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第二页,共62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教育目的: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三页,共62页。
应然的教育目的:人们依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第四页,共62页。
2、教育目的的功能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1.定向(指明方向)
2.调控(激励奋进)
3.评价(评价标准)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五页,共62页。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第六页,共62页。
(1)区别
1)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
2)定位不同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则是反映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于上层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特点不同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方针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第七页,共62页。
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教育目的是下位概念。教育目的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2)联系
1)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
2)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内容。
3)☆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第八页,共62页。(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1、层次结构(纵向分析)1、教育目的(国家)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4、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
教育目的的层次
第九页,共62页。层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点
举例
一级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学科专家课程专家
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
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二级培养目标
三级课程目标四级教学目标第十页,共62页。(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区别:1)教育目是唯一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2)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的。联系:(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3)普遍与特殊、总目标与分目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十一页,共62页。(2)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设计,反映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十二页,共62页。(一)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十三页,共62页。1)生产力发展状况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的因素2)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制度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第十四页,共62页。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如:人性假设、哲学观念、理想人格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不能决定教育的性质与方向
所以,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第十五页,共62页。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思考: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挣大钱过好生活?能够找个好工作?将来能教好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第十六页,共62页。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哪种教育目的是好的)。
1、个人本位论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第十七页,共62页。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孟子(卢洛孟福泰)等。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的观点不一:基本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的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第十八页,共62页。2、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求来设定。代表人物:孔德、孔子、凯兴斯泰纳、涂尔干、那托普(司徒两孔)等。
基本观点: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赖于社会;
2)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3)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4)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程度来衡量的。第十九页,共62页。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长”代表人物:杜威观点:
1)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别的目的”(没有预先设置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生成);
2)主张“社会中心”、“学校即社会”。并非完全放弃教育目的,而是反对外加的、强制性的教育目的。第二十页,共62页。(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
1、含义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与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第二十一页,共62页。
2、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的制约(旧社会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人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途径。第二十二页,共62页。(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1、古代“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明人伦”;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二十三页,共62页。2、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1957年:“三育两有”(德育智育体育,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第一个教育方针2)1978年:“两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育”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四有、两爱、两精神”。(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第二十四页,共62页。5)1986年:“三育四有”
《义务教育法》首次把全民素质纳入教育目的。6)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两必须、三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最规范的表述。第二十五页,共62页。7)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四有两重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十六页,共62页。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第二十七页,共62页。(三)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第二十八页,共62页。2、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三育四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九页,共62页。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1)德育方向,导向第三十页,共62页。
湖北省公安厅2月12日宣布,“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被抓获,参与传播的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等7名犯罪嫌疑人也一并归案。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第三十一页,共62页。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3)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4)体育5)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第三十二页,共62页。
德育为首,起导向和保证作用;
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其它各育提供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依据;
体育是实施各育的身体保证;
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
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和把握“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第三十三页,共62页。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案例一]第三十四页,共62页。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第三十五页,共62页。四、素质教育
1、应试教育的理解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第三十六页,共62页。1)应试教育的特征
应试教育是选拔、淘汰、不平等的精英教育,强调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的指标;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强调智育的教育;应试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差别性。应试教育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第三十七页,共62页。2)应试教育的危害束缚了教育视野;弱化了学生能力;影响了教育公平;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第三十八页,共62页。2、素质教育
是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造就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教育是鞋,孩子是脚。”第三十九页,共62页。1)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协调”(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协调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第四十页,共62页。
(1)宗旨
“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2)三大任务发展生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文化素质(3)两个重点“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思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吗?第四十一页,共62页。“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传统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目的升学,应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知识型的人创新型的人教育内容知识“五育”教学方法“三死”: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理论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学生观面向少数尖子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第四十二页,共62页。
思考:1、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吗?2、素质教育就是多加几节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吗?3、“减负”就是素质教育吗?“减负”就是不布置作业了吗?4、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吗?第四十三页,共62页。案例二: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面这则案例的看法: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副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第四十四页,共62页。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观与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发展。
2)深化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3)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系统筹划,整体推进素质教育3、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第四十五页,共62页。学校教育制度第四十六页,共62页。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内涵(一)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广义的学校制度包括儿童教育机关(如少年宫、儿童影剧院、少年之家)、成人教育机关(如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影剧院)和学校教育的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二)结构
1.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言,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
2.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规则而言,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基本法、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等。第四十七页,共62页。二、学校教育制度(一)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社会、个人)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
4.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第四十八页,共62页。(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型(英)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它们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第四十九页,共62页。2.单轨型(美)
单轨学制:只有一种结构,从小学、中学而后到大学自下而上。
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四四四等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被许多国家都采纳。
第五十页,共62页。3.分支型/混合型(中、俄)前苏联的学制是典型的分支型学制。它是在双轨制与单轨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学制的分支是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后进行的,而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前(包括了小学、初中阶段)还是属于单轨的。这种学制的优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第五十一页,共62页。中国现行学制系统第五十二页,共62页。(四)现代学制的变革特点
1.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通常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免费、强制普及实施特定年限的基础学校教育。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第五十三页,共62页。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1902壬寅(隐忍)-1904年的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1904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三段七级年限长;仿日本学制;重视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注重教学法的改进;注重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以中学为本,一方面又强调学习西学,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制偏长。另外,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封建性。
第五十四页,共62页。
2.1922的壬戌学制美国蓝本,该学制采用六三三分段法,比较符合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修业年限6年,中学校修业年限于6年,分为初高两级,初级3年,高级3年。大学校修业年限4年至6年。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中学由4年一贯制改成三三制,分成初,高中两级,并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的基础知识浅的缺失,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大学取消了预科,实行选科制。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和就业。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设置灵活。第五十五页,共62页。
(二)我国现行教育形式的构成(1)教育形态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教育阶段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便利店商品采购与配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居装饰材料区域代理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10架AC311A直升机购销与地面服务保障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三方贷款资金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高端装备制造工厂生产承包合同书模板3篇
- 年度智慧停车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2025年蔬菜大棚农业科技研发与创新合作合同2篇
- 年度丙二酮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版个人短期租房合同补充协议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第12讲 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原卷版)
- 2024年采购员年终总结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届北京巿通州区英语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公婆赠予儿媳妇的房产协议书(2篇)
- 煤炭行业智能化煤炭筛分与洗选方案
- 2024年机修钳工(初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Unit 5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矽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 分润模式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