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第29课时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堂讲本课件_第1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第29课时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堂讲本课件_第2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第29课时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堂讲本课件_第3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第29课时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堂讲本课件_第4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第29课时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堂讲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第29课时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教材知识梳理篇福建考情1时空坐标2考点梳理3拓展延伸4福建5年中考聚焦5福建考情1福建中考年份20212020201920182017分数2分2分2分2分2分时空坐标2考点梳理3·课标1冷战·课标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3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标4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标1冷战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识记)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理解)背景(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企图称霸世界;(2)苏联认为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时间 1947年3月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发展:马歇尔计划时间1947年 目的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内容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实质“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基本形成:德国分裂概况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影响美苏“冷战”的产物,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高潮:北约成立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影响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军事控制

最终形成:华约成立成立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结束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知识拓展:杜鲁门关键词:杜鲁门、杜鲁门主义、冷战的开始提升:(1)冷战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的保卫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导致的。(2)从冷战的发生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课标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识记)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识记)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1)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2)马歇尔计划的援助;(3)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一、欧洲联合过程(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5)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影响(1)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使欧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知识拓展:欧盟旗帜100欧元纸币关键词:欧盟、欧洲一体化提升:欧盟成立后,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节省了巨额交易成本,还使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得到了最佳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原因外部因素(1)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2)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3)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大发战争财 内部因素(1)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2)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表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1)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3)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4)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关键词: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2)都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目的缓和社会矛盾过程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扩大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作用积极:缓和阶级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消极:高福利导致政府负担过重,容易形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强;(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4)高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第三产业获得空前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现代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改良能力;(3)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社会保障制度(漫画)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容易形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课标3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标要求:学习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 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 影响(1)形成“万隆精神”;(2)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非洲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1999年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课标4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标要求: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识记)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成立时间及成员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时间1956-1964年1964-1982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领域主要是经济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前期在经济领域;后期转向政治改革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内容(1)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2)经济:①农业: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1)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2)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2)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不佳;(2)政治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3)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4)直接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知识拓展:赫鲁晓夫关键词:赫鲁晓夫改革、苏联模式提升:赫鲁晓夫执政后,以农业为突破口,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但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这一运动最终失败。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时间1991年12月 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4)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三、苏联解体实质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影响(1)对世界格局: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对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启示(1)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4)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曲折是暂时的,前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社会主义必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1)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3)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4)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原因(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不成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3)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四、东欧剧变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 表现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拓展延伸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实质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路线偏离社会主义道路,放弃苏共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对比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改革内容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 侧重于经济改革,也有政治、教育、科技领域的改革结果苏联解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中快速发展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相同点(1)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2)改革前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且都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010203040506福建5年中考聚焦51.【2017·福建·2分】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雅尔塔会议召开B.印巴分治C.杜鲁门主义出台D.“华约”建立C2.【2020·福建·2分】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A.从紧张到缓和B.从合作到对抗C.从敌对到友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