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生理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生理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生理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生理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消化系统生理概述消化: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digestion)。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是机械性消化二是化学性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舒缩迟缓;2.富有伸展性;3.具有紧张性;4.节律性收缩;5.对不同性质的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机械、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有:

①分解食物中的复杂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

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

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

成消化道损伤。

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circularmusclelongitudinalmusclesubmucosalnerveplexismyentericnerveplexisLMCS肌间神经丛或欧氏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或麦氏神经丛五、口腔内消化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该区域有一宽约1-3cm的高压区,其内压比胃内压高5-10mmHg;受迷走神经抑制性(末梢释放VIP或NO)和兴奋性纤维(末梢释放Ach)的双重支配;LES若不能弛缓→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端和胃连接处存在功能性括约肌LES张力减弱→胃食管反流病PregnancyLargemealsOverweightBendingTightclothingSmoking(relaxessphincter)

六.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一、胃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胃的外分泌细胞构成外分泌腺,胃的外分泌腺有三种:①贲门腺:粘液细胞→分泌稀薄的碱性粘液②泌酸腺:壁细胞→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黏液颈细胞→黏液③幽门腺:碱性黏液,也分泌少量的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EsophagusFundusBodyAntrumPyloricSphincterDuodenumEsophagusBodyAntrumDuodenumPyloricsphincterTheinteriorofthestomachisfoldedintorugae.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透明呈酸性的液体,pH0.9

~1.5,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胃液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和内因子。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也称胃酸。在纯净的胃液中,盐酸的含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分泌的毫摩尔数表示,称为胃酸排除量(gastricacidoutput).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约0-5mmol/h.H+:胃液150mmol/Lvs血浆300万分之一Cl-:胃液170mmol/Lvs血浆108mmol/L

2、胃蛋白酶原HCl分泌(ParietalCells)HClActivelytransportedintothestomachlumen.HClconvertspepsingogentopepsin.HClbreaksdownconnectivetissue.HCrinsicfactor&vitaminB12HClProduction质子泵3Na+2K+胃溃疡ToomuchHClandPepsinogen?Stress?Classicalpatient:businessexecutive.No!90%ofUlcersarecausedbya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ToomuchHClandPepsinogen?InfectandinflametheliningofthestomachDamagetheprotectivemucuslayerPepsinogenSecretion(ChiefCells)ChiefcellEndocrinecellMucousneckcellParietalcellSurfacemucouscell

3.粘液和HCO3-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barrier):由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一个厚约0.5-1.0mm的抗胃粘膜损伤的屏障,可有效地阻止H+的逆向弥散,保护胃粘膜免受H+的侵蚀。4.内因子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方式1.容受性舒张2.蠕动3.紧张性收缩(二)胃排空及其控制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gastricemptying)。糖>蛋白质>脂肪

1.胃内容物促进胃排空胃内容物的容量与胃排空速度呈线性关系。

2.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食糜中的盐酸、脂肪、高渗溶液等。

三、小肠的运动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3.蠕动

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一)吸收的部位

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第六节吸收

小肠有许多对物质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②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人的小肠长约4m,粘膜有许多环形皱褶,皱褶上有大量的绒毛,绒毛表面柱状上皮还有大量的微绒毛,这就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度的单筒面积增加约600倍,从而使吸收面积可达200m2左右。

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有充分的时间吸收。④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加上小肠运动和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有利于吸收。见图6-12。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

食物中的糖类一般须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只有少量的二糖被吸收。肠道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为100,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分别为:半乳糖110、果糖43、甘露糖15、阿拉伯糖9,单糖的吸收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二)蛋白质的吸收

食物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与葡萄糖的吸收相似,即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而被吸收。

(三)脂肪的吸收

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酯、胆固醇及其脂肪的消化产物基本上都是脂溶性物质,它们要被吸收进入肠上皮细胞,首先要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静水层。在所有的生物膜的表面,均附着有一层静水层,这层静水层是脂肪吸收限速的关键一步。胆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胆盐是双嗜性分子,脂肪只有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混合微胶粒后,才可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静水层,抵达细胞膜表面。

在细胞膜表面,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和胆固醇等离开微胶粒,通过脂质膜进入上皮细胞内;而胆盐不能通过细胞膜,一部分留在肠内再利用,另一部分在回肠进行肠—肝循环。

脂肪的水解产物进入上皮细胞后的去路主要有两条:①长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胆固醇等进入细胞后,在滑面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载脂蛋白和磷脂结合形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又进入高尔基复合体,被包裹在囊泡内,移行到细胞基底侧膜,最终以胞吐的方式离开上皮细胞进入细胞间隙,再进入淋巴,这就是脂肪吸收的淋巴途经。②中、短链脂肪酸及其组成的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可由上皮细胞内直接扩散出基底侧膜进入门静脉而不必经淋巴途经。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长链脂肪酸多,所以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途经以淋巴为主。(四)水的吸收

成人每日大约由胃肠道吸收8L水,它包括随饮食进入消化道的水和消化液中的水。水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被吸收的。(五)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

钠的吸收是主动的,Na+由肠腔向细胞内扩散时要借助转运体蛋白。Na+通过四种方式经肠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内:①Na+-有机溶质(如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二肽等)同向转运;②Na+-Cl同向转运;③Na+-H+与Na+-K+逆向转运;④少量Na+可经水通道被动扩散。

2.铁的吸收

人体每日吸收铁的量约为1mg,仅为每日摄入膳食铁的5%左右,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食物中三价铁(Fe3+)不易被吸收,二价铁(Fe2+)易被吸收。维生素C能使Fe3+还原成Fe2+,因而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胃酸有利于铁的溶解,可促进铁的吸收。

3.钙的吸收

从食物中摄入的钙,30%~80%在肠内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有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状况。

(六)胆固醇的吸收

胆固醇分游离的胆固醇和酯化胆固醇两种,只有游离的胆固醇才能被吸收。酯化胆固醇可被肠腔内和小肠绒毛纹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