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及其构建,东方哲学论文_第1页
《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及其构建,东方哲学论文_第2页
《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及其构建,东方哲学论文_第3页
《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及其构建,东方哲学论文_第4页
《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及其构建,东方哲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及其构建,东方哲学论文孔子是我们国家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讲的创始者,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称赞孔子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1]1947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1]1905孔子的一生很不得志,3岁丧父,17岁丧母。年轻时,生活很坎坷,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1]1909。孔子35岁,鲁乱,孔子适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2]183之后孔子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孔子50岁,阳货奔齐,孔子适鲁,后失意于鲁定公。孔子56岁开场周游列国,不得重用,13年后孔子返鲁,编(春秋〕,经历了丧子、颜渊之死、子路惨死的悲伤痛苦,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73岁。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复兴周礼,却始终没有完成,但孔子的思想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人生境界论贯穿他的思想,讨论其人生境界论对当今时代有重要意义。一、人生境界在(论语〕中的核心地位将人生与境界结合起来,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创造。冯友兰先生以为,人生境界是人对于真际的觉解而到达的精神状态。从低到高分为四种,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这里境界底人,其行为是顺才顺习底。[3]551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这里种境界底人,其行为是为利底。所谓为利,是为他自个的利。[3]552道德境界的特征是:在这里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行义底。义与利是相反亦是相成底。求自个的利底行为,是为利底行为;求社会的利底行为,是行义底行为。在这里境界中底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3]552553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这里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事天底。在这里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3]553冯友兰先生以觉解作为划分不同境界的标准。根据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思想来读(论语〕,能够发现孔子也有自个的人生境界划分标准。在孔子那里,人生境界是指人体悟与实践仁的程度。在孔子的人生境界论中,作为划分标准的是对于仁的实践。什么是仁?(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131132在这条中,孔子明白地解释了仁的本质、特点与详细条目。仁的本质就是约束自个,使自个的行为符合礼。实践仁是自觉的行为,不依靠别人,这是仁的特点,即孔子所讲的为仁由己。仁的详细条目就是在视、听、言、动等各方面都要符合礼,只要这样才是真正的仁。二、(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论语〕中孔子划分了五种人格,这五种人格实际上就是五种人生境界。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人对仁的体悟和践行程度。在这里,境界是一种德性意识与道德行为层面的划分。(一)斗筲之人斗筲之人是孔子人生境界论中最低级的,是抛弃仁的人。孔子评价当时的从政者乃是斗筲之人。这层境界是孔子最为痛恨的。(论语子路〕中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此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能够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2]146何为斗筲之人?朱熹注为: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2]146147孔子所讲的斗筲之人实际上指的是不实践仁、不按礼行事的人。今之从政者指的是鲁三家,即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在(论语〕中,有很多孔子对三家的批评言论。(论语八佾〕中孔子讲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61佾,是舞列。古代对于佾有严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作为大夫却使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很显然是不符合礼的。同样在(论语八佾〕中,针对三家者以雍彻,孔子讲: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2]61(雍〕是周颂的篇名。天子祭祀之后则歌(雍〕以彻,本是天子所用,三家僭用(雍〕彻是完全不符合礼的。在孔子看来,三家的僭越,是不仁的。孔子以为,今之从政者是存心故意抛弃仁、违背礼,不实践仁、礼的,是斗筲之人。斗筲之人是孔子人生境界论中最为低级的一层,是为孔子所批评甚至深恶痛绝的。(二)小人小人在(论语〕中固然在斗筲之人之上,却也是孔子所批判的一种人生境界。(论语〕中牵涉小人的语句共有二十三条,含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示出身份地位,指与官相对的一般老百姓,没有道德意义。(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2]142这里所谓小人,是农民。(论语〕中还有另一种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包含道德意义,这层意义上的小人是我们研究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时需要讨论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14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148。(论语〕中人生境界论上的小人有何特征?在孔子看来,小人的行为目的是知足私利、私欲。这与仁是相悖的。也就是讲小人没有主动地去实践仁,约束自个,战胜私欲,反而为私欲所诱,追寻私利。义利之辨成为后来宋明理学的一大核心。小人在对待别人方面也存有私心,不能使别人得到普遍的厚待,而是有所区别。这样差异不同对待就产生了,就会出现矛盾分歧,所以孔子讲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在气度上也有其特点,小人总是很忧愁、烦恼的样子。这是由于小人心存私欲,不能宽容地看待事情,总是费尽心思谋利。总而言之,小人只知晓利,却不知晓义,所以不能够做到克己复礼,而是谋求私利,重视私欲的知足,是不仁的。但是小人的不仁与斗筲之人的抛弃仁是有区别的。小人之所以不仁是由于小人不知天命,不知礼,不知其不仁。而斗筲之人是明知其行为是不符合礼却存心故意为之。固然小人这一境界高于斗筲之人,却仍然是孔子所不赞同而甚至批评的。孔子曾教育弟子子夏讲: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88孔子所讲的小人这一人生境界与冯友兰先生人生境界论中的功利境界有类似之处。(三)士在人生境界意义上孔子所讲的士是读书人。(论语〕中有十四处议论士,士与斗筲之人小人相比,是孔子所认同的一层境界。他所认同的士是含有道德意义的。孔子之所以把士作为高于斗筲之人与小人的一种人生境界,是由于他对于士有特定的标准和规范。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71子曰:士而怀居,缺乏以为士矣。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在孔子那里能够称得上士的人是志于道,同时还应该不为外在事物所役,换句话讲,士不应当在乎物质条件的好坏。同时,士当有节,即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士能志于道,不为外物所役,便是无私欲,能够克己。能做到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便是守礼。所以士是能够实践仁的,但士实践仁是由于志于道所要求的,是一种内心的责任感所驱,而不是主动地去实践仁。因而,这种人生境界是孔子所肯定的但却不是他所青睐的。(四)君子君子作为人生境界是与小人截然相反的,是被孔子所认同甚至能够讲是所推崇的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论语〕中的君子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指有贵族身份的人,世家子弟。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2]123这里所讲的君子表示出的是身份,指世家子弟。第二种也是身份的表示出,指的是君主。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194孔子在这里叙述了作为君主应当具有的五种美德,君子在这里指称君主。以上两种君子是身份的表示出,本身没有道德层面的意义,不是孔子人生境界论里所要讨论的。我们在人生境界论中所要讨论的是第三种含义的君子,即是有修养道德、学问好的人,是与小人相对的君子。君子是孔子非常重视、倡导的一种人生境界,(论语〕中论及君子的条目是五种人中最多的。孔子总是教诲其弟子要成为君子,他从多个角度告诉其弟子什么才是真君子。在孔子看来,君子重义轻利,对于义和利的追求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在义与利的选择中,君子谋道不谋食[2]167,忧道不忧贫[2]167。君子在待人上没有私心,不偏袒,群而不。君子是时时刻刻实践仁的,正所谓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2]165。孔子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70可见,实践仁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根本。君子注意本身的修养和道德的提高,即君子求诸己[2]165。简而言之,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主动实践仁,时时刻刻不丢掉仁,注意修己以敬,进而做到修己以安人。君子是孔子最为重视和肯定的一种人生境界,孔子以为自个不是圣人而是君子。圣人只是少数人能够做到的,由于圣人不单单德性完美,而且有事功,能够安宁百姓,使天下有所依靠,而君子则是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所以孔子教育弟子,希望他们能够到达君子这一境界。人生境界论中孔子所讲的君子与冯友兰先生讲的道德境界有类似之处。(五)圣人圣人是孔子所以为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孔子讲的圣人可以以讲是圣王。孔子以为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君子,但是圣人却非人人可为的。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99孔子在这里表示出了当时没有圣人,其实是表示出了对圣人的向往之情。那究竟什么才是圣人?(论语〕中明确讲明圣人这种境界的语录并不多,但我们能够通过几句话来了解孔子所讲的圣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9192这里所讲的圣人的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2]101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2]110这两段话表示出了孔子对于自个的评价,孔子以为自个不是圣人。孔子所以为的圣人是本身道德修养完美无缺的人,是切实做到仁的人。同时,圣人还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就意味着圣人其实是圣王,不但自个践行仁,还会将仁爱之心推及别人,能够使天下百姓都遭到恩泽。孔子以为能够称得上圣人的也只要尧、舜、禹。孔子讲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是有道理的。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照他所讲,这一时期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没有一位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贤明的统治者,所以孔子讲自个见不到圣人。在孔子看来,圣人还须能够影响感召别人,是有德之人敬畏、推崇的人。所以他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172朱熹注释讲: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2]172天命是有德之人所追求的,是儒家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为有德之人所敬畏的。而圣人实际上是承天命的,所以也是为人所敬畏的。三、(论语〕中人生境界的建构孔子所讲的圣人不单单是道德上完美至上的人,还应该是能够安天下百姓的贤明君主。也就是讲,圣人不单单包含了道德层面的意义,还有社会作用层面的意义,是内圣和外王的统一。两者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成不了圣人。孔子所讲的圣人,实际上是一种美妙却难以实现的愿望。春秋末期,礼坏乐崩,在孔子看来从政者都是些斗筲之人,自然不会产生孔子所期望的内圣外王的圣人。(一)提升人生境界的工夫孔子以为人生境界是能够提升的,而提升的工夫就是学。孔子成认人有天生的差异不同,有生而知之者,也有学而知之者。在二者之中孔子固然讲生而知之者,上也[2]172,但是孔子更重视学而知之者,强调后天学的重要。生而知之者是很少有的,(论语〕中没有明确提到这样的人,但能够看到学而知之者,孔子讲自个也是学而知之者,孔子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孔子对学的重视。关于学而知之者孔子也有其不同层次的划分,最高一级的是乐之者,次一级的是好之者,最低一级的是知之者,这三种都是学而知之者,要高于困而学之者和困而不学者。在孔子看来,学是成君子或圣人的工夫。那么孔子所讲的学的内容是什么呢?孔子学的内容主要是学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中牵涉了学(诗〕(书〕(礼〕(乐〕(易〕,但没有提到(春秋〕。对于六艺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提高人生境界的修行。孔子以为成为君子有三步:第一步兴于诗。在孔子看来不学诗,就不能讲话,所以学诗是基础。第二步立于礼。学了诗要运用,诗的运用要按照礼,所以要学礼,不学礼,就无法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讲话,就无法立身。第三步成于乐。孔子以为好的音乐最能感动人心,(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2]96。音乐最能改变人性,好的音乐蕴涵了美妙的品质,学乐就是通过乐学圣人的美妙德行。孔子评价(韶〕是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的,(韶〕是虞舜的音乐,蕴含了虞舜的美德。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2]178对于学,孔子也有自个的要求。第一,学要端正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58。只要认识到自个的不知才能踏实地学,才能知。第二,学要讲求方式方法,要学而时习之,能够温故知新,还要注意学与思互相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57。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2]57第三,学应随时随地,日常生活也是学的经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98。第四,学要克制意必固我四种缺点,(论语〕中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2]109。学在孔子那里本身就是对仁的一种实践。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189孔子对于学的划分实际上是与其人生境界的划分相对应的。困而不学对应的是斗筲之人和小人,困而学之对应的是士,学而知之对应的是君子和圣人。孔子对于生而知之者不议论是为了突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