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_第1页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_第2页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_第3页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_第4页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史:男性,78岁,听力下降CT平扫: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页MRI平扫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3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4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5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6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7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8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9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0页术后病理: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肿瘤,肿瘤起源于第八对脑神经前庭神经,好发于鞘膜许旺氏细胞,是最常见一个良性脑神经肿瘤,占颅内肿瘤5.0%~10.0%,占桥小脑角区肿瘤60%~80%。听神经瘤生长迟缓,有包膜,多为实性,肿瘤较大时多囊变、坏死、出血,钙化较少见。大多为单发,若并发神经纤维瘤Ⅱ型时为多发。可分为管内型和管外型肿瘤起于听神经管内段,成为管内型肿瘤;肿瘤起自阻力小管外段,在桥小脑角池生长,成为管外型肿瘤肿瘤。75%~90%病人内听道口扩大。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1页依据肿瘤这些特点,不论是CT或MRI,只要显示增粗听神经根或扩大内耳道诊疗不难。但MRI能直接显示听神经束,尤其是对微小听神经瘤显示显著优于CT。听神经瘤≦15mm称微小听神经瘤,CT显示不清或可疑,但MRI轴位T1WI上即清楚显示增粗神经根。所以,我们认为微小听神经瘤定性诊疗,MRI可作首选。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2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桥小脑角区是一个特定位置,由延髓、桥脑与小脑组成,被脚间池围绕,为一潜在间隙,该区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部位。桥小脑角区肿瘤占颅内肿瘤6.0%~13%,故该区肿瘤诊疗及判别诊疗十分主要。按发生率依次是听神经瘤(60%—80%)、脑膜瘤(8%—10%)、表皮样囊肿(5%)、其它脑神经鞘瘤(2%—5%)、血管性病变(2%—5%)、副神经节瘤(1%—2%)、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各占1%)、其它病变少见,其发生率均不到1%。该区占位性病变多发生在脑外,极少数发生在脑内。从病变性质上来看即可是实性,也可是囊性,约三分之一为囊性,其中仍以听神经瘤囊变为最常见,其次是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以及其它脑神经鞘瘤囊变。该区肿瘤常有双侧桥小脑角不对称,同侧小脑、环池、四叠池及四脑室常有受累。该区占位性病变常见临床症状有:头痛、听力下降、面瘫、共济失调等。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3页1、脑膜瘤

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发生于桥小脑角者占颅内脑膜瘤8.7%~13%,大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后面近内听道口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细胞,血供丰富,瘤基底宽,与岩骨以钝角相连,瘤体相对较大,肿瘤内多有钙化,囊变少见,局部骨质可有硬化。CT上脑膜瘤呈等、稍高密度,密度比较均质,其内可有钙化,肿瘤境界清楚,与岩锥或小脑幕之间有宽基底相连,可引发局部骨质硬化增生。MRl显示脑膜瘤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改变大,多呈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脑膜尾征出现是肿瘤细胞浸润了增厚硬脑膜所致,故其强化程度与肿瘤一致。判别诊疗除上述特征外,还有脑膜瘤亦是不以内耳道为中心生长,故内耳道及听神经大多正常。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4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5页2、胆脂瘤

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是颅内最常见外胚层组织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1.0%~2.9%,好发于青壮年人,以桥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约占桥脑小脑角区肿瘤5.0%。该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其内含有丰富类脂肪、胆固醇等。该肿瘤呈囊性,形态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常沿蛛网膜下腔蔓延,可包饶血管,有“见缝就钻”特点,周围常无显著水肿,占位效应轻微。CT平扫多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改变,密度常略高于脑脊液密度CT值常在0~20HU,MR信号对不均匀,大部分表现为T1WI上呈较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不能完全抑制,DWI序列扩散受限,呈不均匀高信号。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6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7页3、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之一。它发生于其感觉支许旺氏细胞鞘,好发年纪为30~40岁,女性较为常见。CT可为等低混杂密度,可囊变,瘤周多无水肿。MR1显示三叉神经瘤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肿块,含有跨颅窝生长趋势,可位于桥小脑角部分经小脑幕切迹孔伸入颅中窝或大部分位于颅中窝下延至桥小脑角。MRI示肿瘤T1WI信号强度等低,T2WI信号强度低于脑脊液信号。三叉神经瘤影像特征与听神经瘤相同,判别时显示三叉神经十分主要,冠状位扫描能够较为清楚显示三叉神经,同时三叉神经瘤中心偏离内听道,位于其前内上。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8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19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0页4、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小脑,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和实质型。大囊小结节型常见,CT表现为小脑半球较大囊性低密度区,CT值约10HU,平扫可见壁结节,肿瘤边界清楚。在MRI大多病例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大囊小结节型虽平扫时难以定性,但增强扫描显小囊壁及壁结节显著强化,即可确诊,需与蛛网膜囊肿及胆脂瘤判别,蛛网膜囊肿多位于脑外,信号多与脑脊液相同,且壁薄,不强化。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1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2页5、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一个,可位于脑实质内或硬脑膜外。桥小脑角区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少见,多呈类圆形,可分叶,边界清楚,多见出血,占位效应显著,瘤周多无水肿,邻近颅骨可发生破坏。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平扫T1WI上多呈等高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T2周围见环形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积),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强化发生在动脉期后,且连续时间长。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3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4页6、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是一个化学感受器肿瘤,肿瘤富含血管和血窦,可引发颈静脉孔扩大,颈静脉嵴、颈静脉管侵蚀破坏。肿瘤生长迟缓呈浸润性,边界较清楚。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耳蜗内,是中耳最常见肿瘤,易侵入颅内,多见于40~60岁中年女性。CT平扫该肿瘤常呈等密度,有时中心可见低密度区,MRI常呈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肿瘤侵入颅后窝,常延伸到桥小脑角池处,可使局部骨质破坏。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5页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诊断专家讲座第26页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其它病变如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脂肪瘤、脑干及小脑星形细胞瘤、转移瘤等少见,其发生率均不到该区肿瘤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