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课件专题3 - 宇宙地球化学-2_第1页
地球化学课件专题3 - 宇宙地球化学-2_第2页
地球化学课件专题3 - 宇宙地球化学-2_第3页
地球化学课件专题3 - 宇宙地球化学-2_第4页
地球化学课件专题3 - 宇宙地球化学-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授课老师:李秋根E-mail:qgli@PhoneMP)Room:新地学楼3508元素的起源

本章内容一、元素的起源二、元素的丰度特征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四、行星的化学演化五、彗星的化学演化六、陨石化学一宇宙地球化学(Cosmochemistry)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Palme,2013:SolarSystemAbundancesoftheelements)(1)元素的宇宙丰度的确定主要依据两类数据:太阳大气光谱资料;球粒陨石的化学组成。4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稀有气体亏损图6中:(1)36个(45)元素Sun/Cl处于0.9~1.1间,为亲石、亲铁和亲铜元素;(2)9个问题元素是测量误差所致,需要重新确定;(3)太阳光球吸收光谱测定的元素丰度与Cl球粒陨石的元素丰度非常一致。图5中:太阳球粒陨石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太阳大气相比,亏损稀有气体。5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

基于太阳球粒陨石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太阳大气资料,通常以太阳大气光谱数据确定宇宙中H、He和其他挥发组份的丰度;并根据球粒陨石的分析结果确定宇宙中其他非挥发性元素的含量。

元素丰度值采用的是相对于106个Si原子的各个元素的原子:1)Si元素分布广2)挥发性小;3)稳定性好。宇宙元素分布极不均一,但有规律6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Z<45的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降低,Z>45的元素丰度曲线呈缓慢降低。H、He为丰度最高的元素。Li、Be、B丰度过低,为亏损元素。Fe为过剩元素,呈明显的峰。高的Pb宇宙丰度。(2)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7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Tc和Pm没有稳定性同位素,在宇宙中不存在;原子序数大于83(Bi)的元素也没有稳定同位素,是Th和U的放射性成因同位素。(2)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8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偶数>相邻奇数。(2)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9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质量数为4倍的元素具有较高丰度,如:A=4,16,20,28,32,36,40,48,56,80,84。如:He4,O16,Si28,Ca40。表:宇宙丰度(以氢丰度的对数为12的相对丰度)He4,11.21;He3,?

O16,8.95;O17,5.52;O18,6.06Si28,7.46;Si29,6.17;Si30,5.99Ca40,6.18;Ca42,4;Ca43,3.3;Ca44,4.53;Ca46,1.7;Ca48,3.44;(2)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0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宇宙丰度特征元素宇宙特征的原因解释:原子核结构控制(原子核中的核力和斥力)a.质子/中子增大:斥力增大质子和中子比例适当,原子核稳定;如:原子序数<

20,N/Z=1,核最稳定。O、Si、Ca;原子序数大,不稳定,丰度降低。b.偶数:核子自旋力矩相等方向相反,稳定性最大,丰度相对最高、分布广泛。c.各原子核的形成过程:如:Li、Be和B;O和Fe丰度异常高。11二、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1.元素的宇宙丰度特征2)原子核类型按质子数(Z)和中子数(N)可分为四种类型:12一宇宙地球化学(Cosmochemistry)太阳系:

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其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构成的系统;具体而言,太阳系包括恒星太阳、八大行星(水、金、地球、火;木、土、海王和天王)及其卫星(月球)、矮行星(冥王星、古神星、阋神星、鸟神星、岩神星)、小行星、彗星和星际(宇宙)尘埃(行星际尘埃)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一宇宙地球化学(Cosmochemistry)依据行星的大小、密度和成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中心星White(2014)一宇宙地球化学(Cosmochemistry)太阳

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1)从原始星云中诞生的恒星首先进入主星序阶段;对角线上,几百万年或几百亿年,其核心氢燃烧成氦;(2)红巨星或红超巨星阶段:当氢燃烧殆尽,氦燃烧形成碳和氧;(3)水平支阶段:氦聚变结束,发生更强烈的碳、硅聚变反应;Si(4)之后,恒星或者经过“行星状”星云区成为白矮星和黑矮星走向死亡;或变成超新星(Supernovae)爆发,恒星物质被抛入宇宙成为星云,重新演化。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1)在太阳形成过程中,附近若干次超新星爆发抛出大量物质,形成气态(分子)前太阳星云(Nebula),其中一颗超新星的冲击波可能在分子云中造成了超密度区域;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其次是氦(98%);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太阳星云White(2014)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2)温度降低:星云物质凝聚收缩,凝聚的星云绕中轴自转加速,形成星云盘;

中心部分增厚、质量较大,并且中心越来越比周边环绕的盘热,形成一个热致密的恒星:原太阳;中央星云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凝聚、演化成太阳。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星云中诞生的恒星首先进入主星序阶段;氢燃烧成氦;太阳至今仍是一颗主序星。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3)因收缩,引力势能释放,温度增高,引起星云盘内的物质分馏;由于受太阳光、太阳风和热辐射的驱动,使元素的丰度沿经向呈规律变化。冰冻线内和外成分差异。ShakuraandSunyaev,1973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4)星云盘温度降低,引起星云盘内的元素凝聚成矿物。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4)星云盘温度降低,引起星云盘内的元素凝聚成矿物。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4)星云盘温度降低,引起星云盘内的元素凝聚成矿物,中央星云外的大量小块星云相互碰撞,聚集为尘层、粒子团、小星子。黄长石SiO2气体速度不同,碰撞存在差异:高速:弹回、碎裂,不凝聚;低速:星子彼此吸引,增长。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5)小星子相互碰撞和吸引,形成行星胎和太阳系各行星。

内太阳系过于温暖,易挥发的分子难于聚集,由高熔点的物质形成;

高熔点物质在宇宙中很稀少,<1%;

类地行星不会长得太大。

巨行星:冰冻线以外,使易挥发的冰状化合物保持固态(火星和木星间)。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6)年轻的太阳诞生后,燃烧氢产生能量,向太阳系连续地以极高地速度(200~800km/s)和不稳定地强度,释放等离子气体流(质子、电子等),即太阳风(solarwind),将原行星盘中地星际物质吹入星际空间,从而结束行星地成长。DeadZone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及物质分异

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2.太阳系的物质来源

(1)太阳系物质的同源性A.恒星元素的合成和恒星演化历史的复杂性;B.不同恒星区域内的物质组成存在差异.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2.太阳系的物质来源

(1)太阳系物质的同源性地球、月球、陨石的135Ba/136Ba只在0.01%范围内变化。135Ba:r过程为主形成;136Ba:s过程。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2.太阳系的物质来源

(1)太阳系外物质的污染16O过剩:

12C+4He=>16O)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2.太阳系的物质来源

(1)太阳系外物质的污染B.

26Al,107Pd,129I过剩(短寿命放射性)26Al,半衰期16百万年;107Pd,83;129I,7.3C.

陨石中26Mg/24Mg异常高(26Al=>26Mg++)污染量<1/105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3.太阳星云的凝聚模型

1.均一的太阳星云凝聚模型Cameron(1963)太阳星云的初期成分是均一,后来的凝聚和碰撞吸积分异成分;2.非均一的太阳星云凝聚模型初期成分不均一,冷凝聚形成太阳系各天体。证据:原始同位素异常理论有待证明完善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黄长石SiO2气体4.元素的宇宙化学分类分类依据:挥发性(涉及元素的起源、天体物质的凝聚和温度)4.元素的宇宙化学分类分类依据:挥发性(涉及元素的起源、天体物质的凝聚和温度)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不完全凝集,亏损4.元素的宇宙化学分类分类依据:挥发性(涉及元素的起源、天体物质的凝聚和温度)(1)最初,从太阳系成分中凝集的相为Ca、铝的氧化物和硅酸盐,同时获取REE、Zr/Hf、Sc等;亲石(2)相似温度下,W、Os、Re、Ir、Pt等形成多组份合金;亲铁(3)铁镍合金(亲铁)和镁硅酸岩(亲石):SiO2气体的作用;(4)挥发性元素:S-FeS;其他为固溶体于金属、硫化物及硅酸盐中;(5)高挥发性元素:未完全凝集;凝集温度低于水星。(Anderson,2007:

New

Theory

of

the

Earth)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4.元素的宇宙化学分类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CAI包体:富集难熔的亲石元素和亲铁元素;4.元素的宇宙化学分类(Anderson,2007:

New

Theory

of

the

Earth)三、太阳星云的化学演化1.行星的起源及形成方式(1)行星形成过程:四、行星地球化学星际介质:1)尘埃:无定型脂肪类和芳香碳氢化合物、硅酸盐;2)气体:原子、分子、离子和多原子离子等。10

um1.行星的起源及形成方式(1)行星形成过程:四、行星地球化学土物质凝聚区土、冰、气物质凝聚区1.行星的起源及形成方式(1)行星形成过程:四、行星地球化学一种行星吸积模式类M星子:类似铁陨石的星子类E星子:类似顽火辉石的星子类AE星子:类似顽火辉石无球粒陨石的星子类CR星子:类似CR碳质球粒陨石的星子类CI:类似CI碳质球粒陨石的星子1.行星的起源及形成方式(1)行星形成过程:四、行星地球化学碰撞吸积的证据:(1)陨石中矿物的波状消光,陨石中矿物的破裂及冲击页理。(2)水星、火星、月球表面的陨石坑。(3)行星自转轴与公转轴存在交角,如地球,23o27’;天王星,97o55’;金星,177o(见表)1.行星的起源及形成方式(1)行星形成过程:四、行星地球化学1.行星的起源及形成方式(2)行星形成方式:四、行星地球化学(1)不均一的吸积说行星胎首先吸积金属铁和镍(原始核),然后吸积硅酸盐。(2)均一的吸积说吸积过程的物质成分是均匀的,核、幔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形成。2.行星大气成分(1)行星大气成分确定方法:四、行星地球化学紫外、红外波谱分析:紫外:H、He、O、C、Ne、Ar等原子和CO等分子;红外:水蒸气和CO2;B.偏光性大气圈中的云雾颗粒的形状、大小和折射率,大气组成;C.质谱分析2.行星大气成分(1)行星大气成分特征:四、行星地球化学2.行星大气成分(1)行星大气成分特征:四、行星地球化学行星大气成分(v%)2.行星大气成分(3)行星大气成分起源:四、行星地球化学A.行星大气的保存及影响因素物体或粒子的逃逸速度:Vp=(2gR)1/2(式中g:重力加速度,R:行星半径)大气粒子的平均速度:Vo=(2kT/m)1/2

(式中k:玻尔兹曼常数,1.36×10-23/oC;T:K;m:粒子的质量(原子质量单位)。2.行星大气成分(3)行星大气成分起源:四、行星地球化学A.行星大气的保存及影响因素2.行星大气成分(3)行星大气成分起源:四、行星地球化学B.行星大气的来源2.行星大气成分(3)行星大气成分起源:四、行星地球化学B.行星大气的来源类地行星:次生大气(温度较高)类木行星:俘获原始星云气体(温度较低和质量较大)依据:a.NeArKrXe(不参与化学反应)丰度特征b.木土星富H,He的原因:质量,温度。3.行星的化学成分特征(1)行星的化学成分特征:四、行星地球化学随与太阳距离增加(Morgan,1980)1.Fe、Co、Ni、Cr等行星核的元素减少。2.REE、Ti、V、Th、U、Zr、Hf、Nb、Ta、W、Mo、Re、Pt增多(相对于核)。3.形成壳-幔的元素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