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1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2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3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4页
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司1概述 11.1论证工作由来 11.2论证依据 31.3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61.4论证重点 8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92.1十二塘围涂工程概况 92.2观海二路工程概况 152.3施工工艺及进度 182.4项目海域用海情况 222.5项目海域必要性 233项目海域概况 263.1自然资源概况 263.2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294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404.1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404.2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424.3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454.4项目用海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464.5项目海域用海风险分析 47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495.1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495.2利益相关者界定 515.3相关利益者协调分析 535.4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546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556.1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556.2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636.3与处理方案及复函符合性分析 747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797.1选址合理性分析 797.2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817.3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857.4期限合理性分析 878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918.1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918.2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918.3用海风险对策措施 928.4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929生态用海分析 959.1产业准入与区域管控要求符合性 959.2岸线保护措施与新形成岸线的生态化建设合理性 959.3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优化合理性 969.4用海面积合理性 969.5生态保护与修复 969.6污水排放与监控 1009.7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1019.7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10210结论与建议 10310.1结论 10310.2建议 10711概述1.1论证工作由来(1)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情况宁波杭州湾新区坐落于宁波市域北部、慈溪市的西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范围东至水云浦江,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海域分界线,陆域面积约356km2,海域面积约350km2。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位于新区东北部,东起四灶浦、西至陆中湾围涂工程西直堤,南起十一塘、北至钱塘江规划治导线。本围涂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完工。目前已完成2个护岸保滩工程的公共用海备案登记手续,其余纳入历史问题共计12个图斑,面积合计2852.03公顷。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等文件,历史遗留围填海需开展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完成具体处理方案编制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用海手续。2019年7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生态评估报告》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并于报送至自然资源部。2019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完成《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处理方案》并上报至自然资源部。2020年2月10日,十二塘围涂区处理方案取得了《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关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见的复函》(自然资海域海岛函[2020]35号,见附件2),该复函指出,“鉴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区域属于未确权已填成陆区域,我部原则同意将该区域按照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坚持节约优先原则,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落地,高效集约利用已填成陆区域,加快盘活存量,形成有效投资。严格按照规定2的权限、程序和要求办理用海手续,不得化整为零、分散审批。备案区域内涉及的违法违规围填海,应严肃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批复后,因区域内拟建杭州湾新区通用机场项目场址优化调整,十二塘区域内规划布局需同步进行调整,调整后,区域生态修复内容、面积、投资均有增加,2021年2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按照《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关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见的复函》(自然资源海域海岛函〔2020〕35号)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函》(自然资办函〔2020〕1790号)文件要求,将《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区域规划布局调整情况说明》报送至自然资源部进行备案。(2)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以下简称“观海二路”)位于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区块内,西起规划海宁路,东至规划兴慈四路。观海二路工程于2020年4月立项。根据处理方案,观海二路工程所在图斑编号330282-0025,申请用海面积为9.4695hm2。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8]2号),建设单位因准备海域审批材料,报省政府批准项目用海。(3)论证工作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为了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海域使用权,同时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等文件。根据《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观海二路工程用海属于《用海审批目录》中的第二类“城市基础设施用海”中的第6项“道路广场”,因此,观海二路工程可以通过用海审批的方式申请获得海域使用权。受建设单位慈溪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盛甬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组根据拟建工程的用海性质、规模和特点,对工程所在及周边区域进行了现场勘查与调访,并收集了工程所在及附近3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有关基础资料,同时向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报和征询了意见。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文件的有关要求,我公司编制完成了《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送审稿),呈报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用海批复的材料之一。1.2论证依据规和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7日修订);(5)《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2月);(6)《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2018年7月25日);(7)《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的实施意见》(自然资规〔2018〕5号,2019年5月21日);(8)《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2018年12月27日);(9)《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5号,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2017年8月1日修订);4(11)《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6号,2013年3月1日起施行,2017年9月30日修订);(12)《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年12月4日起施行,2017年9月30日修订);(13)《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321号令,自2014年3月13日起施行);(14)《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15)《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8〕2号,2018年12月27日);(16)《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1号)。(1)《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63号);(2)《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函[2017]38号);(3)《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浙政办发[2017]103号);(4)《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浙海渔规[2017]14号);(5)《浙江省通用机场发展规划》(2015年9月);(6)《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浙政函[2017]47号);(7)《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2019-2035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0年10月);(8)《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区域(兴慈四路至兴慈七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杭州湾新区分局,2021年1月)。范(HY070-2003,国家海洋局,自2003;(3)《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国家海洋局2009年3月23日发布);5(4)《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国家海洋局,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5)《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7)《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1日起施行);(9)《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11)《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农业部,2008年3月1日起实施);(12)《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自2002(13)《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251-2018)。(1)《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2019年7月;(2)《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修复报告》,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2019年7月;(3)《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2019年11月;(4)《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关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见的复函》(自然资海域海岛函[2020]35号);(5)《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区域规划布局调整情况说明》(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2021年2月);6(6)《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项目建议书》,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3月。1.3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本工程位于十二塘区域围填海区内,工程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面积为9.4695hm2,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关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的判据,确定本工程海域使用论证等级为二级,具体见表1.3-1。表1.3-1论证工作等级判据级造地公顷一(5~10)公顷一二顷二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论证范围以用海外缘线为起点,二级论证向外扩展8km,应覆盖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本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因此其论证范围为用海外缘线外扩8km,该范围已覆盖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论证海域面积约200km2,详见图1.3-1。7图1.3-1论证范围示意图81.4论证重点由于本项目位于十二塘围涂区内,为历史遗留围填海。工程实施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指出:已经纳入通过审查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具体处理方案的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可适当简化,重点对项目用海必要性、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性等进行论证。已完成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的,直接引用相关报告结论。参照表D.1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工程自身特征和所在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海洋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重点为:(1)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2)项目选址(线)合理性分析;(3)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表1.4-1论证重点参照表用海类型论证重点用海必要性选址 合理性用海方式和布置合理性用海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资源环境影响用海风险地用海,如主航道、支航道,锚地、避风锚地等(含灯桩、立标及浮式航标灯等海上航行标志所使用的海域)▲▲路桥用海,如跨海桥梁(含顺岸路桥),栈桥等▲▲海上机场及其附属工程用海▲▲▲▲▲说明:上表内容节选自《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附录D.1。9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十二塘围涂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本节引自《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相关内(1)建设情况现状①十二塘设计标准十二塘围涂工程中的护岸保滩(I)期工程与护岸保滩(II)期工程本工程等别为Ⅰ等。十二塘围涂工程中的防潮堤(横堤)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防潮堤 (直堤)等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其他临时建筑建筑物级别为4级。挡潮设计标准:防潮横堤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允许部分越浪)标准设计。防潮直堤按50年一遇高潮位(允许部分越浪)标准设计。十二塘围涂工程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东北部,东起四灶浦、西至陆中湾围涂工程西直堤,南起十一塘、北至钱塘江规划治导线。本围涂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完工。②十二塘围涂工程建设情况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Ⅰ期)工程:防潮1号堤全长5.777km(横堤m长6.522km(横堤2.60km、二塘合龙工程: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Ⅰ期和Ⅱ期)已实施的基础上,对横堤上的三段龙口进行合拢建设,并在II、III号区块的横堤上各设置一座3×6m纳排闸。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实施以来,加速了工程区内淤积速度,增大了淤积强度,形成高滩,属于存量围填海。在围填海现状核查中界定为已填成陆的区域,纳入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图2.1-1a十二塘围涂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2)权属现状2019年,根据围填海现状核查情况,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已经界定为已填成陆的区域,纳入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十二塘围填海图斑数量共15个,面积3120.31hm2,其中海洋功能区划内面积2852.03hm2,海洋功能区划外面积268.28hm2,有权属的海堤面积65.02hm2。图2.1-1b十二塘围涂工程围填海现状图表2.1-1十二塘围涂工程内围填海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hm2)已利用区域未利用区域合计(已填成陆区域)28205256998285203功能区内获批已建708405功能区外获批已建2.4552批而未建6.0001批复建设后拆除0.4538功能区划内批复后注销10.0699功能区划外批复后注销1.2283合计91.0478从十二塘围涂工程区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对于海洋功能区划内面积2852.03hm2已填成陆区域,有2569.98hm2为未利用区域,282.05hm2为已利用区域。其中已利用的用途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塘裙绿化、生态用海、河道等。从十二塘围涂工程区围填海权属情况来看,根据海域动态监管系统登记情况,结合之前十二塘围涂工程批复和注销情况,批复海域使用面积91.0478hm2,其中功能区划内已经建设70.8405hm2,功能区划区外建设2.4552hm2,拆除0.4538hm2,功能区划内注销10.0699hm2,功能区划外注销1.2283hm2,批而未建6.0001hm2。2017年8月以来,原有立项建设的1号隔堤行局部挖除、开口破堤,保证围区内的水域连通,提高了围区纳潮能力。2.1.2近期急需落户或建设的项目清单根据《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该区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前湾新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的重要发展区块,区域内拟建项目如下:(一)国际汽车研发测试中心项目,包含国际汽车综合试验场和测试检验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试验道路、配套建筑、测试设备、辅助设施等,项目总投资估算约为人民币35亿元,该项目建成后依托完善、便利的试验道路设施,为新产品研发的保密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测试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重要场所,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国内汽车自主研发水平,为新车型开发储备技术资料,提高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同时也是新区打造完整汽车产业链,推动已成型的千亿级产业更上一层的技术保障。目前,已开展勘测、论证等相关建设前期工作。(二)宁波杭州湾新区通用机场(一期)项目,新建跑道一条,配套建设飞行指挥、滑行道、停机坪、机库和通信、导航、航站楼等附属设施,满足小型固定翼和所有型号的直升机使用需求,是新区谋划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设项目。目前,机场项目已获军方正式批复,进入具体建设阶段。(三)近中期拟建项目,具体为高端智能厨电制造业、汽车制造产业、通用航空配套产业、工业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和为产业服务的混合社区等。(四)公共用海项目,包括生态空间及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当前急需建设设区域内道路共20条,本次论证道路包含在内。表2.1-2当前急需建设道路面积(公顷)投资额(万元)1)022222.30223)022421.902353.302368.1023702486.8000239二路(海宁路-732-2023等6.52702302323.60235.1023-4.00235.10230230230237.602324.0023项目位置图2.1-4十二塘开发利用计划平面布置图2.2观海二路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公益性建设单位:慈溪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区块,西起海宁路,东至兴慈四路。海域现状:项目海域现状为滩涂湿地、高滩等,已形成高滩且局部长有杂草,适宜填海造地。本本项目图2.2-1项目地理位置图II期I号防潮直堤拟建观海二拟建观海二路图2.2-2项目海域现状照片2.2.1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为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在通航产业园区西部,为区域内规划东西向的次干路,西起规划海宁路,向东延伸至在建兴慈四路,道路路线全长3237m,道路红线宽度26m。主要建设内容包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及相关管线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照明及其他附属设施等。道路工程(1)道路工程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40km/h;3)设计使用年限:15年;(2)平面设计道路全长3237m,道路机动车道为双向4车道,车道宽26m,两侧非机动车(3)横断面设计3m人行道+0.25m路缘带+2.5m非机动车道+2×3.5m机动车道+0.5m双黄线+2×3.5m机动车道+2.5m非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3.0m人行道。桥梁工程本项目桥梁共计3座中桥,具体桥梁设置情况如下表。表2.2-1桥梁工程一览表桥名桥梁中心桩号跨径布置(m)桥梁结构形式水贤江桥K1+339.1后张预制空心板水明江桥K2+518.35×13后张预制空心板慈水江桥K3+205.2后张预制空心板管线工程新建DN300~DN400污水管,新建DN500~DN600中水管,新建DN400~DN1000雨水管,新建DN300~DN500给水管,新建12孔电力管。附属工程(1)交通工程观海二路道路标准路段为双向4车道,根据交通组织、行车安全的需要,对不同等级相交道路交叉口进出口车道相应进行渠化拓宽,同时考虑公交停靠站台位置的选择。设置标志、标线引导车辆、行人通过交叉口。①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标志标线设计需结合路网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②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依据《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沿线相交道路为主干路和主 (次)干路时,采用信号灯控制;为支路时,采用信号灯控制或减速(停车)让行或右进右出(具体结合地块交通规划和交警部门意见确定)。(2)照明工程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备和生活内容的需求,现代城市将向24小时连续运转的方向发展,夜间景观和照明质量受到普遍重视。观海二路路灯布置于两侧人行道,灯杆标准间距按30-35米左右控制,局部间距视道路布置情况作适当调整。光源采用LED形式,每隔750-800m用电半径设路灯变和控制箱1座考虑。(3)绿化工程道路绿化采用单行乔木,一律客土栽种,土块径小于4cm,客土厚度不小于cmcmmmm,行道树树种选择冠大、荫浓、适应性较强、发芽早、落叶迟、耐修剪、树干挺直分枝高度3.5m以上的树种。本项目本工程拟采用香樟为绿化骨架,并配合种植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木等树种及铺设麦冬草草皮。2.3施工工艺及进度施工工艺(1)道路工程施工工艺①路基填筑根据现场调查,施工期先剥离约30cm表层土,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全断面填筑方法施工,逐层向上填筑,不同填料分层填筑。路基填筑采取挖、装、运、摊、平、压的机械化流水作业,摊平土方时每层厚度控制在20cm,挂线施工,每层填压土方要平行于最终路基表面。基于路面设计标高的调整,局部路段路面设计标高与与现状路面标高存在高差,高差之间采用4%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找平。②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备料→摆放和摊铺水泥→拌和(干拌)→加水并湿拌→整形→整平和轻压→碾压→接头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③沥青路面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机械摊铺;m摊铺厚度均匀、平整,路面两侧一边采用模板、一边采用已有的路缘石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计不低于110~130℃,且不超过165℃;摊铺后应立即碾压,尽量缩短间歇时间。④绿化工程施工绿化施工工艺:平整场地→绿化景观,主要种植球形灌木株、乔木、地被植物等。(2)桥梁工程施工工艺①桩基施工本工程桥梁下部桩基础成孔施工主要采用回旋钻机和旋挖钻机成孔。成孔前需要在桥墩及桥台处搭设钢平台。基础及下部结构钢筋采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制作,然后运至施工点,用汽车吊整体吊装。砼采用砼拌和站集中拌和,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点。②下部墩台施工本工程桥梁下部桥梁桥台施工时承台需采用钢板桩围堰。桥墩施工时候可在桩基钢护筒上临时设置钢抱箍作为施工平台。基础及下部结构钢筋采用钢筋加工场地集中制作,然后运至施工点,用汽车或小船吊整体吊装。砼采用砼拌和站集中拌和,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点。③盖梁施工采用无支架组合式钢模施工,其重量支撑在立柱上,即在立柱上预设螺栓孔,在盖梁施工时在立柱上设置抱箍,并用螺栓加固,然后在抱箍上焊制承重牛腿,0将二榀贝雷桁架分别放到立柱两侧牛腿上,并将其连接固定。在贝雷桁架上拼装钢模、盖梁底模支撑于夹在立柱侧的贝雷托架上。侧模用整体式钢模,这样可以减少接缝痕迹,使盖梁平整光洁,底模则采用大面积钢板作底模。在砼浇筑过程中,将有专人密切注意模板、支撑等,如有变形应立即设法校正并予以加固,确保墩台尺寸和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砼浇筑完成,模板要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盖梁钢筋必须做原材料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盖梁骨架采用钢筋加工厂制作拼装,然后运至现场整体吊装。钢筋必须要准确放样,严格控制起弯点的位置和电焊焊接质量。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焊接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位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单面焊长度≥10d,双面焊长度≥5d;钢筋骨架的下面和侧面均用专用塑料垫块使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④上部结构施工本工程的桥梁上部结构主要为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预制梁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点,用架桥机或起重船吊装。架桥机安装程序:放样划线,精确定出梁体支座位置。复核支座平面处的砼顶面标高;在已安装梁板上设置木垛,用于支承导梁;在梁板木垛上拼装导梁,并把导梁向安装桥孔推出,以达规定位置;导梁后端拼装行车起重机,按单元由轮胎式起重机吊上导梁组成梁体,组装完毕,进行纵、横向走行试车;预制梁由拖车运到安装孔的导梁和行车起重机的吊点下,分别由行车上前后两个吊点将预制板吊起,走行到安装孔,天车横移,摆平支座,将预制板徐徐精确地安装在规定位置上;一跨全部安装完毕,即把后孔桥墩上导梁支承木垛移到新安装孔的前端,然后进行前孔梁体安装,依此类推,直至安装结束。2土石方平衡1余土方运至十一塘区块的滨海新城区域。道路石方来源于慈溪市开石建材有限公表2.3-1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汇总2.500.9石料通过汽车运至施工现场,运输路线为轧石厂—中横线——西龙线—十二塘护岸保滩工程隔堤—施工现场,石料运输路线如图2.3-1所示。图2.3-1土石方运输路线2.3.3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施工时间(1)施工人员施工工区位于现状I号隔堤上,平均每日需工人约50人,高峰期需工人约00人。(2)施工设备本项目主要机械施工设备如表2.3-2所示。2表2.3-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1辆2台23辆4个55组56台57台48台49台2台1台1台1台2支2辆1台4辆1(3)施工时间依据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量,本工程预计开工时间为2021年12月,预计完工时间为2023年11月,工期时间为24个月。2.4项目海域用海情况(1)用海面积:宁波杭州湾新区观海二路(海宁路-兴慈四路)市政工程由于被兴慈五路隔断成2个宗海,宗海1(海宁路至兴慈五路)面积2.5856公顷,宗海2(兴慈五路至兴慈四路)面积6.8839公顷,用海总面积9.4695公顷。(2)用海类型及用海方式用海类型:交通运输用海(编码:3)——路桥用海(编码:34);用海方式:填海造地(编码:1)——建设填海造地(编码:11)。(3)用海期限:40年。(4)占用岸线:项目海域位于十二塘围区内,不占用岸线。32.5项目海域必要性2.5.1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推动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建设的需要2018年底,杭州湾新区通航机场获得发改委批准,是2018年全国14个新批通航机场之一,同时也是当年浙江省唯一获批的通用机场。依托通用航空机场,新区将重点引进通用整机制造项目及其他零部件等制造项目等,致力打造国内一流通航高端智造基地、沪杭甬公务机核心保障基地、大湾区通用航空运营保障基地、通航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使十二塘成为湾区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航空城。市政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是地块开发建设的前提,它是地块内部联络和对外沟通的纽带,同时也是决定地块开发品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加快推进十二塘的建设,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包括行政、文化、医疗、教育、综合商业等功能,先行启动了本项目道路建设,建立完善的区域交通体系,推动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建设、促进杭州湾新区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设施基础。(2)项目建设是完善杭州湾新区交通网络建设的需要杭州湾跨海大桥、沈海高速G15、杭州湾跨海二通道(规划)、杭甬高速复线/沿海北线高速(规划)、宁波市区至新区城际轨道(规划)等大型交通动脉穿境而过,促进新区直接融入周边大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强化接受上海、杭州及宁波主城等地区的功能和产业辐射,集聚高端人才和优质要素资源,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区两小时交通圈内覆盖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海港以及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四大国际空港,为新区连接全球架起了空海通道。因此,新区具有融入环杭州湾区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而特殊的战略地位。交通网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交流机遇,交流将是这一区域发展的最重要主题,而无界限的交流将是商业繁荣的必要条件。区域内道路的建成与完善将使本区域对外连结更加紧密,交流渠道更加畅通。本工程所处规划区域目前尚没有城市道路,现状进入规划区内部主要通过围涂形成的海塘。同时自东向西兴慈一路、北汽路、兴慈四路三条道路北延跨十一塘横江的桥梁都已经在建设中,兴慈七路连同兴慈五路、兴慈大道北延桥梁准备4设计实施中。未来这些过江道路建成后,将成为规划区与新区南部沟通的主要通道,必将为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及周边区域的建设和高效运作创造极大的基础条件保证。(3)项目建设是推动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城市氛围,便捷快速的道路交通将为杭州湾新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制造业、科技创新、健康休闲产业、生态农业等空间布局,积极推进现有工业园区整合和优化,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区域整体推进”的新区产业布局。新区将重点引进通用整机制造项目及其他零部件等制造项目等,致力打造国内一流通航高端智造基地、沪杭甬公务机核心保障基地、大湾区通用航空运营保障基地、通航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使十二塘成为湾区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航空城。2.5.2项目用海必要性项目位于十二塘围涂工程内侧。十二塘围涂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完工。随着杭州湾大桥工程的通车,杭州湾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与耕地相对有限的矛盾会更趋突出。相对缺少的土地资源和现有土地的分散经营,已无法满足杭州湾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杭州湾南岸丰富的滩涂资源,科学合理地予以开发利用,对于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和推动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十二塘围区附近土地利用规划及开发现状,围区外已无可利用土地建设,现有的土地资源难以得到满足,只能利用丰富的滩涂资源,采用填海造地的方式增加建设用地。《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结论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予以保留,对已填成地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保护。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在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需要加快对未利用的围填海5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本项目的开展满足《通知》要求,也利于带动存量围填海使用。综上所述,项目申请用海必要。63项目海域概况3.1自然资源概况.1海涂资源杭州湾沿海淤泥质滩涂广泛发育,滩涂淤涨条件良好,长江径流每年挟裹约2亿吨(20世纪90年代以后)泥沙入海,其中部分扩散南下进入杭州湾,为项目区域沿岸海域带来大量泥沙,形成了以堆积地貌为主的海岸,提供了丰富的滩涂资源,主要淤积区是庵东浅滩、三北浅滩。长江径流每年挟裹泥沙入海其中部分扩散南下进入杭州湾,形成了以堆积地貌为主的海岸。根据统计,杭州湾南岸理论基准面以上滩涂面积61.33万亩。杭州湾南岸除余姚区域外均属快速淤涨型海岸。历史上年平均淤涨速度为25米/年,在人工促淤干预下,淤涨速度为50米/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区域围垦面积超过40万亩。杭州湾南岸滩涂资源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优越,滩涂分布面宽、平坦,岸滩稳定、淤涨较快,地基承载力较强,围涂成本相对较低。滩涂开发历史长,技术成熟,开发利用的方向具有更多的适宜性,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后备土地资源。.2渔业资源杭州湾海域位于灰鳖洋渔场边缘,一直是小型流刺网、张网作业渔场,近年来资源锐减,已难成渔汛。目前,杭州湾新区区块滩涂池塘养殖已经全部清退,东侧慈溪市区块以养殖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等贝类为主。杭州湾南岸沿海淤泥质潮滩非常宽阔,历来都有大规模平涂围网养殖,很适宜泥螺、弹涂鱼、海瓜子等生长。项目用海附近渔业资源概况详见3.2.6章节渔业资源章节。3.1.3港口锚地资源杭州湾沿海普遍滩宽水浅,基本没有宜港岸线,大多数沿海排涝闸浦稍区常有少量渔船锚泊,杭州湾海域港口主要集中在北岸的嘉兴港,南岸仅有少数石料吞吐码头。嘉兴港口区由独山、乍浦和海盐等港区组成,是以服务杭嘉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杭州湾北岸临港产业发展为主,进一步向更大范围拓展服务腹地,承担能源、原材料和外贸物质近洋运输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7杭州湾海域航道众多,主要有:海盐港航道、乍浦至杭州航道、杭州湾南航道、杭州至外海航道、独山港区进港航道和上海石化煤运航道。论证范围内航道有乍浦至杭州航道和杭州湾南航道,论证范围内锚地为汤山锚地。乍浦至杭州航道为船舶经乍浦港区至杭州钱江港区主要航道,东接杭州湾南航道,西连海盐港区进港航道。航道长度约为9km,为自然水深,通航宽度约200m,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主副通航孔,主通航孔通行35000吨及以下船舶,通航宽度325米,两个副通航孔通行1000吨及以下船舶,通航宽度都为110米,单向通行,跨海大桥西侧段航道区宽度为150米。杭州湾南航道为嘉兴港区进出杭州湾主要航道,西接乍浦至杭州航道,南连杭州至外海航道,东接金山航道和上海石化煤运航道。该航道为自然水深,通航km8m以上。汤山锚地为嘉兴港配套锚地,主要为0.3~3万吨级船舶提供待泊、引航、联19.9m。汤山锚地总面积为1287公顷。3.1.4滨海旅游资源宁波杭州湾新区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宁波北部国际化新城区,加快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湿地、文化、温泉三大旅游品牌。(1)宁波方特东方神画中国人自己的主题公园,一个有故事的公园,更是一座结合中国古典民俗文化和现代科技全新主题公园,拥有八大分区、二十余个主题项目、两百多项景观项目。它以“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融入高新科技、弘扬民主精神”为主题,综合现代高科技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先进设备资源,将我国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经典传奇故事,建设成园区内不同文化典故的游乐项目。特别是女娲补天、梨园游记、木质过山车、纵横华夏、千古蝶恋等项目非常具有吸引力。(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西侧,占地面积63.8平方公里,目前开发面积5000亩,是东南亚最大的咸水湿地之一,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的湿地旅游区,宁波唯一一个国字号的湿地,也是世界级观鸟胜地,西伯利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原生态是杭州湾湿地最显著的特色。据世界权威观鸟组织观测,目前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已观测到的鸟类达到220余种,真正的“鸟类天8堂”。目前,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国家5A级景区。(3)海皮岛欢乐世界&水世界巨资12亿元倾力打造的海皮岛,是融合杭州湾海洋文化特色的一组现代化高科技精品乐园。海皮岛由水、陆公园组成,拥有全国首家水上5D影院、长三角最大摩天轮、全国首台惊险双水环极等项目,水世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四季恒温水上乐园。(4)杭州湾温泉世界与海皮岛欢乐世界&水世界毗邻,是集娱乐健身、室内温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休闲中心。其泉水是来自于杭州湾口2000米下的海底岩石裂隙喷涌而出的热水泉,每天可出水523立方米,出水温达到53℃。相比陆地温泉,海底温泉却是一处难寻,据悉现今全球仅11个国家约30处拥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自然养生资源,富含大量的溴、碘、偏硅酸、钾、钠、钙、镁、锌等微元素和矿物质,为标准的海底氯化物温泉,具有海洋疗法与硫黄泉双重功能,达到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5)跨海大桥海天一洲位于宁波市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桥以南约1.7km的延伸处,通过匝道桥与大桥主线连接,总建筑面积41700平方米,占海域面积12000平方米,是集游览观光、精品酒店、大桥展示馆、长三角主题旅游购物中心、商务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点睛之作,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可在145.6米高的观光塔顶,透过全景落地玻璃尽揽海天全貌的醉人景致,“望海、观桥、品大桥”。.5岸线资源杭州湾岸线在历史上的演变是以北冲南淤为特征的,弧形岸线是杭州湾海岸线中较为常见的形态。北岸在东南方向强浪和涨潮的作用下岸线侵蚀,南岸在此期间虽有过侵蚀与淤积的交替变化,但总趋势是逐渐淤积和向外推进的。杭州湾海岸线总长258.49km,其中人工及淤泥质岸线217.27km,河口岸线22.08km,基岩及沙粒质岸线19.04km。目前由于杭州湾南北两岸海岸防护工程及围涂工程的实施,杭州湾岸线主要以人工岸线为主。9.6鸟类资源富的底栖生物资源和良好的滩地植被资源,形成了良好的水鸟栖息、索食环境,庵东浅滩因此成为湿地水鸟重要的越冬区,每年冬季至翌年初春,有大量的鸟类在此栖息索食,同时在东亚候鸟迁飞期的春秋季亦有大量候鸟来此歇息、索食。根据对拟建区周围相邻区域的湿地水鸟观察,围涂区域共记录到鸟类15目36科143种,约占浙江省520种(截止2017年6月统计)鸟类的27.5%。其中湿地水鸟8目13科94种,占鸟类种类数的一半以上(65.7%)。在湿地水鸟中,又以鹈形目鹭科,雁形目鸭科和鸻形目鸻科、鹬科和鸥科鸟类为主。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东方白鹳和遗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卷羽鹈鹕、黄嘴白鹭、白琵鹭、黑脸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鸳鸯、小杓鹬、鹗、白腹鹞、白尾鹞、鹊鹞、红隼、游隼和小鸦鹃)、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27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物种81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物种39种。在这143种鸟类中,有留鸟31种(占21.7%)、冬候鸟61种(占42.6%),夏候鸟11种(7.7%)、过境鸟40种(28%)。也就是说,本区域的鸟类以候鸟为主,占78.3%,其中又以迁徙过境候鸟和越冬候鸟为主,占70.6%。从生境的分布看,主要在浅水生境分布的鸟类有13种,主要为鹭类;在深水生境分布的鸟类有40种,主要有鸭类和鸥类;在光滩泥涂生境分布的鸟类有37种,主要为鸻鹬类;在植被生境分布的鸟类有45种,主要为雀形目鸟类;全域,主要为空中飞行的鸟类有8种,主要为猛禽和燕子。3.2海域开发利用现状3.2.1社会经济概况(1)宁波宁波,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新一线城市,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中国大陆综合竞争力前15强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经济中心,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分产,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93.930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76.4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之比(2)杭州湾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坐落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范围东至水云浦江,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海域分界线,陆域面积约353km2,海岸线长达33公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海域面积约350km2。区内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杭州湾新区的功能定位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2019年7月9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浙政函〔2019〕70号),宁波前湾新区成立。宁波前湾新区规划控制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宁波杭州湾新区353.2平方公里全域划入,占据前湾新区面积58%。2020年,宁波杭州湾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8%,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新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7.4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平均13.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149.3亿元,同比增长24.8%。2020年,新区共落户吉利汽车系列项目、Smart全球总部、康龙化成生物医药、宁波氢能创新中心及加脱氢装备产业园、海昌文化旅游综合等各类产业项目73个,合计总投资409.74亿元,同比增长131.54%。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约为去年的3倍;超亿元项目36个,超10亿元项目10个,超50亿元项目3个,超百亿项目1个,主要分布在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文化旅游、城市产业等领域。3.2.2海域使用现状根现场踏勘调查,工程附近主要用海活动有海岸防护工程、排涝工程、围涂工程、跨海桥梁、海底管道、渔业用海等,开发利用现状见图3.2-1-图3.2-6。(1)海岸防护工程十一塘:为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横堤,按50年一遇高潮位(允许部分越浪)标准设计,全长18.368km,堤顶宽度7.0m,项目位于十一塘北侧约1.3km。(2)排涝工程31十一塘横江:位于十一塘与十二塘间,东起四灶浦十一塘闸,西至临近杭州湾大桥,全长18.234km,面宽定为150m,河底高程为-0.37m。十一塘横江位于项目的南侧约1.4km处。十二塘横江:位于十二塘内,西起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II工程防潮1号堤“T”型拐角处,向东至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Ⅰ工程防潮2号堤“┒”型拐角处,全长10.8km,面宽100m。十二塘横江位于项目的北侧约800m处。四灶浦江:位于十二塘围涂内东侧,紧邻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Ⅰ期工程水闸工程:周边沿岸建有较多排涝防洪水闸,主要包括:十二塘1#和2#纳排闸、十二塘纳排闸、四灶浦十二塘闸、四灶浦十一塘闸、陆中湾十一塘闸等。水闸建设是为慈溪沿海挡海潮、泄洪涝的海岸防护功能服务,并兼有蓄淡功能。十二塘1#和2#纳排闸:两个水闸均为1级建筑物,水闸挡潮标准按200年一遇防潮标准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规模均为3孔×6m。两个纳排闸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横堤围拢工程一部分,连接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十二塘纳排闸为2018年新增的水闸位于十二塘围涂工程3号隔堤桩号3#GD3+600处,水闸为2级建筑物,防洪、防潮标准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允许部分越浪;闸底高程1.0m,规模为3孔×6m,水闸最大过闸流量154m³/s,闸前最高水位2.99m。四灶浦十二塘闸:布置在四灶浦与十二塘海堤交汇处,水闸规模为4孔×7m,m,闸底高程-0.87m。位于项目北侧约1.4km。四灶浦十一塘闸设计4孔×8m。位于项目南侧侧约1.3km。(3)围涂工程杭州湾南岸有大量的滩涂资源,近年来为了促进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新区通过修筑保护堤坝围涂了大量海域,目前海域已围涂至十二塘。重要的围涂工程如十二塘围涂工程、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等。十二塘围涂工程:十二塘围涂工程位于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北侧,东起四灶浦、西至陆中湾围涂工程西直堤,南起十一塘、北至钱塘江规划治导线。工程总投资8.79亿元,围涂总面积3120公顷,于2011年6月开始实施,2015年9月完工,历时4年。32涂工程主要包括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Ⅰ、Ⅱ期工程、横堤建闸围拢工程及四灶浦河道东堤四个工程。其中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Ⅰ、Ⅱ期工程为已批复工程,于2013年完成公共用海备案登记手续;横堤建闸围拢工程及四灶浦河道东堤为未批已建工程,宁波市海洋渔业局和慈溪市海洋渔业局已对其进行了处罚。项目位于十二塘围涂工程内。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I期工程主要由2条防潮堤组成,共长9.967km。防潮1号堤为“T”型布置,其中横堤沿钱塘江规划治导线布置,长度2.2km,直堤沿原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中隔堤与东隔堤中间位置往北布置,长度3.577km。防潮2号堤为“┒”型布置,其中横堤沿钱塘江规划治导线布置,长度2.067km;直堤沿四灶浦河道东岸往北延伸布置,长度2.123km。m本工程建设横跨护岸保滩II期工程防潮2号堤。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该围涂系省重点工程,位于慈溪市三北平原外侧的杭州湾南岸浅滩上,工程总投资7.5亿元,围涂总面积5.85万亩,于2008年10月开工,历时4年。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完成围涂约3万亩,新建50年一遇标准海塘9.65公里,开挖面宽100米护塘河9.59公里;二期工程完成围涂2.85万亩,新建50年一遇标准北横堤8.72公里,新建陆中湾排涝水闸一座;三期工程新建5孔×4米的节制闸2座、7跨×20米的桥梁2座、6跨×16米的桥梁1座及陆中湾出海闸泊船码头等。该工程的完工将大大提高海堤标准,增强宁波市西部抗旱排涝综合实力和一线海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将增加慈溪以至宁波市的土地供应,缓解该地区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此外,外海堤的建成,对区域景观和交通的改善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内有部分区块项目已经取得海域使用权证。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位于项目南侧1.5km处。(4)跨海桥梁杭州湾大桥是一座横跨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km批准立项,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33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在离南岸约14km处,设计有一个面积达1.2万m2的交通服务救援海上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平台。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项目西侧约15km处,用海已确权。用海类型:交通运输用海——路桥用海;用海方式:构筑物——跨海桥梁。(5)渔业用海杭州湾南岸滩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有大量的居民从事渔业活动。主要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活动。海水养殖:杭州湾南岸有大量的滩涂资源,当地居民利用滩涂养殖活动主要集中在陆中湾以西、三八江以东、九塘以北的渔业水域,该区域滩涂不断淤积,滩涂露滩时间长,采用围塘养殖或者串网、地笼网捕捞等形式,属于当地村民自发的开发活动,未按规定取得养殖或捕捞许可证明。海洋捕捞:杭州湾海域位于灰鳖洋渔场边缘,一直是小型流刺网、张网作业渔场,主要渔获物有鮸鱼、毛鲿、鳓鱼、鲳鱼、大黄鱼、鲨鱼、马鲛、海蜇以及虾蟹类等,近年来资源锐减,已难成渔汛。(6)海底管道宁波至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工程位于徐家浦两侧围涂工程外侧,用海类型为海底工程用海——电缆管道用海,用海方式为海底电缆管道。该管道为输油管道,长度160.5km,目前已确权,使用权人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权属证书号为2014B33028203858,宁波至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工程位于项目10km处。(7)拟建十二塘普货码头和现有码头拟建十二塘普货码头(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西侧1号区块)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Ⅱ工程1号横堤南侧,直堤的西侧。为1座砂石料码头码头平台采用贝雷梁为主体的高桩梁板型式。平台后方设道路一条长约27m,宽3412m连接道路与护岸保滩II期工程1号丁字坝堤顶道路连接,平台后方设管理用房一座,平面尺寸约为12m×6m,面积约为72m2。十二塘普货码头目前未建,已确权,使用人为宁波杭州湾新区海通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权属证书号为浙(2020)慈溪(杭州湾)不动产权第0033072号。十二塘普货码头北侧已存在一座凸堤式码头,用于靠泊小型船舶。II期工程2号防堤图3.2-1四灶浦江、四灶浦十二塘闸护岸保滩II期工图3.2-2护岸保滩II期工程1号防潮堤、十一塘、十一塘横江35拟拟建十二塘普货图3.2-4杭州湾新区十二塘西侧码头36区图3.2-5杭州湾新区十二塘2#纳排闸区图3.2-6杭州湾新区十二塘1#纳排闸(8)十二塘围区内道路工程、出让区块观海二路垂向相交衔接的规划道路,从西往东依次为海宁路、海阔路、兴慈五路、海祥路、水慧路、水韵路、海智路、海慧路、海贤路、兴慈四路。观海二路垂向相交的规划河道从西往东依次为水贤江、水明江、慈水江。除与规划道路、河道相邻外的部分,道路周边均为拟出让用地或绿地。观海二路周边规划的出让37用地和拟建的道路、河道、绿地均未确权。观海二路相邻确权的仅有已建的护岸保滩I期工程防潮1号堤,两者垂向相交。东侧的兴慈四路已经确权,观海二路用海范围与其无缝衔接。南侧的6号区块和7号区块海域使用论证已完成,观海二路用海范围与6号区块无缝衔接。北侧的2号区块至5号区块海域使用论证已完成,观海二路用海范围与之相距较远。3.2.3海域使用权属现状目前,项目周边的海域使用权属情况主要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一塘高速公路工程(一期)(跨海桥梁)、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I期)、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I期、II期)、宁波至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工程、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以北(3号隔堤—6号隔堤)浦梢疏通工程、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西侧1号区块,另外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1号-12号区块目前通过海域使用论证评审,正处于报批阶段。1、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本项目用海西侧约15.0km处,该项目于2004年10月确权给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海域使用权证书登记编号为041100031。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路桥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跨海桥梁,用海面积263.5000公顷,用海期限至2054年10月。2、本项目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I期)1号堤、2号堤之间,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I期)于2013年4月确权给宁波杭州湾新区海涂围垦开发有限公司,海域使用权证书登记编号为2016D33028202991。用海类型为特殊用海——海岸防护工程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非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42.0475公顷,用海期限至2053年4月。3、本项目横跨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I期)1号堤,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程(I期)于2013年5月确权给宁波杭州湾新区海涂围垦开发有限公司,海域使用权证书登记编号为2016D33028203662。用海类型为特殊用海——海岸防护工程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非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50.1109公顷,用海期限至2053年5月。油管道工程位于本项目用海东南侧约11km处,该项目于2014年确权给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域使用权证书登记编号为2014B33028203858。用海类型为海底工程用海——电缆管道用海,用海方式为海底电缆管道,用海面积23.6241公顷。38具体海域使用权属情况见表3.2-1和图3.2-7。表3.2-1海域使用权属情况列表项目名称海域使用权人证书编号用海类型用海方式用海面积(公起始终止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一塘高速期)(跨海桥梁)宁波杭州湾新区海塘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2019D33020003748路桥用海跨海桥隧道等64.55862/20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宁波杭州湾新区海涂围垦开发有限公司2017D33028202459海岸防护工程用海非透水构筑物40.97712053/4/28宁波杭州湾新区护岸保滩工宁波杭州湾新区海涂围垦开发有限公司2016D33028203002海岸防护工程用海非透水构筑物92013/52053/5宁波至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工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4B33028203858道用海海底电缆管道23.6241杭州湾跨海大桥永久性用海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041100031路桥用海跨海桥隧道等266.00000/90/9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以北(3号隔堤—6号隔堤)浦梢疏通工程宁波海赋湿地管理有限公司浙(2021)慈溪(杭州湾)不动产权第0000432号其他用海专用航及其他开放式58.20522021/7/7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区块宁波杭州湾新区海通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浙(2020)慈溪(杭州湾)不动产权第0033072号交通运输港口用海透水构池3.68222020/9/22025/639图3.2-7开发利用现状及权属图404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4.1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4.1.1用海项目对水文动力影响分析4.1.1.1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对水动力环境影响评估结论根据《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2019)相关结论,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实施后,对围区外侧2km范围海域的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改变明显,对2km范围之外的海域几乎没有影响,围涂工程围区内的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基本丧失。除闸口处因海水汇聚,潮流流速显著增大外,横堤内外其它区域的潮流流速都显著减小,堤内海水最大流速减小量多在0.5~2.5m/s之间,平均流速减小量多在0.1~0.6m/s之间;堤外海水最大流速减小量多在0.2~1.0m/s之间,平均流速减小量多在0.1~0.8m/s之间。4.1.1.2本用海项目对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本用海项目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内,不涉及在围堤外侧新建涉海构筑物,因此,本用海项目对围区外侧海域水动力不会产生影响。4.1.2用海项目对冲淤环境影响分析4.1.2.1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对冲淤环境影响评估结论根据《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相关结论,十二塘围涂工程的实施加速了围填海域的淤涨成陆的速度与强度,围堤外侧周边2km海域淤积显著。围堤外侧海域水深较浅,闸口处因潮流流速较强,会产生较强的冲刷,冲刷幅度最大可达1m。而在横堤外侧,淤积和冲刷交替出现,但以淤积为主,幅度多在正负0.8m之间,横堤外侧的等深线逐渐与海堤走向平行。围涂工程对海域冲淤的影响大约在横堤外侧2km范围内,对2km以外的区域影响较小。横堤2km以外的庵东浅滩仍以缓慢淤积为主,逐级向湾内延展,而杭州湾南支南槽则刷深变陡。总之,围涂工程未改变工程所在的庵东浅滩长期以来向海淤进的态势。4.1.2.2本用海项目对冲淤环境影响分析本用海项目所处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岸线格局已基本定型,本项目的实施既不会影响现有岸线形态,亦不会对外海海床冲淤产生影响。因此本41用海项目不会对围区外部海域冲淤环境造成影响。4.1.3项目用海对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4.1.3.1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对海水水质和沉积物影响评估结论根据《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相关结论,围涂工程附近海域主要超标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与工程前相比工程后附近海域无机氮的平均值和最高值均略有升高。结合《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结果: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包括杭州湾南岸(工程附近海域)在内的宁波市海域无机氮含量变化不明显,近年来趋于平稳但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无迹象表明无机氮的升高与本围涂工程有关。围涂工程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普遍符合劣四类标准,与工程前相比工程后附近海域磷酸盐的平均值和最高值均略有下降,无明显迹象表明本工程的实施与海域磷酸盐浓度变化有关。海域沉积物质量较为稳定,除工程前一个航次中铜、硫化物有个别站位符合二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他各项指标在历次监测中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围涂工程对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未造成不良影响。总体来讲,围涂工程建设前后工程所在海域水质与沉积物变化较为平缓,工程建设未对附近海域的海水水质与海洋沉积物造成明显不良影响。4.1.3.2本用海项目对海水水质和沉积物影响分析本用海项目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十二塘围涂工程内,项目海域现状为滩涂湿地、高滩等,已形成高滩且局部长有杂草。(1)施工期间本用海项目施工期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废水和固体废物,如不合理的排放及处理或者外抛会对外海水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废水主要为道路开挖、管线铺设、填方等阶段降排水、冲车水、混凝土养护水及路面清洗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颗粒和矿物油。同时施工人员也将产生生活污水。施工期废水,泄漏的工程用水排放的废水中,悬浮物高达1000mg/L,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含油泥沙和废油,需修建简易沉淀隔油池,经沉淀隔油后,循环利用,不得任意排放。施工过程建筑材料、填方(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如不妥善放置,遇暴雨冲刷会进入沿岸海域,影响水质,因此应建临时堆放棚;近海岸的材料堆放场、挖方、填方四周应挖截留沟,以尽可能减少对沿岸海域的影42响,截流沟废水汇入简易沉淀池。生活污水是工程建设期主要水污染源。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虽然较小,但如直接排放,会造成局部水体污染。因此,施工期在施工场地采用移动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收集运走,禁止直接排向外海。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部分废弃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单位应规范运输,不要随意洒落,也不得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制造新的垃圾堆场。工程施工垃圾应集中堆放,且应以蓬布等遮盖,周围挖截留沟,定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