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名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页,共124页。《生死场》《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塑造了赵三、王婆、金枝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既表现战争状态下的底层生存,也表现女性的生存困境与生命韧性。第二页,共124页。“新启蒙文学思潮”新时期文学无疑是“五四”文学以来又一次伟大
的启蒙高潮。新时期文学重新回到五四时期民主、科学、改造国民性等命题。在文学观念上,“重写文学史”,从原先高度功利化的“文学为政治服务”中摆脱出来,勇敢地表现人情人性,在表现手法上也摆脱单一的现实主义,逐渐多元化。第三页,共124页。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艺术结构及渊源。
2、简述1980年代“后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
第四页,共124页。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艺术结构及渊源追求史诗性。李劫人的“大河小说”以绚丽多彩的真实笔墨展现了我国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二十年间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作者对这一时代的历史生活作了整体性的观照。第五页,共124页。全景式架构。他的“三部曲”将中国封建社会面临崩溃的状况作了整体的真实的反映。从封建官府到乡镇店铺,从官绅府第到贫民住宅,从学校到军队,从商埠到教堂、官绅、市民、政客、妓女、袍哥、教民、学生、士兵,上至革命党人的启蒙活动,下至悲欢离合的男女私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容在作家的叙述之中。第六页,共124页。对法国“大河小说”的借鉴。“大河小说”是近代法国长篇小说的重要体制,由巴尔扎克率先实践,其特征是篇幅长(多卷体),描写时间长、背景广阔、容量大、表现人物众多。第七页,共124页。法国现实主义的宏伟性。描写历史进程的整体性,俯瞰社会生活的全景式。在宏观把握时代方面,法国作家具有超人的气魄,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地理、生物、历史等各个角度观察社会,考察历史,所涉及的生活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李劫人的创作也体现着法国现实主义的宏伟精神。第八页,共124页。在对待中国传统历史小说上,李劼人继承了《三国演义》式的鸿篇巨制的多层次复线发展的结构方式。同时,李劼人摒弃了历史演义和讲史性英雄传奇的既定创作模式。他一反传统长篇历史小说或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纲,或以显赫历史人物为中心构思,创造性地选择既是普通人又在心理和命运上代表当时历史力量的人物作为作品的主角,这显然是历史小说的新模式,完成了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转变。第九页,共124页。1980年代“后朦胧诗”的文学史意义“后朦胧诗”是个宽泛的概念(也有人称之为“实验诗”、“朦胧诗后”),它主要指80年代中期寻根诗人和90年代以来的“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及其诸多先锋诗歌流派。第十页,共124页。后期朦胧诗或文化诗萌芽于一些诗人对东方现代史诗的探求,这在早期的江河、杨炼那里就有比较自觉的意识和追求。江河说:“我要写这个古老大陆的神话,写中国的史诗。”他的《纪念碑》,《祖国啊,祖国》和杨炼的《大雁塔》,就已内蕴着一种史诗的气魄和特质。随着整个社会现实政治和文化历史反思浪潮的深入,一股文化寻根思潮开始在青年诗人中蔓延,并逐渐波及小说等领域。从文学史意义上说,诗歌进一步脱离政治,走向文化。第十一页,共124页。第三代诗歌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驱逐意象、还原诗歌语言、转抒情为叙述等方面的艺术探索上确实作了一番努力。从文学史意义上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第十二页,共124页。三、论述题(二选一,共25分)
1、试述曹禺四部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象征意义。
2、试述从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历史题材小说的演变情况。第十三页,共124页。曹禺剧作的象征意义雷雨:自然气候与人性困境。日出:另一种生存方式。原野:生命的蛮力与原始状态。北京人:现实北京人与原始北京猿人的对比。第十四页,共124页。曹禺对“叙事诗”与“社会问题剧”的理解。他不满足于单纯的展示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从人性视角切入,展现人性困境与救赎途径。这就离不开象征。第十五页,共124页。受奥尼尔等人影响,带有表现主义戏剧的鲜明个性.通过面具、独白、旁白、音响、分割演区等革新了的喜剧演出手段,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心理冲突、揭示人物命运。他们善于把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放在人物的心灵内部来进行,绕过人物的外部动作而将隐藏在背后的真实,即心理的真实直接揭示出来。第十六页,共124页。从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历史题材小说演变历史观演变。历史决定论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特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们透过种种历史表象可以发现这些规律,并以此预测历史的未来走向。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和阶级状况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在实际的历史演进中逐步显示了其正确性和必然性。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带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征的革命历史小说确实抓住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中国历史的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第十七页,共124页。主题与创作目的演变。在建国后17年革命历史小说中,政治本位的意识形态化的创作观念发展到极致。革命,在大多情况下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指现代中国的革命史,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革命历史小说以对历史本质的规范化叙述,为新社会的真理性作出证明,以具象的方式,推动对历史的既定叙述的合法化,也为处于社会转折期中的民众提供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使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的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更大信心和热情。第十八页,共124页。20世纪80年代后期文坛出现了一批以过去的年代、家族或村落为题材的小说,表现强烈的追寻历史的意识,往往不以还原历史真实为目的,不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框架来建构故事,只是把小说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状态中,描述完全虚构和想象中的历史。新历史小说受美国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影响,对历史决定论产生了质疑。作家们把创作视野从历史世界中外在的政治经济的变动转向内在的个体命运的沉浮,以变幻无常的历史命运观取代客观必然性的历史观。历史往往呈现出一种中性色彩。第十九页,共124页。作者以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表现在某种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生存本相,意在抒发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表达现代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如《活着》《红高粱家族》等。第二十页,共124页。叙述者姿态的演变。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者往往充当政治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叙述历史。叙述者在作品中传达出的历史观念实际上就是党的观念,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对现代中国革命史所作出的评价和定论。第二十一页,共124页。新历史小说不再站在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上与历史对话,而是以一个普通个体的视角来叙述历史。作者无意让读者随着他的叙述进入到那个逝去的年代,而是力图让读者时刻感觉到自己是处于现在对过去的观照状态中,以一种现时的眼光去追忆和探寻过去的历史,让读者意识到现在与过去的强烈反差与交融。第二十二页,共124页。叙述模式演变。革命历史小说体现为一种/宏大叙事的叙述模式。所描写的都是对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起重大作用的阶级斗争、思想斗争和军事斗争等重大政治事件。小说几乎完全按照/工农无产阶级推翻封建官僚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念进行创作。如《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第二十三页,共124页。新历史小说采取的是日常叙事的角度,关注游离于历史发展主流的小人物的在动荡的历史年代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正统历史小说很少顾及的妾、妓、兵、匪等非工农兵0人物成为小说的主角。日常生活中的吃喝嫖赌、婚丧嫁娶、邻里亲仇、家族纷争等世俗图景在以家族史、村落史为故事框架的新历史小说中得到细致的展现。第二十四页,共124页。2015年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学衡派
2.都市风景线
3.白马湖作家群
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5.李劼人
6.《申报—自由谈》
第二十五页,共124页。都市风景线刘呐鸥1930年4月出版的小说集。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作者以他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茶馆、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姘头、资本家、小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小说洋味较浓。第二十六页,共124页。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群体。夏丏尊、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等一大批散文名流,齐聚于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育人教书、意兴山水;于湖光山色谈风雅颂、于闲淡自然寄真性情,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名篇。虽然他们没有明确的创作纲领,没有统一的理论路线。但是他们的文学风格相近,他们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张扬艺术、倡导美育,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作家群体。第二十七页,共124页。《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较为系统地体现周作人文艺观的一部著作。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作用、中国文学的分类、新文学的起源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东西”,中国的文学“像一道弯曲的河流,从甲处流到乙处,又从乙处流到甲处,遇到一次抵抗,其方向即起一次转变”。第二十八页,共124页。《申报—自由谈》《申报》的主要副刊之一。《自由谈》专栏辟于1911年8月24日,经王钝银、吴觉迷、、陈蝶仙、周瘦鹃等人主编后,至1932年12月,总经理史量才意欲改革,起用黎烈文为主编。黎烈文参加过文学研究会,1932年从法国留学回国,思想倾向民主进步。他主编《自由谈》后,一反前任的作法,多采用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的杂文,使《自由谈》从“茶余饭后的消遣之资”变为进步舆论的阵地,面目由是一新。第二十九页,共124页。二选做四个
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
2.谈谈《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
3.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
4.论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
5.试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
6.我看鲁迅(仅供留学生做)
第三十页,共124页。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
30年代形成的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歌流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它以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期刊而命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诗歌特征: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即以繁复的意象、奇特的观念来结构诗的内涵,追求总体上的朦胧美。表现病态的心灵和浊世的哀音。第三十一页,共124页。.“纯诗”的艺术观。主张写“纯然的现代诗”,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受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晚唐诗歌影响,现代派诗歌借助于“荒街”、“地狱”、“废园”、“古城”等意象,表现了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寂寞无告、悲哀绝望的现代情绪。“现代的词藻”指的是诗歌字词的现代性征,他们不仅使用传统词藻,而且大量使用现代生活中涌现出的语词,这些语词是现代文明的载体,语词间的关系不一定遵循生活本身的语法逻辑,而是以诗人的现代感受为中心进行组合,相互关系陌生而奇异,也就是遵循一种诗的语法关系。第三十二页,共124页。
病态的心灵和虚无的观念。写出了中国现代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挣扎的无奈与哀伤,对人的孤独、感伤、异化、丑恶的复杂表现,以及对繁复意象所产生的朦胧性的追求。第三十三页,共124页。3.诗艺的突破与创新。
主张“诗不能借重音乐和绘画的长处”,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艺术上追求象征派的形式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完美结合,突破了新格律诗的局限,进入了现代自由诗的发展阶段。关于“现代的诗形”,施蛰存曾说过:“《现代》中的诗大多数是没有韵的,句子也很不整齐,但他们都有相当的肌理(Texture)。它们是现代的诗形,是诗!”他们反对五四自由诗的“非诗化”,亦不满新月派的格律诗,主张自由形式、自然音节和舒卷自如的口语写作,他们“现代的诗形”就是一种自由的精致的诗形,即所谓“纯诗”形式。现代诗重视散文化诗意的追求,现代派诗歌与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在艺术上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都推崇法国象征主义,都重视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意象组合奇特。
第三十四页,共124页。现代派对于法国象征主义的理解更为透彻一些,并能从中国现实出发借用象征主义诗艺,因而他们的诗歌不象李金发诗歌那样晦涩神秘,而是力求以简洁呈现丰富,以有限表现无限,做到了朦胧而不流于晦涩,暗示而不难理解,而且往往做到中西融合,具有一种蕴藉而淡远的朦胧之美。第三十五页,共124页。《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情感基调,由“热情”变为“冷静”。主题题材,由对革命、英雄的呼唤,变为对社会世相的揭示,写小人小事。情节设置,淡化外部事件转入内心世界。心理描写,由直抒胸臆转为深刻的心理分析、潜意识的挖掘。是巴金创作风格的一大转型。第三十六页,共124页。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相同点:受到中国现实革命与文化语境的影响。在主题上关注底层与小人物的生存。在风格上存在话剧诗化倾向。第三十七页,共124页。不同点:中国话剧不同阶段的代表。理论资源上的差异。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悲剧意识与人性理解上的差异。第三十八页,共124页。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3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中,以左翼作家为代表的乡土文学和以京派作家为代表的乡土创作,或以革命的姿态描写骚动着的乡村,或用超脱的心态吟唱田园牧歌,成为30年代两种不同的心态与叙事。第三十九页,共124页。自1928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后,左翼作家具有了清醒的阶级意识,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后,左翼作家中有的参与了大革命,有的在乡村的农民运动中走出,有的在日寇的铁蹄下逃出,他们进入了城市,以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事文学创作。他们/努力冲到时代的核心中去,在时代的核心中把握到一点伟大的题材。他们的创作往往以愤激的心态叙写乡村社会的骚动与斗争。丁玲《水》茅盾《春蚕》叶紫《丰收》萧红《生死场》第四十页,共124页。以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等为代表的京派作家,身处都市却执意描述乡村,营构充满人情美人性美的田园牧歌。京派作家从乡村来到都市,他们对于现代都市文明具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对于乡村社会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与认同,在他们的创作中大多着力描画充满着人情与人性的乡村世界,营构起具有田园牧歌情趣的理想境界。第四十一页,共124页。在30年代革命与超脱的心态中,左翼作家与京派作家采取了不同的叙事方式叙写乡土文学作品。左翼作家在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中,以贴近时代的笔触真切地描述动荡的乡村社会,在对于重大事件、恢弘场面描述中展现乡村的骚动,描述乡村农人的觉醒与反抗。强烈的阶级意识、执著的社会责任,使他们的创作往往呈现出愤激的色彩。京派作家以超脱的姿态回眸乡土,在对于城市生活的不满中描述乡土,往往以具有抒情色彩的笔触描绘带着理想色彩、浪漫宁静的乡村图景,在人性美人情美的礼赞中,透露出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的某种不满第四十二页,共124页。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融合了中西方智慧的学养内涵和知性表达。林语堂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特别是“性灵散文”的发展影响,是他自己的个性、谈话风格和渊博的中西文化知识的学养内涵相融会的结果,是将学问、识见与情感融为一体的学者散文。第四十三页,共124页。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对政治失去了兴趣,转而创办《论语》等“林系刊物”,一方面是想做一个冷静超脱的旁观者,另一方面是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以审美的眼光观照日常生活,认为理想的生活是把生活艺术化。幽默、性灵,以及幽默的另一面——批判性,与传统板起面孔说教的区别。第四十四页,共124页。开辟了现代散文文体探索的新路林语堂对他所钟爱的“语录体’、“闲谈体”。小品文尤为倾心。如果说“语录体”因其对文言、白话的褒贬还易于造成误解的话,那么“闲谈体”则是在承继周作人闲适文风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即在崇尚“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外,进一步强调“个人笔调”,追求“清顺自然”。第四十五页,共124页。当代
8个名词各5分
新诗规律化;
新写实小说;
中国新文学大系;
新感觉派;
学者散文;
样板戏;
还有两个。。第四十六页,共124页。新诗规律化与现实自由化、散文化相对应的诗歌发展线索。包括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新格律诗、现代诗派等。规律化与自由化形成相互制衡的线索。第四十七页,共124页。新写实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第四十八页,共124页。中国新文学大系赵家璧主编,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10卷:①《建设理论卷》,胡适编选。②《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选。③《小说一集》,茅盾编选。④《小说二集》,鲁迅编选。⑤《小说三集》,郑伯奇编选。⑥《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⑦《散文二集》,郁达夫编选。⑧《诗集》,朱自清编选。⑨《戏剧集》,洪深编选。⑩《史料·索引》,阿英编选。书前由蔡元培撰写总序,各卷编选者还分别就所选内容写了长篇导言(第十卷为《序列》)。《建设理论集》、《文学论争集》和《史料·索引》选辑近200篇理论文章,系统地反映了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理论建设从无到有、初步确立的历史过程。编选创作的7卷,共收小说81家的153篇作品,散文33家的202篇作品,新诗59家的441首诗作,话剧18家的18个剧本。其中不少篇什是对新文学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和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也大多在思想或艺术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总序和各篇导言,对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理论主张、活动组织、重大事件、各种体裁的创作,或作历史的回顾,或为理论的阐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这些导言的影响比《中国新文学大系》本身更为深远。第四十九页,共124页。简论和分析知识分子写作。25分
概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文学新方向的确立。30分
王安忆两部以上代表作品论述其创作特色25分
论八十年代末先锋文学的形式变革30分
第五十页,共124页。简论和分析知识分子写作“知识分子写作”是90年代诗歌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概念之一,也是20世纪末那场诗歌论争的焦点。“知识分子写作”作为一个诗学口号最早是由诗人西川提出的:“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我对用市井口语描写平民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因为如果中国诗歌被十二亿大众的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所吞没,那将是极其可怕的事。……稍后,我提出了‘诗歌精神’和‘知识分子写作’等概念,并以自己的作品承认了形式的重要性。”90年代后,有关“知识分子写作”的提法也出现在王家新、欧阳江河、臧棣、肖开愚、孙文波等诗人的言论中,并与他们的写作实践相呼应正。第五十一页,共124页。王家新的《阐释之外:当代诗学的一种话语分析》,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是一种“承担的诗学”,它强调了这样的诗学立场或文化理想:“如何使我们的写作成为一种与时代的巨大要求相称的承担,如何重获一种面对现实、处理现实的能力和品格,重获一种文化参与意识和美学精神”。知识分子写作“首先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对写作的独立性、人文价值的取向和批判反省精神的要求,对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久已缺席的某种基本品格的要求”。命运、时代、灵魂、承担……这些词语是其诗的情感、观念支架,他将自己的文学目标定位在对时代、历史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点上。这个时代主题常以独白或倾诉的、略显单纯的方式实现,在诗中形成一种源于内在的沉重、隐痛的讲述基调。第五十二页,共124页。程光炜则把知识分子性提升到诗歌写作的根本性高度,“它要求写作者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和立场的知识分子,其次才是一个诗人。”知识分子写作诗人要坚持人格独立和想象自由,对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持疏离姿态。他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在一个商业文化、大众文化和集体意识形态共谋的语境中诗人的命运以及从事诗歌写作的艰巨性,并且自觉地反省和修正以往写作的缺陷。第五十三页,共124页。知识分子写作的内核其实就是一种基于独立精神与缜密知识前提下的知识批判与价值批判。知识分子写作注重人文关怀,讲究诗歌的专业性和词语修辞,并大量吸收西方思想和语言资源。这是一种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摒弃了各种意识形态幻觉、始终坚持个人立场但又不放弃责任感的写作。他们试图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现代诗歌精神,重塑中国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的个体知识分子形象。第五十四页,共124页。“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激烈论争的导火线,是1998年3月出版由程光炜编选的《岁月的遗照——90年代诗歌》。该书出版不久,沈浩波、于坚、谢有顺等纷纷撰文对该诗选和其长篇“导言”提出尖锐批评。其一、民间写作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是“渴望与西方接轨”,
唯西方诗歌为是,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向西方大师致敬的文本,使汉语诗歌成为西方“语言资源”、“知识体系”的附庸,这是一种通向死亡的知识,这是我们时代最可耻的殖民地知识。第五十五页,共124页。其二、知识分子写作脱离生活,与日常生活对立。沈奇把“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说成是“脱离中国人生存现场的暗房工作者”,谢有顺则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是“凌空蹈虚”、“缺少当下日常生活的敏感”,“面对已经沸腾的生活,许多的中国诗人更像是一个腐朽的无病呻吟者。他们在书房里,在经典上,注释、收集着精彩的句子,以期在词语上建筑更精致的宫殿,唯独选择在生活中缺席。第五十六页,共124页。第三、知识分子写作就是对知识的图解。谢有顺认为,“知识分子写作”把诗歌改装成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字词迷津,或者一种玄学气质,让人无法卒读。第五十七页,共124页。知识分子写作诗人们,在90年代的诗歌语境中,仍然具有一种类似于朦胧诗人的“受难者”形象,当然这种困境并非来自于官方意识形态,而是来自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中,一方面是人文知识精神的普遍失落,特别是诗歌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而这些知识分子写作诗人们,则坚持在诗歌中保持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随着世纪末文化语境的改变,这些民间写作者终于爆发了,他们联合起来,祭出了“民间”大旗,很明显,其中的原因就是,这些民间写作者在经典化的过程中被忽略和低估了。第五十八页,共124页。从知识分子写作自身来看,随着世纪末文化语境的再一次深刻改变,大众文化兴起,官方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稀薄,知识分子写作诗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忽然变得有些“不真实”起来,因此诗人的那种受难者形象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难以在民众之中得到回应。另一方面,随着一种多元文化语境的到来,诗人与大众之间的关系更为暧昧,他们发出的任何声音都可能被大众所吞没或戏谑,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知识分子特别是诗人的边缘化。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带动的大众娱乐化写作和一种粗鄙化的美学兴起,一切严肃的东西或者说带有知识价值向度的东西都面临戏谑。知识分子写作写作也就被彻底的矮化了。第五十九页,共124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内容:文学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根本、原则问题。(工农兵方向)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学的源与流、普及与提高、歌颂与暴露。文学评价标准问题。大众化、民族作风与民族气派。第六十页,共124页。从文学是人学、平民文学、人的文学到工农兵文学,在战时条件下以战争依靠阶级为文学服务对象。有其合理性,也带来了文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文学表现范围与读者面都过于狭窄化。第六十一页,共124页。扭转了新文学以来的西化、洋化、世界化格局,转向大众化与本土化。(辩证认识)第六十二页,共124页。王安忆两部以上代表作品论述其创作特色女性意识、文革记忆、上海书写、叙事转变、文体流变等方面自选角度。第六十三页,共124页。论八十年代末先锋文学的形式变革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的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共同特征是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重语言实验,注重作品的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先锋小说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代表作家有马原、苏童、余华、洪峰、格非、孙甘露等。第六十四页,共124页。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放弃了对生活的象征、转喻,以及本质的抽象和形而上的把握,作品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消解深度。第六十五页,共124页。2.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第六十六页,共124页。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使读者由对人物和意义的关注,转向对叙述过程的关注。第六十七页,共124页。4.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追求“语词的快乐”,存在“文本自恋”倾向,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语言实验与叙事迷宫。马原的元叙事、余华的零度叙事等。第六十八页,共124页。
2015年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激流三部曲
无名书
第五代导演
革命样板戏第六十九页,共124页。无名书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主编,内容包括20世纪50-70年代大量作家,如阿垅、张中晓、无名氏、彭燕郊、胡风、绿原等人创作的非虚构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和创作的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发掘问世。陈思和认为,虽然那是一个精神生活浮躁嚣张的时代,但仍有作家在严肃地思考和写作。不过作家们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他们思考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那些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的声音,恰恰具有可贵的个人性和独立性。第七十页,共124页。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第七十一页,共124页。
简答题1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观点2田汉的《关汉卿》人物“铜豌豆”形象特征3王朔小说的“顽主”的特征
第七十二页,共124页。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观点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文学革命”由形式层面——“白话文改革”延伸到思想层面的重大发展。新文学的标准: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是,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第七十三页,共124页。创作方法:提出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主要是社会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创作态度:作家要以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为人们展示理想的生活,促进健全发展。内容的革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第七十四页,共124页。人性的全面认识: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并无不同,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
但我们又承认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别的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的发展者,也都应该排斥改正。第七十五页,共124页。田汉的《关汉卿》人物“铜豌豆”形象特征
《不伏老》套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宋元时对老于门槛、饱经风月者的称谓。”六百年来,人们对关汉卿的评价有高有低,对具体作品有褒有贬,却从未对“铜豌豆”有异议或其他的解释。第七十六页,共124页。田汉在剧作中反其意而用之,对其形象进行重铸,改造成一个与恶势力斗争决不妥协的铁汉子形象。强烈的正义感、为民请命的不屈精神。话剧对史实的处理依然是郭沫若式的“失事求似”第七十七页,共124页。王朔小说的“顽主”的特征
“顽主”系列小说是王朔为当代文学提供的前所未见或少有的文学形像,也是其创作中最独特的部分。特征如下:躲避崇高:顽主们的生存方式。否定知识分子、反对传统家长制、以流氓自居批评文学偶像。第七十八页,共124页。游戏人生:顽主们的人生态度“玩文学”可以理解为王朔写作时的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他创作的文学形象顽主们鄙视一切,拒绝崇高,于是只剩下玩。从“玩的就是心跳”一直玩到文学上,无所不玩。而“玩文学”是顽主们游戏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顽主们游戏人生的方式很彻底,也很纯粹。就是拼了性命地吃喝玩乐,在迅猛发展的社会潮流中体验不一样的精彩。第七十九页,共124页。调侃式的话语方式。他们的反叛是新奇的,与暴力无关,与行动无关,总是伴随着对话议论等具体语言活动而发生。在顽主们这里,语言表达是反叛精神的强力后盾,我们可以形象生动地称顽主们是语言上的巨人。在王朔的多数小说中,顽主们的存在目的就是没完没了无休止地调侃。顽主们通过调侃这种独特的语言去反叛现成规范而获得释放的快感。王朔在小说创作中运用的一种反叛权威的独特语言风格。王蒙指出了王朔小说中语言轻松而且平民化,并且有‘‘触犯规范”,‘‘撕破伪崇高的假面”的特别之处。第八十页,共124页。论述1《文化苦旅》的审美特点和对上世纪末散文的影响
2论述《红旗谱》和《白鹿原》不同的历史
第八十一页,共124页。《文化苦旅》的审美特点和对上世纪末散文的影响
诗性的抒情和智性的概括的融合,搭建从审美到审智的桥梁。一、哲理性。他有意寻找古代文人曾经立足的地方,超越时空的界限进行文化反思,为可能陷于抽象的智性和可能流于肤浅的激情找到了潜在空间很大的载体,赋于哲理内涵。他的一切独创的话语实际上是以文化、个体生命为本体的话语。以文化个体生命价值为核心,他对文化话语进行了诗学的和哲理的阐释。第八十二页,共124页。二、人文品格与人文关怀。在意象的表层是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意味的更新,而内在的深层则是人文精神的深化。超越了对一己一事一物一景的欢愉、哀戚和沉浸,而关怀着表现着一种整体的情感,一种“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第八十三页,共124页。三、个性化的话语风格。
余秋雨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用人格建构的话语重新阐释了自然山水。他抛开了传统丰厚的经典话语,超越了对于有形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玩味;选择了与自己灵魂相通的无形的历史文化景观,在相互阐释的过程中,“相互生成”了一套他个人的话语,以这样的话语来展示对于文化人格的追求、分析乃至批判。
第八十四页,共124页。影响一、散文写作摆脱政治,也在某种程度上离开现实,向后看、往深度挖掘。第八十五页,共124页。二、在散文写作传统上,审美与审智的融合。抒情与智性的结合。他的文化散文不是传统的性灵小品,更不是“匕首和投枪”所暗示的轻型艺术话语,他的散文是货真价实的大散文话语,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除了极少数屈指可数的篇章以外,还没有他这样的融思想、智慧、情感为一炉的大容量和大深度的话语。第八十六页,共124页。写得最好的散文,不是那些放纵自己情感的篇章,而是把智性和情感,也就是在情感的审美中渗入智性的概括的篇章。第八十七页,共124页。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一、解释题(8*5=40)1.诗界革命2.文学研究会3.论语派4.孤岛文学5.秦仲义6.文化散文7.样板戏8.新写实小说第八十八页,共124页。秦仲义秦仲义,老舍话剧《茶馆》中的人物。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就主张实业救国,办工厂,开银号,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了。秦仲义有过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这个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悲剧命运第八十九页,共124页。二、简答题(5*10=50)1.简述“言文合一”与五四白话文学的关系2.郭沫若《女神》独特的文学史意义3.赵树理的叙事特征是如何体现民族风格的4.对杨朔散文模式进行评价5.简述当代文学朦胧诗的美学原则和美学追求第九十页,共124页。简述“言文合一”与五四白话文学的关系积极意义:白话新文学实际上是从形式层面入手打开局面的,胡适文学改良主义的“八不”,后来的“国语的文学”,对中国白话传统的寻找,都为新文学发展处心积虑的建构白话文的正统性。第九十一页,共124页。从传播学角度而言,言文合一、白话文学都使新文学更加通俗易懂、传播久远,便于启蒙。第九十二页,共124页。危机:作为一场文学革命,五四白话文运动毕竟已经注意到了白话作为书面语的文学可能性。然而,白话文运动从一开始的强调言文合一,到最后逐渐转变为新文言,正好说明了文学书写对日常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的天然背离。第九十三页,共124页。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分是陌生化理论的基点,文学语言背离、歪曲日常语言是陌生化的内在要求。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斗士们一开始强调文学启蒙的意义,提倡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似乎要走上晚清时的老路,但这种绝对的言文合一最终证明只不过是他们用来反对文言、建立白话文学的手段,事实上并没有自始至终得到贯彻。而一旦他们倡导文学的国语,意识到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而加以建设的时候,白话文也就顺势成了新文言,成为了新一轮言文合一运动反对的目标。这表明,言文合一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语言乌托邦第九十四页,共124页。郭沫若《女神》独特的文学史意义一、在思想上,《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第九十五页,共124页。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精神。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一起赞颂,表达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创造精神表现在: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第九十六页,共124页。3、爱国情思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第九十七页,共124页。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第九十八页,共124页。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第九十九页,共124页。不足之处:1、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2、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第一百页,共124页。赵树理的叙事特征是如何体现民族风格的赵树理对中国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方式,表现手段进行了扬弃与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既使农民为主体的中国读者乐意接受,又能反映现代生活,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心理。第一百零一页,共124页。1、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小二黑结婚》是一个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结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受到惩罚,二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与有了好的变化。第一百零二页,共124页。2、在人物塑造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第一百零三页,共124页。3、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通俗易懂、简洁生动。如《小二黑结婚》只用一句话“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便把“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第一百零四页,共124页。对杨朔散文模式进行评价杨朔散文模式曾经在建国后风行一时,他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第一百零五页,共124页。其十七年的散文创作,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特有的模式: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第一百零六页,共124页。杨朔的散文可说是确立了一个极典型的模式,模仿者无数。他独特的构思方式——言此而意彼,虽为精巧,其实却很易学、易仿。只要翻翻当时(乃至新时期初期)的报刊杂志,便不难发现:大量的记事、抒情散文都令人惊异地循着杨朔《荔枝蜜》、《茶花赋》之类散文的思路,甚至连写作者的思想感受历程——先抑后扬,也千篇一律。其中有不少弄巧成拙、故弄玄虚的篇什。第一百零七页,共124页。此外,许多名家的“炼意思路”也被当成百用不厌的模式照搬:如蜜蜂被视为劳动、勤劳的象征(来自杨朔《荔枝蜜》),春天则成为政治意义上的春天,革命圣地的一草一木皆被赋予象征,花朵、青松、小草之类则一定要上升为某种政治品质的借喻。布局也成为公式,像仿照杨朔《荔枝蜜》结尾“这一夜,我梦见自己变成了只小蜜蜂”、峻青《秋色赋》结尾“我爱秋天,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等方式收尾的比比皆是,结果,许多散文所谓“画龙点睛”反画虎类犬。这也是十七年散文数量众多却佳品极少的一个原因。第一百零八页,共124页。与此相对应的,是句式的泛滥。几乎每篇散文佳作中都有一些引起了众多模仿的句式表达:杨朔《茶花赋》:“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刘白羽《樱花》:“它那种迎春风而怒放的精神,不是正蕴蓄着日本人民革命精神与革命热情吗?”秦牧《花城》:“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袁鹰《井冈山记》:“明亮的,灿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科院2025版聘用合同岗位职责详细说明书4篇
- 2025年度建筑室内空气净化与装修合同2篇
- 智能灌溉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
- 2025版旅游行业采购合同签订与旅游服务保障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农村父母教养效能感与幼儿家庭生活质量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 二零二五版棉纱出口退税及政策支持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财产抵押反担保合同模板创新版4篇
- 2025版木门安装与维修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民法典离婚协议书样本与专业律师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农机租赁服务合同模板4篇
- 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中医门诊病历
- 广西华银铝业财务分析报告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电捕焦油器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 大学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继电保护原理应用及配置课件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盖洛普Q12解读和实施完整版
- 2023年Web前端技术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