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中噬菌体的感染及防护科三五组_第1页
发酵工业中噬菌体的感染及防护科三五组_第2页
发酵工业中噬菌体的感染及防护科三五组_第3页
发酵工业中噬菌体的感染及防护科三五组_第4页
发酵工业中噬菌体的感染及防护科三五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酵工业中噬菌体的感染及防护科三五组第1页/共13页我国的传统发酵产品酱油、醋、腐乳等享誉世界我国的酿酒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酱油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古老的发酵—天然发酵第2页/共13页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初创时期微生物学家已对微生物形态和生理进行观察与研究。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有的发酵过程开始时采用固体发酵形式进行生产。该时期生产的发酵产物都属于微生物形成的初级代谢产物发酵产品以厌氧发酵居多,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发酵生产与化学工程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第3页/共13页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全盛时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研究中心、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几个里程碑1.青霉素的诞生2.生物转化的兴起3.氨基酸的生产4.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第4页/共13页线状体无尾结构的二十面体有尾结构的二十面体噬菌体的种类第5页/共13页发酵工业生产菌的噬菌体可以从异常发酵液和工厂环境中分离出来,溶源性细菌也混杂在工厂周围环境的细菌中。这样,噬菌体极易污染发酵生产,导致发酵异常,造成严重损失。(生产环境中有噬菌体)菌种本身带噬菌体,特别是溶源性噬菌体,对这种菌种,一经发现,应立即弃去。

噬菌体污染的原因第6页/共13页

噬菌体污染的特征发酵液光密度上升缓慢,甚至下降,肉眼可见发酵液逐渐变清,镜检时,有大量异常菌体出现;发酵周期延长,耗糖速度缓慢或停止,发酵产物生成量少或不增加,发酵液中残糖高;产生大量泡末,发酵液呈粘稠状;用敏感菌作平板检查时,可以看到出现大量噬菌斑。第7页/共13页

噬菌体的检查方法1.双层琼脂平板法

检查有无透明的噬菌斑。

2.液体培养检查法

将培养基和发酵菌种及待检发酵液三者混合,培养后观察培养液是否变清。3.斑点试验法

培养后,观察是否有噬菌斑。4.玻片快速法

经短期培养后,在低倍镜下观察是否有噬菌斑。

第8页/共13页1

决不使用可疑菌种;2

清除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噬菌体。能灭菌的灭菌,能消毒的消毒,搞好清洁卫生工作;3

选育抗噬菌体菌株4

轮换使用菌株。因为一个菌株用的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出现该菌种的噬菌体。5

注意通气质量。取风口应设在30~40米的高空,空气过滤器要保证质量;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措施第9页/共13页发酵液污染噬菌体后的抢救措施1.若在发酵前期污染了噬菌体(1)补加抗性种子,并根据发酵液中的营养多少,适当补加营养物质;(2)

补加约50%的已培养至对数期的正常的发酵液,再进行发酵;(3)

若噬菌体轻度污染,菌体仍能较正常地生长,并积累代谢产物,则可照常进行发酵,若污染严重,则用加热法(70~80℃)灭活噬菌体,放罐后重消毒。第10页/共13页2.若在发酵中后期污染了噬菌体若情况比较严重,则应提前放罐,尽快提取产物。发酵罐、管道、洗涤水及用具均应彻底灭菌,防止噬菌体扩散而造成新的污染。并及时改用抗该噬菌体的生产菌株。

3.对某些产品可用药物防治。选择能特异性地抑制噬菌体而对生产菌株及其发酵产物的积累和提取均无影响,又符合卫生要求、对人无毒的药物。尽可能选活性高(用药量少)、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