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酵产物分离原理与技术第1页/共66页
第一节沉淀法沉淀是物理环境的变化引起溶质的溶解度降低、生成固体凝聚物的现象。
沉淀措施因产品性质不同而不同。加酸、碱、盐、有机溶剂、其它物质。第2页/共66页根据所加入沉淀剂的不同,沉淀法可分为:盐析等电点有机溶剂====考第3页/共66页一、等电点沉淀法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的溶解度最低和不同电解质有不同等电点的特性,将两性电解质分离的方法。通过加酸或碱调pH=pI,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分子聚集在一起。注意:pH过低,容易引起目标蛋白质变性。第4页/共66页二、盐析沉淀法1.盐与蛋白质溶解度的关系:(1)盐溶:[盐]低时,S随[盐]增加而增加;(2)盐析:[盐]高时,S随[盐]增加而降低;第5页/共66页溶解度与盐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logS=β-KS·I
S:蛋白质的溶解度;
I:离子强度;
β:常数,与蛋白质种类有关,与盐的种类无关;
KS:盐析常数,与盐种类有关,与温度和pH无关;第6页/共66页2.机理蛋白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蛋白质颗粒周围水化膜和电荷的存在。加入盐,中和表面电荷、破坏水化膜。3.影响盐析的因素(1)盐种类:影响KS,KS越大,效果越好(2)盐析剂用量(3)温度和pH:影响β值而影响S。尤其是影响相对溶解度(4)杂质第7页/共66页4.注意事项①[盐]因被提取物种类不同而不同;②杂质对盐析有影响;③盐析时的pH≈pI(?);④盐析产品还需进一步纯化(?);第8页/共66页三、有机溶剂沉淀法利用某些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1.原理: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间因引力而凝集;或破坏水膜(降低水活度)而溶解度降低;或破坏蛋白质的某种键,改变其空间结构而使疏水基团暴露而析出。优点:溶剂易除;缺点:易使蛋白质变性;
第9页/共66页2.影响有机溶剂沉淀的因素:①溶剂的种类和数量:丙酮>乙醇>甲醇②沉淀的温度:温度越低沉淀越完全。第10页/共66页第二节吸附法在发酵工业的下游加工过程中,吸附法应用于发酵产品的除杂、脱色、有毒物质和抗生素的提纯精制。第11页/共66页一、吸附法的原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与杂质、色素物质、有毒物质、产品之间分子引力的差异,从而起到分离的作用。二、吸附的目的将产品吸附浓缩于吸附剂上;将杂质、色素等需要从发酵液中去除的物质吸附于吸附剂上。第12页/共66页三、吸附法的优缺点优点: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生产过程中pH变化小,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生化物质。缺点:吸附法选择性差、收率不高。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炭粉等吸附剂影响环境卫生。凝胶类吸附剂、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第13页/共66页四、吸附的类型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力(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在吸附物之间的电子转移,通过化学键作用而产生的,属于库仑力范围。离子交换吸附:吸附剂表面如为极性分子或离子所组成则它会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而形成双电层。这种吸附又称为极性吸附。第14页/共66页第15页/共66页五、吸附剂的基本要求吸附剂要求颗粒密度小,表面积大,但孔隙也不能太多,否则被吸附物质不易被洗脱。吸附剂的颗粒大小要均匀。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要大,但不能影响洗脱。第16页/共66页
六、吸附剂的类型
工业用吸附剂主要有三类型:1、疏水或非极性吸附剂适合于从极性溶媒(水)中吸附溶质。代表是活性碳,有疏水性。在极性液中,吸附力:溶质>溶媒,有环>无环。第17页/共66页2、亲水或极性吸附剂适用于从非极性或小极性溶媒中吸附溶质。
代表:硅胶,氧化铝,活性土(铝硅酸),有酸性、碱性、中性之分。碱性物质→→酸性吸附剂,反之亦然。第18页/共66页3、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属极性吸附剂,与极性吸附剂不同的是,还具有离子交换的性能。注意:①根据提炼的性质选择恰当的类型。②活性炭的选择性差。第19页/共66页七、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1、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的理化性质对吸附的影响很大。吸附剂的性质与其原料、合成方法和再生条件有关。一般要求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和机械强度好。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除其它外界条件外,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比表面大,空隙度高,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速度主要与颗粒度和孔径分布有关,颗粒度越小,吸附速度就越快,但压力损失要增大。孔径适当,有利于吸附物向空隙中扩散。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则影响其使用寿命。第20页/共66页2、吸附物的性质有下列一些规则可用来预测吸附的相对量。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吸附;溶质从较易溶解的溶剂中吸附时,吸附量较少。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对于同系列物质,吸附量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如按极性减小的次序排列,次序越在后面的物质,极性越低,因而越易为非极性吸附剂所吸附而越难为极性吸附剂所吸附。第21页/共66页3、溶液pH值的影响
pH值影响某些化合物的离解度。4、温度的影响吸附热越大,则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越大。5、其它组分的影响当从含有两种以上组分的溶液中吸附时,根据溶质的性质可以互相促进,干扰或互不干扰。一般说来,对混合物的吸附较纯物质的吸附为差。第22页/共66页第三节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作用:是指一个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与一个固体中的另一种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互相调换位置,即溶液中的离子跑到固体上去,把固体上的离子替换下来。这里溶液称流动相,而固体称固定相。用于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酶、抗生素的分离。第23页/共66页一、基本原理离子交换剂通常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分子中含有可解离的基团,这些基因在水溶液中能与溶液中的其它阳离子或阴离子起交换作用。交换反应都是平衡反应,但在层析柱上进行时,由于连续添加新的交换溶液,平衡不断按正方向进行,所以可以把离子交换剂上的原子离子全部洗脱下来,同时溶液中的离子全部被交换并吸附在树脂上。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成分被交换吸着在离子交换剂上,用洗脱液洗脱时,其被洗脱的能力则决定于各自洗脱反应的平衡常数。离子交换过程有两个阶段──吸附和解吸附。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的物质可以通过改变pH使吸附的物质失去电荷而达到解离但更多的是通过增加离子强度,使加入的离子与被吸附物质竞争离子交换剂上的电荷位置,使被吸附物质与离子交换剂解开。不同物质与离子交换剂之间形成电键数目不同,即亲和力大小有差异,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洗脱条件便可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逐个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第24页/共66页二、离子交换的类型按组分:(有机、无机)离子交换剂。按性能:(阳、阴、两性、吸附型、选择型、氧化还原型)离子交换剂。(1)阳离子交换剂强酸型:(-R-SO3H)中性:弱酸性:第25页/共66页(2)阴离子交换剂都含有氨基强:季胺盐[-N+(CH3)3];弱:叔-N(CH3)2,、仲(-NHCH3)、伯(-NH2)。(3)两性离子交换剂交换剂本体上同时带有酸性和碱性基团。第26页/共66页三、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1、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一般要求:(1)容量大。(活性基团/重量)。多含活性基团;基团能完全电离。(2)良好的可逆性。(3)适宜的机械强度。(4)化学稳定性。第27页/共66页2、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再生、转型、保存(1)处理:树脂浸泡→酸处理→碱处理液→水洗(2)再生:使用过的树脂恢复到原状况的方法(往往只作简单转型处理)。(3)转型:使树脂上带上使用时希望的离子。
第28页/共66页如:Na型:用氢氧化钠;H型:用盐酸处理;NH4+型:用氨水处理;(4)保存:中性盐保存阴离子交换树脂,Cl-型较OH-稳定。阳离子交换树脂。Na+型稳定。第29页/共66页3、交换树脂的理化特性(1)颗粒度:颗粒小,交换速度快,压力损失较大。(2)含水量:一般40-60%。第30页/共66页(3)比重:①干真密度:干燥状态下树脂材料本身的比重。干真密度=树脂的干燥质量/减去树脂内空隙的真体积②湿真密度:充分膨胀后树脂颗粒本身的比重。湿真密度=树脂湿重/树脂颗粒所占体积③视密度:指树脂充分吸水膨胀后的堆积密度。视密度=树脂湿重/树脂层的体积(4)膨胀性:因可交换离子不同而不同。第31页/共66页(5)耐磨损强度:树脂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磨损。(6)耐热性:有一定的耐热性能,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强度和容量都会有影响。一般:阳离子比阴离子树脂的耐热性高,其中盐型比游离型的耐热性高。第32页/共66页(7)交换容量:指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是衡量树脂性能的重要指标。两种表示方法:①理论(全)交换量:树脂的特性决定。②工作(操作)交换量:受操作条件、柱长度、粒度、离子性质、浓度、流速、交换基团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弱酸(碱)>强酸(碱)树脂交联度越小,交换容量越大第33页/共66页四、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主要因素(1)树脂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单位体积树脂的表面积愈大,有利于离子间的接触,交换速度愈快。(2)树脂的交联度在一定条件下,降低树脂交联度,能提高交换速度。第34页/共66页(3)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能加快交换速度,相反亦然。(4)温度提高温度能使固相或液相的扩散系数增大,交换速度增加。(5)离子大小交换小离子的速度较快,交换大离子的速度较慢。第35页/共66页(6)离子价吸附速度:离子价小的离子>离子价大的离子(7)酸碱的强弱交换速度:强酸(碱)性树脂>弱酸(碱)性树脂
——与活性基团的解离程度有关。(8)树脂层装填的松紧度装填疏松有利扩散,交换速度相应也有所提高。第36页/共66页五、离子交换操作方式1、分批法:交换在一容器中进行。2、固定床法:也称柱过滤法交换在动态下进行。第37页/共66页为什么分批法不如固定床法好呢?用分批法,因为交换受到平衡的限制,树脂的饱和度不高。而固定床法,树脂的饱和度高(当然同样存在平衡限制的情况),因为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平衡状态因新的溶液的流入而逐渐被打破,使离子交换速度加快。第38页/共66页第四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项化工分离技术,它是用一种溶剂将产物自另一种溶剂(如水)中提取出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溶剂萃取法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且生产能力大,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容易实现自动化等。第39页/共66页新型的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第40页/共66页一、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成相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所需的目的物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溶剂萃取法是以分配定律为基础的。在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其中欲提取的物质称为溶质。第41页/共66页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一种物质在两种成相的溶剂(A与B,或上相与下相)的分配浓度之比是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K。第42页/共66页(一)超临界流体萃取1、原理临界温度(Tc):当气体的温度高于某一数值时,任何压缩都不能使它变为液体。临界压力(Pc):在临界温度下,气体能被液化的最低压力。超临界状态:当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第43页/共66页超临界流体:在临界点(指在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状态)附近,可以观察到一些有意义的现象: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气体密度的很大变化。随着向超临界气体加压,气体密度增大达到液态性质,这种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其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物理性质气体(常温、常压)超临界流体液体(常温、常压)Tc,PcTc,4Pc密度(g/cm3)粘度(10-5Pa.s)扩散系数(10-4m-2/s)0.006-0.0021-30.1-0.40.2-0.51-30.7×10-30.4-0.93-90.2×10-30.6-1.620-300(0.2-2)×10-5气体、液体与超临界流体特性比较第44页/共66页超临界萃取: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的萃取方法,就称为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为气体的数百倍,而其流动性和粘度仍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大约为气体的1%,而较液体的扩散系数大数百倍。因此,物质移动成分配时,均比其在液体溶剂中要快。将温度或压力适宜变化时,可使其溶解度在I00~1000倍的范围内变化。一股来讲,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超临界流体中物质的溶解度在恒温下随压力P(P>Pc时)升高而增大,而在恒压下,其溶解度随温度(T>Tc时)增高而下降,这一特性有利于从物质中萃取某些易溶解的成分,而超临界流体的高流动性和扩散能力,则有助于所溶解的各成分之间的分离,并能加速溶解平衡,提高萃取效率。第45页/共66页二氧化碳的特点二氧化碳在常温(31.1℃)时可以达到超临界状态,可以实现低温生产工艺;临界压力为7386.6kPa(72.9atm),易于达到;因为没有加入空气中的氧,不会因氧化而使制品变质;二氧化碳是惰性气体,没有引燃性、爆炸性和比学反应性;二氧化碳无毒,无色、无味,不会污染制品,也没有任何排放的问题。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高扩散性、低粘性,使其具有传质快和萃取速度高的优点;能选择性地萃取特定成分;资源充足,价格低廉,能从萃取物中挥发掉。第46页/共66页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第47页/共66页二、反胶团萃取反相胶团是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的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而非极性头朝外与有机溶剂接触。胶团内可溶解少量水而形成微型水池。反胶团溶液是宏观上透明均一的热力学稳定体系。第48页/共66页1、反胶团的萃取原理蛋白质进入反胶团溶液是一协同过程。在有机溶剂相和水相两宏观相界面间的表面活性剂层同邻近的蛋白质分子发生静电吸引而变形,接着两界面形成含有蛋白质的反胶团,然后扩散到有机相中,从而实现了蛋白质的萃取。改变水相条件(如pH值、离子种类或离子强度),又可使蛋白质从有机相中返回到水相中,实现反萃取过程。第49页/共66页2、反相胶团萃取的优点成本低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团相)可循环利用蛋白质不易变性等优点。第50页/共66页三、双水相萃取双水相系统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会形成互不相溶的两水相或多水相系统。通过溶质在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进行萃取的方法即为双水相萃取。第51页/共66页双水相技术最早出现于1955年。近几年来,双水相技术在动力学研究、双水相亲和分离、多级逆流层析、反应分离耦合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双水相技术几乎在所有的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中得到应用
:如氨基酸、多肽、核酸、细胞器、细胞膜、各类细胞、病毒等,特别是成功地应用在蛋白质的大规模分离中。第52页/共66页典型的双水相系统第53页/共66页双水相萃取的优点易于放大双水相系统之间的传质过程和平衡过程快速,因此能耗较小,可以实现快速分离。易于进行连续化操作。相分离过程温和,生化分子如酶不易受到破坏。选择性高、收率高。操作条件温和。第54页/共66页第五节膜分离过程1748年法国学者AbbeNollet首次提出了膜分离现象,经过近二个世纪的摸索、研究,20世纪50年代膜分离技术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高技术边缘学科。1963年第一个膜渗析器的诞生开创了膜分离技术的新纪元,二、三十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各个工业领域及科研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出现了各种有价值的微滤、超滤、纳米滤和反渗透等分离膜。第55页/共66页膜分离技术的优点适用范围广;膜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药剂;膜分离技术分离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小,系统集成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燃料油质量检测与分析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养老院护理区简易装修合同
- 2025年度餐厅股权激励计划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物流仓储中心经营托管服务合同
- 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合同
- 酒店用品运输保险合同优化
- 电子商务物流合同变更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咨询服务合同
- 校车照管员聘用合同
- 物流配送损害免责合同书
- 2024夏季广东广州期货交易所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2
- 2024新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Were Family!(大单元教学设计)
- 材料力学之材料疲劳分析算法:S-N曲线法:疲劳分析案例研究与项目实践.Tex.header
- 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德勤x艾尔建-202406
-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和土壤耕作技术
- 《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 重庆市渝北区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保安服务项目信息反馈沟通机制
- 《团队介绍模板》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一章运动技能的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