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高分通关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高分通关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高分通关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高分通关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高分通关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第I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zhèngfǔ()

wàibīn()

huìjí()

yùdìng()bàofā()

jiùwèi()

xuāngào()

xióngwěi()

sùjìng()

qízhì()

yǔdiào()

wánbì()

jiǎnyuè()

zhìfú()

tǎnkè()

yízhì()

jùlí()

gāocháo()cìxù()

páishāndǎohǎi()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黄莺(yīnɡ)B.颠簸(bǒ)C.排闼(dà)D.山郭(guō)3、选择。

1.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倚(yǐ)靠

薄(bó)弱

交涉(shè)

干涸(hé)B.估量(liáng)

匕(bì)首

机械(jiè)

瓦砾(lì)C.粗犷(guǎng)

迸(bìng)发

瓜瓤(ráng)

附和(hé)D.挫折(cuo)

窜(cuàn)过

两鬓(bìn)

爱抚(wǔ)2.下列四组词语中,搭配不合适的一组是

。A.含糊地回答

诚恳地道歉B.苍茫的脸色

泰然的眼神C.审阅文件

检阅部队D.美好的憧憬

瑰丽的梦想3.下列成语中,意思不太相近的一组是

。A.水滴石穿

坚持不懈B.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C.标新立异独出心裁D.雅俗共赏曲高和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完《灯光》一文,我们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B.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写的。C.临近毕业之际,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开展了综合性学习。D.尽管你有多少聪明才智,也不能看不起同学。5.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合适的下联是

。A.点水蜻蜓款款飞B.柳絮池塘淡淡风C.春人山城处处花D.红莲照水细细香4、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渲染

惊心动魄

扑天盖地

与世隔绝B.蜡烛

死得其所

落荒而逃

风华正茂C.魁梧

坐无虚席

肃然起敬

蜂拥而至D.厨窗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饶有趣味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无误的一组(

)A.做课堂笔记只需要记录老师讲的内容。B.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C.《只有一个地球》采用了记叙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D.围绕中心意思写作只能写一个方面或者一个事例的事情。三、填空题四、古诗背诵五、课内阅读六、课外阅读七、语言表达八、书面表达6、比一比,再组词。

焰(

)

陷(

)

陡(

)

徒(

)

猬(

)

谓(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2.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

3.《少年闰土》的作者是_________,课文选自他的_________,闰土是一个_______的少年。

4.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表现红军不畏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6.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人民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

7.《伯牙鼓琴》中________是_________的知音,后来人们用成语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8、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课内阅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的一篇(写出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片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说明这一观点,作者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先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司马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的修辞方法,说明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母亲·我·狗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实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象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读。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来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是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地安稳下来。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地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处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一句中的“攥”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和母亲之间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简要叙说。(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口语交际。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从下面的任务中选取一个,试着说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