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调节的各因素与近视眼的关系_第1页
如何分析调节的各因素与近视眼的关系_第2页
如何分析调节的各因素与近视眼的关系_第3页
如何分析调节的各因素与近视眼的关系_第4页
如何分析调节的各因素与近视眼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分析调剂的各因素与近视眼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近视眼与眼调剂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50名志愿者的100只眼进行屈光不正、调剂幅度、调剂敏捷度和正负相对调剂检查,然后将各项结果与屈光不正状况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50名受试者的年龄为20-30岁。屈光不正最大度数为-10d,调剂幅度的平均值为6.25d--13.70d,调剂敏捷度平均值为9.64周/每分钟。正相对调剂平均值为-2.2d。其中调剂幅度与眼屈光度有显著相关性。调剂敏捷度与眼屈光度无相关性。结论:眼屈光不正与眼调剂幅度有显著关系,眼的调剂敏捷度与屈光不正无相关关系。调剂幅度越低,近视屈光度越高,提示我们可通过训练调剂幅度来缓解近视加深。

【关键词】调剂;调剂敏捷度;近视眼

【中图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23〕07-0422-02

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眼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随着近视眼患病率逐年上升,对近视发生及开展的病因及治疗越来越受国内外眼科界和视光学界的重视。调剂学说是最古老的解释近视眼形成机制的学说。那么,在临床上,调剂的各因素与近视的相关性如何,能否通过对调剂功能的训练,找到预防和控制由于调剂引起近视加深的方法,对于广阔的近视眼患者来说,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23年5月至2023年5月体检志愿者50人100只眼,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所有实验对象为正视眼或近视眼。

实验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

1.年龄在20-30岁之间,性别不限

2.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内眼疾患以及眼病家族史,排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容易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全身疾病。

3.常规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排除角膜疾患、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白内障和眼底疾病等。

4.双眼验光,排除远视患者。要求矫正视力≥1.0,以排除弱视者。并排除散光高于0.75d的试验对象。

2仪器

1.佳能电脑自动验光仪

2.综合验光仪:nidekrt-600

3.自动视标投影仪:nidekcp-690

4.美产paradigmtmp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换能器频率50mhz,侧向和轴向辨别率均为50μm,检查深度和宽度5mm左右,监视器显示范围为5mmx5mm(864x432像素)。

3方法

1.对所有的实验对象进行眼屈光检查:

在电脑自动验光根底上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先用雾视法放松调剂,球镜局部加用红绿双色法,散光局部摘用交叉柱镜法,严格遵循系统的标准验光程序。

2.将实验对象按屈光度分组:

正视组:+0.50~-0.25d

低中度近视组:-0.50d~-6.00d

高度近视组:>-6.00d

3.将屈光不正矫正以后测定其调剂功能,包括调剂幅度、调剂敏捷度和正负相对调剂。

(1)单眼调剂幅度(上推法):

令受试者注视近视标(最正确视力的上一行字母),逐渐移向受试者至出现持续的模糊,记录该距离:用公式aa=100/近点距离(cm)计算出调剂幅度。

参考值:hofstetter公式:

正常下限=15-0.25x年龄

平均值=18.5-0.30x年龄

正常上限=25-0.04x年龄

(2)调剂敏捷度:

使用士2.00d的翻转镜,令受试者注视40cm处的近视标(最正确视力上1-2行字母),置+2.00d镜片于眼前,视标变清晰后转为-2.00d镜片,如此交替,记录1分钟内完成的循环次数(cpm).该检查反映在双眼注视的情况下,调剂快速而准确地转换能力。

参考值:ou≥8cpm

(3)正负相对调剂:

令受试者注视40cm处的视标(最正确视力的上一行),在双眼前逐渐增加正镜片,(每次+0.25d)询问被检者能否立刻看到视标,如加到某一度数镜片时,患者己看不到视标,所增加的正镜片总和为负相对调剂(nra)

在双眼前逐渐增加负镜片,(每次-0.25)至出现持续的模糊为止,所增加的负镜片总和为正相对调剂(pra)。

该检查反映了总的集合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放松和增加调剂的能力。

非老视人群参考值:nra+2.25d;pra-2.50d

(4)调剂缺乏的诊断标准:

a调剂幅度低于hofstetter公式计算出的下限至少2d

b正相对调剂(pra)的绝对值≤1.50d

4结果

1、根本数据

将试验对象的年龄,屈光度,敏捷度,调剂幅度和正相对调剂的最大值(maximum,最小值(minimum,平均值(mean)及标准差(std.deviation)用下表表示:

表一根本数据

表二不同组的调剂幅度

2、调剂敏捷度结果

平均值9.64士2.295,结果显示,屈光度和敏捷度无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0.132(p=0.215).

表三屈光度和敏捷度的相关性

3、调剂缺乏的发病率

调剂缺乏的例数为17例,比拟正视眼与近视眼的受试者的调剂缺乏发病率有无差异。摘用x2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四调剂缺乏发病率比拟

x2值为10.479,自由度为1,p=0.001

5讨论

当正视眼或被矫正的屈光不正眼注视远处(>5米)目标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当注视近距离(<5米)时,像落在视网膜之后,此时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量,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眼球这种自动调焦的功能称为调剂。

调剂是睫状肌收缩引起晶状体变形的结果。同时,还伴有瞳孔和眼外肌的改变。完成调剂过程主要是由神经调剂机制来实现的,而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这些眼内肌是保证生理性调剂功能的结构根底。

近视眼的形成可能是对调剂幅度降低的适应。fongds认为调剂幅度低下的人在近距离工作时必须更多的使用调剂储藏,从而使眼调剂时眼内肌和眼外肌对眼产生的压力使眼轴增长而导致近视。可能是由于调剂幅度越低下,所用的调剂储藏更多,从而造成眼内压力越大,近视度数越深。而drexlerw指出,是由于调剂诱发的睫状体的收缩,牵引脉络膜,改变巩膜的周长,使眼轴增长从而导致近视。

分析调剂幅度与屈光度数呈负相关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未矫正的或者矫正缺乏的近视眼在视近时所用的调剂很少或者根本不用调剂,从而使调剂功能长期得不到刺激而造成睫状肌功能性的退行性改变引起废用性肌无力,调剂功能下降。试验中发现很多近视者配戴的眼镜并没有完全矫正近视,所以这种推论的成立有其可能性。

以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示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训练调剂功能来治疗或者缓解近视度数的加深。

6结论

本试验对调剂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是:正视眼的调剂幅度和调剂敏捷度以及相对调剂均正常,近视眼的调剂幅度和屈光度数呈负相关,调剂敏捷度和屈光度无相关关系,正相对调剂和屈光度呈负相关,近视眼的调剂缺乏发病率明显高于正视眼。提示我们可通过训练调剂幅度来缓解近视加深。由于调剂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调剂和近视眼的关系也尚未明确,该试验提示我们可以将对调剂的临床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