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之三:句子成分》教学PPT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_第1页
《语法之三:句子成分》教学PPT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_第2页
《语法之三:句子成分》教学PPT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_第3页
《语法之三:句子成分》教学PPT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_第4页
《语法之三:句子成分》教学PPT课件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法之三:句子成分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符号:=-~()[]<>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3.(1)划分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主语)(谓语)(宾语)

例:杨亚‖写字主谓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

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例如:他‖是学生主谓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例:画眉唱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③.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④.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4.划分句子的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课堂训练】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课后巩固】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古代汉语文言文特殊句式……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表判断

……,……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粟者,民之所种。……,……秦,虎狼之国是翩翩两骑来是谁用动词“是”“为”判断

为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用“乃”、“为”、“则”、“即”、“皆”、“耳”作判断

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即即今傫然在墓者也非、未、弗、无、莫此物固非西产否定判断语法四:知识运用二、在文言句式中的运用

2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齐谐》者,志怪者也。B陈胜者,阳城人也。C此物固非西产D物华天宝D3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城北徐公,齐国这美丽者也。 B此皇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C渺渺兮予怀 D此皆骚人思士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C(主谓倒装)3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B此矢所以志也。C此亡秦之续耳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3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此吾之所以志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怀帝阍而不见D3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所赖君子安贫D非子天机清妙者C(省略“于”) 3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固一世之雄也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C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D有人见师鲁过襄州D3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即今傫然在墓者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又试之鸡,果如成言D(省略“以”)36、下面判断句哪一项与其他项不同?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某非良士 C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D汝勿怖,死,命也。B 37、下面判断句哪一项与其他项不同?A翩翩两骑来是谁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A 38、下面判断句哪一项与其他项不同?A粟者,民之所种。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 39、下面判断句哪一项与其他项不同?A妪,先大母婢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秦,虎狼之国D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C40、下列省略句省略成分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于)A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主语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主语C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于)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主语C被动句

于而君幸于赵王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为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为……所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见信而见疑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无标志词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翻译下面句子: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注意下面句子: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重为乡党所笑。wéi被动句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下面句子:被动句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城陷而虏4、用介词“被”表被动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小结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A3、()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4、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语法四:知识运用二、在文言句式中的运用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被动句?A不拘于时B而耻学于师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B介后;向2、下面被动句中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B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被动句?A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B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C城陷而虏D秦王不悦,为一击缶D省略“之”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被动句?A戍卒叫,函谷举B纤歌凝而白云遏C信而见疑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介后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被动句?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C判断句28、下面哪一项介词于的意义与例句不同的?例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在)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月出于东山之上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D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C(比)B(从)省略句

省主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承前省省宾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承前省“之”省介词又试之()鸡,果如成言省“以”叩之()寺僧省“于”省介词宾语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省“之”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

疑问句且焉置土石?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君何以知燕王?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否定句古之人不余欺也。代词作宾语用“之”“是”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利是图“之”“是”作宾语提前的标志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

“何操”

“操何”

“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小试身手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小试身手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宾语前置句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1、()A子何恃而往?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何以战?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宾语前置句小结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

A(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小试身手小试身手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语法四:知识运用二、在文言句式中的运用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宾语前置句?A彼且恶(wū)乎待哉B彼且奚适也C而今安在哉D步自雪堂D介后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宾语前置句?A大王来何操?B于是与客俱起C吾其何择哉?D之二虫又何知B省略主语8、下面哪一项属于宾语前置句?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D将退休于颍水之上介后A9、下面宾语前置句中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A而又何羡乎B奚以知其然也?C复何道哉!D沛公安在?B(介词宾前,其他动词宾前)10、下面宾语前置句中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A籍何以至此?B古之人不余欺也C莫之夭阏(è)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介词宾前,其他否定句宾前)11、下面宾语前置句中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A何为久读此?B何为其然也C君何以知燕王?D童子何知D(动词宾前,其他介词宾前)12、下面宾语前置句中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A六一,何谓也?B惟利是图C客何为者D欲谁归罪?B(“是”提宾;其他动词宾前)定语后置

……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者”作标志……之……者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之”“者”作标志……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作标志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亦雁荡具体而微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用“……之……者”的后置。

6、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④、"中心词+数量词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用“……者”定语后置句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试身手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一试身手语法四:知识运用二、在文言句式中的运用13、下面哪一项属于定语后置句?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B则告诉不许(省略句)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D步自雪堂(介后)A14、下面定语后置句中哪一项不属于同一类型?A客有吹洞箫者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D曾日月之几何D介词结构后置

谓语+于+宾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常置动词后作补语谓语+以+宾语皆不可限以时月 多在谓语前作状语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置于谓语后作补语主谓倒装谓语+主语甚矣,汝之不惠!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介词结构后置一、下列句子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试身手语法四:知识运用二、在文言句式中的运用1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尝试语于众曰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被动句1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邓艾缒兵于穴中B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C而君幸于赵王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CD被动句1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而耻学于师B方其得意于五物也C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D籍何以至此?C(没后置)D(宾语前置)1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复游于赤壁之下B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C洎牧以谗诛D君何以知燕王?D(宾语前置)2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B急于星火C将有作于上者D憩感化寺D(省略句,“于”)2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皆不可限以时月B谨拜表以闻C申之以孝悌之义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连词:来)2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D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A(连词:来)D(没后置)2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徘徊于斗牛之间C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D不拘于时D(被动句)2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翱翔蓬蒿之间D(省略句,“于”)2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C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D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D(省略句,“于”)2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学于余 C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D于其身则耻师焉D(没后置)2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A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C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28、下面哪一项介词于的意义与例句不同的?例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在)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月出于东山之上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D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C(比)B(从) 2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判断句?A《齐谐》者,志怪者也。B陈胜者,阳城人也。C此物固非西产D物华天宝D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定语)堂上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豫州今欲何至?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6、会于西河外渑池。宾前宾前宾前定后宾前介后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宾前宾前介后宾前+介后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文言文的词类活用1.动词的活用:(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意为“使……活”。(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3)动词的为动用法: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如:(找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君子死知己。等死,死国可乎?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看作什么”。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小”

“而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