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导读课走近毛泽东教学目标:1、通过导读,使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通过导读,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一些要求。并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做出初步指导,为今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确定阅读的方向,做好铺垫。3、引导学生课下搜集关于“毛泽东”的影视作品﹑歌曲和图片资料。做到课内外的融通。教学重点:激发阅读期待,初步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知识起点1、同学们,近期我读了一本写人的书,读后蛮感动的。在这本书的背面有这样几句话: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你猜他是谁?对,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板书:毛泽东)你是怎么知道他就是毛泽东的呀?2、关于毛泽东,你还知道他的一些什么信息,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影视歌曲书籍等)二、一度导,明确单元主题过渡:就像你们所说的,毛泽东,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他还是诗人,书法家。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节单元导读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板书:走近)出示毛泽东图.1、打开书本,翻到135页。大声自由读单元导语,通过读单元导语你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2、学生自读,交流3、明确:单元主题:(板书: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单元学习要求:三点:(体验感情领悟写法查阅资料)在书上圈圈划划4、在讲到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时,和学生一起回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三、二度导,明确单元课文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和学习这组课文的一些要求。现在让我们看看,围绕这个单元主题,都有哪几篇课文?交流,课件出示:《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⑴、读课题,知道这4篇课文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⑵、同学们有的课文题目就会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些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指名说一说。⑶、《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们从题目不能看出课文主要内容,过一会儿我们在读读课文就明白了。四、三度导:走入文本,初步涉足单元主题过渡:同学们真能干,从课题我们基本上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这四篇课文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毛泽东的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1、下面就请你挑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好好读一读,你又有什么体会,让你体会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的风采,还是凡人的情怀?学会这篇课文,你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学生读课文略)2、交流(一)《七律·长征》1、主要写的是: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主要是领略毛泽东的诗人豪情和伟人的博大胸。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他的伟人的风采。板书:诗人过渡: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2、随机补充资料: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3、过渡:在这首诗中毛泽东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让我们领略到的是他的诗人豪情和伟人的博大胸怀。其实,毛主席做为诗人他还写过很多的诗,出示《毛泽东诗词全集》《毛泽东诗词全集》: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岗山》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虞美人《枕上》过渡:当然,《七律·长征》是这些诗中较有名的一首。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我们在课前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呢?交流。出示,温馨提示。出示温馨提示:1、查长征的地图,资料;2、查长征有关的诗;3、听诗的朗诵等;4、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5、收集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二)交流;《开国大典》1、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板书:领袖读这篇课文你的心情怎样?(自豪、激动、兴奋)课文中有哪些语句给你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交流。2、告诉学生这其中有很多的场面的描写。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过渡:猜猜这是什么描写?(场面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课文中还有很多处,找一找。场面描写我们不仅要知道,我们还要学会应用。3、联系单元习作和口语交际,出示:《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本组课文中有一些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你注意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方面的收获,再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的。过渡:其实,像《开国大典》中这样的气势磅礴的场面还有很多。今年是建国60周年,在北京,也进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它仿佛重现了1949年举行了开国大典的那辉煌时刻。欣赏录像。过渡:场面描写是这个单元中我们要新学到的一种描写方法,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我们要好好领会。接下去我们来交流两篇自渎课文。(三)课文上面的提示语也很重要。指名读。学习了上面的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伟人和领袖的风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默读下面两篇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读,指出知道*《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都是写毛泽东的凡人情怀的.27课讲了毛泽东痛市失爱子后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随机板书:慈父28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茶水,毛泽东帮群众推碾子的事.随机板书:群众五、总结拓展,走向课外1、总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一节导读课,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了解到课文是从毛泽东的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父、群众这四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毛泽东的。从中让我们粗粗地领略到了他的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过渡:我们知道,毛泽东他还是书法家\作家,还是伟大的军事家。为了能较全面地了解毛泽东,更好地学习每一篇课文,课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指名说。2、老师有以下温馨建议:(一)听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东方红》《红太阳》《毛主席的光辉》(二)影视<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少年毛泽东><走近毛泽东.>(三)看书<走近毛泽东.>(四)上网查资料(五)搜集书法作品3、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与这位伟人深入对话.伟人风采诗人、领袖板书:走近毛泽东凡人情怀慈父、群众
2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了解诗的内容及大意,学习生字新词。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1、了解“七律”。2、背景介绍:(先由学生介绍,教师再补充)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四、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五)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千山万水)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请学生想象。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岭)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5、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教师讲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2、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3、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4、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5、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6、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指导读。7、“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8、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9、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五、作业设计:1、完成小练笔。2、自学《清平乐·六盘山》。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千山万水难千难万险藐视困难积极乐观千辛万苦
26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领袖”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有详又略的记事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有详又略的记事方法。课前准备: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时代背景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学习掌握课文生字词、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学习工具书。理清文章的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知道几大部分的主要内容。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开国大典》体验当年的盛会。(板书:课题)理解题意二、看图片回顾历史背景1、看完图片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感受,并说说他们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访问长辈所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2、教师补充(结合图片)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3、通过默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得字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让懂得的同学帮助解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应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相互学习精神)擎:举。汇集:会合,聚集。瞻仰:恭敬地看。2)听录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小组讨论按记叙顺序可将课文分为几部分,请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的分法,你们为什么这样分。(比较各组分法,言之有理即可)(板书:典礼开始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文章分析深入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激发爱国情感。能体会文章按一定的顺序讲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懂得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一次晚会或典礼。一、学习第一部分:典礼开始前1、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受典礼开始前的场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交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体会记叙文的叙事特点)为什么最后特别说明观礼台上还有外宾。3、看图片了解天安门广场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你身处当年的天安门广场,看看会场的布置是怎样的一种氛围。4、全班齐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怎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些心情的。(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直奔会场、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都体现了群众热切的心情)分析句子:A、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谁能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吗)让学生亲身体会生字擎的意思。擎:举。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C、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二、学习第二、三部分:典礼+阅兵式(看视屏听朗读,体会典礼与阅兵式的过程和人民群众的心情)1、快速默读第二部分理清典礼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个过程。板书:(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2、全班朗读课文,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怎样的一种心情。3、你觉得那些句子,表现了大典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大声地朗诵你选的句子。分析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排比气势。)4、观看阅兵式视屏,体会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5、用学习第二部分的方法自学第三部分,理清阅兵式过程,概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三、学习第四部分:群众游行1、请同学朗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分析句子: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两个流字可不可以换,为什么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流字写出了一种动态的景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2、听录音跟读全文。四、小结与作业1、浏览课文回顾开国大典的过程。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第七段。3、运用自己的话写写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盛会。板书设计:典礼开始前典礼开始领导就位26、开国大典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1、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设计意图: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2、反馈自学情况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过渡: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指导学生朗读,评议。(4)“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过渡: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校游泳池儿童游乐区设计与施工承包合同示范3篇
- 2025版土地使用权出让居间合同(新型合作模式)3篇
- 2025版城市住宅小区全面灭蟑螂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土地测绘保密协议:保密项目合作与技术支持合同3篇
- 乳粉产品质量法律规制与合规考核试卷
- 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创新结合考核试卷
- 2025版十五年商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15篇
- 2025版城市庆典活动委托演出合同3篇
- 2025年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服务与生态修复实施合同3篇
- 2025年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管理协议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1000道
- 纳布啡在产科及分娩镇痛的应用
- DZ/T 0462.4-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4部分:铜等12种有色金属矿产(正式版)
- 化学-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题和答案
- 凸优化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应用
- 家谱、宗谱颁谱庆典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