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结业论文《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_第1页
教育学院结业论文《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_第2页
教育学院结业论文《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_第3页
教育学院结业论文《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_第4页
教育学院结业论文《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院结业论文论题: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作者:班级:学号:民族:籍贯:直升院校:电子邮箱:指导教师:目录摘要·················································································1引言···············································································1’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1(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1(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2(四)青少年犯罪的趋势··········································2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3(一)自身原因······················································3(二)家庭原因······················································3(三)学校原因······················································4(四)社会原因······················································5三、青少年犯罪的防护措施·····································6(一)家庭措施······················································6(二)学校措施······················································6(三)社会措施······················································7四、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反思·························8参考文献·····························································9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摘要]近十年,青少年犯罪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同学者按不同角度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其犯罪特征,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网络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以此提出了完善的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参考。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青少年犯罪问题早已成为了全球各个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实,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进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基本上聚焦于四个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定义与类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而且,不同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且得出了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的对策等颇有建树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一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概述。希望能给学术界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带来一些借鉴作用。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青少年犯罪的定义青少年作为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即是属于青春期后期,而又没有达到成人的成熟期。其人生观,价值观等还不足够成熟。这一阶段是在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阶段。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近十多年来,青少年犯罪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让国家去重视。根据我国刑法,青少年犯罪指已满14周岁未满25周岁的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事法律并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二)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李婧华,陆彬认为,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主要是:盗窃、抢劫、诈骗等侵犯财产犯罪。由于青少年主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大多数是学生或者刚从学校毕业后没多久,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因而会因为一些奢侈消费甚至是寻求刺激而实施犯罪。[1][2]游涛认为,青少年犯罪还有另一种类型犯罪: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和聚众斗殴类犯罪。[3]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危险”的阶段的。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确实是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诱惑的。青少年犯罪与其他主体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不同,青少年犯盗窃、抢劫、诈骗罪并非是以此为生。而又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理成熟,心理不成熟的阶段,还没有达到成年人应有的理智、冷静的水平,故而青少年的犯罪也多为“打架斗殴”犯罪。大多数的青少年犯罪的性质都属于这两类。(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和人数均大幅度增加,青少年违法犯罪种类相对集中,而且抢劫、强奸、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在近年来,流动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无论是犯罪总量,还是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例,都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流动人口流入地尤为明显。如2004~2006年,浙江看守所在押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其中流动青少年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7.34%、77.67%、80.22%。[4]李义军认为,从规模上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持续增大;从构成年龄上看,青少年犯罪低龄化;从青少年犯罪组织形式上看,多系团伙作案的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5]李金德还认为青少年犯罪现状有:重复犯罪率高,反复性强,并且犯罪行为的盲目性、暴力性和偶发性较为突出。[6]有些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无刑事年龄而不承担刑事责任,而只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对其起不到威慑作用,因而这些青少年们屡教不改。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类型、犯罪性质、犯罪手段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这不仅增加了我国治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难度,也给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四)青少年犯罪的趋势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犯罪不仅事关社会的稳定与民族的发展,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国民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刘炳跃认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趋势是:1、犯罪群体的低龄化趋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极大的提高,青少年的饮食营养日益丰富,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普遍提前。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却远远落后于生理发育。又由于各种原因使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致使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向低层渗透,低龄化倾向十分明显。2、团伙性作案呈上升趋势。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或者出于共同的目的,青少年往往是三五成群实施犯罪,取得财务后大家均分,这一方面壮大了犯罪人的胆子,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认为这样会提高成功率。[7]对于青少年犯罪的趋势,陆彬还认为:3、作案手段残忍且多出于低级趣味的需求;4、学生作案明显增多。[8]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当中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控制能力较差,特别是男生。近年来随着港片的热播和网络暴力游戏的泛滥,使得青少年们容易找到模仿的对象,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感染,暴力,英雄主义等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近几年学生的犯罪率明显提升。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复旦学生向舍友投毒案。学校本是学习的地方,为何变成了犯罪行凶地呢?学生在学校里比较放松自由,容易滋生不良习惯,加之身边缺乏提醒约束,容易使学生拉帮结派,寻衅滋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一)自身原因青少年的成长不仅关系到现在,更关系到未来。在家庭、学校、政府都重视其教育的同时,青少年们也应该更加重视个人素质,加强自身控制力。宋瑛璐认为:从生理上看,犯罪的发生与人的体力发展是相适应的。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常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因而有些青少年办事鲁莽,缺乏理性思考,热情过高理智又不够,如果遇事不顺心,便容易产生冲动,导致犯罪。从心理上看,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事实上,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成熟,逆反心理强,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一旦遭遇挫折或者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愤恨、仇视等反叛心理,这时极易导致犯罪。[9](二)家庭原因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思维模式的塑造,行为方式的形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金德认为,一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也是有身心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1、家庭结构残缺不全父母离异削弱了家庭对孩子的监护能力,使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父母都在,但家庭不和睦,不良的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3、一些事业性、生意型家庭,父母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对孩子疏于管教,致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夫妇外出务工,大部分人把未成年的子女留在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代为照顾。这些留守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和及时有效的教育规范,极易产生自卑、孤僻、任性、固执、暴躁等性格缺陷,极易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0]总之,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三)学校原因对型塑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规范而言,学校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了那么长的时间,人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在校园中度过。同样的,学校里一些不好的方面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牛旭的青少年犯罪理论为:1、学业失败和青少年犯罪:学习成绩差和青少年偏差行为有着直接的关联。事实上,研究者普遍发现,和个人的经济地位、种族和民族背景、朋友交往等因变量比较起来,学业失败对于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强烈的显示意义。学业失败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青少年偏差或违法犯罪行为。一方面学业失败的青少年会觉得沮丧、愤怒,看不到什么好的将来,不相信通过正常的渠道可以获得成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成绩不好一直重复,不仅使青少年觉得在学校自己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更引起他们人生之初中最重要的人――父母、朋友和老师对其的负面评价。[11]缺乏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差并不是青少年天生的问题,多数与学校对其态度有关,学校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喜欢学校或者不依恋学校,这才是其容易犯罪的原因。2、办学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学校是培养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但一些学校教育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只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没有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王洪成认为,若一个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的发展,会令学生自身也容易放松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的陶冶和提高,行为就会变得不规范甚至不检点,表现为自私、冷漠、狭隘、缺德、损德,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等。[12](四)社会原因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解释,学界与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人员均作了大量研究。他们从不同的立场或不同的分析角度来研究,从而所得的结论也各有不同。金城从网络视角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网络上的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并加快犯罪的进程。网络传播的西方价值形态文化,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于崇尚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将面对网络文化的严峻考验,少数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很有可能因价值观错误而埋下犯罪的种子。[13]刘亚娜、胡悦、郭虹从网络视角上还认为,青少年在沉溺于网络世界时,会疏离社会现实,从而导致青少年情感冷漠和行为异常,因而更容易促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14]李锡海、盛兆林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社会转型使流动青少年面临多种矛盾和冲突。在学习新的生存法则与放弃旧的生活方式的冲突,会使流动青少年们无所适从,心理上充满紧张、犹豫和不安,并与社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极易使其走上犯罪道路。2、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犯罪的精神成本降低。流动青少年由农村来到城市,实际是远离熟人社会,原来的规范约束失去了控制力,对个人行为不必担心邻人如何评价和对家人亲朋造成什么影响。流动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的道德操守,而这方面又恰恰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道德素质较差,造成自我监督的效力较差,失范、悖德和违法行为的发生就成了必然现象。3、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漏洞是流动青少年犯罪增多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处于失控状态,远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仍由公安机关一家独撑局,导致了人口流动的盲目性更加突出,社会治安混乱。”[15]田志鹏从社会文化市场上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他认为,目前我国拜金主意、极端个人主意、享乐主意之风蔓延,社会规范管理失控,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特别是充斥着大量渲染色情、暴力、凶杀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对心理还未成熟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可能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16]三、青少年犯罪的防护措施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防青少年偏差行为以及他们成年以后的犯罪行为。采取措施切实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去共同努力的。我们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遏制青少年犯罪的滋生。对此,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家庭措施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启蒙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此,治理青少年犯罪,处理好家庭环境的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刘京辉认为,家庭预防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家庭关系要和睦。健康的充满爱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养成开朗、关爱他人的人格,也有利于培养家庭、社会责任感,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2、父母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为青少年起表率、示范作用。为人父母,身教甚于言传。3、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父母对子女既不能过于简单、粗暴,也不能娇纵溺爱,应与子女平等对话、民主交流,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帮助子女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17]黄筱璁认为,父母既然当初决定赋予这个孩子生命,就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不能因为婚姻的不美满、工作的繁忙、生活的不顺而忽视或是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采用错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18]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初都是从家庭的潜移默化中开始形成的。而家长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也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重视到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避免青少年因家庭缘故心理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二)学校措施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的基地,是未成年人从家庭踏入社会的重要一环。现代教育制度要求学校不仅进行知识灌输与教导工作,还担负着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顺利社会话的重任。为此,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品行的引导。陈晓明认为,为防止青少年犯罪,学校应当:1、学习社会化。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法制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懂得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追求自由的尺度规范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等等。2、教育人性化。人性化教育首先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传统目标和对未来成功的期盼。4、学校应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应以肯定、支持、鼓励的教育模式,用温暖、宽容、真诚的情感来教导学生。5、教学评估多元化。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崇高职责,而不是以拿一张文凭为目的。[19](三)社会措施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将诱导人们特别是善于模仿学习的青少年走上歧路。因此,作为营造社会环境的成年群体、保障社会安定的各部门机构都要负责任地营造一个文明向上的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姚建龙提出,青少年预防犯罪包括三个层级:1、一般预防;2、超前预防;3、再犯预防。[20]对于占青少年犯罪的大多数流动青少年来说,林国雄对此关于社会措施的观点是:应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经济因素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是对社会各种现象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无论是目前农村中出现的高辍学率,还是因农村流动青少年因对金钱的渴望而实施一系列恶性的谋划性犯罪,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20]金诚提出要完善网络立法和网络执法,立足教育与引导,有效地防范与控制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做法是:1、发展良好的网络文化,引导主流的文化氛围,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2、完善刑事与行政立法,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为有效打击青少年涉网犯罪提供法律依据;3、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有效防控青少年涉网犯罪;4、立足教育引导,重要预防。[21]对于社会环境方面,于淑芬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净化社会大环境。1、我国政府要发动科技力量,迅速攻克电脑网络的控制过滤体系,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因素控制起来;2、整顿市场秩序,还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的本来面貌,让青少年能体会到市场经济积极方面;3、正确调整收入差别,对低收入、生活贫困的青少年要有相应的扶持措施,不要造成“逼上梁山”局面;4、国内部分媒体需要对自己的传播行为适当控制,杜绝传播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5、社会各界应积极联手,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法规,依法减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22]四、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反思我国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成果的数量很多,而且我们从以上对近十年来有关文献研究的梳理中看到,这些文献能全方面的从各个角度、立场来研究青少年犯罪,这些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然而,关于青少年犯罪研究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有关于青少年犯罪后的处理措施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第一,众所周知,近十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但关于处理犯罪青少年的研究确很少,而且关于处理犯罪青少年的研究没有形成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致使他们可能还会在发生犯罪行为。第二,科技在发展,而时代也在变化,青少年们犯罪的现状、特点等也会改变,而研究者更是要根据他们心理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等,但现在关于青少年的研究确是更新不及时,得不到最新的数据,也就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当然,这些所缺之处与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复杂化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