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_第1页
1语文试卷-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_第2页
1语文试卷-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_第3页
1语文试卷-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_第4页
1语文试卷-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溃退(kuì)咆哮(páo)滞(zì)留翘首(qiào)B.宠溺(nì)黝(yǒu)黑侏儒(rú)不辍(chuò)C.锃(zēng)亮镌刻(juàn)教诲(huì)诘责(jié)D.骤雨(zòu)畸形(jī)妯哩(zhóu)燥热(z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杳无消息深恶痛疾妇儒皆知抑扬顿挫B.正襟危坐锲而不舍寻人启示锋芒毕露C.诚惶诚恐藏污纳垢绵里藏针冥思遐想D.和颜悦色油光可签精疲力尽殚精竭虑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然而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击溃及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封锁江阴要塞,控制长江。B.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使他获得巨额收入。C.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D.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流的文学巨匠,还是俄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画面上的几个人:朱德、彭德怀、陈毅,都是中国的开国元勋。B.奶奶一大早在门外喊:“怎么还不起床啊?小祖宗。”C.D.《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宋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本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B.“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C.《记承天诗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D.《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的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书是一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 ????A.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B.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C.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D.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2)树树皆秋色,。(3),江入大荒流。(4),望峰息心;,窥谷忘反。(5)《庭中有奇树》中“,”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6)《龟虽寿》中借骏马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名句是“_________,志在千里。”(7)《赠从弟》(其二)中借松柏明志向之坚贞的句子是“,松柏有本性。”(8)《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深化主题的句子是“,。”8.综合性学习。(6分)《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1)班上准备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就如何清楚地把握《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所写的事实设计出合乎逻辑的学习步骤,让一个从没读过这本书的同学知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表述清楚每一步该做的具体事项。(至少包含三个步骤)(每答对一处给一分,满分3分)(2)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将分三个专题探究。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领袖的革命之路。专题二:关于长征。专题三:信仰与精神。假如你是组长,请代表组员选择一个专题,并围绕你所选的专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拟定3-5个探究项目,便于组员分工查阅相关内容,完成专题探究任务。(每答对一处给一分,满分3分)二、阅读(共44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10.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11.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2―16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疾也能以径寸之木B.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春冬之时乃记之而去D.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15.[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16.[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0题。(11分)低碳生活处处可为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冯云有删改)。17.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18.“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19.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2分)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2—27题。(15分)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2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2分)23.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和加点的词语。(3分)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______________→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4分)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25.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______________之情,又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26.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2分)27.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2分)三、写作(50分)题目:最令我的一个人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考生本人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2017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B2.C3.C4.C5.A6.B7.(1)芳草凄凄鹦鹉洲(2)山山唯落晖(3)山随平野尽(4)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5)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6)老骥伏枥(7)岂不罹凝寒(8)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8.(1)步骤一: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步骤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步骤三: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步骤四:阅读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2)选专题一,可从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的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等项目入手。选专题二,可从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长征的历史价值。(3)选专题三,可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等。9.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10.D【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1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13.①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14.D15.[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16.对祖国壮丽山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