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练习3含解析新人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B.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C.学校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恶习。【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A.事物繁多,丰富多彩。B.孤独一人,不合语意。C.不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冬日,“九眼贡莲”已进入双节前的黄金采摘期,数名采藕人正穿着防护衣在地里忙着采摘莲藕,将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B.这家4S店长期占道修车,不仅毁坏了人行道地砖,而且不能让行人、车辆正常通行,给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C.建设智慧城市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进入秦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漫山遍野点缀着火红的枫叶,蔚为壮观,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绝美画卷。手,合理规划管理城镇,打造城市宜居环境,解析:选DA项,成分残缺,“将销往”前应加上主语“这些莲藕”应改为“给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或“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C项,搭配不当,“增强”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搭配。;B项,句式杂糅,响”3、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简明、得体。新年将要莅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的时候,编辑部格外热闹。不少读者通过热线电话送来了感人的祝福,也有读者寄来了贺卡,写下了如火的诗句。编辑部全体成员感同身受,在此,发自肺腑衷心地感谢各位朋友;同时,还想惠赠各位朋友一份新年的礼物,这就是编辑部办好刊物的三条承诺:全方位扫描,零距离贴近,无障碍阅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考生解答这类题目,要注重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①词语使用是否赘余;②词语在对象、敬、谦褒贬等方面是否误用。考生答题时,可以对每一句话使用的词语进行分析,判断语段使用的词语的正误。“莅临”是“到来”的书面语,多指贵宾的到来,而新年的到来用“来临”即可。“之际”的意思是“的时候”,与后面的“的时候”重复,删去一个。“感同身受”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衷心”的意思是出于内心的,和“发自肺腑”意思有重复,删去一个。“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用在这里不合语境。答案:“莅临”改为“来临”,“之际”“的时候”保留一个,“感同身受”改为“十分感激”,“发自肺腑”“衷心”保留一个,“惠赠”改为“回赠”。4、“江南是一种意象,是唐诗里的明媚,是宋词里的哀怨。”古今文人都爱吟咏江南,请仿照例句,另写两句体现江南特色的句子,要求结构相似,字数可以不等。例2:江南是南塘的那朵荷花,映红了扁舟上的采莲人。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本题考查巧妙,要搜集江南的特色事物,仿写时除了形似外,还要求神似,还要用上比喻的修辞。答案:江南是今朝的一缕秋风,盘剥了桥边脚步。5、根据下面“草莓族”,现在多用来形容一部分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他们不善于团队合作,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70后差。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时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薪水的工作,就会见异思迁。的枯藤。江南是墙角的那朵梅花,留住了归客的的文字,给“草莓族”下一个定义。(计标点,不超过60个字符)他们像草莓一样,尽管往往没什么定答案:草莓族是指一部分表面光鲜亮丽却受挫能力差,不善团队合作,工作定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均较差的80后年轻人。6、阅读下面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给丰子恺的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根据漫画含义,写一首小诗或对联。(不超过40个字)解析:所取的标题要体现漫画表达的内容或内涵,图中可见两人的脚绑在一起,手互相搭在对方的肩上,表达了同心同力的内涵。回答第二题的诗歌或对联,也要体现漫画的内涵,还需注意对联的字数、结构、平仄等细节问题。答案:(1)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或步调一致)(2)含义:扶着双肩,走在春天;步调一致,心阔地宽;携手并行,前方圆梦。二、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赠斯远赵蕃[注]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注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二泉”,同为江西诗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宗黄庭坚。理宗“上饶派的殿军人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悄然开放。诗的时节和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定。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答:【参考答案】1.AD[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是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2.(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基调。(大意对即可)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说,诗人拭目以待,期还没有全部显露(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如颈联为补足颔联“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诗人认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穷日日”前面冠以“要须”,“遍村村”前面冠以“无惜”,突显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沉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三、近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1~3题。米的恩典甘典江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事。多少年以来,中国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土地联系着、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大米。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顾客从一袋米看不到四季的替换,闻不着泥巴、雨水和阳光的气味,也无视农夫的喘息与农妇的忧伤。可怜的米,被抽象成了一种消费符号。每次不得不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我都在想猜:知还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在历史与道德即揣着一本购粮证。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等中,假如苏格拉底看到这一切,不两千多年前,他就对物质消费不屑一顾:“我们的需要越少,就越接近神。别人为食而生,我为生而食。”也就是,对于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来说,他只需要粮食即可生存,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与理性。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提醒,我开始尽量少去超市,实在要去,也要扪心自问一番:是不是因为听从了大米的召唤?我越来越相信:过度的物质消费,是一种恶习,甚至,是对人类独立于物质的高贵精神的冒犯。每一粒大米,无论是干瘪的还是饱满的,一起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演绎了生命的涅槃,

见证过土地的馈赠,追逐过阳光雨露,领受过人的安抚和神的祝福。在此意义上,它们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利进入人的胃,化为人的血肉与精气。联想到米的“远亲”——麦子。西方人眼中的麦子具有神性,因为麦子经过“施洗”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有信仰的面包,荣升为基督的圣餐。我想,倘若真有神灵可以降福于诸般良善与恩惠、纯洁与正义,那么它可以启示麦子,同样也能祝福大米。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敬畏粮食,就是遵守心灵的律法,可以凭此找回自我,梳结人伦理,并抵达感故乡。恩典中,了永恒的充实与大地的恩的从一粒大米的我领受与安宁。(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交代“米”是我最敬重的一个汉字,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说文解字》《易经》中的词句、苏格拉底的话以及西方对麦子的膜拜,既表达了对解,更增强了文本的厚重与力量。C.文中叙述,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后来,开始自由流通,人们幸福生活便开始了。D.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内涵丰富语言极富感染力,告诉读者粮食是至善至美的对象,并非抽象的一种消费符号。解析:选CC项,“工作人员居高临下的目光使我突发恐惧”错,文中使我突发恐惧原因是:要是哪天人们没有了粮食怎么办。还有“大米开始自由流通”,人们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并未提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便开始了”。2.综观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中加点词“恩典”的内涵。(5分)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解释“恩典”一词的含义,境分析,分点概括答案即可,不可脱离原文本。答案:“恩典”原指帝王的恩赐和礼遇,现泛指恩惠。(1分)文中的恩典有以下意义米的深厚理大米真正的然后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及原文语:①丰富了中华文化;(1分)②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分)③联系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的媒介和命脉;(1分)④生产稻米的梯田,给人以视觉享受,“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1分)★3.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文本及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