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探索:电视综艺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_第1页
转型与探索:电视综艺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_第2页
转型与探索:电视综艺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_第3页
转型与探索:电视综艺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_第4页
转型与探索:电视综艺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型与探索电视综艺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作为当今电视内容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在近几年呈现出空前的发展热度,节目类型更新换代频繁、行业生态环境急速变迁、新的现象和规律不断涌现。电视综艺在如今,已经成为电视平台获取观众、占领市场的重要武器,在市场、观众、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之下不断成长发展。2017年,中国的电视综艺经历了又一个转型与探索的一年,与前两年相比,2017年的电视综艺行业算不上繁荣,现象级的爆款并没有出现,电视综艺市场也在明显地经历冷却和降温,网络综艺的崛起让电视综艺多少有些失色。但整体来讲,整个行业多了一份理性和沉淀的意味,在资本和市场催生的泡沫逐渐破裂挥发之后,如何找寻到更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电视综艺面临的一个命题。然而2017年中国电视综艺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属性,新的节目类型持续被生产,包括文化类综艺和慢综艺等节目类型的兴起让返璞归真成为综艺创新的动力和内核,而老牌综艺也在不断维新当中继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政策导向在这一年对电视综艺的发展发挥了强势的作用。在2017年,电视综艺的创作生产力和原创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专业化分工和工业化制作继续得到推进,这些都为电视综艺在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一总体状况:转型调整与探索发展成年度关键词2017年的电视综艺行业与2014年、2015年相比,算不上火热,市场遇冷、电视综艺收视下行,行业期待中的现象级电视综艺在这一年并没有出现——转型、调整、探索、发展,成为这一年电视综艺领域的关键词。在经过前两年的集中爆发之后,电视综艺如今在电视内容“三驾马车”中的分量变得越来越重,对于电视平台的品牌塑造、全年收视的拉升以及商业回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对综艺内容的培养和投入,成为各大电视平台近几年奉行的战略路径,因此综艺节目特别是大型季播综艺节目的数量在近几年实现大幅增长,生产力在市场和资本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释放。2017年,省级卫视周末晚间档季播节目共105档,数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1]目前来讲,周末晚间季播综艺基本构成了每年电视综艺数量增减的最大变量,因此可以看出,2017年电视综艺的数量较前一年基本持平,与前两年在电视端口疯狂滋长的状况相比,综艺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目前电视综艺的体量空间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量级。尽管数量上并没有大的浮动,但是综观整个2017年,电视综艺的整体发展态势也没有再现前两年的热闹局面,从2016年开始,电视综艺市场趋于理性的态势已经开始出现,在2017年进一步得到延续和印证。从收视率、观众反响以及市场的反馈等各个维度来看,所谓现象级电视综艺节目并没有出现,真正引发全民探讨和追捧,并在文化层面和商业层面产生颠覆性和引领性的标杆性节目缺乏。与此同时,无论是老牌综艺还是新创的品类,都出现了相对疲乏和无力的状态,某些品类如文化类综艺和慢综艺表现突出,但也表现出了整体发展动力不足的状态,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凤毛麟角。可以看到,一线卫视依旧是综艺节目的主力战场,在马太效应和双虞效应的影响之下,二、三线卫视继失去电视剧的话语权之后,在综艺节目领域也基本上失去了竞争的可能性,综艺节目的行业准入和创作门槛越发提高,后进卫视基本上被挤出了综艺竞争的行列,电视综艺成为一线强势卫视之间的游戏和竞赛。包括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在内的一线卫视在周末档期都基本将大型季播节目贯穿了全年,央视2017年在文化类综艺上的发力让其在综艺版图的竞争上有了动力,挽回了前两年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上的颓势,而山东卫视、安徽卫视、深圳卫视、湖北卫视等准一线卫视也会在一年当中的某些季节和时段里间歇性地推出大型综艺节目,构成对整体电视综艺格局的补充。目前来看,周末档已经成为各大平台综艺节目推新的重要时段,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基本上都被各大类综艺节目所排满,并且呈现出季播化贯通四季占领全年的态势,除了几档老牌常规节目之外,新创节目基本都以季播的形式出现。(一)央视和一线卫视成综艺主战场,二、三线基本失去竞争话语权大体量、大投入成为目前综艺节目创作生产的一个主要特征,尽管明星类节目在近两年开始受到限制,但综艺节目的制作体量总体上来讲并没有很大的下降,特别是对于在品牌打造和受众获取上有强大力量的头部综艺来说,大体量是一种必然,因此,只有一线平台才有可能持续地对这类综艺节目进行投入和生产,二、三线卫视基本失去了持续打造投入的可能性,没有稳定的产量也就没有持续稳定的内容去投入市场,继而更加失去主导权。因此可以看到,2017年,综艺节目的生产基本上都集中在一线卫视平台,而央视凭借着多年积累的资源整合和人才整合能力,借助文化类综艺的发展势头成功引领了此类节目的创作潮流,这成为2017年电视综艺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而大量的二、三线及尾部卫视平台则基本失去了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2017年,包括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在内的卫视前五平台,成为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综艺节目类型创新的探索上,这几家卫视平台基本都处于领先的位置。湖南卫视作为老牌的综艺强台,2017年在综艺节目的创新上依旧有着引领式的表现,除了老牌常态播出的综艺节目包括《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之外,湖南卫视每个季度的周末三天时间都会推出大型季播综艺,全年至少有12档周末档的大型季播综艺上档,慢综艺、素人综艺和星素结合成为关键词。浙江卫视近两年凭借着现象级节目的接连诞生成功进入超一线平台,在综艺节目上的探索也有着非常高的动力和积极性,2017年,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依旧是进入常态化生产的一年,周末三天相继推出多档大型季播综艺,并且在探索的品类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除了继续在明星类真人秀节目上探索之外,在棚内综艺、美食综艺、喜剧节目上的探索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东方卫视近两年得益于体制机制改革对生产力的释放,在综艺节目的创作创新上也表现出强劲的势头,2017年依旧是巩固自身强势品类——喜剧、脱口秀、明星真人秀。除此之外,在文化类节目上也有多样化的探索,构成2017年整体的版面。江苏卫视在音乐类节目上继续深耕,创造出贯穿全年并且多元化的音乐节目品类,同时在题材的拓展上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如在魔术类、脑力益智类综艺上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综艺节目创作路径。北京卫视经过两年的耕耘,2017年在综艺节目领域迎来收割期,《跨界歌王》跻身头部歌唱节目的行列,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同时以此开拓出的“跨界”系列也是品牌延续的一种方式,其中的《跨界喜剧王》和《跨界冰雪王》是从喜剧和滑冰两个差异化的题材切入,是一种不错的探索,同时北京卫视还在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上有不少探索,如《但愿人长久》和《生活相对论》走的就是情感化的真人秀路线。除此之外,包括山东卫视、安徽卫视、深圳卫视、湖北卫视等在内的准一线卫视或者说二线卫视平台,也在这一年里积极地推出自己的综艺节目,尽管推出的数量和体量无法与一线平台相媲美,但也在寻找自己突围和发展的路径。例如,山东卫视在立足文化定位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着青春化路线的探索,先后推出《超强音浪》《育儿大作战》等年轻态的节目类型,而《国学小名士》《2017年论语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推出也让山东卫视在这一品类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安徽卫视推出的民歌演唱类节目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季度的歌唱类节目的牌照,从题材到制作品质上都有较高的水准,同时《我们的法则》则是安徽卫视明星真人秀的代表作品,依旧在这一年被推出。深圳卫视则继续推出《极速前进》和《闪亮的爸爸》这两档口碑和品牌都不错的综艺节目,让其在综艺竞争中成功占领一席之地。周末档已经成为各大平台综艺节目集中地,特别是在“限娱令”依旧发挥作用的当下,周末黄金档成为综艺节目必争之地,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尽管面临市场下行的客观环境,但可以看到,重点综艺已经贯穿了各大一线卫视平台,并且贯穿全年。如今,各大平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时段,这一趋势在2017年得到延续和强化,如周五、周六是湖南卫视的强势综艺时段,而周五也是浙江卫视综艺争夺的重点时段,周五晚间黄金档的综艺竞争就体现得异常激烈,东方卫视则在周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强有力的节目时段,每个季度的大型重点节目都会在这一时段被推出。(二)现象级爆款缺失,转型与探索成为主旋律从2014年开始,现象级综艺的概念开始形成,而所谓现象级综艺,是指那些在节目形态、商业模式或者受众基础等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带来颠覆性或者具有极强的引领性的节目。目前行业公认的现象级节目包括2010年的《非诚勿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2014年的《奔跑吧兄弟》,这些节目在当年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或者在创作方法和商业模式上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在引发大众关注和讨论的同时,在行业当中也引领了创新的趋势,引发大量同类节目的诞生。而综观2017年,尽管包括《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在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及包括《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在内的慢综艺受到观众和行业的关注,各自引发了一股潮流,但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引领性来讲,距离真正的现象级综艺还有一段距离。从收视率来看,2017年省级卫视周末晚间综艺中,CSM52城平均收视破2.0%的仅两档,而平均收视破1.0%的有25档,[2]这与以往头部综艺节目动辄破3.0%甚至破4.0%的节目盛况相比,显得有些暗淡。而在2017年更鲜少出现全民探讨的节目,尽管《中国诗词大会》在年初曾引发不小的话题,《朗读者》也创造了文化类节目的高话题表现,但离真正的全民性还有一定的距离。从创作方法和商业模式的引领性来看,尽管文化类综艺和所谓慢综艺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行业的跟风,但从创作和制作方法来看,这两类节目本身并没有带来多少革命性,前者跳脱不了传统棚内综艺的制作模式,后者其实也是前两年已经出现的观察类真人秀的一种细分,行业影响力和引领力与过往现象级节目有距离。2017年,对于中国的电视综艺行业来说,更多是转型和探索的一年,对于新的市场方向和节目类型,各个平台和制作方都在进行探索。在经过三年多的急速发展和膨胀之后,电视综艺行业的热度有所下降,进行转型升级是行业、平台和市场都在积极探索的。二发展特征:文化回溯与返璞归真成创新内核2017年,尽管整个电视综艺行业处于转型和探索期,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综观整个2017年的电视综艺行业,创新依旧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尽管这种创新的力度和频率与以往相比有降温的状态。对于各大平台来说,老牌综N代在这一年占据了主力地位,各大平台的重点大型综艺依旧是综N代在其中发挥主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综N代节目的影响力普遍出现下滑的趋势,与往年不可相提并论。2017年文化类综艺实现强势崛起,构成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综艺原创化道路,向传统文化回归和原创成为此类节目的重要特征,在政策和行业本身的双向引导之下,文化类节目得到各大平台的孵化,并且这种趋势也将延续到2018年。与此同时,慢综艺开始在2017年实现逆袭,这类在以往被认为并不适应中国市场的综艺节目题材受到了各大平台的追捧,其中的一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星游戏竞技类的真人秀节目在2017年则呈现出整体式微的局面,这类快节奏、强剧情的节目开始被更情感化的慢综艺抢了热度。除此之外,2017年歌唱类节目依旧是一种坚挺的节目类型,被各大平台探索尝试,但总体来讲爆发力不足,影响力不及网络平台的自制综艺,而喜剧类节目也是一种热度较高的节目类型,但在2017年喜剧节目总体进入了冷却期,热度不再。(一)类型探索继续,老牌和新品在创新中推进每年的电视综艺行业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风貌,2017年也是一样,新的节目类型的探索是中国电视独有的特点,在更新换代频繁的情况下,每年都探索创新化的节目类型是一种必然。2017年,老牌综艺和一些新品综艺都在进行探索,并呈现出自己的发展特征。1.综N代依旧是主力,但影响力不及往年2017年,综N代依旧唱主角,是电视综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尽管更新换代频繁、大量新节目涌现是近两年综艺行业发展的常态,但进入2017年,市场和平台以及制作方合力让这种出新的频率放缓,选择相对保守的方式,让经过市场检验的老牌节目继续上档,释放其空间和价值。可以看到,包括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在内的一线平台,重磅综艺中老牌综N代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以湖南卫视周末季播节目为例,2017年上档的《歌手》(由于“限韩令”,《我是歌手》改名为《歌手》,并且在节目形态上略作修改,但依旧是原来节目的延续)、《我们来了》、《我想和你唱》、《花儿与少年》都属于综N代的范畴;浙江卫视则依旧是由《奔跑吧》(由于“限韩令”,《奔跑吧兄弟》改名为《奔跑吧》,并且在节目形态上略作修改,但依旧是原来节目的延续)、《中国新歌声》、《王牌对王牌》、《梦想的声音》、《二十四小时》等综N代节目仍然是主力,无论是收视、口碑还是商业回报新创节目依旧无法与这些综N代相媲美;东方卫视在2017年的重磅综艺依旧是《极限挑战》《欢乐喜剧人》《天籁之战》等综N代节目;而对江苏卫视来说,2017年依旧由《非诚勿扰》《蒙面唱将猜猜猜》《我们相爱吧》《最强大脑》等综N代节目扛起竞争大旗。而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作为综N代节目在2017年表现相当亮眼,在收视和话题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N代老牌综艺节目对各大平台来讲,依旧是不可或缺的重磅内容,无论是从招商体量还是从收视率来讲,这些综N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歌手》《奔跑吧》《极限挑战》等节目依旧是各平台广告收入最好的节目,并且也是各大平台话题和口碑的集散地。但在2017年,有一个现象很显著,那就是这些综N代整体的影响力在下滑,与它们各自最鼎盛的时期相比,都有所不及。数据显示,包括《奔跑吧》《中国新歌声》《欢乐喜剧人》《王牌对王牌》《最强大脑》《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在内的综N代在收视率上都有不小的下滑。以《奔跑吧》为例,2016年其CSM52城平均收视达到3.59%,但2017年这个数据仅为2.64%,下滑率达到26.46%;《欢乐喜剧人》在2016年的平均收视率是2.88%,而2017年则下降到1.65%,下滑率达到37.75%;《歌手》在2016年的平均收视率是2.07%,而2017年则下降到1.35%,下降率达到34.78%。[3]从这几档节目的收视率变化中可以窥见,这些往年火爆的综N代节目在2017年普遍开始下滑,尽管它们依旧是电视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综艺节目。收视的下滑只是一个方面,从整体的话题度、影响力来看,影响力的下降是趋势也是必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这些节目自身的生命周期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整个综艺行业的客观环境有关,竞争激烈,相关资源被迅速地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综艺节目的生命周期变短,创新动力不足又导致节目续航力存在问题,全新的节目样态又无法及时补充上来,造成了这些综N代节目表现乏力的现象。2.文化类综艺强势崛起,成中国特色原创探索正规军文化类综艺在2017年再次勃兴,并且势头颇为猛烈。从2017年初开始,包括《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在内的文化类综艺获得了很高的口碑以及不俗的传播度,进而成功引发了一轮文化类综艺的热潮,央视成为此轮文化类综艺创新的引领者和创新者,直到年底的《国家宝藏》再一次创新了文化类节目的表达,引发不小热议。在央视的带领下,各大卫视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文化类综艺,其中东方卫视、山东卫视、北京卫视等卫视表现较为突出。东方卫视将文化类综艺贯穿全年,《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唱响中华》《拜见小师傅》四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先后上档,诗词、戏曲、外国人唱中国歌、文化传承成为其表达的元素所在;山东卫视和北京卫视本身的频道定位就与文化相关,因此也顺势抓住了这一轮文化类节目的热潮,推出了自己的文化节目,其中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2017年论语大会》,北京卫视的《传承者》《非凡匠心》,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除此之外,其他卫视也在积极推进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湖南卫视的《汉语桥》《中华文明之美》都启动了全新的表达方式;浙江卫视的《汉字风云会》《中华好故事》是其深耕文化类节目的代表作品;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也是文化探索的一次尝试;此外,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湖北卫视的《风语日记》、贵州卫视的《我在贵州等你》等也都是各大平台文化类节目创新探索的案例。可以看到,诗词、戏曲、国学、“非遗”、文学历史等都成为此轮文化类节目表现的主题和素材,同时在表达方式、节目形式上有一些新的探索,竞技、朗读、表演、真人秀等综艺元素都被融入进来,让节目在文化元素的表达上有了更多样丰富以及受大众喜欢的形式,文化元素嫁接综艺元素,在形式上的革新是这一轮文化节目爆发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代表的管理机构对于文化类节目的扶持力度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加大的时期,市场也开始对此类节目表现出一些积极的反馈,特别是一些高话题的文化类节目的诞生,让市场看到了此类在以往相对曲高和寡的节目大众化传播的可能性。这些都构成了文化类节目发展的现实土壤,并且这种土壤还在持续培养中。3.慢综艺逆袭上位,明星游戏类真人秀逐渐式微慢综艺的逆袭也是2017年电视综艺领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包括《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三个院子》在内的节目掀起了一股慢综艺的风潮。实际上,所谓“慢综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类型化的概念,而更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术语,它们实际上还是属于观察类综艺的范畴,所谓“慢”只是相对于前一段时间所流行的以《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为代表的节奏和剧情相对较快的明星类真人秀所说的。因此,所谓“慢综艺”,就是指那些缺少游戏和任务、编导对参与者干涉较少,依靠前期选人和环境设置以及强大的后期制作来完成叙事,内容较为生活化、节奏相对较慢的观察类真人秀。不可否认,在韩国同类节目的带动下,慢综艺在2017年的电视荧屏上悄然兴起,年初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在收视和口碑上的意外成功,让行业开始迅速将视角对准了此类节目,打破了行业固有的认知。在以往,这类节奏较慢的观察类综艺普遍被认为不如游戏任务类真人秀吸引观众,但在2017年这一状况发生扭转,可谓实现了一次逆袭。随后,《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三个院子》《生活相对论》等节目,都以“清流”的姿态渐次被推出。其中《中餐厅》和《亲爱的客栈》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也让湖南卫视在此轮慢综艺的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式微的态势,这类以强游戏、重任务为特点的明星真人秀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度消耗之后,逐渐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出现下行的趋势,在收视率和话题度上不及以往,在新鲜度上也不及新兴的慢综艺类型。而一些新推出的明星游戏类真人秀也普遍反响一般,如湖南卫视的《七十二层奇楼》、东方卫视的《挑战的法则》、浙江卫视的《高能少年团》、江苏卫视的《来吧兄弟》等,无论是收视还是市场反馈都不是特别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类节目式微的态势,明星大咖并没有拯救此类节目的颓势,证明唯有走心和用心的制作才是真正获得认可的基础。4.歌唱类节目坚挺但爆发力不足,喜剧类节目探索继续但热度不再尽管面临政策上的多重限制,但歌唱类节目在近两年有着较为积极的探索和发展。歌唱类节目的数量虽不及兴盛时期的2012~2013年,却在数量上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各大平台都在持续推出歌唱类节目,并且在节目形态上持续进行着翻新。2017年,湖南卫视的《歌手》《我想和你唱》,东方卫视的《天籁之战》,浙江卫视的《中国新歌声》,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以及江苏卫视的《蒙面唱将猜猜猜》《金曲捞》《不凡的改变》等,还有安徽卫视主打民歌竞唱的《耳畔中国》,都是歌唱类节目的代表作品。其中既有传统的素人选拔,也有明星竞赛,有星素对战,也有主打跨界歌唱和歌曲改编的,从类型和形态来看,表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但总体来讲,2017年,歌唱类节目整体表现平稳,并没有出现大的爆款节目。2017年,喜剧综艺一改前两年的火爆和一哄而上,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基本上形成了几大喜剧节目寡头垄断的局面,其中东方卫视推出的以《欢乐喜剧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喜剧类节目颇受欢迎。2017年,《欢乐喜剧人》依旧是喜剧综艺的代表,而浙江卫视的《喜剧总动员》以及新上档的喜剧综艺《开心剧乐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北京卫视的《跨界喜剧王》也成为喜剧综艺探索的一个重要节目,而湖北卫视的《我为喜剧狂》在2017年也进入了第四季,成为老牌喜剧综艺的一个代表。探索继续但热度不再,是喜剧综艺在2017年面临的发展境况,包括《欢乐喜剧人》在内的喜剧综艺并没有创造过往的好成绩。喜剧资源的消耗、观众审美疲劳的来临、创作力的整体不足,是喜剧综艺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文化回溯与返璞归真成创新趋势和内核综观2017年电视综艺整体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总体趋势和路径。在经历过上一阶段的电视综艺行业和产业的疯狂发展之后,降温和回归理性是在政策、市场和观众诉求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结果。反映到创作当中,一种文化回溯和返璞归真的潮流也就悄然兴起,一味地拼明星咖位的制作方式已经受到自上而下的反感和限制,普通人开始有意识地被回归,而大量游戏任务类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也开始出现瓶颈,制作乏力、普遍质量不高是其特征所在,也迅速地将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消耗殆尽。文化类节目的兴盛,一方面与政策的引导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这类主打知识性和文化性的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需求,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活的智慧,进而对当下形成观照,这也是传统文化节目散发出魅力的重要原因。而慢综艺节目之所以在当下能够受到欢迎,除了此类节目中的一些代表作品在制作上带来的高品质之外,此类节目本身所包含的强大的情感属性,与当下普遍的社会心理相呼应,回归生活本体,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这些都是当下都市和社会生活中忙碌的人们的一种返璞归真的诉求。此类节目所呈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生活本质的呈现,恰恰是对这种诉求的一种满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焦虑和浮躁是普遍的社会心理,而人们也渴望能够慢下来去真正感悟和体会生活,向传统文化寻求智慧,这些都是当下这种文化回溯和返璞归真的电视综艺节目潮流的社会基础所在。三发展环境:冷市场与热竞争交织,政策导向影响系数变强电视综艺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所谓生态环境既包括市场环境也包括竞争环境和政策环境。综观2017年,市场、竞争和政策这三种因素对电视综艺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电视综艺在这一年里独特的发展景观。(一)市场回归理性,电视综艺淘金热“退烧”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带动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制播分离的时代开始,电视综艺迅速发展成为影视行业一个重要的淘金之地,以《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为代表的一大批现象级节目带来动辄十几亿元以上的创收,并带动一些背后的制作公司迅速成长,让资本嗅到了综艺节目所能创造的能量。这一时期,大量资本和力量开始进入综艺领域,大量体制内的制作者离职创业,一些传统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和广告公司也开始布局综艺业务,广告市场也对综艺节目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以此带动了大量大投入、大制作的综艺节目的诞生。资本和市场催生了综艺市场的繁荣,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泡沫和隐忧,虚假繁荣的局面确实存在。从2016年开始,市场开始逐渐回归理性,这种趋势在2017年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广告市场对于电视综艺的投入开始变得谨慎,这一方面与整体的经济下行的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电视综艺本身整体高品质节目数量匮乏有关系,广告主也不再盲目地对综艺和明星进行追捧。大量在2016年底各大卫视招商会上计划推出的综艺节目,在2017年并没有如期上档,而招商不力是这些节目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本身在迅速变冷,拼明星、拼投入也不再受到市场的非理性追捧,观望和逃离成为资本和广告市场对电视综艺行业的一个基本态度。“冷”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市场变得更差,而是回归到其本身应该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状态,热钱催生的泡沫逐渐被刺破,大量质量水平低下的综艺节目的出现也让电视综艺的产能和产量不对等的关系被暴露,生产力无法满足突然涌现的市场需求,导致整体质量水平的低下,消耗了市场的需求,泡沫的挤压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综艺淘金热开始“退烧”,综艺造富的神话,也变得越来越难实现,资本和广告主变得越来越不好“忽悠”,市场的冷静和理性回归都对电视综艺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网络平台成综艺创新策源地,电视综艺面临内外交困局面2017年,与电视综艺的普遍冷清相比,综艺节目在网络端口反而显得异常热闹。网络综艺在2017年打破了低投入、小制作的局面,出现了投入破2亿元的节目《中国有嘻哈》,将网络综艺带入了大片时代。2017年,网络综艺也诞生了自己的现象级节目,以爱奇艺《中国有嘻哈》为代表,用嘻哈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小众文化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大众化突破,带动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兴起,在节目影响力和商业创收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网络综艺开始正式从边缘向主流化发展。2017年,爱奇艺《中国有嘻哈》《奇葩说》,腾讯视频《明日之子》《吐槽大会》,芒果TV《明星大侦探》《快乐男声》《爸爸去哪儿》等,都成为网络原生综艺的代表作品,其制作水准、影响力等都可与传统的电视综艺比肩,网络综艺实现了主流化的进击。网络综艺从类型到制作方式,都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从题材来看,传统的脱口秀依旧是网络综艺最受欢迎的一种题材,而选秀、明星真人秀以及其他创新类别均有诞生,包括亲子育儿类、美食类、文化类等垂直类题材都在网络上成长和发展。网络综艺继电视综艺之后,成为全新的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甚至在2017年呈现出比电视端口更为活跃的状态。网络综艺的崛起,让本身内部竞争环境就异常激烈的电视综艺又多了一重外部竞争,在市场、受众、人才等方面对电视综艺形成分流。广告主开始将目光从电视端口转向网络,《奇葩说》《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节目的招商早已破亿元,在这背后是大批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开始流向网络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综艺崛起的背后,是大量传统电视人的加入,他们补充和扩大了网络综艺的生产力量,如今受到欢迎的网络综艺,都有传统电视人的身影,甚至很多知名的制作人纷纷进军网络,生产自己的网络综艺节目。这也是2017年电视综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现实。(三)政策导向影响再度加强,讲导向、有文化和鼓励原创影响发展走向对于综艺节目的发展来说,政策导向一直是一个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政策因素在2017年对电视综艺的发展走向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鼓励原创、限制引进,鼓励素人、限制明星,鼓励节目“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这是近两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电视综艺调控管理的总体方向。在2017年的综艺市场上可以看到这些政策走向所带来的影响,拼明星拼投入的节目开始减少,素人参与或者星素结合的节目开始增多;文化类包括科技类等类别的节目开始出现和兴起;引进类节目基本被杜绝,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综艺的创新方向依旧来源于对国外潮流的借鉴和抄袭,包括慢综艺的出现都受到了韩国同类节目的影响。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鼓励“把电视台办成讲导向、有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