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技术与原理_第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技术与原理_第2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技术与原理_第3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技术与原理_第4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消化系统和腹膜腔1-技术与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胃肠道)本章内容胃肠道肝脏、胆系、胰腺和脾肠系膜和腹膜腔急腹症本节内容及课时安排检查技术、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4学时)食管病变(2学时)胃病变(2学时)肠病变(4学时)学习方法和要求

培养影像、基础(解剖、病理等)、临床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胃肠道疾病影像学诊断熟悉胃肠道造影的基本操作了解胃肠道造影原理和现象胃肠道特点

具有管道结构特征有功能性与周围软组织缺乏自然对比,X线下不能直接被显示检查技术

检查技术

胃肠道造影CTDSA血管造影、MRI、US、核素扫描胃肠道造影

(gastrointestinalradiography)

胃肠道造影是依据人工对比原理,用高密度的钡液和(或)低密度的气体两种造影剂在胃肠道囊腔内形成影像的技术观察胃肠道的内腔、内壁,对粘膜皱襞及微细结构显示较好,与内镜媲美显示胃肠道的功能性改变兼顾各类胃肠疾患,定位、定形、定质、定性价值内容发展与现状造影-“相态”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发展与现状1895年伦琴发现X线数月后Strauss用氧化铅和次硝酸铋胶囊做食管透视铋餐造影开始于1903年,在放射界沿用了20年1910年Bachem提出用硫酸钡代替铋剂近20多年双对比造影代替了传统单对比造影发展与现状造影剂的发展铋餐(氧化铅和次硝酸铋胶囊)钡餐(硫酸钡)硫酸钡原子序数高、密度高,可提炼至极高纯度,可配成很高的浓度,在胃肠道完全不吸收,无副作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发展与现状双对比造影的钡剂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特点:高度流动性或较低粘稠性高浓度微粒大小具有杂异性抗凝性触变性(复混悬性)弥散性以及塑性发展与现状其它造影剂的应用:有机碘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油脂类造影剂(碘化油)产气粉发展与现状造影方法的优化传统单对比法现代双对比法发展与现状双对比造影中气体的作用充盈胃肠道、易于钡剂的流动和涂布增强对比发展与现状双对比法单对比法卧位观察为主立位观察为主体位变换为主手法操作为主正面观(面)为主切线观(线)为主动态成像静态成像多摄片为主多透视为主传统单对比法与现代双对比法特点比较发展与现状发展与现状造影设备的升级数字胃肠机造影-“相态”与造影剂分布密切相关的胃肠道状态:充盈相(Fillingphase)加压相(Compressionphase)粘膜相(Mucosalphase)双对比相(Doublecontrastphase)造影-“相态”充盈相造影剂充满管腔,使之适度扩张,黏膜皱襞基本展平,观察器官的形态、轮廓、蠕动、张力、位置等粘膜相钡剂涂布后,腔内有少量气体,管腔呈半收缩状态而能显示黏膜皱襞造影-“相态”加压相使用数字胃肠机压迫器对感兴趣区行外力压迫,可了解管壁的柔软度、肠管的移动度,以及更好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等双对比相钡剂涂布腔壁、管腔为气体充盈,更易于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充盈相双对比相粘膜相粘膜相造影-“相态”“相”与“位”的关系消化道(尤其是胃)被液体、气体两种造影剂同时充盈后,在不同的体位下,其各个不同的部分会以不同的相态被显示,即相态随体位而变化造影-“相态”加压相气相造影-“相态”粘膜相(M)综合法双对比法传统法双比对相(DC)充盈相(F)压迫相(C)多相造影检查造影-“相态”综合法的概念

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分类:依据部位:食管造影胃、十二指肠造影(上消化道造影)小肠造影结肠造影(钡剂灌肠检查)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依据引入方式:口服法灌入法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依据操作方法:单对比造影双对比造影低张双对比造影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双对比造影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点:腔内空虚冲洗(washing):病人翻身、旋转,使较多量的钡液较快地、反复地对黏膜表面进行冲洗,除去黏膜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黏液,但钡液量不宜过多涂布:与冲洗同时进行,钡液的质、充气的量、滞留液的多少等影响涂布效果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流动(flow):在躯体转动、钡液流动、图像变动中显示病变分段(区)显示检查时间

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食管造影:造影剂:钡剂浓度(270%w/v),术后或梗阻患者用稀钡;疑有穿孔用碘油或泛影葡胺体位:站立位(正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方法:口中吸入适量气体,喝一大口钡剂咽下,吞咽3-5口多体位观察摄片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肠系钡餐(食管、胃、小肠双对比造影)禁忌证:胃肠道穿孔急性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造影前准备:空腹6小时(禁食、水)低张药物的应用:检查前5-15mi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654-2)20mg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对比剂:钡剂浓度(200-250%w/v

)产气粉(3g)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检查步骤:(视频)第一步:口服25-30ml钡液,将机床放平,患者向左侧翻身2-3周,然后依次摄取各常规位像第二步:服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的钡剂(浓度160-200

%w/v

50ml,可选择服用促胃肠蠕动药,间隔0.5

、1.0、2.0小时顺序观察小肠、回盲部显示清晰检查结束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体位摄片: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规范化摄片的体位:仰卧水平位-胃双对比相仰卧右前斜位-胃幽门前区双对比相仰卧右后斜位-贲门正面相立位右前斜位-胃底双对比相半仰卧位-胃窦、球部黏膜相仰卧正位-小肠仰卧右前斜位-回盲部AABBCCDDEEFF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优质摄片的标准:显示解剖关系显示病变的征象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小肠双对比造影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结肠造影结肠双对比造影排粪造影检查空气灌肠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结肠双对比造影:造影前准备:

限食、服泻药(50%硫酸镁合剂50ml)、饮水(总量:1500-2000ml)、清洁灌肠、检查当日晨空腹对比剂:浓度(200%w/v)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检查步骤:低张药物的应用:检查前5-15mi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654-2)20mg

患者左胸部向下贴床面,右髋、膝稍屈,床面头低足高10°;肛门插管,钡剂灌过结肠脾曲,然后缓慢注气,依据钡首往低处流选择翻转方向至回盲部,结肠充盈、涂布良好后分段摄片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排粪造影检查造影前准备:

同上对比剂:浓度(200%w/v)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检查步骤:先行灌肠,灌至降结肠侧坐于排粪桶,左右股骨重合,显示耻骨联合,躯干与下肢成钝角,分别摄取静坐、提肛、力排充盈和黏膜相及正坐位力排相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测量:

肛直角(ARA):肛管轴线与直肠轴线或近似直肠轴线(平行于直肠壶腹部远端后缘,末端在耻骨直肠肌压迹处的线)的夹角。反映盆底肌群主要是耻骨直肠肌的活动情况。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耻尾线: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连线,相当盆底的解剖位置肛上距(DUAC):肛管上部(肛管直肠结合部)中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肛管上部在耻尾线以下为正值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乙耻距(DSPC)和小耻距:即耻尾线乙状结肠距和耻尾线小肠距,分别为充钡的乙状结肠或小肠最下曲的下缘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肛管长度(ACL):肛管上部中点至肛门的距离骶直间距(DSR):充钡的直肠后缘至骶骨前缘的距离

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ACLDUACARADSPCDSR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空气灌肠、整复适应证:肠套叠检查步骤:经肛管插入带有气囊的双腔导管堵塞肛门,接上带有压力计的注气囊,透视下向肠管内注气,压力保持在

40-60mmHg,不可超过120mmHg,结合手法,反复多次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单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润湿(wetting)与铺展(spreading)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现象,分不润湿、能润湿(钡液)、完全润湿铺展:液体在另外一种不相溶的液体表面上的粘附现象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涂布(coating)与粘滞层(adherentfilm)涂布:钡液在充满气体的胃肠内沿粘膜表面流动后形成薄层钡液粘附的过程聚流带:钡剂在粘膜面呈溪流样流动,不可能是平整均匀的钡液粘滞层:钡液流过后粘膜上存留的薄层钡液,此层远较低洼积钡、角隅积钡的钡层薄而均匀意义:钡液需反复多次地流动和涂布才能形成比较均匀的“面”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角隅积钡(bariumcollectioninrecess)角隅:腔壁平面上突然的隆起或凹陷与腔壁形成的夹角弯月面(meniscus):角内端积留的钡液表面呈弯月形意义:根据外缘模糊或内缘模糊判断是隆起或凹陷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低洼积钡(bariumaccumulationindependant)重力作用钡剂在流动和涂布后,“多余部分”积留在近地壁的低洼处不再流动正常区的低洼积钡称钡池(bariumpool)或钡洼(bariumpuddle)

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拱形面的涂布层双对比中,充气囊腔的远地壁多呈拱弧状或圆顶状,钡液涂布层在中央部分常较薄,周围部分逐渐变厚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低垂滞钡(bariumstagnattinginundependentlowerpart)低垂滞钡:远地壁钡液沿腔壁表面流动和涂布后,在腔壁隆起的下垂部分的最低处必然有较多钡液滞留悬滴:钡液在远地壁隆起的最低处逐渐缩小,聚集成滴状意义:判断远地壁有无隆起的主要依据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未成像期钡液在流动后未静止时会出现聚流带、悬滴及弥漫模糊的影像,持续时间约5-10s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竖板现象影像投影面积由“面”向“线”改变伴随着影像密度由低向高改变横板位置:钡液粘滞层平面与X线方向垂直时,与周围无钡液涂布区的密度差别很小竖板位置:钡液粘滞层平面与X线方向平行时,呈浓白的线样影意义:轮廓线正常或病变轮廓密度的变化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四层”涂钡腔壁双对比时X线常需穿透同一囊腔的两个涂钡腔壁,如囊腔内有隆起,其侧壁构成另外两个腔壁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近地壁、远地壁位于近地侧或远地侧的囊腔腔壁,与前、后壁的概念不同,如胃前壁俯卧时为近地壁、仰卧时为远地壁侧壁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近地壁征象远地壁征象侧壁征象远、近地壁征象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近地壁征象潮礁现象(堤坝征象)钡池中的隆起病变垂直投照时,因钡液的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高潮相:隆起完全被钡液淹没不能显示中潮相:隆起被钡液淹没,隐约可见低潮相:隆起顶部露出于钡液平面之上落潮相:隆起周围无钡液积聚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近地壁征象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近地壁征象靶征隆起病变边缘光整,中央部位有较圆的脐样凹陷时,落潮相表现类似靶环的靶心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近地壁征象坑穴现象钡池中的凹陷病变垂直投照时,因钡液的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满穴相:穴内积满钡液,穴旁为落潮相,穴壁不能显示浅穴相:穴内有积钡,但未达穴口高度空穴相:穴内无积钡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远地壁征象悬挂、钟乳石现象局限性白雾状影(白雾状影)眼睛征双环征杂乱雾状滴征(雾滴征)

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远地壁征象重叠白线

远地壁隆起或凹陷的侧壁在低洼积钡区内的投影,是竖板现象的表现轨道现象、导向线黏膜皱襞因外力作用下垂,两个侧面展平形成竖板,垂直投照时呈相互平行的细线

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远地壁征象短幕征

较大的分叶状肿瘤水平投照时,因多层涂钡腔壁及钟乳石现象出现凸侧向下的多弧形影,状如悬吊的多重短幔拱穴现象

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侧壁征象多边征侧壁受癌肿浸润,垂直投照时出现与原腔壁线平行的另一条或多条“线”或“边”

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侧壁征象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侧壁征象猎帽征、墨西哥帽征压凹征栓缚征笔尖征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远、近地壁征象环圈征线样征吻触现象公牛眼征CT

胃CT:粘膜强化,显示正常的粘膜皱襞小突起适应证确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TNM分期(定量)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腹腔肿块,排除胃肠道起源及胃肠道受侵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定位帮助胃肠道造影检查发现的肿块定性适应证转移病变(如卵巢恶性肿瘤,原因不明的血性腹水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寻源于胃肠道的原发肿瘤胃肠道周围脓肿

胃肠道急、慢性梗阻胃肠道破裂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出血、腹痛及体重明显减轻检查步骤患者检查前20min饮水1000-1200ml,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20mg仰卧位,平扫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180ml,前100ml注射流率为3ml/s,后80ml为1ml/s

作为维持量检查步骤扫描动脉期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30s,范围包括整个胃部,60s后为实质期,扫描从膈顶向下至整个胃部,2min

后为平衡期获得胃部肿瘤及周围组织(尤其是胃周围淋巴结、肝脏转移和后腹膜情况)的资料重建扫描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