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九篇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九篇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九篇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九篇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九篇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同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同学能结合详细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力量点:

1.培育同学计算力量和估算的力量。

2.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实践力量。

3.培育同学分析对比的力量。

4.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学问的力量。

5.培育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德育点:

1.使同学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2.鼓舞同学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同学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关心同学把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力量点:培育同学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德育点:对同学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确定组织我们二班级的小伴侣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支配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沟通〕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助。同学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确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精确?

2.用你喜爱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留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50+26=42+3=72

175042

+2+26+30

19767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特别喜爱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3745

+2?+?4

5979

开放题:36

+6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

课后小结:??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同学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把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力量点:培育同学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德育点:培育同学主动思索、大胆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同学试算。沟通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留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遗忘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行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商量:笔算加法要留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当提示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依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数的概念是同学学习数学的基础,同学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熟悉”“100以内数的熟悉”,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同学将熟悉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需让同学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挨次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规律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同学经受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同学感受大数的意义,熟悉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量。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例1及第60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同学体会其异同,关心同学理解有剩余的状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同学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经受熟悉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同学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及初步的观看、概括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够精确求出余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同学通过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同学经受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本课时同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描写法:周末小熊准备请2个好伴侣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请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开冰箱一看,发觉只有7个草莓,3人怎么分7个草莓呢?他很苦恼。聪慧的小伴侣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苦恼吗?谁能来说一说?〔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共同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进行了改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为新知教学做了充分的预备。】活动导入法: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

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②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同学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分不出来〕

这样的问题到底应当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品析:活动导入,让同学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加其中并思索没有刚好分完怎么办?于是激发了同学剧烈的求知欲望,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新知的学习中。】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同学沟通猎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课件出示6个草莓摆放的结果图: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同学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消失有剩余的状况。

①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②同学利用学具操作。

③沟通发觉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沟通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①同学用算式表示刚刚摆的过程,老师巡察,选取典型案例。

②老师板书规范写法:

7÷2=3〔盘〕……1〔个〕

余数

③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写法:首先在等号的右面写商,然后点上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④沟通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同学的认知结构。

①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老师随同学的回答,用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6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

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

【品析:充分调动同学已有的阅历,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同学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同学创设自主构建学问的空间。】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同学准时消化汲取,请同学同桌之间相互表达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然后老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什么是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同学商量后归纳: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质疑二: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

同学商量后总结: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聪慧的你能帮老师简洁总结一下刚刚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本节课中,我们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一样。”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我使用故事导入,通过小熊分草莓款待客人,草莓有剩余的状况,唤醒同学的生活阅历,

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

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组织同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同学是公平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同学。当出示问题时,先让同学自己尝试分一分,在小组内沟通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样给同学充分的思索空间,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1〕

7÷2=3〔盘〕……1〔个〕

余数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同学稳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同学在猎取学问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看、操作、商量、合作沟通、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阅历,进展抽象思维。

3、同学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主要是运用计算和对比的教学方法,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本课时同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操作实践法:假如摆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个〕。

同学动手实践,得到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

假如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会消失什么状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8÷4=2〔个〕

9根9÷4=2〔个〕……1〔根〕

【品析:在实践操作中,同学情趣盎然,主动参加,并把操作结果一一记录,为下一步观看、比较、分析做了充分的预备工作。】

故事描述法:孙悟空开了一家眼镜店,给人做镜框,他做一个正方形的镜框用4根铝合金条。8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9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1根;10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2根;11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3根……真好玩,孙悟空的眼镜店里所包含的数学学问就是我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我们今日就跟孙悟空一起探究这些有余数的除法里好玩的数学问题——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品析:把用小棒摆正方形编写成孙悟空做镜框的童话故事,大大增加了课堂情趣,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老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同学思索: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出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预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5种状况〕

〔4〕依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2、沟通反馈。

老师组织全班沟通,依据同学的回答,将结果展现在黑板上。

3、观看对比,发觉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如今,老师要请小伴侣们认真观看这些除法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2〕组织同学商量:

①你们发觉余数有什么规律?

②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

③猜测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④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3〕老师小结并板书:

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余数〔〕>〔〕>〔〕>〔〕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同学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育同学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同学的口算力量,使同学对乘除混合运算的挨次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同学主要学习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把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依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使同学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熟悉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敬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看法。

学情分析

上学期同学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同学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依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同学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阅历,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洁的分析,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同学生活亲密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如,同学的校服、讲故事竞赛、春游的人数状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同学明确统计的学问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意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老师要留意让同学经受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舞同学参加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动手实践力量和思索力量,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沟通。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使同学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数学思索: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情感看法: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同学初步熟悉简洁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同学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进展数学思索,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1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依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同学初步熟悉简洁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洁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通过合作商量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同学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让同学亲身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爱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同学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爱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爱,假如我们学校要给一班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同学回答,并说明理由。〕

老师引导:张三喜爱红色,学校就确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看法?

老师小结:你们刚刚说的只是依据自己的爱好来确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爱的呢?〔同学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同学喜爱的颜色。〕

老师追问:假如我们如今要立刻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同学这个方法怎么样?〔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全校同学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同学,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爱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喜爱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爱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商量收集数据的方法。

〔1〕老师提问:刚刚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当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指名同学回答。〕

同学商量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同学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同学可能回答:把自己喜爱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爱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老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便利?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如今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爱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老师说颜色,同学举手,老师数人数,同学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同学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觉。〕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爱的人数加起来,假如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消失了错误。〕

〔2〕师:喜爱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同学分析表格,老师依据分析的状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详细物体,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熟悉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熟悉、制作和观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精确推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观看、商量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好玩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擅长发觉的眼睛,就能发觉很多的学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觉哪些好玩现象?

2、〔同学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飘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美丽呀,认真观看可以发觉,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学问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跟对称有关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看,体验对称。

1、观看图形,发觉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形状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觉吗?

〔2〕引导同学从样子、花纹、大小、图案上观看。

〔3〕同学汇报沟通自己的发觉。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样子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样子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样子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老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样子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假如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班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欢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欢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加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和区分力量;

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育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力量。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

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力量的初步检测,并沟通提高力量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供应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善。当我做好教学预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欢乐可言?“问题到底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缘由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沟通。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伴侣来说许多许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给同学,信任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到达最优的效果。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37~38页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与主题图中做小旗的情境紧密相连,教学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将第一组同学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现出来,为同学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供应了详细形象的支撑;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同学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学问,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最终,呈现了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让同学利用学问的迁移进行求商的计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让同学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受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同学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主要采纳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运用引导法,引导同学通过观看、合作、商量、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2.本课时同学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已有学问阅历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现法:

师:同学们,我们将要迎来一个节日,一个属于同学们的节日,你们知道那叫什么节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同学们喜爱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了预备这个属于我们小伴侣自己的节日,二(1)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着下忙着预备布置教室要用的东西。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第37页情景图)【品析:直接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同学经受从情景中发觉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任务实践法:老师拿着叠小旗,挥动手中穿小旗的绳子说:“立刻要过六一儿童节啦!我们准备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老师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们要把它们平均穿在7条绳子上,每条绳子上要穿几面小旗?假如每条绳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几根绳子?谁最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谁就担当这项任务的小组长。”【品析:以任务实践法导入,特别有挑战性,同学会跃跃欲试,主动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入学习亢奋状态之中。】口算竞赛法:老师用卡片制作竞赛题,按要求说答案和应用的口诀:

(1)①7×7=()口诀:

②8×7=()口诀:

③8×8=()口诀:

(2)①3×()=21口诀:

②()×6=48口诀:

(3)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用()法计算,列式(),口诀:

在同学兴奋的竞赛抢答后,老师揭示课题。今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品析:竞赛能够极大地调动同学的思维能动性,气氛强烈,每个同学都会主动参加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时梳理已学的学问,激活已有的阅历,为同学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景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同学说说看到的信息。

明确:8行小旗,每行7面。

2.同学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同学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用了哪句口诀?

3.转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景图,老师提问:假如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同学观看情景图,发觉每行7面。

(2)算一算:依据除法意义,引导同学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沟通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景图,引导同学提问:假如我们做了56面小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同学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景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完成。

3.同学列式计算:49÷7=7。

4.同学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由于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同学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品析: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引导同学经受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比较中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表达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同学利用学问迁移进行探究。】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同学准时消化汲取,请同学同桌之间相互表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老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学商量后得出结论。

相同点:

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都是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②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不同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诀;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诀。

质疑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同学组内商量,归纳总结。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找出所求的问题;

③分析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

④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学问完成之后,通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与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导同学进行学问迁移,形成系统学问链。】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洁回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为了让同学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先引导同学认真观看主题图,同时要求同学说说图中消失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再依据同学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同学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引导进入例1的教学,也就是第一个数学信息。为了让同学掌

握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条件、问题,由问题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条件。使同学初步把握解答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让同学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让同学娴熟把握包含除法的题型。怎样计算56÷8呢?同学先回忆前面学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学习,我教给同学一些通俗的语言,如:看着被除数背除数的乘法口诀。其次,通过转变条件的方法,让同学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其余的两道题放手让同学自己解答,同时提出要求:边算边想用了哪句口诀。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8口诀:七(八)五十六

↑↑

除数是几就说几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教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呈现方式与例1相同,连续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将乘法算式去掉了,让同学连续利用迁移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受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同学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培育同学正确计算的力量。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胜利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在自我探究中把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全都的,教学中采纳谈话、指导相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同学思索、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沟通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学问更进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嬉戏中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