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1.gif)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2.gif)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3.gif)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4.gif)
![《荷塘月色》说课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33eb6ec9bbae0b97458d144489436a9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塘月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说教材1、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并借美丽的景色表达自己“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语言优美,典雅。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意在让学生学习体会富有华彩和哲理性的抒情语言。2、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为阅历和知识背景有限,对于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以及理解作者的思想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其次,体会语言的抒情性,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通感,叠字等形象描写景物,表达情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品味自然,在自然景物中抒发感情,陶冶性情。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在特定的语境中揣摩赏析课文语言,体味作者写景语言精炼,优美韵致的特点,掌握其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及对比、反衬、虚实结合等描写手法的运用。2、教学难点:(1)本课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高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会稍有困难。(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作品中的“我”。(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如果学生不能筹到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诵读法:美文需要美读,因而将学生的诵读提到首位,像《荷塘月色》这样的散文更需要在诵读中领略美景,体味感情。点拨法: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以点拨,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文章主旨。合作讨论探究法: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启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五,说学法赏析感悟法: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圈点勾画法:在学习过程中,勾画重点词、句,标明不解之处,使学习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比较法:学生在品读课文时,通过比较文中用的精彩的词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六、说教学步骤(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3分钟)为学生播放一段配乐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为其展示荷塘月色的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5分钟)知人论世,简单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抓住文章主旨内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听配乐朗诵:一方面让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另一方面帮同学疏通较难的字词,同时让学生模仿其发音,语调,以便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及朗诵的能力。(2)学生自由朗读:在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文章整体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学生通过自己诵读,大概知晓文意,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总结出本文主要分了三个大部分,即散步的缘由--散步所见--散步所感,至此,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时的第四部分————)4、粗读课文,讨论分析(10分钟)(1)首先,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夜游荷塘?(这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找出本文文言,即起始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立片言以居首,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在掌握全文抒情基调以后,我将让学生以作者夜游的行程变化为线索,来探讨作者到底有何种的心情,这种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的第1—3自然段)(2)在分析第一自然段时,我将向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写“孩子们的欢笑声已经听不见了”?(在学生讨论回答后,由教师总结明确:特别写孩子们,是因为孩子们在晚上特别活跃。需要大人们再三呼唤才能回家睡觉。这时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再也没有白天俗物的烦劳,于是有了出游的条件。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高明,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解释了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现实生活的烦劳。)(接着,分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3)作者在描绘小煤屑路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很容易找到“幽僻”、“寂寞”、“蓊蓊郁郁”“阴森森”、“有些怕人”,对于这些冷色调的词语,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可以得出此时作者的心情是寂寞,孤独的。)(4)在学习第三段时,我将帮助学生分析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譬如:“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作者夜游荷塘,从一个纷乱喧嚷的世界进入了另外一个幽静的世界,在这里,作者不被现实的生活所打扰,朦朦胧胧的月关以及似真亦幻的景物,正适于宣泄烦愁的需要,这有点凄美的景色已打上了作家主观的印记,可见作者急切、喜悦的心情。)(在学习了以上三段以后,进入本课时的第5部分)5、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10分钟)首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之后老师启发提问:(1)本段主要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有什么特征呢?(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很容易找出“田田的叶子像舞女的裙;荷花或饱满盛开,或含苞待放,如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荷香清淡飘渺,沁人心脾,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虽然学生很容易找出书上的原话,但是用自己的话归纳其特点,以及分析部分表现手法等会比较困难,因此,我将就荷叶、荷花、荷香作具体示范,譬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的描写的角度由远及近,并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点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田田”,为什么说荷叶像舞女的裙而不像少女的裙,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仍让要提出来,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和古诗词的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层层的叶子中间、、、、、、刚出浴的美人。而这一句则重点为学生讲解博喻这个知识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将启发提问学生:大家都知道香味是由鼻子感受的,朱先生却说是用耳朵感受到得歌声,他是不是写错了呢?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之后,我将引出通感这一修辞手法。)(2)在分析了以上问题以后,我将继续提问:你对整个荷塘的印象是什么呢,这样的荷塘又有什么样的氛围?(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从零散回归整体,从整体的角度感受荷塘的美丽。由于老师刚刚做过示范,因此,学生能够归纳出,整个荷塘动静结合,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的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3)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再次递进深入提问:从第四段描写的美丽景色,可以看出作者现在有怎样的心情?(由于本段景色美丽,明快,因此学生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6、课堂小结(2分钟)第二课时一、课前回顾(2分钟)在第二课时的开始,让同学齐读课文4—6自然段,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承接上课时精读环节,继续——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2分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上课时品读赏析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之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赏析方法试着对第五、六自然段从语言、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三、粗读课文,继续学习课文第7—9自然段(14分钟)(1)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旧俗?针对这一问题,我将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并给出参考答案:对采莲习俗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这是心中积郁的苦闷无法排遣的结果。至此,作者对现实不满,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
(2)紧接着江南旧俗,作者又提及了梁元帝的《采莲赋》及《西洲曲》,有什么好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者行文至此,安排如此诗文,不禁使文章更具内涵,文采性更强,同时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一段,作者以“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结束,有什么好处?这样的结尾,与开头呼应,淡淡收尾,给人以言尽意未尽的感觉,引发读者“淡淡”的遐想。四、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归纳可以得出,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继而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忆江南——回家门,在这行程变化中,作者的心情也由苦闷——寂寞——愉悦——波动——回到现实,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五、拓展延伸,强化理解(10分钟)假设自己是一名作家,或者是一名摄影师或其他身份,以一句描写花的诗为题,用自己的语言或相机来描绘一片盛开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行业风险控制方法与操作规范
-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应用创新开发方案
- 服装厂劳动合同
- 职业培训师培训教程
- 环境保护监测与污染控制作业指导书
-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 精装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 家禽买卖合同集锦
- 委托采购协议书
-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培训作业指导书
- 死亡医学证明书办理委托书
- DB51∕T 1412-2011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 加气站安全管理(最新)精选PPT课件
- 47《心经》图解PPT课件(50页PPT)
- 污水管线铺设施工工艺方法
- 维修保运车间岗位职责
-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标准
- SIPOS7西博思(专业型)调试参考模板
- 平行线(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 (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