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下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社会化媒体下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社会化媒体下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_第3页
社会化媒体下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_第4页
社会化媒体下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化媒体下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使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它的内涵及适用主体也在不断扩大。以往国内关于媒介素养研究停留于定性分析和主观评述,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先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格局,接着提出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公众媒介素养的重定义,最后对根据该定义所做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讨论。一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重定义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尽管社会化媒体的主角是用户,但它的用户不仅有一般网民,也包含专业媒体、政府机构等,社会化媒体的生态是多种主体共同造就的,这些主体的媒介素养共同决定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由此影响到现实社会生态和社会发展进程。公众是社会化媒体的基础要素,是社会化媒体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力量。以往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更多的是针对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也就是作为纯粹的消费者的受众。但是,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受众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内容的生产者,是媒介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对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公众媒介素养的认识,需要从建设者或生产者的角度加以扩展。对于公众而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主要应体现在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包括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辨析与批判能力)、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六种媒介素养。这六种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类:媒介使用素养——基础能力层面;第二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信息互动与人际互动能力层面;第三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社会干预能力层面。二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设计(一)问卷调查背景本研究设计了面向全国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10~11月,调查对象总体是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台、澳)的16周岁及以上的网民,这是因为社会化媒体涉及的都是使用互联网的人群,因此以网民为总体。最终成功访问1099名被访者,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总共得到1074份问卷的有效数据,问卷有效率为97.72%,以下的数据将围绕1074份问卷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二)媒介使用状况在所有被访者中,将“从不”到“差不多每天”以1~6分别编码,各媒介使用频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看电视(均值为4.56,标准差为1.505)、听广播(均值为3.28,标准差为1.760)、阅读报刊(均值为4.25,标准差为1.554)、浏览互联网(均值为5.25,标准差为1.256)。浏览互联网的频率最高,这是因为被访者都为网民,而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4.1%。在所有被访者中,从“一点也不关注”到“非常关注”以1~5分别编码,对时事新闻的关注程度,均值为3.27,标准差为1.006。三社会化媒体下公众媒介素养的状况描述(一)媒介使用素养社会化媒体的媒介使用素养关键体现在其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情况上,本研究以微博为代表来研究公众的社会化媒体使用状况。在本次调查中,846个被访者回答使用过微博,占81.7%,在使用微博的用户中,使用微博的历史为1年以上的占61.57%,而大约2/3的用户使用微博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二)信息消费素养社会化媒体的公众信息消费素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运用搜索引擎和社会化媒体进行筛选);二是对信息的辨识、分析与批判能力。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方面,调查显示,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狗、谷歌等)了解信息的被访者中“较多”和“很多”使用的占了2/3,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使用微博了解信息的情况。社会化媒体的媒介信息消费素养属于行为,故将其作为衡量信息消费素养的行为变量。在对信息的辨识、分析与批判能力方面,以往媒介素养研究认为主流媒介建构信息的方式乃是迎合控制媒介的社会阶层之需要[1],因此强调受众“对媒介信息保持开放、质疑、反思、批判的态度”[2]。因而对这一方面的测量包括四个维度,其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对信息的辨识、分析与批判能力属于认知,因而将其作为衡量信息消费素养认知的变量。表1对信息的辨识、分析与批判能力(信息消费素养——认知)(三)信息生产素养在信息生产素养方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被访者通过微博自我表达的情况,得出结果见表2。如表2所示,有关自我表达行为(发布信息和言论和进行信息再传播)的频率都不高,都少于中位值3。由于其属于行为,因此作为衡量信息生产素养的行为变量。接着,分析微博中自我表达伦理认知,得出结果见表3。如表3所示,在面对发布信息和言论及进行信息再传播的认识上,被访者还是体现出比较高的认同。由于其属于认知,因此将其作为衡量信息生产素养认知的变量。表2通过微博自我表达(信息生产素养——行为)表3微博中自我表达伦理认知(信息生产素养——认知)(四)社会交往素养社会交往素养包括社会化媒体的社会交往行为及对社会化媒体中的交往伦理的认知两方面。如表4所示,被访者经常转发或评论朋友发布的微博是在社会化媒体的社会交往中最多。由于其属于行为,因此将其作为衡量社会交往素养的行为变量。表4社会化媒体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素养——行为)如表5所示的社会化媒体中的交往伦理认知中,被访者都较高地认同网络上应尊重他人的表达权、隐私权、知识产权和网络交往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由于其属于认知,因此将其作为衡量社会交往素养认知的变量。表5社会化媒体中的交往伦理(社会交往素养——认知)(五)社会协作素养如表6所示的对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协作认知中,被访者各选项的值都较高。由于其属于认知,因此将其作为衡量社会协作素养认知的变量。表6社会协作素养——认知(六)社会参与素养本调查将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参与素养分为社会化媒体参与功效意识和社会化媒体参与意向两个方面。如表7所示,在社会化媒体参与功效意识中,被访者最为同意的是主动向微博“报料”很容易被引起关注。社会化媒体参与功效意识变量属于社会参与素养的认知方面。表7社会参与素养的功效认知(社会参与素养——认知)如表8所示的社会化媒体参与意向中,被访者参与最多的是积极参与感兴趣的微博讨论,但是其意向值都不高。社会化媒体参与意向属于社会参与素养的行为方面。表8社会参与素养的行为意向(社会参与素养——行为)四社会化媒体下公众媒介素养的相互关系分析(一)媒介使用素养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以媒介使用素养(是否使用微博、使用微博历史、使用微博频率)作为因变量,人口学变量、媒介使用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或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是否使用微博为两分变量,因此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他则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先得出结果如表9所示。当因变量为使用微博历史及使用微博频率,自变量为人口学变量、媒介使用变量时,做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两个方程模型都通过回归检验,并得出结果如表10所示。表9媒介使用素养的非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10媒介使用素养的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如表9和表10所示,年龄对是否使用微博、使用微博历史、使用微博频率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教育对是否使用微博、使用微博历史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浏览互联网频率对是否使用微博、使用微博历史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总之,在媒介素养使用(微博使用情况)中,年龄少、教育程度高、使用互联网多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二)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影响因素分析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可分别对应社会化媒体的三种基本功能:关注(获取信息)、转发或评论(发布信息)、好友。而这三种基本功能以其极强的关系建构能力使一条条看似不起眼的微博能迅速产生效果,引领社会风尚,而形成这种强大能力的根本逻辑在于其“嵌套性”[3]。本研究将这三种素养作为因变量,人口学变量、媒介使用变量、社会化媒介使用素养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表11、表12、表13。1.信息消费素养的影响因素表11信息消费素养的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2.信息生产素养的影响因素表12信息生产素养的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3.社会交往素养的影响因素表13社会交往素养的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续表如表11、表12、表13所示,第一类媒介素养的媒介使用素养(包括微博是否使用、使用历史和使用频率)对第二类媒介素养中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的行为部分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三)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本研究定义,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可促进全新的社会协作模式的形成并对社会民主的进程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社会干预作用,因此其应为最高级的媒介素养。本研究将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作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媒介使用变量、社会化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出表14、表15。1.社会协作素养影响因素分析根据问卷设计,社会协作素养主要在于认知层面,如表14所示,对社会协作素养有正面影响的包括教育、关注新闻、是否使用微博、信息获取中的拒绝、微博自我表达伦理认知、社会交往伦理认知。除教育程度和新闻关注外,是否使用微博属于社会化媒体下的媒介使用素养,信息获取中的拒绝属于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认知,微博自我表达伦理认知属于信息生产素养中的认知,社会交往伦理认知属于社会交往素养中的认知。由于本问卷的社会协作素养属于认知层面,因此,影响它的也主要属于其他素养的认知层面。表14社会协作素养的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2.社会参与素养影响因素分析根据问卷设计,社会参与素养包括功效认知和行为意向两方面。在功效认知方面,如表15所示,有正面影响的包括听广播、微博自我表达行为、社会交往行为、社会交往伦理认知。微博自我表达行为(信心生产素养行为)、社会交往行为(社会交往素养行为)、社会交往伦理认知(社会交往素养认知)成为三个主要的正面影响因素。表15社会参与素养的一般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在行为意向方面,如表15所示,起正面作用的有关注新闻、使用微博频率、思考、微博自我表达行为、社会交往行为,有负面影响的是看报刊、浏览互联网、使用微博历史、社会交往伦理认知。行为意向的影响比复杂,在媒介使用素养中,使用微博频率和使用微博历史正负影响因素相抵,不予考虑。思考(信息消费素养认知)、微博自我表达行为(信心生产素养行为)、社会交往行为(社会交往素养行为)成为三个主要的正面影响因素。综合社会参与素养的功效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其中起主要且重要影响的是信息生产素养行为和社会交往素养行为。3.小结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社会化媒体素养各方面的关系图:图1社会化媒体素养各方面的关系综合来看,该图有以下的理论含义:作为行为的媒介使用素养,主要正面影响信息消费素养的行为、信息生产素养的行为、社会交往素养行为,即第一类媒介素养(基础能力层面)正面影响第二类媒介素养(信息互动与人际互动能力层面)。信息消费素养的认知、信息生产素养的认知、社会交往素养认知正面影响作为认知的社会协作素养;而信息生产素养行为和社会交往素养的行为正面影响社会参与行为素养,即第二类媒介素养(信息互动与人际互动能力层面)正面影响第三类媒介素养(社会干预能力层面)。五对策建议在调查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提升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具体对策建议。(1)社会化媒体的媒介素养,应该在年纪轻、教育程度高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大力推广,其内涵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