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尹飞:化脑诊治新进展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尹飞:化脑诊治新进展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尹飞:化脑诊治新进展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尹飞:化脑诊治新进展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尹飞:化脑诊治新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脑抗生素疗程(liáochéng)=CSF结果正常儿科(érkē):尹飞2012.10.20.?第一页,共二十七页。发病(fābìng)机制抗生素的治疗(zhìliáo)国内外指南(zhǐnán)介绍临床特点CSF的检查第二页,共二十七页。化脑的发病(fābìng)机制第三页,共二十七页。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90%的病例发生在5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婴儿。迄今为止,该病仍是威胁儿童生命的神经系统急症,也是世界上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10种疾病之一,幸存者中约30%-50%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而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治疗(zhìliáo),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对化脑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菌启动的炎症反应(fǎnyìng)和缺血性脑损伤是患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细菌的细胞壁及DNA是宿主炎症反应的诱导剂,可通过TLR2/NF-kB途径和非依赖TLR2(肺炎链球菌自溶酶等)途径介导TNF-a/IL-1beta等炎症因子产生,并诱导活化磷脂酶A、COX-2等多种信号途径使得炎症反应级联放大,引起BBB通透性升高及脑细胞损伤,导致

CSF动力学、脑代谢和脑血管自我调节障碍,出现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中,细菌仅发挥启动作用,级联放大的炎症活化反应才是引起脑水肿,致使患儿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五页,共二十七页。化脑的临床(línchuánɡ)特征第六页,共二十七页。细菌性脑膜炎常见(chánɡjiàn)的3联征是发热,颈项强直,精神状态改变。荷兰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显示,该3联症提示细菌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44%;提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95%的患儿表现出头痛合并有以上3联征中的2个症状

。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畏光,恶心,呕吐,惊厥,皮疹和局部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第七页,共二十七页。受年龄、病程、治疗状况等影响,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可多变,而无特异性,有时甚至缺乏相应的症状(zhèngzhuàng)。婴儿可表现为发热或低体温、昏睡、激惹、拒食、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惊厥和前囟饱满紧张等,脑膜刺激征常缺失。较大儿童表现出上述的常见症状(zhèngzhuàng),且75%的患儿脑膜刺激征阳性。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时,出现血压升高、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等。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以下情况时应警惕化脑的可能:1.精神差,面色改变、纳差、体温(tǐwēn)不升、发热,烦躁、呕吐、睡眠增多、囟门紧张度与平日不同等症中2项以上者;2.无明显诱因持续发热,常规治疗效;3.婴幼儿首次出现高热即发生惊厥,且不能用的热性惊厥去解释;4.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经一般治疗后恢复不理想者5.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呕吐,伴精神差,嗜睡等;6.有头颅外伤史,脊柱中线发现孔窦畸形,或前驱有中耳炎、乳突炎、蜂窝组织炎等细菌感染史。

第九页,共二十七页。CSF检查及结果(jiēguǒ)评价第十页,共二十七页。如果怀疑为细菌性脑膜炎,没有(méiyǒu)临床禁忌,在安全的情况下,应该尽早实施腰穿脑脊液检查。

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绝对禁忌症(不推荐腰椎穿刺)

颅内压增高迹象(视乳头水肿)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颅脑CT或MRI有梗阻性脑积水、脑水肿和脑疝的表现相对禁忌症(建议腰椎穿刺前做适当的检查和处理)

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60mmHg):病人应先稳定血压

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计数<50×106,应用华法林治疗):应先适当的纠正

存在局灶的神经症状或体征,尤其是怀疑后颅窝病变

癫痫发作疑似细菌性脑膜炎腰椎(yāozhuī)穿刺禁忌症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治疗顺利的细菌性脑膜炎,按足疗程治疗,一般不需要进行脑脊液的复查。而下列情况需要反复脑脊液检查:临床治疗反应不佳而原因不明;治疗不彻底;诊断不完全(wánquán)肯定;同时接受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脑膜炎合并脑脊液分流和需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从脑脊液的诊断价值来说,CFS细菌培养阳性是确诊化脑的金标准(biāozhǔn),但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检查结果不能作为判断细菌存在及多寡的指标,同样也不是决定化脑患者抗生素疗程的主要参数。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CSF糖含量的高低取决于:①血糖的高低;②血脑屏障的渗透性;③脑脊液中糖的酵解程度。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主要是由于病原菌或破坏的细胞释出葡萄糖分解酶使糖无氧酵解增加;或是中枢神经系统(xìtǒng)代谢紊乱,使血糖向脑脊液转送障碍,导致脑脊液中糖降低。糖低,并非一定为病原体消耗,也可能是强炎症反应及其代谢紊乱的结果。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CSF蛋白主要来自:①炎症递质导致的脑血管或脉络丛通透性增加有关(yǒuguān),增加的程度通常和炎症反应呈正相关;②细胞溶解,使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③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进入脑脊液中;④鞘内合成;⑤其他,如各种原因导致脑脊液回流减少而引起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升高等。目前认为炎症递质升高导致脑血管或脉络丛通透性增加,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CSF蛋白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CSF细胞数增加取决于:①炎症递质导致(dǎozhì)的脑血管或脉络丛通透性增加有关;②各类趋化因子增多,吸引白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细胞数增加和炎症反应相关,因为炎症因子释放有瀑布式效益,凭CSF细胞数的多少不能直接反应启动反应的细菌数的多少。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抗生素的治疗(zhìliáo)及疗程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细菌性脑膜炎系临床急诊,脑脊液中细菌及细菌抗原的含量(hánliàng)直接关系到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后,可以在2小时后对脑膜炎双球菌起到杀菌作用,而对于肺炎链球菌在4小时内也可以杀灭,在最初的48h的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髓液培养往往呈阴性。因此,在怀疑或证实细菌性脑膜炎后,要尽早静脉应用高剂量、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杀菌效果的抗生素。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1)一旦怀疑或诊断细菌性脑膜炎,应当尽早规则地静脉使用大剂量抗生素。(2)病原菌不明确(míngquè)者,采用经验性用药:首选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对有头孢菌素过敏史者,用美罗培南或氯霉素替代治疗。(3)如怀疑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耐药时,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加万古霉素治疗。(4)如果怀疑是李斯特菌,使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抗生素使用(shǐyòng)原则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1)致病菌不明细菌性脑膜炎10-14天;2)肺炎球菌脑膜炎10-14天。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7天。4)流感嗜血杆菌B株脑膜炎7-14天。5)李斯特菌脑膜炎21天。6)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21-28天。最近的研究显示:社区性获得的化脑抗生素疗程(liáochéng)5天与10天比较,其患者的后遗症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抗生素的疗程(liáochéng)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指南(zhǐnán)简介和结论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七页。细菌性脑膜炎不同致病菌的抗菌疗程(liáochéng)(IDSA,2004)致病菌疗程(天)脑膜炎奈瑟菌7流感嗜血杆菌7肺炎链球菌10~14无乳链球菌14~21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21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德菌≥21注:新生儿疗程应更长些,CSF细菌培养阴性后再用2周,或总疗程≥3周。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长期使用(shǐyòng)抗生素的不良影响:反复脑脊液检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病床周转率减慢,院感风险增加;从抗生素滥用角度上来说,导致:抗生素副作用出现几率增加;耐药菌产生几率增加;从患儿及家庭负担上来说,导致:患儿痛苦及心理负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增加。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七页。糖低,蛋白高、细胞数高等化脑患儿脑脊液指标变化多是炎症反应级联放大及代谢紊乱(wěnluàn)的结果,并不能直接反应细菌的持续存在,也不能预示颅内感染一定会复发或再燃,即使抗生素已杀灭病原体,脑脊液指标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脑脊液指标来评价是否停用抗生素并无科学依据结论(jiélùn)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ThankYou!第二十六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